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称,微闭双目的瞬间,精神内守,对心身健康助益极大。生活中不少人在疲惫时,也喜欢“闭目养神”修复精神状态,等再次睁开眼睛时,会感觉精力恢复了不少。但是你知道“闭目养神”到底能养什么吗?正确的闭目法又是什么呢?
一、流传千古的养生良方
闭目养神,顾名思义就是将眼睛闭上,收敛心神,以固守我们的精、气、神。
《黄帝内经》提及:“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古代先民认为,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老;神的得失,关系到人的昌亡,养生者当慎养之。《黄帝内经》还提及:“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自纪》中论述:“闭目塞聪,爱精自保。”就是说,闭上眼睛,堵住耳朵,可以珍惜精气,保健养身。
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有诗云:“闭目常闲坐,低头每静思”“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
二、闭目养的不只是“神”
眼睛虽然只是一个器官,却与人体多个部分有密切关系。生活中,人们获取的信息有80%来自眼睛,每天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用眼过度,导致经常眼睛酸胀干涩、视物模糊等。成年人熬夜加班、睡眠不足,容易使眼内布满红血丝,加速眼周肌肤老化。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眼部问题的人超过7亿,中国青少年近视率更是全球第一。眼睛是五官之首,保护好它就是善待自己。闭目养神是最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闭目可以养心,养心则神安,神安则灾病不生。
1、保持湿润,缓解疲劳:闭上眼睛后,泪液蒸发减少,分泌增多,干眼症状缓解,可以使眼睛得到更好的休息。如果再加以眼周穴位按揉,可缓解眼周肌肉痉挛,对视疲劳人群十分有益。
2、放松大脑,舒缓肌肉:人脑是最娇嫩、最宝贵、最高级的信息处理器官,每分钟可接受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传导的6千万比特信息,其中近一半来自视觉。有研究证明,人闭上眼睛打盹时,大脑和肌肉呈松弛状态,脑频率从每秒10次降为每秒1次,只要闭上眼睛,大脑就不需要拼命工作了。
3、畅通经络,强身疗体:眼睛周围有11条经络,属全身经络最密集的部位:经络起始点在眼睛的有3条--胃经、膀胱经、胆经;终止点在眼睛的有4条--三焦、小肠、任脉、阴跷脉;经过眼睛的经络也有4条--心经、督脉、阳跷脉、肝经。
《黄帝内经》说:“目者,宗脉之所聚也”“命门者,目也”。已故著名针灸学家彭静山教授开创了眼针疗法,就是在眼睛周围扎针,治疗全身疾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眼睛就像钥匙,能够开启治疗大门。闭目后,阴阳经交会,经脉运行通畅,身体就会强壮。
4、增长智慧,保护五脏:倘若在生气动怒时闭目养神,深呼吸,静下来两三分钟,再睁开眼睛时,怒气可能已消解了三分,人也变得冷静理智不少。
中医认为,肝主怒,怒伤肝,人静血归于肝。肝还与胆关系密切,经络相通,肝主谋虑,胆主决断。如果整日疲劳过度、头脑迷糊,则肝血虚少、胆气不足,做事情容易思前想后,缺少干活的冲劲和活力。经常闭目养神,能够使肝胆得到保养,提高记忆力和决断能力。
惊恐伤肾,若能保持情绪稳定、荣辱不惊,对护肾也有一定帮助。三餐后闭目养神,还可以让血液更多地流向消化道,增强消化功能,保护脾胃。脾胃好,则悲忧少,又保护了肺。
三、8类人更需闭目养神
● 失眠、焦虑;
● 慢性消化道疾病;
● 慢性肺病;
● 慢性肝病;
●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一急躁或劳累,指标就上升;
● 眼睛疾病,如视疲劳、干眼症、青光眼、白内障、黄斑变性等;
● 过敏性疾病,中医讲“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静下来有助降低敏感度;
● 结节和肿瘤,闭目养神能增强免疫力。
四、闭目养神的“原则”
1、时间适宜:根据人体生物钟,通常在上午9点、下午1点和5点时会感到身体困倦,此时应顺应人体规律,闭眼休憩,短则3~5分钟,长则半小时,最宜10~15分钟。
2、无目的:中医讲究“恬淡虚无”,闭目养神时不要想着必须达到什么效果。
3、无定式:闭目养神没有固定姿势,也不限时间、不限年龄,不需设备,舒服就行。不过,尽量别趴在桌子上,这样会导致呼吸不畅、压迫眼球,可以靠在椅背上眯一会儿。
4、无地点:闭目养神不必拘泥于地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随时随地,想做就做。闭目养神时并非什么都不能做,可以闭着眼微笑、听音乐,甚至刷牙、打电话。考试、演讲前也可以闭目几分钟,有助控制紧张情绪。
5、无环境:闭目养神时尽量离开嘈杂的环境,即使摆脱不了也没关系,静不下来心也没有大碍,闭上眼总是比睁眼更能让人安静下来。
中医学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称,微闭双目的瞬间,精神内守,对心身健康助益极大。生活中不少人在疲惫时,也喜欢“闭目养神”修复精神状态,等再次睁开眼睛时,会感觉精力恢复了不少。但是你知道“闭目养神”到底能养什么吗?正确的闭目法又是什么呢?
一、流传千古的养生良方
闭目养神,顾名思义就是将眼睛闭上,收敛心神,以固守我们的精、气、神。
《黄帝内经》提及:“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古代先民认为,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老;神的得失,关系到人的昌亡,养生者当慎养之。《黄帝内经》还提及:“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自纪》中论述:“闭目塞聪,爱精自保。”就是说,闭上眼睛,堵住耳朵,可以珍惜精气,保健养身。
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有诗云:“闭目常闲坐,低头每静思”“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
二、闭目养的不只是“神”
眼睛虽然只是一个器官,却与人体多个部分有密切关系。生活中,人们获取的信息有80%来自眼睛,每天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用眼过度,导致经常眼睛酸胀干涩、视物模糊等。成年人熬夜加班、睡眠不足,容易使眼内布满红血丝,加速眼周肌肤老化。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眼部问题的人超过7亿,中国青少年近视率更是全球第一。眼睛是五官之首,保护好它就是善待自己。闭目养神是最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闭目可以养心,养心则神安,神安则灾病不生。
1、保持湿润,缓解疲劳:闭上眼睛后,泪液蒸发减少,分泌增多,干眼症状缓解,可以使眼睛得到更好的休息。如果再加以眼周穴位按揉,可缓解眼周肌肉痉挛,对视疲劳人群十分有益。
2、放松大脑,舒缓肌肉:人脑是最娇嫩、最宝贵、最高级的信息处理器官,每分钟可接受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传导的6千万比特信息,其中近一半来自视觉。有研究证明,人闭上眼睛打盹时,大脑和肌肉呈松弛状态,脑频率从每秒10次降为每秒1次,只要闭上眼睛,大脑就不需要拼命工作了。
3、畅通经络,强身疗体:眼睛周围有11条经络,属全身经络最密集的部位:经络起始点在眼睛的有3条--胃经、膀胱经、胆经;终止点在眼睛的有4条--三焦、小肠、任脉、阴跷脉;经过眼睛的经络也有4条--心经、督脉、阳跷脉、肝经。
《黄帝内经》说:“目者,宗脉之所聚也”“命门者,目也”。已故著名针灸学家彭静山教授开创了眼针疗法,就是在眼睛周围扎针,治疗全身疾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眼睛就像钥匙,能够开启治疗大门。闭目后,阴阳经交会,经脉运行通畅,身体就会强壮。
4、增长智慧,保护五脏:倘若在生气动怒时闭目养神,深呼吸,静下来两三分钟,再睁开眼睛时,怒气可能已消解了三分,人也变得冷静理智不少。
中医认为,肝主怒,怒伤肝,人静血归于肝。肝还与胆关系密切,经络相通,肝主谋虑,胆主决断。如果整日疲劳过度、头脑迷糊,则肝血虚少、胆气不足,做事情容易思前想后,缺少干活的冲劲和活力。经常闭目养神,能够使肝胆得到保养,提高记忆力和决断能力。
惊恐伤肾,若能保持情绪稳定、荣辱不惊,对护肾也有一定帮助。三餐后闭目养神,还可以让血液更多地流向消化道,增强消化功能,保护脾胃。脾胃好,则悲忧少,又保护了肺。
三、8类人更需闭目养神
● 失眠、焦虑;
● 慢性消化道疾病;
● 慢性肺病;
● 慢性肝病;
●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一急躁或劳累,指标就上升;
● 眼睛疾病,如视疲劳、干眼症、青光眼、白内障、黄斑变性等;
● 过敏性疾病,中医讲“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静下来有助降低敏感度;
● 结节和肿瘤,闭目养神能增强免疫力。
四、闭目养神的“原则”
1、时间适宜:根据人体生物钟,通常在上午9点、下午1点和5点时会感到身体困倦,此时应顺应人体规律,闭眼休憩,短则3~5分钟,长则半小时,最宜10~15分钟。
2、无目的:中医讲究“恬淡虚无”,闭目养神时不要想着必须达到什么效果。
3、无定式:闭目养神没有固定姿势,也不限时间、不限年龄,不需设备,舒服就行。不过,尽量别趴在桌子上,这样会导致呼吸不畅、压迫眼球,可以靠在椅背上眯一会儿。
4、无地点:闭目养神不必拘泥于地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随时随地,想做就做。闭目养神时并非什么都不能做,可以闭着眼微笑、听音乐,甚至刷牙、打电话。考试、演讲前也可以闭目几分钟,有助控制紧张情绪。
5、无环境:闭目养神时尽量离开嘈杂的环境,即使摆脱不了也没关系,静不下来心也没有大碍,闭上眼总是比睁眼更能让人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