今日末伏,如何过“五关”战“六病”?
2020-08-15

初秋末伏热难消,

暑湿秋燥百病到。

注意饮食调情绪,

巧过五关身体好。


一不留神今天已经进入末伏了,正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本樨蒸",不论你是不是准备好,“秋老虎”快来了!

立秋过后,天气依旧酷热难耐,由于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们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时,除了仍需防暑降温之外,人们应合理安排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


1、心血管病——一不小心要人命

末伏的天气闷热、高温,会使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发生血栓、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高温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增加了冠心病的发作风险。

2、肺炎——全年高发的时间

很多人都认为呼吸系统疾病易发在冬季,但数据显示,在末伏这种闷热天气里,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全年平均水平。尤其是一些老年人,要特别小心。夏秋交替,人体免疫力低下,同时吹风扇、开空调,室内外温差大导致身体适应性差,是诱发呼吸道感染、导致肺炎的主要原因。

3、风燥感冒——嘴巴鼻子干巴巴

风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即头疼、咽喉肿、鼻塞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干”,咽喉干、嗓子紧,连咳嗽都是干咳,没有痰。

4、容易感冒肠炎——不注意很遭罪

“末伏”这段时间,人体消化功能变弱,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同时,闷热的天气适宜细菌的繁殖,因而腹泻、肠炎成为“末伏”最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

5、秋痱子——比热痱子更难治

进入“末伏”,虽然早晚天气不那么热了,但不少人身上起了小疙瘩,额头、大腿上长了小疙瘩,这就是“秋痱子”。秋痱子比夏天的热痱子更难治。秋痱子和湿疹很像,不如夏天的热痱子容易好。俗话说“春捂秋冻”,这段时间要适当地冻一冻,才能不生“杂病”。

6、溃疡——立秋一过满嘴溃疡

最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一个非常痛苦的问题——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立秋过后,“秋老虎”时期最容易出现的。这期间,体内的阴阳平衡被打乱,体内蓄积过多的热需要向外排,不能及时排放,就会出现内热症,表现在身体上就是反复口腔溃疡。这是因为人体已经习惯了夏季的气候特点,突然从闷热改到凉爽,身体需要一段适应过程,


末伏需要过五关

1、养心关:第一,规律生活,养护血管,按时就餐对血管健康非常重要,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吃肥甘厚味,多吃利于清洁血管的食物,如富含叶酸的绿叶菜、豆类的燕麦等;第二,保证睡眠,最好能午睡一会;第三,少吃生冷,保护胃肠的同时也在保护血管。

2、健脾祛湿关:末伏天气仍热,且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在这个时节,如果脾伤于湿,会出现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所以我们要格外注意。老中医讲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祛湿也是末伏养生的重要环节之一。脾益气,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芡实、山药、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3、饮食关:这一时节,饮食需节制,切不可贪食、过量。宜食清淡且富有营养的食物,尤其是具有消热祛湿作用的食物。薏米红豆粥是很好的祛湿食物,红豆能健脾益胃,利尿消肿;薏米可以健脾除湿利水,两者同煮,除湿效果非常好。不过要注意的是,在煮红豆薏米粥时切不可加大米,否则不利于祛湿。同时具有凉苦发散性质的蔬菜,也是很好的选择。如芹菜、番茄、苦瓜、丝瓜、绿豆等。

4、情绪关:由于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时,除仍需加强防暑降温之外,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

5、运动关: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进行户外运动时,强度以出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此,才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末伏养生汤饮

酸梅汤

配料:乌梅100克,山楂100克,甘草10克,糖桂花5克,冰糖适量。

做法:砂锅中加入1000克的清水,再把泡好的乌梅,山楂和甘草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30分钟,接下来往锅中加入适量冰糖,盖盖煮10分钟左右。

功效:消暑解渴。

四神汤

配料:茯苓,淮山,莲子和芡实(或薏仁)每味20克左右。

做法:可以单独煮,也可以加入其它任何你要煮的汤里面,一起煮,因为四神汤的味道是甘淡的,不会影响其它汤的味道。

功效:健脾、养颜、降燥。

今日末伏,如何过“五关”战“六病”?

初秋末伏热难消,

暑湿秋燥百病到。

注意饮食调情绪,

巧过五关身体好。


一不留神今天已经进入末伏了,正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本樨蒸",不论你是不是准备好,“秋老虎”快来了!

立秋过后,天气依旧酷热难耐,由于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们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时,除了仍需防暑降温之外,人们应合理安排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


1、心血管病——一不小心要人命

末伏的天气闷热、高温,会使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发生血栓、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高温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增加了冠心病的发作风险。

2、肺炎——全年高发的时间

很多人都认为呼吸系统疾病易发在冬季,但数据显示,在末伏这种闷热天气里,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全年平均水平。尤其是一些老年人,要特别小心。夏秋交替,人体免疫力低下,同时吹风扇、开空调,室内外温差大导致身体适应性差,是诱发呼吸道感染、导致肺炎的主要原因。

3、风燥感冒——嘴巴鼻子干巴巴

风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即头疼、咽喉肿、鼻塞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干”,咽喉干、嗓子紧,连咳嗽都是干咳,没有痰。

4、容易感冒肠炎——不注意很遭罪

“末伏”这段时间,人体消化功能变弱,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同时,闷热的天气适宜细菌的繁殖,因而腹泻、肠炎成为“末伏”最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

5、秋痱子——比热痱子更难治

进入“末伏”,虽然早晚天气不那么热了,但不少人身上起了小疙瘩,额头、大腿上长了小疙瘩,这就是“秋痱子”。秋痱子比夏天的热痱子更难治。秋痱子和湿疹很像,不如夏天的热痱子容易好。俗话说“春捂秋冻”,这段时间要适当地冻一冻,才能不生“杂病”。

6、溃疡——立秋一过满嘴溃疡

最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一个非常痛苦的问题——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立秋过后,“秋老虎”时期最容易出现的。这期间,体内的阴阳平衡被打乱,体内蓄积过多的热需要向外排,不能及时排放,就会出现内热症,表现在身体上就是反复口腔溃疡。这是因为人体已经习惯了夏季的气候特点,突然从闷热改到凉爽,身体需要一段适应过程,


末伏需要过五关

1、养心关:第一,规律生活,养护血管,按时就餐对血管健康非常重要,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吃肥甘厚味,多吃利于清洁血管的食物,如富含叶酸的绿叶菜、豆类的燕麦等;第二,保证睡眠,最好能午睡一会;第三,少吃生冷,保护胃肠的同时也在保护血管。

2、健脾祛湿关:末伏天气仍热,且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在这个时节,如果脾伤于湿,会出现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所以我们要格外注意。老中医讲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祛湿也是末伏养生的重要环节之一。脾益气,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芡实、山药、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3、饮食关:这一时节,饮食需节制,切不可贪食、过量。宜食清淡且富有营养的食物,尤其是具有消热祛湿作用的食物。薏米红豆粥是很好的祛湿食物,红豆能健脾益胃,利尿消肿;薏米可以健脾除湿利水,两者同煮,除湿效果非常好。不过要注意的是,在煮红豆薏米粥时切不可加大米,否则不利于祛湿。同时具有凉苦发散性质的蔬菜,也是很好的选择。如芹菜、番茄、苦瓜、丝瓜、绿豆等。

4、情绪关:由于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时,除仍需加强防暑降温之外,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

5、运动关: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进行户外运动时,强度以出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此,才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末伏养生汤饮

酸梅汤

配料:乌梅100克,山楂100克,甘草10克,糖桂花5克,冰糖适量。

做法:砂锅中加入1000克的清水,再把泡好的乌梅,山楂和甘草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30分钟,接下来往锅中加入适量冰糖,盖盖煮10分钟左右。

功效:消暑解渴。

四神汤

配料:茯苓,淮山,莲子和芡实(或薏仁)每味20克左右。

做法:可以单独煮,也可以加入其它任何你要煮的汤里面,一起煮,因为四神汤的味道是甘淡的,不会影响其它汤的味道。

功效:健脾、养颜、降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