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VS现代,哪些习俗不一样
2020-12-23

冬来飞雪大地寒,

晴空日出红霞暖。

持之以恒二十载,

振东大爱暖人间。

历史上的今天

1931年12月23日,爱国商人自发抵制日本经济侵略。

1941年12月23日,日军发动第三次长沙战役。

1986年12月23日,超轻型飞机进行不着陆环球飞行。

1987年12月23日,北京国际电信局开通。

1991年12月23日,我国大陆首例消费者名誉权案。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的来历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冬至,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传说与风俗

1、传说: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2、祭天:汉代,人们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皇帝要于此日祭天,群臣也互相祝贺。此习俗一直延续至清代,成为在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

3、数九九:民间把冬至也称作“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这一天起,每隔九天作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1天之后便进入春天。冬至之后数九九在全国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们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景物特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编排出了各种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这首顺口溜。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不仅仅是人们多年来对气候的经验总结,也是人们在严冬时节对春天的一种企盼。

4、赠鞋帽:冬至时节,民间有赠送鞋子的习俗。在《中华古今》中有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随着时间的推移,赠鞋给舅姑的习俗逐渐演化为舅姑赠鞋帽给甥侄了。古时手工刺绣,送给女子的,鞋子刺绣多为花鸟,帽子多做成凤形;送给男子的,鞋子刺绣多是猛兽,帽子也多做虎形。

5、藏冬冰:冰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保鲜,又可入药。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后,修窖藏冰。人们用铁钎自河中凿冰,宽一尺多,长二尺多,称为一方。在冬至这天将冰藏窖中,封闭严实,同时藏入各种鲜果,春后取出,在市上销售,颜色宛如刚从树上摘下来一样。南方沿海居民,也习惯在冬至后修缮冰窖,储藏冰块,以便第二年打鱼期间为鱼保鲜。

独特的“冬助”

12月21日,振东集团第20届“冬助日”资助大会在振东科技园隆重召开。3000余名受助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家庭家属及周边百姓和振东员工参加此次救助大会。

27年来,振东集团在援建家乡、公益慈善、产业扶贫道路上一路前行,先后设立针对孤儿、孤寡老人、大病贫困家庭的“冬助日”;针对贫困学子的“扶贫济困日”;针对全国特困患者或因医患纠纷、自然灾情、突发疫情受伤害的医护人员成立的“仁爱天使基金”等,开创了独具振东特色的公益慈善模式。

今年,“冬助日”也已走过20个年头,二十年间,一个个面孔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温暖与感动,也让一个个寒冷的冬天变得温暖。未来,振东集团将继续坚守“振兴家乡”的创业初心,秉承企业“与民同富、与家同兴、与国同强”的核心价值,用热心、善心、爱心、责任心为弱势群体遮挡风霜、点燃希望、托起梦想,继续为家乡造福,为老区增光,为山西添彩,为祖国做更多更大的贡献。

古代VS现代,哪些习俗不一样

冬来飞雪大地寒,

晴空日出红霞暖。

持之以恒二十载,

振东大爱暖人间。

历史上的今天

1931年12月23日,爱国商人自发抵制日本经济侵略。

1941年12月23日,日军发动第三次长沙战役。

1986年12月23日,超轻型飞机进行不着陆环球飞行。

1987年12月23日,北京国际电信局开通。

1991年12月23日,我国大陆首例消费者名誉权案。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的来历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冬至,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传说与风俗

1、传说: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2、祭天:汉代,人们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皇帝要于此日祭天,群臣也互相祝贺。此习俗一直延续至清代,成为在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

3、数九九:民间把冬至也称作“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这一天起,每隔九天作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1天之后便进入春天。冬至之后数九九在全国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们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景物特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编排出了各种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这首顺口溜。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不仅仅是人们多年来对气候的经验总结,也是人们在严冬时节对春天的一种企盼。

4、赠鞋帽:冬至时节,民间有赠送鞋子的习俗。在《中华古今》中有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随着时间的推移,赠鞋给舅姑的习俗逐渐演化为舅姑赠鞋帽给甥侄了。古时手工刺绣,送给女子的,鞋子刺绣多为花鸟,帽子多做成凤形;送给男子的,鞋子刺绣多是猛兽,帽子也多做虎形。

5、藏冬冰:冰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保鲜,又可入药。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后,修窖藏冰。人们用铁钎自河中凿冰,宽一尺多,长二尺多,称为一方。在冬至这天将冰藏窖中,封闭严实,同时藏入各种鲜果,春后取出,在市上销售,颜色宛如刚从树上摘下来一样。南方沿海居民,也习惯在冬至后修缮冰窖,储藏冰块,以便第二年打鱼期间为鱼保鲜。

独特的“冬助”

12月21日,振东集团第20届“冬助日”资助大会在振东科技园隆重召开。3000余名受助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家庭家属及周边百姓和振东员工参加此次救助大会。

27年来,振东集团在援建家乡、公益慈善、产业扶贫道路上一路前行,先后设立针对孤儿、孤寡老人、大病贫困家庭的“冬助日”;针对贫困学子的“扶贫济困日”;针对全国特困患者或因医患纠纷、自然灾情、突发疫情受伤害的医护人员成立的“仁爱天使基金”等,开创了独具振东特色的公益慈善模式。

今年,“冬助日”也已走过20个年头,二十年间,一个个面孔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温暖与感动,也让一个个寒冷的冬天变得温暖。未来,振东集团将继续坚守“振兴家乡”的创业初心,秉承企业“与民同富、与家同兴、与国同强”的核心价值,用热心、善心、爱心、责任心为弱势群体遮挡风霜、点燃希望、托起梦想,继续为家乡造福,为老区增光,为山西添彩,为祖国做更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