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农居上党,
制耒作耜始农桑。
绩麻尝草苍生济,
稼穑成陶谷作粮。
1818年5月5日,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诞辰。
1912年5月5日,第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
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
1931年5月5日,中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1988年5月5日,中日尼联合登山队双跨珠峰成功。
古老的神话传说,以太行山为重要发祥地,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和对梦想的追求,也激励着后人与恶劣的大自然抗争,与不济的命运抗争,从而升华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太行之巅”的长治,是中华民族发祥和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史前远古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流传的史前神话传说,内容众多,极为有序。其源流之原始、分布之集中、内容之详备,尤其是历代相沿不断、循序而下的特点,以及现存的大量遗址、遗迹等,是全国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
一、女娲补天
女娲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相传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引起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淮南子》记载,她“化育万物”“抟土做人”“置婚姻”“炼五色石补天”。其炼石补天的地方,传说就在今上党区天台无影山。
宋代崔伯易《感山赋》的序言中说:太行山一名皇母山,一名女娲山,皆因女娲“于此炼石补天”故。清《潞安府志》卷四说:“天台无影山,在县(今长治市)西南二十里,高六十九丈周二里,四周平坦,日出入胥无影,士人传娲皇炼石地。”
二、神农尝百草
长治市潞州区的老顶山,也称百谷山,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尝百草”之所。神农氏本是五氏之一,他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他的部落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神农为了找寻能解除人民疾病痛苦的药草,尝百草多次中毒。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炎帝神农氏曾在此“尝百草、得五谷、教民耕种”,实现了人类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伟大转折,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历史。
百谷山,位于长治市区东北部,方圆约40平方公里,有高低山峰40余座,大小崖洞30余个,是一个有关神农尝百草的神话传说及遗址、遗迹分布高度集中之地。
三、精卫填海
发鸠山是精卫填海传说的发祥地。炎帝女儿在长治市长子县的发鸠山上愤而化作精卫鸟,衔木石誓填东海。据古书《山海经》中记载:“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长子县发鸠山亦名鹿谷山、发苞山、廉山,后因精卫鸟从此山出发衔石填海而得名发鸠山。发鸠山东麓有灵湫庙,是汉代为祭祀女娃精卫而建。从古到今,这里的人们受“精卫填海”的精神滋养,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格,他们生生不息、顽强拼搏,从未想过放弃,从未害怕退缩,哪怕面临诸多质疑与困难,都能低头沉心,以一颗深种的坚韧之心,衔取成功之石,以理想填平东海。
四、后羿射日
羿射九日的所在,相传是今屯留县西北三嵕山。传说中羿为尧时的一个小部落首领,是发明弓的人。《淮南子》中说:尧时十日并出,禾木焦杀,民无所食,尧乃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万民皆喜。及至今,羿的英雄救人的行为一直成为当地人所奉行的为人宗旨,急公好义,追求有作为有担当的风尚为当地的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厚重的史前文化为长治积聚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也使长治融入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大家园,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秦朝设郡,2300多年的建城史,拥有全国1/3的宋元之前建筑,使长治赢得“古文化和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而被鲁迅先生称为“舍身求法、中国脊梁”的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比唐玄奘早228年,更是“一带一路”的文化先行者,是上党古神话精神的践行者。
炎帝神农居上党,
制耒作耜始农桑。
绩麻尝草苍生济,
稼穑成陶谷作粮。
1818年5月5日,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诞辰。
1912年5月5日,第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
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
1931年5月5日,中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1988年5月5日,中日尼联合登山队双跨珠峰成功。
古老的神话传说,以太行山为重要发祥地,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和对梦想的追求,也激励着后人与恶劣的大自然抗争,与不济的命运抗争,从而升华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太行之巅”的长治,是中华民族发祥和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史前远古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流传的史前神话传说,内容众多,极为有序。其源流之原始、分布之集中、内容之详备,尤其是历代相沿不断、循序而下的特点,以及现存的大量遗址、遗迹等,是全国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
一、女娲补天
女娲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相传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引起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淮南子》记载,她“化育万物”“抟土做人”“置婚姻”“炼五色石补天”。其炼石补天的地方,传说就在今上党区天台无影山。
宋代崔伯易《感山赋》的序言中说:太行山一名皇母山,一名女娲山,皆因女娲“于此炼石补天”故。清《潞安府志》卷四说:“天台无影山,在县(今长治市)西南二十里,高六十九丈周二里,四周平坦,日出入胥无影,士人传娲皇炼石地。”
二、神农尝百草
长治市潞州区的老顶山,也称百谷山,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尝百草”之所。神农氏本是五氏之一,他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他的部落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神农为了找寻能解除人民疾病痛苦的药草,尝百草多次中毒。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炎帝神农氏曾在此“尝百草、得五谷、教民耕种”,实现了人类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伟大转折,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历史。
百谷山,位于长治市区东北部,方圆约40平方公里,有高低山峰40余座,大小崖洞30余个,是一个有关神农尝百草的神话传说及遗址、遗迹分布高度集中之地。
三、精卫填海
发鸠山是精卫填海传说的发祥地。炎帝女儿在长治市长子县的发鸠山上愤而化作精卫鸟,衔木石誓填东海。据古书《山海经》中记载:“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长子县发鸠山亦名鹿谷山、发苞山、廉山,后因精卫鸟从此山出发衔石填海而得名发鸠山。发鸠山东麓有灵湫庙,是汉代为祭祀女娃精卫而建。从古到今,这里的人们受“精卫填海”的精神滋养,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格,他们生生不息、顽强拼搏,从未想过放弃,从未害怕退缩,哪怕面临诸多质疑与困难,都能低头沉心,以一颗深种的坚韧之心,衔取成功之石,以理想填平东海。
四、后羿射日
羿射九日的所在,相传是今屯留县西北三嵕山。传说中羿为尧时的一个小部落首领,是发明弓的人。《淮南子》中说:尧时十日并出,禾木焦杀,民无所食,尧乃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万民皆喜。及至今,羿的英雄救人的行为一直成为当地人所奉行的为人宗旨,急公好义,追求有作为有担当的风尚为当地的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厚重的史前文化为长治积聚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也使长治融入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大家园,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秦朝设郡,2300多年的建城史,拥有全国1/3的宋元之前建筑,使长治赢得“古文化和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而被鲁迅先生称为“舍身求法、中国脊梁”的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比唐玄奘早228年,更是“一带一路”的文化先行者,是上党古神话精神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