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内抽样调查,每4000名儿童中有3人耳聋,200名儿童中有1人重听,每年我国要新增聋儿3~4万之多。宝宝听力障碍将直接影响语言能力形成,表现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甚至聋哑。此外,语言发育滞后还会影响宝宝心理、行为的发展,以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和交往障碍等。造成宝宝听力障碍的原因依次为中耳炎、高热疾病、药物中毒、家庭遗传、发育畸形、妊娠期疾病、产钳外伤等,这些原因近半数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当宝宝显得与众不同,对声音的反应不敏感,甚至无动于衷时,家长需立即带宝宝到医院检查。
一、正常宝宝听力发育规律
你首先要了解正常宝宝的听力发育规律,以便及时发现宝宝的听力障碍。
一般3个月内的宝宝,会对较大声音的反应很强烈。比如家中的关门声很大或者有玻璃杯打碎时,宝宝就会有惊跳的表现;再比如过新年放鞭炮,“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也会让宝宝吓得哭起来。
从3~4个月起,婴儿会对一定响度的声音和语言做出注目或转头到发出响声的方向的动作。
4个月婴儿听到悦耳声音时会微笑。
6个月婴儿对母亲的声音有反应。
8个月时能区别语言的意义。
9个月时能寻找来自不同高度的声源,如果有一个较小的对象如积木等在宝宝身旁落到地上,宝宝就会上下左右寻声去找。
1岁时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并开始学习语言。
当你的宝宝的情况与以上规律不符时应及时到医院捡查。
二、宝宝听力障碍要早发现早治疗
1、早期发现是耳聋康复的前提:3岁以内是宝宝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听力障碍的孩子进行纠正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如果婴幼儿对声音刺激没有反应,或2岁时仍不会叫妈妈,家长需带宝宝到医生那里进行耳测听检查,客观听力检查包括耳声发射、脑干诱发电位、声导抗三个项目。近年来,国内各大医院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测定,以期早期发现,及早治疗。在早期得到治疗的宝宝中,约80%以上的患儿听力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甚至恢复正常。
2、针对不同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对听力有缺陷的宝宝,应配戴助听器,这样可以使弱听的宝宝听见被扩大的声音,以帮助他学习语言,尽量恢复到接近正常的听力水平。对双侧性感觉神经性耳聋,可将双耳放大器放在耳廓后或用耳内助听器以获得最大听力。2岁以上听力极度丧失的宝宝,可将助听器植入耳蜗内,使听力定位发育。对有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家长单靠口语难以达到有效的沟通,家长与儿童均要学习手语,以增加沟通的能力。应用可视性符号语言,能为以后口头语言发育提供基础。另外,针灸治疗对早期耳聋也有较好的效果,应配合其他治疗同时进行。2~3岁时是对宝宝进行语言训练的最隹时期,家长应与多与他交流,还要鼓励他与健康的宝宝一起活动,巩固会话能力。
三、怎样预防听力障碍
1、先天性耳聋是由于母亲在妊娠期患了风疹、腮腺炎、肝炎等病毒性感染及某些遗传因素。如近亲结婚,会使胎儿内耳发育不完全;预防妈妈在怀孕期病毒感染很重要;准妈妈应在孕前注射风疹及腮腺炎疫苗;环境噪声也是导致新生儿听力障碍的重要因素,当孕妈妈持续暴露在85~9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新生儿高频性听力障碍概率将会成倍增加。
2、新生儿窒息、早产、难产、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黄疸性肝炎等均会导致听力损害,对这些宝宝应进行仔细地听力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3、中耳炎是造成宝宝耳聋的最常见原因。因中耳炎可使鼓膜受损,丧失听力。当感冒时,鼻咽部的分泌物增多,细菌可乘机从宝宝较短而直的鼻咽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此外,当妈妈给宝宝哺乳时,如奶量过多,宝宝来不及吞咽,就会误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所以当宝宝感冒时,家长要注意宝宝有无耳痛及耳流脓。妈妈给宝宝喂奶时,奶嘴孔不宜过大,奶瓶不要举得过高。当给宝宝洗澡、洗头和游泳时,不要让污水流入耳内,以免引起中耳炎。
4、据上海市对2500例后天性耳聋调查证实,由药物引起的耳聋占35.5%。这些药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新霉素、奎宁、利尿剂等,可多达100种以上。当然不是所有孩子用了以上这些药物都会耳聋,只有部分人对以上药物敏感引起耳聋。但是长期或大剂量用以上药物会引起大部分孩子耳损伤。所以决不能滥用药物。母亲妊娠及哺乳期需注意不要使用对耳听力有毒性的药物。
5、麻疹、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腮腺炎等传染病以及上呼吸道感染都可能损伤听觉器官,造成听力障碍。因此要按时预防接种。当宝宝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患传染病时,要注意患儿的口、鼻、咽部的清洁,以防细菌蔓延至中耳。有慢性中耳炎的患儿要及时治疗,根除隐患。
据国内抽样调查,每4000名儿童中有3人耳聋,200名儿童中有1人重听,每年我国要新增聋儿3~4万之多。宝宝听力障碍将直接影响语言能力形成,表现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甚至聋哑。此外,语言发育滞后还会影响宝宝心理、行为的发展,以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和交往障碍等。造成宝宝听力障碍的原因依次为中耳炎、高热疾病、药物中毒、家庭遗传、发育畸形、妊娠期疾病、产钳外伤等,这些原因近半数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当宝宝显得与众不同,对声音的反应不敏感,甚至无动于衷时,家长需立即带宝宝到医院检查。
一、正常宝宝听力发育规律
你首先要了解正常宝宝的听力发育规律,以便及时发现宝宝的听力障碍。
一般3个月内的宝宝,会对较大声音的反应很强烈。比如家中的关门声很大或者有玻璃杯打碎时,宝宝就会有惊跳的表现;再比如过新年放鞭炮,“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也会让宝宝吓得哭起来。
从3~4个月起,婴儿会对一定响度的声音和语言做出注目或转头到发出响声的方向的动作。
4个月婴儿听到悦耳声音时会微笑。
6个月婴儿对母亲的声音有反应。
8个月时能区别语言的意义。
9个月时能寻找来自不同高度的声源,如果有一个较小的对象如积木等在宝宝身旁落到地上,宝宝就会上下左右寻声去找。
1岁时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并开始学习语言。
当你的宝宝的情况与以上规律不符时应及时到医院捡查。
二、宝宝听力障碍要早发现早治疗
1、早期发现是耳聋康复的前提:3岁以内是宝宝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听力障碍的孩子进行纠正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如果婴幼儿对声音刺激没有反应,或2岁时仍不会叫妈妈,家长需带宝宝到医生那里进行耳测听检查,客观听力检查包括耳声发射、脑干诱发电位、声导抗三个项目。近年来,国内各大医院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测定,以期早期发现,及早治疗。在早期得到治疗的宝宝中,约80%以上的患儿听力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甚至恢复正常。
2、针对不同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对听力有缺陷的宝宝,应配戴助听器,这样可以使弱听的宝宝听见被扩大的声音,以帮助他学习语言,尽量恢复到接近正常的听力水平。对双侧性感觉神经性耳聋,可将双耳放大器放在耳廓后或用耳内助听器以获得最大听力。2岁以上听力极度丧失的宝宝,可将助听器植入耳蜗内,使听力定位发育。对有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家长单靠口语难以达到有效的沟通,家长与儿童均要学习手语,以增加沟通的能力。应用可视性符号语言,能为以后口头语言发育提供基础。另外,针灸治疗对早期耳聋也有较好的效果,应配合其他治疗同时进行。2~3岁时是对宝宝进行语言训练的最隹时期,家长应与多与他交流,还要鼓励他与健康的宝宝一起活动,巩固会话能力。
三、怎样预防听力障碍
1、先天性耳聋是由于母亲在妊娠期患了风疹、腮腺炎、肝炎等病毒性感染及某些遗传因素。如近亲结婚,会使胎儿内耳发育不完全;预防妈妈在怀孕期病毒感染很重要;准妈妈应在孕前注射风疹及腮腺炎疫苗;环境噪声也是导致新生儿听力障碍的重要因素,当孕妈妈持续暴露在85~9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新生儿高频性听力障碍概率将会成倍增加。
2、新生儿窒息、早产、难产、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黄疸性肝炎等均会导致听力损害,对这些宝宝应进行仔细地听力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3、中耳炎是造成宝宝耳聋的最常见原因。因中耳炎可使鼓膜受损,丧失听力。当感冒时,鼻咽部的分泌物增多,细菌可乘机从宝宝较短而直的鼻咽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此外,当妈妈给宝宝哺乳时,如奶量过多,宝宝来不及吞咽,就会误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所以当宝宝感冒时,家长要注意宝宝有无耳痛及耳流脓。妈妈给宝宝喂奶时,奶嘴孔不宜过大,奶瓶不要举得过高。当给宝宝洗澡、洗头和游泳时,不要让污水流入耳内,以免引起中耳炎。
4、据上海市对2500例后天性耳聋调查证实,由药物引起的耳聋占35.5%。这些药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新霉素、奎宁、利尿剂等,可多达100种以上。当然不是所有孩子用了以上这些药物都会耳聋,只有部分人对以上药物敏感引起耳聋。但是长期或大剂量用以上药物会引起大部分孩子耳损伤。所以决不能滥用药物。母亲妊娠及哺乳期需注意不要使用对耳听力有毒性的药物。
5、麻疹、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腮腺炎等传染病以及上呼吸道感染都可能损伤听觉器官,造成听力障碍。因此要按时预防接种。当宝宝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患传染病时,要注意患儿的口、鼻、咽部的清洁,以防细菌蔓延至中耳。有慢性中耳炎的患儿要及时治疗,根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