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学问都总结在这些数字里!
2022-11-17

璀璨的中国文化孕育了神奇的中医药文化,并无形中与数字1-10相合。那么都有哪些奇妙的数字呢?

中医文化,中医药文化

一枕:中医诊病切脉时所用的脉枕。形体短小,切脉时用以托腕。


二气为中医阴阳学说中的阴阳二气。

阳气:就功能与形态来说,阳气指功能;就脏腑机能来说,指六腑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说,指卫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阳气。

阴气:与阳气相对。就功能与形态来说,阴气指形质;就脏腑机能来说,则五脏之气为阴气;就营卫之气来说 ,则营气为阴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内里的,向下的,抑制的、减弱的、重浊的为阴气。 


三物:中药来源主要是植物、矿物和动物。

三宝:指人的精、气、神。精气神之所以被中医界誉为“三宝”,是由于它对人体生命价值的重要性。精气神是构造和滋养人体生命的三大要素,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三焦:胸中肓膜之上,曰上焦;肓膜之下,脐之上,曰中焦;脐之下,曰下焦。

三因:中医中的“三因”是指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实际上,是对多因的囊括。

三同:药食同源、药食同功、药食同理。


四气:也称四性,是指中医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寒凉药一般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温热药一般具有温中散寒、补火助阳的功效。

四诊:中医诊病的方法,即望、闻、问、切。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五色:青、赤、黄、白、黑,是五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五行学说,青属木属肝,黄属土属脾,赤属火属心,白属金属肺,黑属水属肾。

五味:中药的药味辛、甘、苦、酸、咸。辛味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的作用;甘味能补益和中、缓急;苦味能清泄、燥湿,能降泄肺气、胃气;酸味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咸味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

五脏:指肝、心、脾、肺、肾。脏是指胸腹腔内之组织充实致密,并能贮存、分泌或制造精气的脏器。根据脏象学说,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精神意识活动分属于五脏,加上六腑的配合,把人体表里的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生理功能是“传化物”,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自然界四季气候的正常变化,称为六气;如超越正常限度,即成为外感病的致病因素,则称为“六淫”。

六极:指六种极度虚损的病症,为气极、筋极、肉极、血极、骨极、精极。

六经:是指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六条经脉。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正常情志活动,如超越限度,则能成为致病因素。

七方:以方剂组成的不同,进行分类,称为七方。即大方、小方、急方、缓方、奇方、偶方、复方。


八法:中医治病的基本方法,包括汗、吐、泻、和、温、清、消、补。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总纲。


九痛:中医将疼痛的感觉,分为胀痛、坠痛、刺痛、绞痛、灼痛、冷痛、跳痛、空痛和隐痛等9种。


十剂:指以中药功效特性对方剂进行功用分类的一种方法,即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

十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大、小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妇女尤须问经期,天花麻疹问孩童。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学问都总结在这些数字里!

璀璨的中国文化孕育了神奇的中医药文化,并无形中与数字1-10相合。那么都有哪些奇妙的数字呢?

中医文化,中医药文化

一枕:中医诊病切脉时所用的脉枕。形体短小,切脉时用以托腕。


二气为中医阴阳学说中的阴阳二气。

阳气:就功能与形态来说,阳气指功能;就脏腑机能来说,指六腑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说,指卫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阳气。

阴气:与阳气相对。就功能与形态来说,阴气指形质;就脏腑机能来说,则五脏之气为阴气;就营卫之气来说 ,则营气为阴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内里的,向下的,抑制的、减弱的、重浊的为阴气。 


三物:中药来源主要是植物、矿物和动物。

三宝:指人的精、气、神。精气神之所以被中医界誉为“三宝”,是由于它对人体生命价值的重要性。精气神是构造和滋养人体生命的三大要素,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三焦:胸中肓膜之上,曰上焦;肓膜之下,脐之上,曰中焦;脐之下,曰下焦。

三因:中医中的“三因”是指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实际上,是对多因的囊括。

三同:药食同源、药食同功、药食同理。


四气:也称四性,是指中医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寒凉药一般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温热药一般具有温中散寒、补火助阳的功效。

四诊:中医诊病的方法,即望、闻、问、切。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五色:青、赤、黄、白、黑,是五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五行学说,青属木属肝,黄属土属脾,赤属火属心,白属金属肺,黑属水属肾。

五味:中药的药味辛、甘、苦、酸、咸。辛味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的作用;甘味能补益和中、缓急;苦味能清泄、燥湿,能降泄肺气、胃气;酸味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咸味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

五脏:指肝、心、脾、肺、肾。脏是指胸腹腔内之组织充实致密,并能贮存、分泌或制造精气的脏器。根据脏象学说,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精神意识活动分属于五脏,加上六腑的配合,把人体表里的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生理功能是“传化物”,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自然界四季气候的正常变化,称为六气;如超越正常限度,即成为外感病的致病因素,则称为“六淫”。

六极:指六种极度虚损的病症,为气极、筋极、肉极、血极、骨极、精极。

六经:是指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六条经脉。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正常情志活动,如超越限度,则能成为致病因素。

七方:以方剂组成的不同,进行分类,称为七方。即大方、小方、急方、缓方、奇方、偶方、复方。


八法:中医治病的基本方法,包括汗、吐、泻、和、温、清、消、补。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总纲。


九痛:中医将疼痛的感觉,分为胀痛、坠痛、刺痛、绞痛、灼痛、冷痛、跳痛、空痛和隐痛等9种。


十剂:指以中药功效特性对方剂进行功用分类的一种方法,即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

十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大、小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妇女尤须问经期,天花麻疹问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