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临近狂欢盛,
琳琅满目百货丰。
购物营销齐争艳,
笙歌鼎沸众欢腾。
1936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
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对日、德、意宣战。
1958年12月9日,黄河三门峡截流工程结束。
1961年12月9日,国际乒乓球比赛试行“轮换发球法”。
1978年12月9日,第八届曼谷亚运会开幕。
1979年12月9日,马燕红为我国赢得第一个体操世界冠军。
购物不只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代商家为吸引买家购物同样花样百出。即便穿越回古代,怕是也躲不过剁手的“大坑”,不信就一起来看看古人高明的营销手段。
迎合节日做生意
古代既没有电商,也没有现在随处可见的超市和大卖场,古人购物是在当时比较流行的“集市”,即人们约定一个日子,聚集到某个固定场所进行商品交易。一般认为,集市大约起源于殷、周时期。
每到逢年过节,集市上人来人往、成交量很可观,因此古代的每个节日几乎都被商人利用来做“节令生意”,举办属于古人的“购物节”。这之中,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七夕节、中元节的集市最为热闹。
春节后,元宵的购物节也称“灯市”,以卖花灯为主。人们赏花灯,猜灯谜,放河灯,集市上各式各样的灯笼琳琅满目,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
明 佚名《上元灯彩图》局部
趁着假期,古人会踏青出游。人流量一大,集市便热闹开了,商家们借机摆出时令糕点,为人们的春游活动备上吃食。
七夕乞巧节,是真正属于女子的节日。姑娘们穿上新买的衣服,将自己亲手做的小玩意儿或好吃的瓜果摆出去卖。
当时的乞巧市,人多得连车马都过不去,女性的购买能力自古就不容小觑呀。
到中元节时,各地都会举行斋会进行祭祀,唐代甚至将中元节设置成“法定小长假”,放假三天。
这三天里,各种各样的祭祀品被摆进集市,而且许多东西是在平时很难买到的。
花式广告博眼球
做生意少不了要利用广告宣传,打响知名度。古代商家在这方面可一点不输今人。要想东西卖得好,首先就得叫得响!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用器物声响叫卖的“音响广告”。而古代商家最简单、最普遍的广告手段还属“吆喝”。宋代商人善于推销商品,叫卖声十分有特点,称为“吟叫”,不仅各有音调,更会附上精心编写的辞章。
到明清时,吆喝已是一种通俗的商品宣传方式。清代的闲园鞠农专门将各种市声辑撰于《燕市货声》一书,生动的古代广告词儿醒脑又上头。
并且,《燕市货声》里还提到吆喝声配合其他声响共同造势,比如磨刀磨剪子的“分数种,有吹喇叭者,有打铁链者”等等。
除了各具特色的声响广告外,店面广告“招幌”(招牌加幌子)也是古代商家重要的竞争工具之一。招牌多以文字为主,写有店铺的名称、字号。幌子最初特指酒店门面的布招旗帘(即“酒旗”),后来加以引申,成为展示店铺出售物品和服务项目标志的统称。幌子不局限于用文字书写,可根据商家的性质,悬挂与所经营商品相关的各类实物,充斥着生动的细节。
光靠招幌显示自家招牌还不够,商家们为了提高商品的档次,还喜欢将店面“包装”得非常豪华,吸引顾客上门。
宋代流行的、用竹木与彩帛搭建起来的彩楼欢门就是一种常见的的店铺装饰,这类广告一般用于酒店,越是高级的酒店,彩楼欢门就越豪华。为使店铺晚上也能张扬醒目,商家们还会给招牌配上灯箱和灯笼,天黑点亮后,远远可观。
然而,若是以为古代商家只会在原地打广告招揽顾客,那就太小瞧他们了。
北宋时期,山东济南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铜版印刷“宣传单”,可比英国最早的印刷广告还提前了三百年。
自古以来,营销的方法一直都不少。人们还是要多冷静,抵制住诱惑。
年末临近狂欢盛,
琳琅满目百货丰。
购物营销齐争艳,
笙歌鼎沸众欢腾。
1936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
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对日、德、意宣战。
1958年12月9日,黄河三门峡截流工程结束。
1961年12月9日,国际乒乓球比赛试行“轮换发球法”。
1978年12月9日,第八届曼谷亚运会开幕。
1979年12月9日,马燕红为我国赢得第一个体操世界冠军。
购物不只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代商家为吸引买家购物同样花样百出。即便穿越回古代,怕是也躲不过剁手的“大坑”,不信就一起来看看古人高明的营销手段。
迎合节日做生意
古代既没有电商,也没有现在随处可见的超市和大卖场,古人购物是在当时比较流行的“集市”,即人们约定一个日子,聚集到某个固定场所进行商品交易。一般认为,集市大约起源于殷、周时期。
每到逢年过节,集市上人来人往、成交量很可观,因此古代的每个节日几乎都被商人利用来做“节令生意”,举办属于古人的“购物节”。这之中,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七夕节、中元节的集市最为热闹。
春节后,元宵的购物节也称“灯市”,以卖花灯为主。人们赏花灯,猜灯谜,放河灯,集市上各式各样的灯笼琳琅满目,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
明 佚名《上元灯彩图》局部
趁着假期,古人会踏青出游。人流量一大,集市便热闹开了,商家们借机摆出时令糕点,为人们的春游活动备上吃食。
七夕乞巧节,是真正属于女子的节日。姑娘们穿上新买的衣服,将自己亲手做的小玩意儿或好吃的瓜果摆出去卖。
当时的乞巧市,人多得连车马都过不去,女性的购买能力自古就不容小觑呀。
到中元节时,各地都会举行斋会进行祭祀,唐代甚至将中元节设置成“法定小长假”,放假三天。
这三天里,各种各样的祭祀品被摆进集市,而且许多东西是在平时很难买到的。
花式广告博眼球
做生意少不了要利用广告宣传,打响知名度。古代商家在这方面可一点不输今人。要想东西卖得好,首先就得叫得响!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用器物声响叫卖的“音响广告”。而古代商家最简单、最普遍的广告手段还属“吆喝”。宋代商人善于推销商品,叫卖声十分有特点,称为“吟叫”,不仅各有音调,更会附上精心编写的辞章。
到明清时,吆喝已是一种通俗的商品宣传方式。清代的闲园鞠农专门将各种市声辑撰于《燕市货声》一书,生动的古代广告词儿醒脑又上头。
并且,《燕市货声》里还提到吆喝声配合其他声响共同造势,比如磨刀磨剪子的“分数种,有吹喇叭者,有打铁链者”等等。
除了各具特色的声响广告外,店面广告“招幌”(招牌加幌子)也是古代商家重要的竞争工具之一。招牌多以文字为主,写有店铺的名称、字号。幌子最初特指酒店门面的布招旗帘(即“酒旗”),后来加以引申,成为展示店铺出售物品和服务项目标志的统称。幌子不局限于用文字书写,可根据商家的性质,悬挂与所经营商品相关的各类实物,充斥着生动的细节。
光靠招幌显示自家招牌还不够,商家们为了提高商品的档次,还喜欢将店面“包装”得非常豪华,吸引顾客上门。
宋代流行的、用竹木与彩帛搭建起来的彩楼欢门就是一种常见的的店铺装饰,这类广告一般用于酒店,越是高级的酒店,彩楼欢门就越豪华。为使店铺晚上也能张扬醒目,商家们还会给招牌配上灯箱和灯笼,天黑点亮后,远远可观。
然而,若是以为古代商家只会在原地打广告招揽顾客,那就太小瞧他们了。
北宋时期,山东济南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铜版印刷“宣传单”,可比英国最早的印刷广告还提前了三百年。
自古以来,营销的方法一直都不少。人们还是要多冷静,抵制住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