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人体的一种自然现象,而且中医认为正常的出汗可以调节体温、排除体内的废物、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而当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时则会出现异常出汗,比如不该出汗的时候有汗或出汗过多等就应该引起重视。所以,中医常常根据出汗的时间、部位、多少和特点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一般情况下的异常出汗,要排除是否是疾病所致,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充血性心衰、偏瘫脊柱外伤、肿瘤、结核等都会导致异常出汗,并伴随明显的相应症状。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控制病情,而后多汗情况就能解决。当然,更多的情况是没有明显疾病症状的异常出汗,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类。
一、按出汗时间分
1、白天出汗过多: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常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参炖鸡或腔骨,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练习太极拳等。
2、晚上出汗过多: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为“盗汗”。这些人常有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特点,中医认为是阴虚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也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茶饮用。
二、按出汗部位分
1、额头出汗:阴虚阳盛。如果额头常常出汗,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通常情况下,人体精血或津液亏虚导致阴阳平衡失调,阳气失去制约而亢盛;阳亢又能够使阴液进一步亏损,互为因果。这类人群同时还伴有心烦易怒等症状。因此,建议在工作生活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炎热夏季应注意避暑;饮食应保阴潜阳,宜清淡,少吃肥腻厚味、燥烈之品;起居应有规律,居住环境宜安静,睡前不要饮茶、锻炼和玩游戏。
2、鼻头出汗:肺气不足。这类人群日常还会有气喘吁吁、呼吸急促、抵抗力差、易感冒等症状。如果有这种情况,建议可以每天用双手敲打双腿,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因为这是人体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敲打刺激,可起到调理肺经的作用。
3、胸口出汗:脾胃失和。脾胃不和除了表现为容易胸口出汗外,还经常有腹胀、呕吐、口臭、便秘,甚至是慢性胃肠炎的情况。如果有上述情况,平时应少吃油腻、生冷、腌制的食物,多用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症状。另外,脾喜欢燥,不喜欢湿;胃喜欢规律,讨厌刺激。所以,生活中要避免压力过大、太快节奏的生活,还要戒烟限酒、不要暴饮暴食、不可久坐不动。
4、手脚心出汗:血虚。有血虚症状的朋友除了手脚心爱出汗外,还有面色发黄、唇色淡而发白、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等症状,女性朋友还有月经量少、色淡的情况。建议平时可以多吃一些猪肝、鸡心等动物内脏来补益气血,也可坚持艾灸或点按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对于调补气血不足有很好的作用。
5、背部出汗:阴阳虚弱。中医认为,后背大量出汗,说明阳气不固、阳气虚,建议平时可多晒背;中药调理可服用玉屏风散来益气、固表、止汗;保证充足睡眠,饮食要丰富、有营养,以滋阴补阳为主,还可以早晚做15分钟瑜伽冥想。
三、按出汗气味分
正常的汗没有明显的腥臭味,如果汗味腥臭,多与热证或湿热证有关,属肝热,这种情况可通过清淡饮食,或用中药菊花、茵陈等泡水饮用;若腥臭味明显,应找医生诊治。
此外,若在夏季闷热的环境中,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胸闷、恶心、心慌、四肢无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升高的情况,一般属于中暑先兆,应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补充一些淡盐水,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症状不能恢复或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除上述情况,还有一些出汗表现,如汗液颜色的改变,有黄汗、红汗、黑汗等,这种情况需由医生综合判断后诊治。如患有严重疾病的病人突然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或大汗、呼吸急促等,则预示着病情的凶险。一旦异常出汗的情况严重或伴随其他严重表现,应及时就诊。
出汗是人体的一种自然现象,而且中医认为正常的出汗可以调节体温、排除体内的废物、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而当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时则会出现异常出汗,比如不该出汗的时候有汗或出汗过多等就应该引起重视。所以,中医常常根据出汗的时间、部位、多少和特点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一般情况下的异常出汗,要排除是否是疾病所致,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充血性心衰、偏瘫脊柱外伤、肿瘤、结核等都会导致异常出汗,并伴随明显的相应症状。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控制病情,而后多汗情况就能解决。当然,更多的情况是没有明显疾病症状的异常出汗,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类。
一、按出汗时间分
1、白天出汗过多: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常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参炖鸡或腔骨,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练习太极拳等。
2、晚上出汗过多: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为“盗汗”。这些人常有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特点,中医认为是阴虚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也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茶饮用。
二、按出汗部位分
1、额头出汗:阴虚阳盛。如果额头常常出汗,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通常情况下,人体精血或津液亏虚导致阴阳平衡失调,阳气失去制约而亢盛;阳亢又能够使阴液进一步亏损,互为因果。这类人群同时还伴有心烦易怒等症状。因此,建议在工作生活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炎热夏季应注意避暑;饮食应保阴潜阳,宜清淡,少吃肥腻厚味、燥烈之品;起居应有规律,居住环境宜安静,睡前不要饮茶、锻炼和玩游戏。
2、鼻头出汗:肺气不足。这类人群日常还会有气喘吁吁、呼吸急促、抵抗力差、易感冒等症状。如果有这种情况,建议可以每天用双手敲打双腿,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因为这是人体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敲打刺激,可起到调理肺经的作用。
3、胸口出汗:脾胃失和。脾胃不和除了表现为容易胸口出汗外,还经常有腹胀、呕吐、口臭、便秘,甚至是慢性胃肠炎的情况。如果有上述情况,平时应少吃油腻、生冷、腌制的食物,多用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症状。另外,脾喜欢燥,不喜欢湿;胃喜欢规律,讨厌刺激。所以,生活中要避免压力过大、太快节奏的生活,还要戒烟限酒、不要暴饮暴食、不可久坐不动。
4、手脚心出汗:血虚。有血虚症状的朋友除了手脚心爱出汗外,还有面色发黄、唇色淡而发白、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等症状,女性朋友还有月经量少、色淡的情况。建议平时可以多吃一些猪肝、鸡心等动物内脏来补益气血,也可坚持艾灸或点按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对于调补气血不足有很好的作用。
5、背部出汗:阴阳虚弱。中医认为,后背大量出汗,说明阳气不固、阳气虚,建议平时可多晒背;中药调理可服用玉屏风散来益气、固表、止汗;保证充足睡眠,饮食要丰富、有营养,以滋阴补阳为主,还可以早晚做15分钟瑜伽冥想。
三、按出汗气味分
正常的汗没有明显的腥臭味,如果汗味腥臭,多与热证或湿热证有关,属肝热,这种情况可通过清淡饮食,或用中药菊花、茵陈等泡水饮用;若腥臭味明显,应找医生诊治。
此外,若在夏季闷热的环境中,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胸闷、恶心、心慌、四肢无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升高的情况,一般属于中暑先兆,应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补充一些淡盐水,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症状不能恢复或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除上述情况,还有一些出汗表现,如汗液颜色的改变,有黄汗、红汗、黑汗等,这种情况需由医生综合判断后诊治。如患有严重疾病的病人突然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或大汗、呼吸急促等,则预示着病情的凶险。一旦异常出汗的情况严重或伴随其他严重表现,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