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2022-12-05

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他们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全社会给予充分的尊重、关心和帮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广大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近日,第十六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举办,论坛聚焦“增强残疾人发展能力,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这一主题,邀请了11位专家学者做主旨发言,共400余人参加。大家一致表示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力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和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不断提升残疾人发展能力、发展机会和发展环境。


各方积极参与,形成帮扶合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与会人士表示,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具体呈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残疾人群体绝不能掉队。

“应当牢牢把握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重大任务之下,研究谋划新征程残疾人事业发展,努力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整个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充分挖掘残疾人的自身潜能,发挥残疾人在残疾人事业中的主体作用。”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程凯表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十三五”时期,我国710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如期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在中国残联研究室主任郭春宁看来,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让残疾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共享者,是新征程中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也是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的新希望、新期盼。

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和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单靠残联组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各部门把推进残疾人事业当作分内的责任,多措并举、形成合力。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工作实际,谈了建议和看法。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建议,重点构筑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运东来表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公平正义,人社部门将继续全力做好残疾人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残疾人福利处副处长焦佳凌表示,保残疾人基本民生之本、夯基层社会治理之基、铸增进民生福祉之魂,为广大残疾人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贡献应有之力。


提升收入水平,加强健康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当前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残疾人口规模巨大、残疾人返贫致贫风险较高、残疾人事业发展城乡区域不均衡等挑战,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大局,同时用足用好动态更新的专项调查数据,提升残疾人精准服务能力。”会上,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的观点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对此,南京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林闽钢认为,残疾人相对贫困具有特殊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要建立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的管理机制,在普惠的基础上加入新的特惠服务,坚持惠民便民精准管理,千方百计健全帮扶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

“残疾人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是提升残疾人的收入水平,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尽可能地实现就业或创业,逐步缩小与其他群体的收入差距,优化残疾人保障服务资源配置机制。”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何文炯说。

康复和健康管理是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残疾人康复纳入健康中国建设大局,残疾人康复专业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享受到了健康和康复服务。与会人士认为,在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和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残疾人健康权仍然需要得到有力维护。

“健康管理可以预防和延缓疾病演变进程并减少并发症,降低照护者的负担,因此要实施全面连续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危险因素干预,构建成熟完善的残疾人健康管理模式并推而广之。”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吕军看来,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服务社会是残疾人健康管理的目标和初衷。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人士还探讨了如何激发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如何推进残疾人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应有之义,也是对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考验,只有补齐短板、齐心合力,才能促使残疾人共同富裕之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齐头并进。”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邹广文说。


办好特殊教育,实现更好发展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

“要继续秉承平等、多元、融合的价值理念,确认残疾人同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共享者,突出残疾人的特殊比较优势,强调其有能力通过共建共享实现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真正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张万洪说。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邵磊表示,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相关产业极大帮助残疾人突破自身限制、超越环境障碍,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创造无限可能。残疾人科技赋能是一个涉及企业、市场、政府和残疾人的多方面问题,要加强在政策制定、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等多方面协作。

除了科技赋能,提高受教育水平也能让残疾人生活更有尊严。会上,多位专家围绕办好特殊教育、发展融合教育建言献策。“我国的特殊师范教育必须顺应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要求,培养更多高水平专业师资,顺应当代融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培养适应普特融合的宽口径教师人才,继续加大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推进中国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校长王立新表示。

“普通学校向融合学校转型、特殊教育学校向资源中心转型将是融合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李拉认为,现在普通学校里边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今后,特殊教育学校应该为融合教育发展提供咨询、服务、指导、培训、管理,帮助普通学校来解决一些专业问题。

“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还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残障学学科。”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长关信平建议,一方面加强残疾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将重要的研究结果转化为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政策参考。

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他们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全社会给予充分的尊重、关心和帮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广大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近日,第十六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举办,论坛聚焦“增强残疾人发展能力,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这一主题,邀请了11位专家学者做主旨发言,共400余人参加。大家一致表示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力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和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不断提升残疾人发展能力、发展机会和发展环境。


各方积极参与,形成帮扶合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与会人士表示,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具体呈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残疾人群体绝不能掉队。

“应当牢牢把握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重大任务之下,研究谋划新征程残疾人事业发展,努力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整个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充分挖掘残疾人的自身潜能,发挥残疾人在残疾人事业中的主体作用。”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程凯表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十三五”时期,我国710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如期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在中国残联研究室主任郭春宁看来,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让残疾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共享者,是新征程中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也是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的新希望、新期盼。

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和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单靠残联组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各部门把推进残疾人事业当作分内的责任,多措并举、形成合力。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工作实际,谈了建议和看法。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建议,重点构筑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运东来表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公平正义,人社部门将继续全力做好残疾人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残疾人福利处副处长焦佳凌表示,保残疾人基本民生之本、夯基层社会治理之基、铸增进民生福祉之魂,为广大残疾人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贡献应有之力。


提升收入水平,加强健康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当前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残疾人口规模巨大、残疾人返贫致贫风险较高、残疾人事业发展城乡区域不均衡等挑战,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大局,同时用足用好动态更新的专项调查数据,提升残疾人精准服务能力。”会上,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的观点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对此,南京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林闽钢认为,残疾人相对贫困具有特殊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要建立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的管理机制,在普惠的基础上加入新的特惠服务,坚持惠民便民精准管理,千方百计健全帮扶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

“残疾人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是提升残疾人的收入水平,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尽可能地实现就业或创业,逐步缩小与其他群体的收入差距,优化残疾人保障服务资源配置机制。”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何文炯说。

康复和健康管理是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残疾人康复纳入健康中国建设大局,残疾人康复专业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享受到了健康和康复服务。与会人士认为,在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和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残疾人健康权仍然需要得到有力维护。

“健康管理可以预防和延缓疾病演变进程并减少并发症,降低照护者的负担,因此要实施全面连续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危险因素干预,构建成熟完善的残疾人健康管理模式并推而广之。”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吕军看来,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服务社会是残疾人健康管理的目标和初衷。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人士还探讨了如何激发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如何推进残疾人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应有之义,也是对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考验,只有补齐短板、齐心合力,才能促使残疾人共同富裕之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齐头并进。”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邹广文说。


办好特殊教育,实现更好发展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

“要继续秉承平等、多元、融合的价值理念,确认残疾人同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共享者,突出残疾人的特殊比较优势,强调其有能力通过共建共享实现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真正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张万洪说。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邵磊表示,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相关产业极大帮助残疾人突破自身限制、超越环境障碍,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创造无限可能。残疾人科技赋能是一个涉及企业、市场、政府和残疾人的多方面问题,要加强在政策制定、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等多方面协作。

除了科技赋能,提高受教育水平也能让残疾人生活更有尊严。会上,多位专家围绕办好特殊教育、发展融合教育建言献策。“我国的特殊师范教育必须顺应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要求,培养更多高水平专业师资,顺应当代融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培养适应普特融合的宽口径教师人才,继续加大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推进中国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校长王立新表示。

“普通学校向融合学校转型、特殊教育学校向资源中心转型将是融合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李拉认为,现在普通学校里边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今后,特殊教育学校应该为融合教育发展提供咨询、服务、指导、培训、管理,帮助普通学校来解决一些专业问题。

“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还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残障学学科。”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长关信平建议,一方面加强残疾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将重要的研究结果转化为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政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