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方大范围地区开启“炙烤”模式,多地最高气温超过40℃。这也导致中暑患者增多,甚至出现死亡病例。医生提醒,出现先兆中暑、轻度中暑一定要及时加以干预,否则症状将持续加重导致热射病。
“热死人了”,不再只是一句玩笑话。很多人认为中暑只是小毛病,其实严重中暑所致的热射病被称为盛夏杀手,对人们的危害不能小觑。
一、什么是热射病?
高温不仅让人体感不适,更容易引发中暑,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热射病即属于重度中暑,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它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问题,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
热射病有三大突出特征——无汗、高温(体温升至40℃以上)和神志模糊。
无汗是因为在持续闷热的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已经失调了,无法及时排汗;
高温是因为汗液无法排出,热量积蓄在脏器和肌肉组织,导致皮肤干燥、体温升高;
最后会影响到全身器官,引发局部肌肉痉挛、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甚至多器官衰竭。6月30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收治了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一人因病情来势汹汹,多器官衰竭,在转诊至华西医院时就发生呼吸心脏骤停,虽经全力抢救,但最终不幸去世。
热射病可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及非劳力性热射病。
1、劳力性热射病主要在高温、湿度大、无风天气中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伴大量出汗,病死率高。
2、非劳力性热射病主要在高温、居住环境封闭的年老体弱人群中发病,表现为皮肤干热,发红,无汗,甚至可出现行为异常、癫痫样发作、休克、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
很多老人在夏天由于省电、发汗等原因,拒绝开空调,往往就会在潮湿闷热的室内中暑。浙大一院急诊科在这些天收治了一位80多岁的奶奶,就是非劳力性热射病。奶奶在家不开空调,只用风扇吹,结果被热晕过去,被送到医院时体温达到42℃,有意识障碍,神志不清,多器官损伤,检查发现有横纹肌溶解、乳酸指标超高、肾脏受损,被确诊为热射病。
二、中暑后应如何急救?
中暑的后,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舒服,包括眼前发黑、头晕、头疼、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出冷汗、抽筋,严重的可能会直接失去意识。很多时候,直到「晕倒了」,大家才注意到有人中暑了。
但不管中暑的情况是否严重,首先要做的都是转移到有空调、起码是阴凉的地方休息,脱下身上多余的衣服,帮助身体散热。
如果病人意识清醒,可让其饮用一些淡盐水。但补充水分不宜过多,不然会引起腹痛、呕吐和恶心等不适症状。
如果中暑的患者昏迷、抽搐了,那极可能是热射病,必须第一时间送至医院抢救。
不要觉得任何情况都「缓一缓」就过去了,严重的中暑是可能威胁生命安全的。
在等待救护车或出租车这个短暂的时间段,可以将冰袋、冰镇矿泉水敷在患者的腋窝、大腿根部、脖颈以及背部;或者,用冷水对患者进行淋浴冲洗或盆浴。当病人体温降至38℃以下时,就要停止吹风、洒冷水等强制性降温方法。
三、中暑后的错误操作
1、掐人中无济于事:中暑的根本原因是人体产热和散热平衡严重失调,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降温、脱离热源。掐人中仅仅能起到刺激疼痛的作用,与掐大腿无异,不能用来急救。尤其对于昏迷的病人,掐人中有时甚至可能因为疼痛刺激引起误吸窒息,反而存在病情加重的潜在风险。
2、藿香正气水不是万能药:首先,藿香正气水主要用来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也就是热伤风;而中暑并不在藿香正气水的适应证当中。其次,藿香正气水的酒精含量为40%~50%,服用后可能引起严重的脱水,中暑损伤会更严重。
3、猛喝凉水当心“水中毒”:中暑后,短时间内快速、大量饮水,会引起急性胃潴留,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增加心脏负担。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四、如何预防热射病?
一般来讲,气温超过37℃即为酷暑天气,37℃连续三天以上被称为高温热浪,这是一种灾害天气,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预防中暑。
1、天气炎热和湿度较大时,应尽量避免强体力劳动。如需在高温条件下行走或锻炼,请不要马上进行剧烈运动,应慢慢开始,逐渐增加强度,让身体慢慢适应外界的环境。
当已经感觉到心跳加重且胸闷憋气,尤其是感到头晕、意识模糊、虚弱,甚至要晕倒的时候,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找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当补充含钾、镁、钙盐防暑降温饮料,家中常备防暑降温药品(如清凉油、风油精)。需低盐饮食者,在补充盐分之前,应当咨询医生。
3、高温天气时,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这些饮料会导致失去更多的体液。同时,还应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循医嘱。
4、别将孩子单独留在车里。太阳照射下车内温度会迅速升高。此时留在车里的任何人都有严重中暑甚至死亡的风险。婴幼儿和儿童若被独自留在停放的车辆中无人看管时,导致严重中暑、甚至死亡的风险最大。
近日,北方大范围地区开启“炙烤”模式,多地最高气温超过40℃。这也导致中暑患者增多,甚至出现死亡病例。医生提醒,出现先兆中暑、轻度中暑一定要及时加以干预,否则症状将持续加重导致热射病。
“热死人了”,不再只是一句玩笑话。很多人认为中暑只是小毛病,其实严重中暑所致的热射病被称为盛夏杀手,对人们的危害不能小觑。
一、什么是热射病?
高温不仅让人体感不适,更容易引发中暑,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热射病即属于重度中暑,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它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问题,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
热射病有三大突出特征——无汗、高温(体温升至40℃以上)和神志模糊。
无汗是因为在持续闷热的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已经失调了,无法及时排汗;
高温是因为汗液无法排出,热量积蓄在脏器和肌肉组织,导致皮肤干燥、体温升高;
最后会影响到全身器官,引发局部肌肉痉挛、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甚至多器官衰竭。6月30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收治了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一人因病情来势汹汹,多器官衰竭,在转诊至华西医院时就发生呼吸心脏骤停,虽经全力抢救,但最终不幸去世。
热射病可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及非劳力性热射病。
1、劳力性热射病主要在高温、湿度大、无风天气中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伴大量出汗,病死率高。
2、非劳力性热射病主要在高温、居住环境封闭的年老体弱人群中发病,表现为皮肤干热,发红,无汗,甚至可出现行为异常、癫痫样发作、休克、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
很多老人在夏天由于省电、发汗等原因,拒绝开空调,往往就会在潮湿闷热的室内中暑。浙大一院急诊科在这些天收治了一位80多岁的奶奶,就是非劳力性热射病。奶奶在家不开空调,只用风扇吹,结果被热晕过去,被送到医院时体温达到42℃,有意识障碍,神志不清,多器官损伤,检查发现有横纹肌溶解、乳酸指标超高、肾脏受损,被确诊为热射病。
二、中暑后应如何急救?
中暑的后,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舒服,包括眼前发黑、头晕、头疼、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出冷汗、抽筋,严重的可能会直接失去意识。很多时候,直到「晕倒了」,大家才注意到有人中暑了。
但不管中暑的情况是否严重,首先要做的都是转移到有空调、起码是阴凉的地方休息,脱下身上多余的衣服,帮助身体散热。
如果病人意识清醒,可让其饮用一些淡盐水。但补充水分不宜过多,不然会引起腹痛、呕吐和恶心等不适症状。
如果中暑的患者昏迷、抽搐了,那极可能是热射病,必须第一时间送至医院抢救。
不要觉得任何情况都「缓一缓」就过去了,严重的中暑是可能威胁生命安全的。
在等待救护车或出租车这个短暂的时间段,可以将冰袋、冰镇矿泉水敷在患者的腋窝、大腿根部、脖颈以及背部;或者,用冷水对患者进行淋浴冲洗或盆浴。当病人体温降至38℃以下时,就要停止吹风、洒冷水等强制性降温方法。
三、中暑后的错误操作
1、掐人中无济于事:中暑的根本原因是人体产热和散热平衡严重失调,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降温、脱离热源。掐人中仅仅能起到刺激疼痛的作用,与掐大腿无异,不能用来急救。尤其对于昏迷的病人,掐人中有时甚至可能因为疼痛刺激引起误吸窒息,反而存在病情加重的潜在风险。
2、藿香正气水不是万能药:首先,藿香正气水主要用来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也就是热伤风;而中暑并不在藿香正气水的适应证当中。其次,藿香正气水的酒精含量为40%~50%,服用后可能引起严重的脱水,中暑损伤会更严重。
3、猛喝凉水当心“水中毒”:中暑后,短时间内快速、大量饮水,会引起急性胃潴留,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增加心脏负担。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四、如何预防热射病?
一般来讲,气温超过37℃即为酷暑天气,37℃连续三天以上被称为高温热浪,这是一种灾害天气,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预防中暑。
1、天气炎热和湿度较大时,应尽量避免强体力劳动。如需在高温条件下行走或锻炼,请不要马上进行剧烈运动,应慢慢开始,逐渐增加强度,让身体慢慢适应外界的环境。
当已经感觉到心跳加重且胸闷憋气,尤其是感到头晕、意识模糊、虚弱,甚至要晕倒的时候,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找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当补充含钾、镁、钙盐防暑降温饮料,家中常备防暑降温药品(如清凉油、风油精)。需低盐饮食者,在补充盐分之前,应当咨询医生。
3、高温天气时,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这些饮料会导致失去更多的体液。同时,还应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循医嘱。
4、别将孩子单独留在车里。太阳照射下车内温度会迅速升高。此时留在车里的任何人都有严重中暑甚至死亡的风险。婴幼儿和儿童若被独自留在停放的车辆中无人看管时,导致严重中暑、甚至死亡的风险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