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至,这份养生宝典请收好!
2021-09-23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今日来临,大家是不是以为立秋就算真正进入了秋天?错!秋分才标志着秋天的正式来到!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秋分,秋分养生,养生

一、秋分养生

1、切忌悲秋:因为秋天有万木凋谢之感,人们容易产生“悲秋”。中医认为,秋天对应的脏器是肺,悲伤容易伤肺。反过来,肺气虚了,机体的耐受能力下降,也易产生悲伤的情绪。所以,秋天自我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舒畅,切忌悲观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尽量收敛神气、平和心态,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2、多吃温食:初秋时节,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食用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

3、拒绝秋乏:告别了炎夏,迎来了天清气爽的秋天,人们感到比夏天要舒服得多了。可是,一些人会有困倦疲乏的感觉,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比如跑步,爬山等有氧运动。良好的睡眠也有“养阴培元”之效。睡觉时最好在子时(晚上十一点)之前,由于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时,此时睡觉,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

4、拒绝秋燥: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人们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防止秋燥,首先要注意补充水分,每天最好喝3~4杯开水。宜多食西洋参、沙参、百合、杏仁、川贝、冬瓜、黄瓜、萝卜、梨等,还可用葱白、生姜、豆蔻、香菜预防治疗感冒,忌食鱼虾、海腥,如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辣椒等。


二、秋分节气灸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在秋分时节,根据节气的阴阳变化,施以“温热”的灸法,能有效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秋分灸与三伏灸、三九灸一样,也属于节气灸。不同的是,由于秋分处于阴阳消长的转折期,最利于调节阴阳平衡,所以秋分灸相对温和,是对三伏灸、三九灸的补充。

1、灸足三里:适合于脾胃虚寒的患者,包括免疫功能低下、虚寒性胃肠病等,灸法一般以温补脾胃为主,兼温肾阳、助肺气。先点燃两根艾条,在两侧足三里灸,保持与皮肤的距离不超过2厘米,但又不会烫,如此持续3至5分钟。每天灸1次,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秋冬脾胃虚寒性疾病的发作。

2、灸膻中:适合于肺虚的患者,包括寒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寒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还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灸法一般是疏通经气、温肺。操作时,选取胸口的膻中、脖子后面的大椎作为施灸的部位。用艾条先灸膻中,后灸大椎,方法同上。此法在睡前进行比较好,时间可稍长,灸上10至15分钟后,能暖和身体、帮助睡眠、预防秋冬呼吸道疾病的发作。

3、灸涌泉:适合于肾内积寒证者,包括虚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还有冻疮等。均是由于肾阳亏虚、寒湿内侵,致使筋骨、肌肉受累,一般灸两脚底涌泉穴。晚上热水洗完脚后,擦干,点燃艾条,悬在两脚心前1/3处涌泉穴,来回移动艾条,使脚心有热感但不觉得烫。每只脚灸3至4分钟。

4、注意:秋分灸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如果有以下情况,如咳嗽时痰黄、尿少、大便干涩,多数属于热症不适合;发烧、猛烈咳嗽甚至咳出血来,也不宜;糖尿病患者易留疤,应慎施灸;孕妇的腹部腧穴禁止施灸。

秋分至,这份养生宝典请收好!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今日来临,大家是不是以为立秋就算真正进入了秋天?错!秋分才标志着秋天的正式来到!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秋分,秋分养生,养生

一、秋分养生

1、切忌悲秋:因为秋天有万木凋谢之感,人们容易产生“悲秋”。中医认为,秋天对应的脏器是肺,悲伤容易伤肺。反过来,肺气虚了,机体的耐受能力下降,也易产生悲伤的情绪。所以,秋天自我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舒畅,切忌悲观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尽量收敛神气、平和心态,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2、多吃温食:初秋时节,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食用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

3、拒绝秋乏:告别了炎夏,迎来了天清气爽的秋天,人们感到比夏天要舒服得多了。可是,一些人会有困倦疲乏的感觉,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比如跑步,爬山等有氧运动。良好的睡眠也有“养阴培元”之效。睡觉时最好在子时(晚上十一点)之前,由于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时,此时睡觉,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

4、拒绝秋燥: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人们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防止秋燥,首先要注意补充水分,每天最好喝3~4杯开水。宜多食西洋参、沙参、百合、杏仁、川贝、冬瓜、黄瓜、萝卜、梨等,还可用葱白、生姜、豆蔻、香菜预防治疗感冒,忌食鱼虾、海腥,如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辣椒等。


二、秋分节气灸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在秋分时节,根据节气的阴阳变化,施以“温热”的灸法,能有效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秋分灸与三伏灸、三九灸一样,也属于节气灸。不同的是,由于秋分处于阴阳消长的转折期,最利于调节阴阳平衡,所以秋分灸相对温和,是对三伏灸、三九灸的补充。

1、灸足三里:适合于脾胃虚寒的患者,包括免疫功能低下、虚寒性胃肠病等,灸法一般以温补脾胃为主,兼温肾阳、助肺气。先点燃两根艾条,在两侧足三里灸,保持与皮肤的距离不超过2厘米,但又不会烫,如此持续3至5分钟。每天灸1次,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秋冬脾胃虚寒性疾病的发作。

2、灸膻中:适合于肺虚的患者,包括寒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寒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还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灸法一般是疏通经气、温肺。操作时,选取胸口的膻中、脖子后面的大椎作为施灸的部位。用艾条先灸膻中,后灸大椎,方法同上。此法在睡前进行比较好,时间可稍长,灸上10至15分钟后,能暖和身体、帮助睡眠、预防秋冬呼吸道疾病的发作。

3、灸涌泉:适合于肾内积寒证者,包括虚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还有冻疮等。均是由于肾阳亏虚、寒湿内侵,致使筋骨、肌肉受累,一般灸两脚底涌泉穴。晚上热水洗完脚后,擦干,点燃艾条,悬在两脚心前1/3处涌泉穴,来回移动艾条,使脚心有热感但不觉得烫。每只脚灸3至4分钟。

4、注意:秋分灸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如果有以下情况,如咳嗽时痰黄、尿少、大便干涩,多数属于热症不适合;发烧、猛烈咳嗽甚至咳出血来,也不宜;糖尿病患者易留疤,应慎施灸;孕妇的腹部腧穴禁止施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