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国民政府其实有很多个,按先后顺序来说,先是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孙文先生在南京出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此时中国正处于大变之际,各省接二连三的宣布独立,后南北议和,孙文先生辞去大总统一职,由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总统,但此时国民政府是在北京,俗称北洋政府。
而在北洋军阀乱战多年之后,孙文先生又继续致力于革命,组建了黄埔军校,后孙文先生去世,蒋介石率领以黄埔生为主力联合其他开明地方军阀如李宗仁等人北伐成功,此时中国权力的中心又成为了南京国民政府。
一、北洋政府
提起北洋政府,离不开富有争议的袁世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成功,震惊世界。为了镇压革命党,手握北洋六镇新军的袁世凯,成了清廷的首选。经过讨价还价,包揽军政大权的袁世凯于10月30日南下赴任。
混入革命队伍的旧官僚和立宪派纷纷表示拥护袁世凯,局势向袁世凯倾斜。1912年1月15日,孙中山迫于内外压力,发表声明:“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有了孙中山的保证,袁世凯加快逼迫清帝退位。2月初,清廷和袁世凯达成享受保留清帝称号、清帝仍居皇宫、每年享受400万元特殊费用等协议。2月12日,清宣帝溥仪宣布退位,袁世凯迫不及待地承认“共和为最良国体”,并保证“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孙中山遵照承诺,辞去当了44天的大总统,推荐袁世凯续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如愿以偿地在北京就任民国大总统,北洋政府成立。1928年,北洋政府在北伐战争中失利,寿终正寝。北洋政府表面上是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实际上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向大地主、大买办代表让步的产物。
二、国民政府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推翻共和,复辟称帝。面对袁世凯的嚣张气焰,国民党政治委员会决意筹组政府。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以蒋介石、汪精卫、潭延闿为常务委员会,汪精卫任主席。各地军队统称国民革命军。
自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北京,国民党以汪精卫为首的左派、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和以林森为首的西山会议派开展权利角逐。1927年9月,国民党内部纷争趋于缓和,南京政府、武汉政府和西山会议派组成“中央特别委员会”,在南京成立新的国民政府。1928年1月,蒋介石官复原职。
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还都南京,重庆结束战时首都的职责。1948年5月20日,经国民大会审议通过,国民政府改组为总统府,蒋介石出任中华民国总统。“国民政府”退出历史舞台。在蒋介石的操纵下,国民政府实际上沦为他实施独裁统治的工具。
三、汪伪政府
“伪”的词性,在汉语中属于贬义词。抗战全面爆发后,汪精卫对战胜对手缺乏信心,他曾对陈公博说:“中国对日应该寻出一条和平之路。”汪精卫倡导所谓的“和平运动”实际上就是卖国求荣的投敌行为。
1938年11月,高宗武和梅思平在汪精卫的允许下,与日本军部代表影佐祯昭、今井武夫协商,确定了《中日关系基本条约草案》。此后,汪精卫逃往河内,并与日方频繁互动。12月22日,日本近卫内阁发表《日本近卫内阁第三次对华声明》,内容涉及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等三项。
1940年3月30日,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汪精卫于次日发布了《国民政府还都宣言》和伪《国民政府政纲》,妄称:伪国民政府“还都是全国以内只有此唯一的,合法的中央政府。”汪伪政府成立后,分别和日方签订了《关于中华民国日本间基本关系》和《附议定书》、《中日满共同宣言》、《中日同盟条约》等丧权辱国的条约。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汪伪政府宣告瓦解,陈公博、梅思平、褚民谊等人受到法律的严惩。
纵观民国史,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和汪伪政府民国是近代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拼图。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是表达国家意志、行使国家权力的“迭代”机构,成为民国不同时期的标志,而汪伪政府则是跳梁小丑的闹剧,遭人唾弃。
民国时期的国民政府其实有很多个,按先后顺序来说,先是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孙文先生在南京出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此时中国正处于大变之际,各省接二连三的宣布独立,后南北议和,孙文先生辞去大总统一职,由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总统,但此时国民政府是在北京,俗称北洋政府。
而在北洋军阀乱战多年之后,孙文先生又继续致力于革命,组建了黄埔军校,后孙文先生去世,蒋介石率领以黄埔生为主力联合其他开明地方军阀如李宗仁等人北伐成功,此时中国权力的中心又成为了南京国民政府。
一、北洋政府
提起北洋政府,离不开富有争议的袁世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成功,震惊世界。为了镇压革命党,手握北洋六镇新军的袁世凯,成了清廷的首选。经过讨价还价,包揽军政大权的袁世凯于10月30日南下赴任。
混入革命队伍的旧官僚和立宪派纷纷表示拥护袁世凯,局势向袁世凯倾斜。1912年1月15日,孙中山迫于内外压力,发表声明:“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有了孙中山的保证,袁世凯加快逼迫清帝退位。2月初,清廷和袁世凯达成享受保留清帝称号、清帝仍居皇宫、每年享受400万元特殊费用等协议。2月12日,清宣帝溥仪宣布退位,袁世凯迫不及待地承认“共和为最良国体”,并保证“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孙中山遵照承诺,辞去当了44天的大总统,推荐袁世凯续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如愿以偿地在北京就任民国大总统,北洋政府成立。1928年,北洋政府在北伐战争中失利,寿终正寝。北洋政府表面上是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实际上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向大地主、大买办代表让步的产物。
二、国民政府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推翻共和,复辟称帝。面对袁世凯的嚣张气焰,国民党政治委员会决意筹组政府。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以蒋介石、汪精卫、潭延闿为常务委员会,汪精卫任主席。各地军队统称国民革命军。
自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北京,国民党以汪精卫为首的左派、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和以林森为首的西山会议派开展权利角逐。1927年9月,国民党内部纷争趋于缓和,南京政府、武汉政府和西山会议派组成“中央特别委员会”,在南京成立新的国民政府。1928年1月,蒋介石官复原职。
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还都南京,重庆结束战时首都的职责。1948年5月20日,经国民大会审议通过,国民政府改组为总统府,蒋介石出任中华民国总统。“国民政府”退出历史舞台。在蒋介石的操纵下,国民政府实际上沦为他实施独裁统治的工具。
三、汪伪政府
“伪”的词性,在汉语中属于贬义词。抗战全面爆发后,汪精卫对战胜对手缺乏信心,他曾对陈公博说:“中国对日应该寻出一条和平之路。”汪精卫倡导所谓的“和平运动”实际上就是卖国求荣的投敌行为。
1938年11月,高宗武和梅思平在汪精卫的允许下,与日本军部代表影佐祯昭、今井武夫协商,确定了《中日关系基本条约草案》。此后,汪精卫逃往河内,并与日方频繁互动。12月22日,日本近卫内阁发表《日本近卫内阁第三次对华声明》,内容涉及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等三项。
1940年3月30日,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汪精卫于次日发布了《国民政府还都宣言》和伪《国民政府政纲》,妄称:伪国民政府“还都是全国以内只有此唯一的,合法的中央政府。”汪伪政府成立后,分别和日方签订了《关于中华民国日本间基本关系》和《附议定书》、《中日满共同宣言》、《中日同盟条约》等丧权辱国的条约。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汪伪政府宣告瓦解,陈公博、梅思平、褚民谊等人受到法律的严惩。
纵观民国史,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和汪伪政府民国是近代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拼图。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是表达国家意志、行使国家权力的“迭代”机构,成为民国不同时期的标志,而汪伪政府则是跳梁小丑的闹剧,遭人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