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健康是“头”等大事
2023-09-16

国际脑研究组织第四届神经科学大会将21世纪誉为“脑的世纪”。近年来,我国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一趋势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0年9月16日,我国正式将每年9月命名为“脑健康月”,并由中国医促会脑健康专业委员会的王忠诚等百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倡议,将每年9月16日定为“脑健康日”。

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脑血管病患者已接近700万,每年新发病人数超过200万。我国医学界对脑健康的研究重点集中在脑血管病、老年痴呆症、癫痫、精神发育迟滞等典型病症上。在所有疾病中,脑血管病的致残率位居首位,其中70%以上的患者会留下各种后遗症。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话到嘴边却想不起来要说什么,刚起身就忘了接下来要做什么,出门后不确定自己是否锁了门,开门进家却忘记拔掉钥匙……这些迹象都在提醒我们:大脑需要调养了。大脑相当于人体的“司令部”,由约1000亿个神经元构成,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思维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脑健康,大脑健康

一、重视脑健康

脑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许多人认为,只有得了脑部疾病才意味着大脑处于不健康状态,其实这种观点只说对了一半。大脑不健康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大脑出现明确的病症,例如卒中、脑肿瘤、脑外伤、颅内炎症、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癫痫、脑积水等;

另一种则是大脑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状态下,人体虽无明显疾病,但会出现疲劳、活力减退、反应能力下降、适应力减弱、创造力不足以及自我感觉不适等表现。脑亚健康介于脑健康与疾病之间,是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如果大脑长期处于这种“亚健康”状态,容易引发脑血管疾病。


二、脑病年轻化趋势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脑部疾病是老年人的“专利”,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职场人熬夜、作息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问题日益突出,脑部疾病正逐渐向年轻人“偏爱”靠拢。40多岁甚至20、30岁的患者比例正在逐渐升高。那么,年轻人容易患哪些脑部疾病呢?

1、脑卒中:脑卒中并非老年人的“专利”。虽然其主要患病人群是中老年人,临床资料显示2/3以上的脑卒中首次发病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可以高枕无忧。年轻人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熬夜外,还包括代谢异常(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病、心脏疾病、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查找并治疗原发病,是年轻人远离脑卒中的关键。

2、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发病率虽集中在60岁以后,但年轻人也并非“绝缘”。事实上,年轻人发病的比例高达帕金森病人群体的10%左右,即每十位患者中就有一人不足40岁,目前发现的最小患者仅有12岁。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与遗传、环境污染、感染、药物、长期接触农药、化学溶剂或重金属有关。帕金森病有三大预警信号,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理想:一是“震颤”,这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7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手、脚或身体其他部位不由自主的颤抖;二是肌肉关节僵硬,走路迈不开步子,身体前倾容易跌倒,在进行刷牙、系纽扣等精细动作时缓慢且吃力;三是需要特别警惕的一类隐匿信号:嗅觉减退、夜间失眠多梦、排便不净感、严重便秘、思维迟钝、记忆减退、抑郁、尿频尿急等。帕金森病给患者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是巨大的,因此,大家必须重视这种疾病。


三、如何保护大脑健康

古人云:“上医治未病”,强调的是对疾病的预防。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大脑,预防脑部疾病呢?

1、适当运动:锻炼后,大脑分泌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会增加,有助于调整大脑神经元,促进大脑释放“快乐激素”内啡肽,从而减轻压力、重启大脑活力。老年人可以选择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年轻人则可以尝试游泳、打球、慢跑等更具活力的运动。

2、生活有规律:睡眠时,脑脊液在脑细胞间的循环速度比清醒时快很多,有助于大脑排出“垃圾”。许多年轻人出现脑部疾病,往往是由于休息不足、过度疲劳引起的,如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烦躁等。因此,建议每天晚上十二点前入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3、常用脑:“用进废退”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大脑。不断学习、挑战新事物,可以保持大脑的活力。生活中可以通过唱歌、下棋、读书、打牌等方式锻炼大脑,让大脑保持活跃状态。

4、戒烟限酒: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酒精中毒,引发认知功能障碍,还会损害脑血管,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吸烟则会显著增加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如果这些病变发生在大脑主管认知功能的区域,就会直接损伤胆碱能神经元,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5、多与他人交流,保持愉悦心情:经常大笑能保持大脑活力,让思维变得更敏捷。多与他人交流,保持愉悦的心情,对大脑健康至关重要。


四、哪些情况需要进行脑健康检查

如果脑部出现不适,应前往正规的专科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预防及治疗。以下几类人群需要定期进行脑健康检查:

年龄40岁以上者;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包括疾病的临床前期和亚健康状态。脑亚健康是一种介于脑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状态;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代谢综合征、长期吸烟、长期饮酒者;有肢体无力或麻木者(短暂无力或麻木也包括);头痛头晕者、耳鸣者;情绪不佳、睡眠不好者;有颈椎病者。


脑健康关乎生命质量,关注脑健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脑健康是“头”等大事

国际脑研究组织第四届神经科学大会将21世纪誉为“脑的世纪”。近年来,我国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一趋势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0年9月16日,我国正式将每年9月命名为“脑健康月”,并由中国医促会脑健康专业委员会的王忠诚等百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倡议,将每年9月16日定为“脑健康日”。

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脑血管病患者已接近700万,每年新发病人数超过200万。我国医学界对脑健康的研究重点集中在脑血管病、老年痴呆症、癫痫、精神发育迟滞等典型病症上。在所有疾病中,脑血管病的致残率位居首位,其中70%以上的患者会留下各种后遗症。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话到嘴边却想不起来要说什么,刚起身就忘了接下来要做什么,出门后不确定自己是否锁了门,开门进家却忘记拔掉钥匙……这些迹象都在提醒我们:大脑需要调养了。大脑相当于人体的“司令部”,由约1000亿个神经元构成,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思维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脑健康,大脑健康

一、重视脑健康

脑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许多人认为,只有得了脑部疾病才意味着大脑处于不健康状态,其实这种观点只说对了一半。大脑不健康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大脑出现明确的病症,例如卒中、脑肿瘤、脑外伤、颅内炎症、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癫痫、脑积水等;

另一种则是大脑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状态下,人体虽无明显疾病,但会出现疲劳、活力减退、反应能力下降、适应力减弱、创造力不足以及自我感觉不适等表现。脑亚健康介于脑健康与疾病之间,是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如果大脑长期处于这种“亚健康”状态,容易引发脑血管疾病。


二、脑病年轻化趋势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脑部疾病是老年人的“专利”,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职场人熬夜、作息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问题日益突出,脑部疾病正逐渐向年轻人“偏爱”靠拢。40多岁甚至20、30岁的患者比例正在逐渐升高。那么,年轻人容易患哪些脑部疾病呢?

1、脑卒中:脑卒中并非老年人的“专利”。虽然其主要患病人群是中老年人,临床资料显示2/3以上的脑卒中首次发病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可以高枕无忧。年轻人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熬夜外,还包括代谢异常(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病、心脏疾病、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查找并治疗原发病,是年轻人远离脑卒中的关键。

2、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发病率虽集中在60岁以后,但年轻人也并非“绝缘”。事实上,年轻人发病的比例高达帕金森病人群体的10%左右,即每十位患者中就有一人不足40岁,目前发现的最小患者仅有12岁。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与遗传、环境污染、感染、药物、长期接触农药、化学溶剂或重金属有关。帕金森病有三大预警信号,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理想:一是“震颤”,这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7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手、脚或身体其他部位不由自主的颤抖;二是肌肉关节僵硬,走路迈不开步子,身体前倾容易跌倒,在进行刷牙、系纽扣等精细动作时缓慢且吃力;三是需要特别警惕的一类隐匿信号:嗅觉减退、夜间失眠多梦、排便不净感、严重便秘、思维迟钝、记忆减退、抑郁、尿频尿急等。帕金森病给患者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是巨大的,因此,大家必须重视这种疾病。


三、如何保护大脑健康

古人云:“上医治未病”,强调的是对疾病的预防。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大脑,预防脑部疾病呢?

1、适当运动:锻炼后,大脑分泌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会增加,有助于调整大脑神经元,促进大脑释放“快乐激素”内啡肽,从而减轻压力、重启大脑活力。老年人可以选择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年轻人则可以尝试游泳、打球、慢跑等更具活力的运动。

2、生活有规律:睡眠时,脑脊液在脑细胞间的循环速度比清醒时快很多,有助于大脑排出“垃圾”。许多年轻人出现脑部疾病,往往是由于休息不足、过度疲劳引起的,如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烦躁等。因此,建议每天晚上十二点前入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3、常用脑:“用进废退”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大脑。不断学习、挑战新事物,可以保持大脑的活力。生活中可以通过唱歌、下棋、读书、打牌等方式锻炼大脑,让大脑保持活跃状态。

4、戒烟限酒: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酒精中毒,引发认知功能障碍,还会损害脑血管,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吸烟则会显著增加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如果这些病变发生在大脑主管认知功能的区域,就会直接损伤胆碱能神经元,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5、多与他人交流,保持愉悦心情:经常大笑能保持大脑活力,让思维变得更敏捷。多与他人交流,保持愉悦的心情,对大脑健康至关重要。


四、哪些情况需要进行脑健康检查

如果脑部出现不适,应前往正规的专科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预防及治疗。以下几类人群需要定期进行脑健康检查:

年龄40岁以上者;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包括疾病的临床前期和亚健康状态。脑亚健康是一种介于脑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状态;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代谢综合征、长期吸烟、长期饮酒者;有肢体无力或麻木者(短暂无力或麻木也包括);头痛头晕者、耳鸣者;情绪不佳、睡眠不好者;有颈椎病者。


脑健康关乎生命质量,关注脑健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