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呼吸道疾病频发,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势头尤为猛烈,感染人数持续攀升。面对这一形势,家长们该如何有效应对?孩子一旦感冒发烧,是否应立即就医?咳嗽久治不愈时,是否该用药干预?感染肺炎支原体,是否就意味着罹患了肺炎?别急!本文将为您深入解析肺炎支原体的预防与治疗之道!
一、肺炎支原体感染 ≠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这一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小生物,是目前已知能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生物种类之一,其家族庞大,肺炎支原体仅是其中之一。由于名称中带有“肺炎”二字,许多人误以为感染肺炎支原体即等同于患上肺炎,实则不然。感染肺炎支原体并不必然导致肺炎的发生,多数情况下仅为呼吸道感染。唯有当肺炎支原体侵袭人体下呼吸道时,才可能诱发肺炎。
肺炎支原体通过飞沫及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长达1至3周,且在此期间及症状缓解后的数周内均具有传染性。健康人群一旦吸入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释放的口鼻分泌物,便有可能受到感染。其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并可能伴有头痛、流涕、咽痛等。值得注意的是,全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成为肺炎支原体的感染者,但学龄前期及学龄期的孩子更易感,且重症患者比例更高,如持续高热不退、肺部影像学表现间歇性加重,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二、如何精准判断肺炎支原体感染?
鉴于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其他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症状相似,仅凭临床症状难以准确判断。因此,病原学检测成为当前较为推荐的诊断方式,主要包括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
1、核酸及多种病原体检测:提及核酸检测,人们往往联想到新冠病毒。然而,核酸检测只是一种技术手段,一个核酸包内可同时进行多种病原体的检测,包括肺炎支原体。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且出结果迅速,是当前较为理想的支原体检测手段。
2、咽拭子支原体抗原检测:抗原检测操作简便,无需抽血,仅需采集咽拭子样本即可。且抗原在疾病初期即可被检出,若结果为阳性,则提示感染或携带。
3、抽血查支原体抗体:在疾病早期,抽血查抗体意义有限,因为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抗体的产生需要时间,通常在发病7天左右才会显现。因此,发病初期查抗体可能呈阴性,但并不能排除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同时,即使抗体阳性,也不能断定此次感染为肺炎支原体,因为抗体产生后可持续数月至一年不等,此次检测出的抗体可能是既往感染的遗留。
那么,什么样的抗体结果才具有临床意义呢?即发病初期抗体阴性,而发病一周或4至5天后复查转为阳性,这提示为本次感染肺炎支原体。
至于血常规检查,其主要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属于细菌感染。若细菌感染,早期血常规会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然而,对于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或其他病原体感染,仅凭血常规报告难以明确区分。
三、何时需紧急就医?
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肆虐的背景下,据田曼主任介绍,门诊接诊的患儿中仍有70%为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引发的呼吸道疾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因此家长不必过度担忧。若孩子出现发烧、咳嗽、流涕等症状,但精神状态尚佳,可先居家观察2至3天。
然而,若孩子持续发烧超过三天不退,或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尤其在使用退烧药后仍状态不佳,或出现呼吸急促、吸气凹陷、鼻翼扇动、面色青紫、血氧饱和度低于95%等严重症状,建议立即就医。
四、如何有效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
遗憾的是,目前尚无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但作为呼吸道疾病,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我们仍可尽量避免感染。
1、外出时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2、注重手部卫生,回家后使用流水洗手,并更换外衣为家居服。
3、保持室内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合理搭配膳食,适量进行运动,确保充足睡眠,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秋冬季节,呼吸道疾病频发,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势头尤为猛烈,感染人数持续攀升。面对这一形势,家长们该如何有效应对?孩子一旦感冒发烧,是否应立即就医?咳嗽久治不愈时,是否该用药干预?感染肺炎支原体,是否就意味着罹患了肺炎?别急!本文将为您深入解析肺炎支原体的预防与治疗之道!
一、肺炎支原体感染 ≠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这一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小生物,是目前已知能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生物种类之一,其家族庞大,肺炎支原体仅是其中之一。由于名称中带有“肺炎”二字,许多人误以为感染肺炎支原体即等同于患上肺炎,实则不然。感染肺炎支原体并不必然导致肺炎的发生,多数情况下仅为呼吸道感染。唯有当肺炎支原体侵袭人体下呼吸道时,才可能诱发肺炎。
肺炎支原体通过飞沫及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长达1至3周,且在此期间及症状缓解后的数周内均具有传染性。健康人群一旦吸入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释放的口鼻分泌物,便有可能受到感染。其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并可能伴有头痛、流涕、咽痛等。值得注意的是,全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成为肺炎支原体的感染者,但学龄前期及学龄期的孩子更易感,且重症患者比例更高,如持续高热不退、肺部影像学表现间歇性加重,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二、如何精准判断肺炎支原体感染?
鉴于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其他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症状相似,仅凭临床症状难以准确判断。因此,病原学检测成为当前较为推荐的诊断方式,主要包括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
1、核酸及多种病原体检测:提及核酸检测,人们往往联想到新冠病毒。然而,核酸检测只是一种技术手段,一个核酸包内可同时进行多种病原体的检测,包括肺炎支原体。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且出结果迅速,是当前较为理想的支原体检测手段。
2、咽拭子支原体抗原检测:抗原检测操作简便,无需抽血,仅需采集咽拭子样本即可。且抗原在疾病初期即可被检出,若结果为阳性,则提示感染或携带。
3、抽血查支原体抗体:在疾病早期,抽血查抗体意义有限,因为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抗体的产生需要时间,通常在发病7天左右才会显现。因此,发病初期查抗体可能呈阴性,但并不能排除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同时,即使抗体阳性,也不能断定此次感染为肺炎支原体,因为抗体产生后可持续数月至一年不等,此次检测出的抗体可能是既往感染的遗留。
那么,什么样的抗体结果才具有临床意义呢?即发病初期抗体阴性,而发病一周或4至5天后复查转为阳性,这提示为本次感染肺炎支原体。
至于血常规检查,其主要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属于细菌感染。若细菌感染,早期血常规会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然而,对于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或其他病原体感染,仅凭血常规报告难以明确区分。
三、何时需紧急就医?
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肆虐的背景下,据田曼主任介绍,门诊接诊的患儿中仍有70%为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引发的呼吸道疾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因此家长不必过度担忧。若孩子出现发烧、咳嗽、流涕等症状,但精神状态尚佳,可先居家观察2至3天。
然而,若孩子持续发烧超过三天不退,或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尤其在使用退烧药后仍状态不佳,或出现呼吸急促、吸气凹陷、鼻翼扇动、面色青紫、血氧饱和度低于95%等严重症状,建议立即就医。
四、如何有效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
遗憾的是,目前尚无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但作为呼吸道疾病,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我们仍可尽量避免感染。
1、外出时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2、注重手部卫生,回家后使用流水洗手,并更换外衣为家居服。
3、保持室内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合理搭配膳食,适量进行运动,确保充足睡眠,以提高自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