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合理用药提示请查收!
2024-01-12

咳嗽时怎么选择祛痰药,儿童吃药时应该注意什么,预防心梗可以吃什么药,喝水吃药有什么讲究?振东健康为大家整理了安全用药知识,规避用药误区。

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吃药

一、咳嗽不止,正确选择祛痰药

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引起的一种防御性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和气道异物。在呼吸道炎症等病理情况下,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多可使咳嗽加重,大量痰液还可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使病原体滋生并引起感染。当咳嗽无法顺利将痰液排出时,就可考虑使用祛痰药进行对症治疗。

1、恶心刺激性祛痰药:代表药物有氯化铵、愈创木酚甘油醚,常与其他镇咳祛痰药配成复方制剂应用,如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棕铵合剂等。服用后刺激胃黏膜引起轻度恶心,反射性地引起气管和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此类药物剂量过大时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如呕吐、腹胀、心悸等,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更应谨慎。

2、刺激性祛痰药:代表药物有桉叶油、愈创木酚、安息香酊、松节油等。这类药物主要是一些挥发性物质,对呼吸道黏膜具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使黏膜轻度充血,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还能湿润呼吸道,通过以上作用使痰液黏稠度下降,易于咳出。该类药物还有一定的消毒防腐作用,能抑制呼吸道细菌的生长。

3、黏液溶解药:代表药物有溴己新、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标准桃金娘油、羧甲司坦等。该类药物能使黏痰中的黏多糖纤维分解,或抑制酸性糖蛋白的合成,同时分解黏蛋白,从而使痰液的黏度降低,易于咳出。酸性较强药物可使乙酰半胱氨酸的作用明显降低,应避免合用。

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导致痰液增多的原因,并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需要注意的是,祛痰药只是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一个方面,很多时候还需要联合其他多种药物进行综合治疗,因此在应用祛痰药时还要注意合并用药的问题。使用祛痰药时应注意避免同时使用强力镇咳药,因为祛痰药通过溶解和稀释黏痰,增强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此时合用强力镇咳药,会使痰液无法咳出,无法达到祛痰的目的,只有剧烈咳嗽者才需用镇咳药进行控制。


二、远离心梗,科学预防是关键

心血管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急性心肌梗死的致死率则排在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位。心肌梗死的救治,就是“跟时间赛跑”。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与生活方式有关。因此,想远离心血管疾病,生活中要注意:

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改善睡眠、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体重、保持心情放松,无论是对预防心梗,还是心梗后的康复都至关重要,这些是任何药物或者治疗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2、定期体检:每年参加一次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极为重要,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另外,除了常规检查,可以增加一项颈动脉超声检查,通过无创的超声可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如果发现颈动脉斑块,有多个危险因素(如吸烟、血压高、血脂高和血糖高等),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

3、药物预防:对于高危人群,尤其是发生过心梗的人群,应积极开展二级预防。需要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选择服用药物,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如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等,切不可随意停药。


三、高血压不可忽视,合理用药不乱来

高血压是一种较为高发和常见的疾病,高血压治疗应听从心血管医师的治疗方案,有的放矢地治疗才能事半功倍。临床使用的降压药主要有五大类:

1、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应用相当普遍,代表药物为硝苯地平、非洛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等。这类药物比较适合高血压伴有动脉硬化的患者,降压安全持久,但可能会引起譬如面部潮红、脚踝水肿等问题。

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代表药物为卡托普利、依纳普利、贝那普利等,比较适合高血压伴有蛋白尿或者糖尿病、心脏形态改变的患者。它们的降压效果明显,且有助于提升心功能,但部分病人服用后会有干咳不止的不良反应。

3、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代表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这类药物适用于高血压伴有糖尿病,或者高血压伴有蛋白尿的人群。

4、β受体阻断剂:代表药物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主要针对舒张压高为主的高血压,对焦虑症及精神因素主导的高血压有较好的效果,适合高血压伴有心动过速,或者是伴有心绞痛、心肌缺血的患者。

5、利尿剂:主要通过减少血液容量达到降压目的,代表药物有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适合与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联合应用。

要注意的是,降压药物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遵医嘱,小剂量起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可以维持血压长效稳定;联合用药,小剂量多药联合优于大剂量单药;个体化用药,要兼顾患者的耐受性和药物的有效性。


四、降脂常用他汀药,四点注意要谨记

他汀类药物作为最为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人群。对高脂血症人群来说,日常要注意清淡饮食,以低脂、低盐均衡饮食为主,注意减少胆固醇的摄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且需要适量的锻炼。除此之外,使用他汀类药物时要注意:

1、注意服药时间:胆固醇的合成有昼夜节律,夜间合成最多,所以大多数他汀类药物都建议在临睡前服用,但是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作用比较持久,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服药即可。要按照医嘱定量服用,如果漏服了药,想起来要及时补服。

2、长期坚持服药:降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绝大部分患者来说,即使血脂已经恢复正常了,也需要继续服用他汀类药物,但是需要定期监测血脂、转氨酶、肌酸激酶等,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3、谨防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良好,副作用通常较轻且短暂,一般不需停药。但是一旦出现肌肉酸痛或无力、肌肉痉挛、尿液颜色变深等不良反应,一定要立即停药、及时就诊。在医生的建议下做相关检查,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4、注意相互作用:他汀类药物与许多药物之间都有相互作用,会导致治疗作用降低或者不良反应增多,在合并使用其他药物时,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此外,在服药期间也不要食用西柚或者西柚汁,会增大对肝脏和肌肉的损害。


五、儿童常用口服药,不同用法要知道

儿童用药与成人用药有一定区别,剂型方面通常会考虑到儿童的特点。目前儿童常用口服剂型有干混悬剂、颗粒剂、口服液体制剂、片剂和胶囊等。其中,口服液体制剂包括溶液剂、糖浆剂、混悬剂等,片剂包括咀嚼片、缓控释片、泡腾片、分散片等。

在选择用药时,要注意适合儿童的药物,综合考虑药物效果和儿童的接受度。一般而言,3岁以下儿童吞咽能力差,不宜直接吞服药片、胶囊等固体药物,可以选择颗粒或液体剂型的药物。对于大孩子,就可以选择片剂或者咀嚼片,更方便一些。不同的口服药物剂型,其用法也不同。

1、颗粒剂、干混悬剂:服用前需用适量温开水搅拌溶解后服用。

2、口服液体制剂:用量杯或按瓶体刻度精确倒取,不可用嘴直接接触瓶口服用。

3、混悬剂、糖浆剂及其他液体制剂:需精确量取药液,服药前应充分摇匀。

4、泡腾片:注意不可直接吞服,因为泡腾片中加入了能产生二氧化碳的成分,直接口服药品在口腔内遇水会瞬间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有缺氧窒息的危险。所以在服药前需先将药片加适量温水完全溶解,待气泡全部消失后再口服。

5、咀嚼片:服用时可不饮水,直接在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其溶化后吞服即可。

6、分散片:如果孩子还小,不能吞咽片剂,大部分分散片可以用水化开后喂服。如果是不可溶后服的药物,建议更换至更适合的剂型。


六、服药用水需注意,喝多喝少有讲究

吃药的时候多数情况下都会用水送服,但喝多少水是有讲究的。每种药物都有自己的“最佳饮水量”。喝对了,才能保证药效。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服药,服用药物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1、这些药物服药时应当多喝水:抗菌药物,磺胺类以及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代谢产物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低,容易在泌尿系统中形成结晶,有引起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能性,多喝水可以预防。抗痛风类药物,由于会促进尿酸排泄,也应当多喝水,以免尿酸在体内形成结晶无法排出。解热镇痛类药物,感冒发烧时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等,服药后会引起人大量排汗,有可能导致水电解质失衡,这时补水十分重要,有助于防止脱水。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阿伦仑酸钠等,有刺激上消化道黏膜的副作用,建议用满杯水送服。

2、这些药物服药时应当少喝水: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氢氧化铝等,通过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达到治疗效果,大量喝水反而会影响药物疗效,用药后1小时内尽量不要喝水。部分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此类药物同样通过覆盖消化道黏膜起到治疗效果,也应当少喝水。糖浆类止咳药,这些药物是靠黏附在咽喉部发挥作用,使药物充分发挥疗效。建议服用后15分钟内不要喝水,避免将黏附在咽喉部位的药物冲掉。

【常识】合理用药提示请查收!

咳嗽时怎么选择祛痰药,儿童吃药时应该注意什么,预防心梗可以吃什么药,喝水吃药有什么讲究?振东健康为大家整理了安全用药知识,规避用药误区。

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吃药

一、咳嗽不止,正确选择祛痰药

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引起的一种防御性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和气道异物。在呼吸道炎症等病理情况下,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多可使咳嗽加重,大量痰液还可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使病原体滋生并引起感染。当咳嗽无法顺利将痰液排出时,就可考虑使用祛痰药进行对症治疗。

1、恶心刺激性祛痰药:代表药物有氯化铵、愈创木酚甘油醚,常与其他镇咳祛痰药配成复方制剂应用,如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棕铵合剂等。服用后刺激胃黏膜引起轻度恶心,反射性地引起气管和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此类药物剂量过大时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如呕吐、腹胀、心悸等,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更应谨慎。

2、刺激性祛痰药:代表药物有桉叶油、愈创木酚、安息香酊、松节油等。这类药物主要是一些挥发性物质,对呼吸道黏膜具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使黏膜轻度充血,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还能湿润呼吸道,通过以上作用使痰液黏稠度下降,易于咳出。该类药物还有一定的消毒防腐作用,能抑制呼吸道细菌的生长。

3、黏液溶解药:代表药物有溴己新、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标准桃金娘油、羧甲司坦等。该类药物能使黏痰中的黏多糖纤维分解,或抑制酸性糖蛋白的合成,同时分解黏蛋白,从而使痰液的黏度降低,易于咳出。酸性较强药物可使乙酰半胱氨酸的作用明显降低,应避免合用。

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导致痰液增多的原因,并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需要注意的是,祛痰药只是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一个方面,很多时候还需要联合其他多种药物进行综合治疗,因此在应用祛痰药时还要注意合并用药的问题。使用祛痰药时应注意避免同时使用强力镇咳药,因为祛痰药通过溶解和稀释黏痰,增强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此时合用强力镇咳药,会使痰液无法咳出,无法达到祛痰的目的,只有剧烈咳嗽者才需用镇咳药进行控制。


二、远离心梗,科学预防是关键

心血管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急性心肌梗死的致死率则排在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位。心肌梗死的救治,就是“跟时间赛跑”。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与生活方式有关。因此,想远离心血管疾病,生活中要注意:

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改善睡眠、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体重、保持心情放松,无论是对预防心梗,还是心梗后的康复都至关重要,这些是任何药物或者治疗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2、定期体检:每年参加一次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极为重要,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另外,除了常规检查,可以增加一项颈动脉超声检查,通过无创的超声可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如果发现颈动脉斑块,有多个危险因素(如吸烟、血压高、血脂高和血糖高等),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

3、药物预防:对于高危人群,尤其是发生过心梗的人群,应积极开展二级预防。需要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选择服用药物,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如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等,切不可随意停药。


三、高血压不可忽视,合理用药不乱来

高血压是一种较为高发和常见的疾病,高血压治疗应听从心血管医师的治疗方案,有的放矢地治疗才能事半功倍。临床使用的降压药主要有五大类:

1、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应用相当普遍,代表药物为硝苯地平、非洛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等。这类药物比较适合高血压伴有动脉硬化的患者,降压安全持久,但可能会引起譬如面部潮红、脚踝水肿等问题。

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代表药物为卡托普利、依纳普利、贝那普利等,比较适合高血压伴有蛋白尿或者糖尿病、心脏形态改变的患者。它们的降压效果明显,且有助于提升心功能,但部分病人服用后会有干咳不止的不良反应。

3、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代表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这类药物适用于高血压伴有糖尿病,或者高血压伴有蛋白尿的人群。

4、β受体阻断剂:代表药物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主要针对舒张压高为主的高血压,对焦虑症及精神因素主导的高血压有较好的效果,适合高血压伴有心动过速,或者是伴有心绞痛、心肌缺血的患者。

5、利尿剂:主要通过减少血液容量达到降压目的,代表药物有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适合与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联合应用。

要注意的是,降压药物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遵医嘱,小剂量起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可以维持血压长效稳定;联合用药,小剂量多药联合优于大剂量单药;个体化用药,要兼顾患者的耐受性和药物的有效性。


四、降脂常用他汀药,四点注意要谨记

他汀类药物作为最为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人群。对高脂血症人群来说,日常要注意清淡饮食,以低脂、低盐均衡饮食为主,注意减少胆固醇的摄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且需要适量的锻炼。除此之外,使用他汀类药物时要注意:

1、注意服药时间:胆固醇的合成有昼夜节律,夜间合成最多,所以大多数他汀类药物都建议在临睡前服用,但是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作用比较持久,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服药即可。要按照医嘱定量服用,如果漏服了药,想起来要及时补服。

2、长期坚持服药:降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绝大部分患者来说,即使血脂已经恢复正常了,也需要继续服用他汀类药物,但是需要定期监测血脂、转氨酶、肌酸激酶等,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3、谨防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良好,副作用通常较轻且短暂,一般不需停药。但是一旦出现肌肉酸痛或无力、肌肉痉挛、尿液颜色变深等不良反应,一定要立即停药、及时就诊。在医生的建议下做相关检查,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4、注意相互作用:他汀类药物与许多药物之间都有相互作用,会导致治疗作用降低或者不良反应增多,在合并使用其他药物时,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此外,在服药期间也不要食用西柚或者西柚汁,会增大对肝脏和肌肉的损害。


五、儿童常用口服药,不同用法要知道

儿童用药与成人用药有一定区别,剂型方面通常会考虑到儿童的特点。目前儿童常用口服剂型有干混悬剂、颗粒剂、口服液体制剂、片剂和胶囊等。其中,口服液体制剂包括溶液剂、糖浆剂、混悬剂等,片剂包括咀嚼片、缓控释片、泡腾片、分散片等。

在选择用药时,要注意适合儿童的药物,综合考虑药物效果和儿童的接受度。一般而言,3岁以下儿童吞咽能力差,不宜直接吞服药片、胶囊等固体药物,可以选择颗粒或液体剂型的药物。对于大孩子,就可以选择片剂或者咀嚼片,更方便一些。不同的口服药物剂型,其用法也不同。

1、颗粒剂、干混悬剂:服用前需用适量温开水搅拌溶解后服用。

2、口服液体制剂:用量杯或按瓶体刻度精确倒取,不可用嘴直接接触瓶口服用。

3、混悬剂、糖浆剂及其他液体制剂:需精确量取药液,服药前应充分摇匀。

4、泡腾片:注意不可直接吞服,因为泡腾片中加入了能产生二氧化碳的成分,直接口服药品在口腔内遇水会瞬间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有缺氧窒息的危险。所以在服药前需先将药片加适量温水完全溶解,待气泡全部消失后再口服。

5、咀嚼片:服用时可不饮水,直接在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其溶化后吞服即可。

6、分散片:如果孩子还小,不能吞咽片剂,大部分分散片可以用水化开后喂服。如果是不可溶后服的药物,建议更换至更适合的剂型。


六、服药用水需注意,喝多喝少有讲究

吃药的时候多数情况下都会用水送服,但喝多少水是有讲究的。每种药物都有自己的“最佳饮水量”。喝对了,才能保证药效。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服药,服用药物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1、这些药物服药时应当多喝水:抗菌药物,磺胺类以及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代谢产物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低,容易在泌尿系统中形成结晶,有引起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能性,多喝水可以预防。抗痛风类药物,由于会促进尿酸排泄,也应当多喝水,以免尿酸在体内形成结晶无法排出。解热镇痛类药物,感冒发烧时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等,服药后会引起人大量排汗,有可能导致水电解质失衡,这时补水十分重要,有助于防止脱水。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阿伦仑酸钠等,有刺激上消化道黏膜的副作用,建议用满杯水送服。

2、这些药物服药时应当少喝水: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氢氧化铝等,通过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达到治疗效果,大量喝水反而会影响药物疗效,用药后1小时内尽量不要喝水。部分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此类药物同样通过覆盖消化道黏膜起到治疗效果,也应当少喝水。糖浆类止咳药,这些药物是靠黏附在咽喉部发挥作用,使药物充分发挥疗效。建议服用后15分钟内不要喝水,避免将黏附在咽喉部位的药物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