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上联,源自唐代被誉为“诗鬼”的李贺所作《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联句,其前半句为“衰兰送客咸阳道”,整首诗弥漫着送别的哀愁。该句后半部分以其直白而深邃的情感表达,以及丰富的想象力,触动了无数凡夫俗子的心弦,故而民间常有人以此为对,但遗憾的是,唐代并未出现与之完美匹配的下联。
直至两百年后的北宋,一位名叫石延年的大才子,在一次与友人的诗歌雅集中,听闻此上联,借着酒意,脱口而出:“月如无恨月长圆。”此言一出,四座皆惊,无不心悦诚服,这句下联也因此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绝配。
“三豪”之一
石延年,北宋时期的官员、文学家、书法家,字曼卿,又字安仁,原籍幽州(今北京市附近),后因后晋割让幽州于契丹,其家族南迁,定居于宋城(今河南商丘以南)。他虽屡试不第,但终以右班殿直入仕,后改任太常寺太祝,累迁至大理寺丞,官至秘阁校理、太子中允。北宋文学家石介曾赞誉石延年之诗、欧阳修之文、杜默之歌为“三豪”。
嗜酒如命
石延年性情豪迈不羁,尤好酒,酒量更是无人能及。义士刘潜,同样海量,常与石延年较劲。某日,二人于新开张的王氏酒楼自晨至暮,对饮无言。次日,京都盛传有两位酒仙,于王氏酒楼畅饮终日,面不改色。后经证实,此二人正是石延年与刘潜。
石延年任海州通判时,刘潜来访,二人乘舟豪饮至夜半,酒将尽,见舟中尚有一斗醋,便将其混入酒中,继续畅饮,直至天明,又是一夜未眠。
石延年饮酒之怪诞,堪称一绝。他或蓬头赤足,戴枷而饮,谓之“囚饮”;或攀树而饮,名曰“巢饮”;或以稻麦秆束身,仅露头与人对饮,谓之“鳖饮”;或夜饮不点灯,谓之“鬼饮”;或饮酒时上跳下跃,谓之“鹤饮”。其饮酒之态,豪放至此。他常于宫署后庙庵中仰卧,自名其庵为“扪虱庵”。
信手戏作
石延年才华横溢,性格豁达,不拘小节,淡泊名利。早年进士及第,本是读书人梦寐以求之事,然因科举舞弊案复查,他不幸落第。当时,他已获进士身份,诏书、朝服皆已备齐,众人正于兴国寺欢庆,突闻复考落第之命,众人皆失色痛哭,唯石延年泰然自若,脱下靴袍交还使者,身着内衣、头戴幞头,重坐席上,谈笑风生,仿佛无事发生。他还即兴集成一首《偶成》诗:
年去年来来去忙,为他人作嫁衣裳。
仰天大笑出门去,独对春风舞一场。
次日,落第者皆被授予三班借职,石延年耻不就任,并作绝句以讽之:
无才且作三班借,请俸争如录事参。
从此罢称乡贡进,直须走马东西南。
此诗巧妙嵌入各种官名,极尽讽刺嘲笑之能事,彰显了他对科举制度与仕途的蔑视。
石延年举止放荡不羁,善诙谐。一日,他乘马游报宁寺,牵马人失控,马惊,石延年坠地,侍从急扶其上马。行人围观,皆以为他将大发雷霆,不料他却悠然扬鞭,笑对牵马人道:“幸吾为石学士,若为瓦学士,岂不碎矣?”
石延年去世后,其酒友苏舜钦作诗《哭曼卿》以悼之:
去年春雨开百花,与君相会欢无涯。
高歌长吟插花饮,醉倒不去眠君家。
宣水与农水
石延年的幽默,在另一则故事中亦有所体现。时他在中书堂任职,宰相命他取宣水,他不知宣水为何物,便问宰相。宰相答曰:“宣水乃宣徽院之水,以其清甜。”石延年闻言,觉得此说颇为别扭,便反问:“那司农寺之水,是否便为农水?”此言一出,旁听者皆忍俊不禁。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上联,源自唐代被誉为“诗鬼”的李贺所作《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联句,其前半句为“衰兰送客咸阳道”,整首诗弥漫着送别的哀愁。该句后半部分以其直白而深邃的情感表达,以及丰富的想象力,触动了无数凡夫俗子的心弦,故而民间常有人以此为对,但遗憾的是,唐代并未出现与之完美匹配的下联。
直至两百年后的北宋,一位名叫石延年的大才子,在一次与友人的诗歌雅集中,听闻此上联,借着酒意,脱口而出:“月如无恨月长圆。”此言一出,四座皆惊,无不心悦诚服,这句下联也因此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绝配。
“三豪”之一
石延年,北宋时期的官员、文学家、书法家,字曼卿,又字安仁,原籍幽州(今北京市附近),后因后晋割让幽州于契丹,其家族南迁,定居于宋城(今河南商丘以南)。他虽屡试不第,但终以右班殿直入仕,后改任太常寺太祝,累迁至大理寺丞,官至秘阁校理、太子中允。北宋文学家石介曾赞誉石延年之诗、欧阳修之文、杜默之歌为“三豪”。
嗜酒如命
石延年性情豪迈不羁,尤好酒,酒量更是无人能及。义士刘潜,同样海量,常与石延年较劲。某日,二人于新开张的王氏酒楼自晨至暮,对饮无言。次日,京都盛传有两位酒仙,于王氏酒楼畅饮终日,面不改色。后经证实,此二人正是石延年与刘潜。
石延年任海州通判时,刘潜来访,二人乘舟豪饮至夜半,酒将尽,见舟中尚有一斗醋,便将其混入酒中,继续畅饮,直至天明,又是一夜未眠。
石延年饮酒之怪诞,堪称一绝。他或蓬头赤足,戴枷而饮,谓之“囚饮”;或攀树而饮,名曰“巢饮”;或以稻麦秆束身,仅露头与人对饮,谓之“鳖饮”;或夜饮不点灯,谓之“鬼饮”;或饮酒时上跳下跃,谓之“鹤饮”。其饮酒之态,豪放至此。他常于宫署后庙庵中仰卧,自名其庵为“扪虱庵”。
信手戏作
石延年才华横溢,性格豁达,不拘小节,淡泊名利。早年进士及第,本是读书人梦寐以求之事,然因科举舞弊案复查,他不幸落第。当时,他已获进士身份,诏书、朝服皆已备齐,众人正于兴国寺欢庆,突闻复考落第之命,众人皆失色痛哭,唯石延年泰然自若,脱下靴袍交还使者,身着内衣、头戴幞头,重坐席上,谈笑风生,仿佛无事发生。他还即兴集成一首《偶成》诗:
年去年来来去忙,为他人作嫁衣裳。
仰天大笑出门去,独对春风舞一场。
次日,落第者皆被授予三班借职,石延年耻不就任,并作绝句以讽之:
无才且作三班借,请俸争如录事参。
从此罢称乡贡进,直须走马东西南。
此诗巧妙嵌入各种官名,极尽讽刺嘲笑之能事,彰显了他对科举制度与仕途的蔑视。
石延年举止放荡不羁,善诙谐。一日,他乘马游报宁寺,牵马人失控,马惊,石延年坠地,侍从急扶其上马。行人围观,皆以为他将大发雷霆,不料他却悠然扬鞭,笑对牵马人道:“幸吾为石学士,若为瓦学士,岂不碎矣?”
石延年去世后,其酒友苏舜钦作诗《哭曼卿》以悼之:
去年春雨开百花,与君相会欢无涯。
高歌长吟插花饮,醉倒不去眠君家。
宣水与农水
石延年的幽默,在另一则故事中亦有所体现。时他在中书堂任职,宰相命他取宣水,他不知宣水为何物,便问宰相。宰相答曰:“宣水乃宣徽院之水,以其清甜。”石延年闻言,觉得此说颇为别扭,便反问:“那司农寺之水,是否便为农水?”此言一出,旁听者皆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