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六合万世扬,
一统度量兴国邦。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1932年12月29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196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
1975年12月29日,云梦秦简首次被发现。
1984年12月29日,瑞士建成世界地势最高的地铁。
中国古代君主、诸侯王,历来喜欢“称孤道寡”。他们的自称,其实并非只有“朕”一种,还有寡人、孤、不谷(不毂)、孤家等。既是自称,本质上都是第一人称“我”的意思。但分别蕴含的意义,却是大不相同。
1、从始皇帝说起
皇帝之所以称为朕,这是和秦始皇有关系的,在他统一中国后,他认为称自己的名号王,已经根本配不上自己了,于是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便取了“三皇五帝”中的“皇帝”二字作为至高无上的尊称。
在成为第一个皇帝后,他还对第一次进行了规定,只有皇帝本人才能够自称为朕,臣子和百姓是一律不可以的,但是可以用我、在下、余、吾等字来代表自己,后来的皇帝也沿用了秦始皇的这个规定,称自己为皇帝,自称自己为朕,而这个称号也就成为了皇帝的专有的名词。
2、被钦点的“朕”
从当时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第一人称代词中来看,“余(予)”作为自称表示谦卑的意义,“我”是较为寻常的自我通称,不具备特别的词义色彩。而“朕”则具有尊称形式,表示尊崇的意义。
其次,先秦时期,“联”的使用频率持续下降,在战国后期的口语中已经不常见了,故秦始皇将“朕”字作为自称实际上避免了一些避讳上的麻烦。再次,古语词“朕”还含有古雅、郑重的色彩。
3、“朕”的本义
朕的本义为舟缝。另引申为迹象、征兆。凡言朕兆者,谓其几甚微,如舟之缝,如龟壳之裂纹也。先秦时代朕的本意是“我的”或者“我”,是人人都可以用的,比如屈原就写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朕”有征兆的含义其实不难理解,征兆古时也写成朕兆,《鬼谷子》一书中有句话叫:“变化之朕焉。”,在《庄子·应帝王》中也有写到:“体尽无穷,而游无朕。”,这里“朕”的含义即为征兆,迹象。
如今看来,无论是多义并存还是由一义引申多义,除了后世的勉强附会之说外,对于“朕”字是如何从其本义发展为第一人称代词的,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朕”字身上所打下的专制皇权的烙印却是实实在在地延续了千年之久。
横扫六合万世扬,
一统度量兴国邦。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1932年12月29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196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
1975年12月29日,云梦秦简首次被发现。
1984年12月29日,瑞士建成世界地势最高的地铁。
中国古代君主、诸侯王,历来喜欢“称孤道寡”。他们的自称,其实并非只有“朕”一种,还有寡人、孤、不谷(不毂)、孤家等。既是自称,本质上都是第一人称“我”的意思。但分别蕴含的意义,却是大不相同。
1、从始皇帝说起
皇帝之所以称为朕,这是和秦始皇有关系的,在他统一中国后,他认为称自己的名号王,已经根本配不上自己了,于是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便取了“三皇五帝”中的“皇帝”二字作为至高无上的尊称。
在成为第一个皇帝后,他还对第一次进行了规定,只有皇帝本人才能够自称为朕,臣子和百姓是一律不可以的,但是可以用我、在下、余、吾等字来代表自己,后来的皇帝也沿用了秦始皇的这个规定,称自己为皇帝,自称自己为朕,而这个称号也就成为了皇帝的专有的名词。
2、被钦点的“朕”
从当时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第一人称代词中来看,“余(予)”作为自称表示谦卑的意义,“我”是较为寻常的自我通称,不具备特别的词义色彩。而“朕”则具有尊称形式,表示尊崇的意义。
其次,先秦时期,“联”的使用频率持续下降,在战国后期的口语中已经不常见了,故秦始皇将“朕”字作为自称实际上避免了一些避讳上的麻烦。再次,古语词“朕”还含有古雅、郑重的色彩。
3、“朕”的本义
朕的本义为舟缝。另引申为迹象、征兆。凡言朕兆者,谓其几甚微,如舟之缝,如龟壳之裂纹也。先秦时代朕的本意是“我的”或者“我”,是人人都可以用的,比如屈原就写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朕”有征兆的含义其实不难理解,征兆古时也写成朕兆,《鬼谷子》一书中有句话叫:“变化之朕焉。”,在《庄子·应帝王》中也有写到:“体尽无穷,而游无朕。”,这里“朕”的含义即为征兆,迹象。
如今看来,无论是多义并存还是由一义引申多义,除了后世的勉强附会之说外,对于“朕”字是如何从其本义发展为第一人称代词的,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朕”字身上所打下的专制皇权的烙印却是实实在在地延续了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