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北国脉相牵,
隋代千年水潆涟,
寄语飞南归北雁,
大河头尾是家川。
1856年9月2日,太平天国天京变乱。
1905年9月2日,清廷废除科举制。
1945年9月2日,朝鲜三八线划分。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7年9月2日,里约热内卢条约签署。
1958年9月2日,中央电视台正式开播。
经常听朋友批评隋炀帝的过失,其中的第一大过失就是因为修建京杭大运河,累死老百姓无数云云。事实上我们现在的京杭大运河可不是隋炀帝修建的,它其实是在后来的元朝修建,明清时期清理疏通,直到现代还在不断修整治理的一条运河。
京杭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但是隋炀帝修建的运河并不是这一条京杭大运河,史书上一般记载为大运河或者称隋唐大运河。
虽然两条运河都是自北京起,至杭州而终,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甚至部分航段是重叠的,但是它们确确实实是两条不同的运河。
2014年6月22日,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隋唐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巨大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南四湖(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
修建目的
洛阳是隋朝的“东都”,隋炀帝的生活和办公主要也在这里,这里是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开通隋唐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方便洛阳的交通,所以修建隋唐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整体上呈一个“人”字。
到了元明清时期帝国的首都主要在北京,为了使南北方沟通更为快捷,裁弯取直,不再经过洛阳,大体呈一条直线。
历史意义
无论是隋唐大运河也好,京杭大运河也罢,它的意义还是很大的。
1、弥补了中国南北走向河流稀少和陆路交通常因山川阻隔而艰难通行等缺陷,有利于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东部地区的整合发展,成为沟通了黄河中下游经济区和长江中下游经济区的商贸干道,为南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运河既是海上丝绸之路与北方国都间的连通渠道,也是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国内的主要连通渠道,既有利于5世纪前后北方先进经济文化南传,又有利于发挥7世纪以后江南经济文化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2、经济上,南北方商业上的联系大大加强,“半天下之财富,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例如棉花主要产在北方,而纺织业南方更为发达,大量的棉花就通过大运河运到了南方,同时也造就了扬州、杭州、苏州、淮安、济宁、临清、天津等一批运河边上的城市;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大运河修成之前,从南方运粮食到北方只能靠人力,而人本身也要吃饭,运的效率也不高,往往运输的粮食大半都要消耗在运输的人力上面,南方向朝廷缴纳的赋税更是不得了,需要大量的人力来运输,有了大运河后,可以低成本的运输大量物资。
2014年,两条大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条文化长廊,汇聚着丰厚的历史、人文、经济、社会、民族风情,不仅为我国悠久文明古国提供了重要历史见证,继续推动着运河沿线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作为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伟大心血、代表着一种精神力量的伟大工程,也成为当代构建社会和谐、提升民族向心力和自豪感的重要因素。
江南北国脉相牵,
隋代千年水潆涟,
寄语飞南归北雁,
大河头尾是家川。
1856年9月2日,太平天国天京变乱。
1905年9月2日,清廷废除科举制。
1945年9月2日,朝鲜三八线划分。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7年9月2日,里约热内卢条约签署。
1958年9月2日,中央电视台正式开播。
经常听朋友批评隋炀帝的过失,其中的第一大过失就是因为修建京杭大运河,累死老百姓无数云云。事实上我们现在的京杭大运河可不是隋炀帝修建的,它其实是在后来的元朝修建,明清时期清理疏通,直到现代还在不断修整治理的一条运河。
京杭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但是隋炀帝修建的运河并不是这一条京杭大运河,史书上一般记载为大运河或者称隋唐大运河。
虽然两条运河都是自北京起,至杭州而终,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甚至部分航段是重叠的,但是它们确确实实是两条不同的运河。
2014年6月22日,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隋唐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巨大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南四湖(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
修建目的
洛阳是隋朝的“东都”,隋炀帝的生活和办公主要也在这里,这里是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开通隋唐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方便洛阳的交通,所以修建隋唐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整体上呈一个“人”字。
到了元明清时期帝国的首都主要在北京,为了使南北方沟通更为快捷,裁弯取直,不再经过洛阳,大体呈一条直线。
历史意义
无论是隋唐大运河也好,京杭大运河也罢,它的意义还是很大的。
1、弥补了中国南北走向河流稀少和陆路交通常因山川阻隔而艰难通行等缺陷,有利于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东部地区的整合发展,成为沟通了黄河中下游经济区和长江中下游经济区的商贸干道,为南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运河既是海上丝绸之路与北方国都间的连通渠道,也是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国内的主要连通渠道,既有利于5世纪前后北方先进经济文化南传,又有利于发挥7世纪以后江南经济文化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2、经济上,南北方商业上的联系大大加强,“半天下之财富,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例如棉花主要产在北方,而纺织业南方更为发达,大量的棉花就通过大运河运到了南方,同时也造就了扬州、杭州、苏州、淮安、济宁、临清、天津等一批运河边上的城市;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大运河修成之前,从南方运粮食到北方只能靠人力,而人本身也要吃饭,运的效率也不高,往往运输的粮食大半都要消耗在运输的人力上面,南方向朝廷缴纳的赋税更是不得了,需要大量的人力来运输,有了大运河后,可以低成本的运输大量物资。
2014年,两条大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条文化长廊,汇聚着丰厚的历史、人文、经济、社会、民族风情,不仅为我国悠久文明古国提供了重要历史见证,继续推动着运河沿线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作为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伟大心血、代表着一种精神力量的伟大工程,也成为当代构建社会和谐、提升民族向心力和自豪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