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六合万世扬,
一统度量兴国邦。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1901年11月18日,英国同意将运河权交给美国。
1918年11月18日,拉脱维亚宣告独立。
1962年11月18日,对原子弹作出贡献的玻尔去世。
1983年11月18日,美苏两艘驱逐舰在海湾相撞。
1984年11月18日,飞乐音响公司发行中国第一批股票。
1988年11月18日,诗人、艺术家塞克逝世。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年诸侯分裂的局面,基本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其开创的各种政治、经济制度对我国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自秦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基本都延续秦朝的各项制度,这主要体现在秦朝的四大贡献上。
1、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大一统”一词始见于《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大统一”是单纯的地域统一,而“大一统”不仅是指地域统一,更多的是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高度集中、政治制度整齐划一的庞大的中央集权帝国。秦国统一六国,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军事制度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废除分封制及建立郡县制,使秦国成为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2、统一文字
秦国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其中就包括“书同文”。春秋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使用的文字书写方式各不相同,极大的阻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影响中央法令政策的通行。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便令李斯对文字进行整理,从而在秦国文字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从而实现了文字的统一,从而加强了各地交流,有利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在思想和文化上维护了中国的统一。
3、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春秋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货币和度量衡都不统一,对各个地区经济交流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同时也不利于中央政府征赋税。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用商鞅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同时以秦币为基础加以改进,使秦半两(方孔钱)成为全国统一货币,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货币初步成熟,并影响了周围国家,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实现了车同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时代货币和度量衡的基础,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消除地方割据。
4、北击匈奴、征服百越,极大的开拓了疆域
匈奴人广泛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期以来逐步强盛并经常南侵。为解除匈奴威胁,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蒙恬率军三十万抗击匈奴,公元前215年收复了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并在这个地区设置了34个县,重设九原郡,并迁移人口进行开发。同时,为抵御匈奴的进攻,在燕赵秦长城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对抵御匈奴进攻,保障中原生产和安定,起了重要作用。
越人广泛分布在华东、华南地区,部族众多,史称“百越”。秦灭楚后(前223年),王翦率秦军继续南进,征服了今浙江一带的越人,设置会稽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派尉屠睢发卒五十万,分为五军,进攻百越,征服闽越,以其地置闽中郡(今福建福州)。征服南越和西瓯,设立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为了解决秦军粮饷运输问题,在湘水、漓水间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交通,同时征发五十万人戍边,极大的促进了珠江流域的开发,加速了民族融合。
横扫六合万世扬,
一统度量兴国邦。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1901年11月18日,英国同意将运河权交给美国。
1918年11月18日,拉脱维亚宣告独立。
1962年11月18日,对原子弹作出贡献的玻尔去世。
1983年11月18日,美苏两艘驱逐舰在海湾相撞。
1984年11月18日,飞乐音响公司发行中国第一批股票。
1988年11月18日,诗人、艺术家塞克逝世。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年诸侯分裂的局面,基本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其开创的各种政治、经济制度对我国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自秦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基本都延续秦朝的各项制度,这主要体现在秦朝的四大贡献上。
1、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大一统”一词始见于《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大统一”是单纯的地域统一,而“大一统”不仅是指地域统一,更多的是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高度集中、政治制度整齐划一的庞大的中央集权帝国。秦国统一六国,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军事制度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废除分封制及建立郡县制,使秦国成为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2、统一文字
秦国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其中就包括“书同文”。春秋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使用的文字书写方式各不相同,极大的阻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影响中央法令政策的通行。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便令李斯对文字进行整理,从而在秦国文字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从而实现了文字的统一,从而加强了各地交流,有利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在思想和文化上维护了中国的统一。
3、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春秋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货币和度量衡都不统一,对各个地区经济交流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同时也不利于中央政府征赋税。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用商鞅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同时以秦币为基础加以改进,使秦半两(方孔钱)成为全国统一货币,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货币初步成熟,并影响了周围国家,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实现了车同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时代货币和度量衡的基础,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消除地方割据。
4、北击匈奴、征服百越,极大的开拓了疆域
匈奴人广泛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期以来逐步强盛并经常南侵。为解除匈奴威胁,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蒙恬率军三十万抗击匈奴,公元前215年收复了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并在这个地区设置了34个县,重设九原郡,并迁移人口进行开发。同时,为抵御匈奴的进攻,在燕赵秦长城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对抵御匈奴进攻,保障中原生产和安定,起了重要作用。
越人广泛分布在华东、华南地区,部族众多,史称“百越”。秦灭楚后(前223年),王翦率秦军继续南进,征服了今浙江一带的越人,设置会稽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派尉屠睢发卒五十万,分为五军,进攻百越,征服闽越,以其地置闽中郡(今福建福州)。征服南越和西瓯,设立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为了解决秦军粮饷运输问题,在湘水、漓水间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交通,同时征发五十万人戍边,极大的促进了珠江流域的开发,加速了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