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保暖同时需防“暖气病”!
2020-11-07

寒风渐起万物藏,

暖气开足内热伤。

通风加湿控温度,

中药调理来帮忙。


今天是立冬,标志着冬天来临,各地也陆续开启降温模式,北方全面进入供暖季,南方部分地区的空调也调成了暖风模式。供暖季,人们都希望暖气烧得热些,但暖气在驱寒的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内热和种种不适,如烦躁不安、皮肤发紧、鼻咽干燥、胸闷、头晕眼花、出汗、血黏度增高、血压改变、尿量减少、软弱无力等。这些就是让暖气给热出来的"暖气病",一定要注意预防。

暖气病的危害有哪些

造成"暖气病"的最大原因在于空气干燥,人体水分丢失。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1000毫升水分,其中经皮肤600—700毫升,经呼吸道300—400毫升。来暖气后,室内干燥,丢失的水分就更多,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心血管、泌尿系统等身体五大部位都会跟着"遭殃"。

1、呼吸系统: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声嘶,都是"暖气病"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通常,如果及时补水,这些症状都能得到缓解,但如果持续时间太长,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减少,灰尘、细菌等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发咳嗽,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有了暖气后,干燥温暖的室内无异于一个病菌的"温床"。研究表明,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感冒病毒和其他能引发感染的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并随着空气中的灰尘扩散从而引发疾病。

2、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暖气过热"抢走"人体的水分,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专家介绍,屋里暖气过热,和室外温差太大,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大、冠状动脉"不堪重负",引发冠心病。同时,对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气病"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导致心慌、胸闷等症状。

3、泌尿系统:来了暖气后屋内太干,体内水分丢失多,如果又经常忘了喝水,要小心,尿量会越来越少。正常人尿量应该在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它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过少,会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4、皮肤:冬季,人的皮肤本身就容易干燥、瘙痒,来了暖气后,室内温度较高,更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纤维失去韧性而导致断裂,从而形成无法恢复的皱纹。老年人皮肤瘙痒,不当抓挠还会造成湿疹。

5、眼睛:冬季户外风干物燥,如果回到室内又因为温度高造成机体缺水,会影响泪液的循环,造成干眼症。另外,眼结膜干燥极易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如何远离“暖气病”

1、通风:雾霾天,空气污染严重,很多家庭不再开窗通风,使暖气房内空气急速干燥,给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温床”,专家建议天气晴朗时,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花草有“湿”意:在家里,经常拖地或者在室内安置水盆、湿毛巾等方法增加室内湿度,还可以用加湿器或在室内养些花草,调节室内湿度。

3、控制室温,温度不宜过高:冬天室温稍微低点对健康更有利,有研究表明,室温在15—20摄氏度时,脑力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最高。而室内温度过高,容易使得人们的精力下降。

4、适当补充电解质:仅靠以上三妙招只解决外部干燥是远远不够的。想要远离暖气病,还要应对体内干燥的问题,“补对水”变得很重要。除了给外部环境加湿外,更重要的是给身体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增强体内免疫力和身体储水力。


中药预防暖气病

药方:乌梅3枚、麦冬3克。

用法: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效:供暖后引起的半夜口渴。

药方:金银花、生甘草、胖大海。

用法: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功效:对暖气烘烤引起的咽喉红肿、疼痛。

今日立冬——保暖同时需防“暖气病”!

寒风渐起万物藏,

暖气开足内热伤。

通风加湿控温度,

中药调理来帮忙。


今天是立冬,标志着冬天来临,各地也陆续开启降温模式,北方全面进入供暖季,南方部分地区的空调也调成了暖风模式。供暖季,人们都希望暖气烧得热些,但暖气在驱寒的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内热和种种不适,如烦躁不安、皮肤发紧、鼻咽干燥、胸闷、头晕眼花、出汗、血黏度增高、血压改变、尿量减少、软弱无力等。这些就是让暖气给热出来的"暖气病",一定要注意预防。

暖气病的危害有哪些

造成"暖气病"的最大原因在于空气干燥,人体水分丢失。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1000毫升水分,其中经皮肤600—700毫升,经呼吸道300—400毫升。来暖气后,室内干燥,丢失的水分就更多,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心血管、泌尿系统等身体五大部位都会跟着"遭殃"。

1、呼吸系统: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声嘶,都是"暖气病"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通常,如果及时补水,这些症状都能得到缓解,但如果持续时间太长,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减少,灰尘、细菌等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发咳嗽,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有了暖气后,干燥温暖的室内无异于一个病菌的"温床"。研究表明,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感冒病毒和其他能引发感染的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并随着空气中的灰尘扩散从而引发疾病。

2、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暖气过热"抢走"人体的水分,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专家介绍,屋里暖气过热,和室外温差太大,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大、冠状动脉"不堪重负",引发冠心病。同时,对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气病"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导致心慌、胸闷等症状。

3、泌尿系统:来了暖气后屋内太干,体内水分丢失多,如果又经常忘了喝水,要小心,尿量会越来越少。正常人尿量应该在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它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过少,会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4、皮肤:冬季,人的皮肤本身就容易干燥、瘙痒,来了暖气后,室内温度较高,更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纤维失去韧性而导致断裂,从而形成无法恢复的皱纹。老年人皮肤瘙痒,不当抓挠还会造成湿疹。

5、眼睛:冬季户外风干物燥,如果回到室内又因为温度高造成机体缺水,会影响泪液的循环,造成干眼症。另外,眼结膜干燥极易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如何远离“暖气病”

1、通风:雾霾天,空气污染严重,很多家庭不再开窗通风,使暖气房内空气急速干燥,给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温床”,专家建议天气晴朗时,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花草有“湿”意:在家里,经常拖地或者在室内安置水盆、湿毛巾等方法增加室内湿度,还可以用加湿器或在室内养些花草,调节室内湿度。

3、控制室温,温度不宜过高:冬天室温稍微低点对健康更有利,有研究表明,室温在15—20摄氏度时,脑力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最高。而室内温度过高,容易使得人们的精力下降。

4、适当补充电解质:仅靠以上三妙招只解决外部干燥是远远不够的。想要远离暖气病,还要应对体内干燥的问题,“补对水”变得很重要。除了给外部环境加湿外,更重要的是给身体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增强体内免疫力和身体储水力。


中药预防暖气病

药方:乌梅3枚、麦冬3克。

用法: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效:供暖后引起的半夜口渴。

药方:金银花、生甘草、胖大海。

用法: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功效:对暖气烘烤引起的咽喉红肿、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