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是怎样炼成的?
2023-12-13

蒙古帝国(1206-1260),正式国号为大蒙古国,是一个历史上横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蒙古帝国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在斡难河边建立,国号“大蒙古国”。

成吉思汗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是蒙古帝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取名铁木真。从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开始,他一步步统一蒙古诸部。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他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的领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地区。1227年,他兴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被秘密安葬。元世祖时,追尊他为太祖,追谥圣武皇帝。


一、幼年丧父

幼小的时候,成吉思汗还叫“铁木真”,那时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巴特尔,是蒙古乞颜部的首领,虽然只是“巴特尔”,但部落里的“可汗”只有一个,而“巴特尔”可能不止一个。也速该巴特尔凭借自己的能征善战和孔武有力,实际上行使着部落实际控制人的角色。

所以,在铁木真9岁之前,他算是真正的部落首领的“小王子”,家庭幸福、童年欢乐。1171年,铁木真9岁时,父亲也速该巴特尔亲自带着他去呼伦贝尔草原的弘吉剌部落,也就是铁木真的姥姥的老家,为他订娃娃亲。在还没到弘吉剌部落的时候,他们恰巧碰到了弘吉剌部的一个子部落的首领“德薛禅”。德薛禅不愧是“智慧贤达”之人,一眼就相中了“眼中有火、脸上有光”的9岁的铁木真,主动将自己10岁的女儿“孛儿帖”介绍给他,并定下了这门亲事。

然而,命运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在返回的路上,也速该巴特尔遇到在林中饮宴的塔塔尔部落的人。塔塔尔部落是当时蒙古草原上的强大部落,与铁木真所属的蒙古部落有世仇。尽管如此,草原上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遇到宴饮的时候,路人可以不请自来,随意饮酒吃肉,哪怕是仇人。”也速该巴特尔也就坦然地加入了宴饮。没想到,塔塔尔部落在给也速该巴特尔喝的马奶酒中下了慢性毒药。也速该巴特尔半路毒发,回到家中不久便身亡。


二、低谷绝境

随着父亲也速该巴特尔的去世,铁木真拥有的一切都化为泡影。由于部落内讧,一直对铁木真父亲耿耿于怀的蒙古乞颜部的泰赤兀氏族、主儿勤氏族等氏族,将铁木真的氏族逐出部落联盟,将孤儿寡母抛弃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

铁木真的生母诃额仑母子与也速该的别妻母子,以及仆人一家共10口人,从地位尊贵、衣食无忧的部落首领家族,变成了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艰难度日的孤儿寡母。这个阶段的“低谷绝境”是铁木真磨难的开始。在800年前的草原上,没有成年人、没有牛羊、没有财产的一家人,白天要躲避盗马贼和强盗的袭击,夜晚还要防范狼群。坚强的诃额伦夫人带着孩子们挖野菜、摘果实、割野葱、野韭菜,上山打猎捕田鼠、下河捞鱼,像野草一样顽强求生,艰难度日。

成吉思汗的第一阶段幼年的“低谷绝境”,也可称为“如何活下去”的低谷。而下面这个“低谷绝境”则如“熔炉”一般,让铁木真“百炼成钢”,奠定了他“坚强、刚毅、绝不服输”的领导力特质。


三、“原力”激发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梅兹罗曾经说过:“人生经历中突如其来的打击对领导力的‘淬砺’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催化作用。”铁木真从“幼年丧父”的第一阶段“绝境低谷”中走出来,除了他幼小心灵中深深烙下的信念之外,还得感谢他的母亲——诃额伦夫人。诃额伦夫人被蒙古人尊称为“蒙古之母”。

在异常艰难的生活中,诃额伦夫人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从未认命、信命,“生活给了我压力,我还生活奇迹”。关键是在如此食不果腹、衣食无着的境遇下,她仍然对几个幼小的孩子进行教育,从未放弃对他们的父祖荣光、那个时代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团结、勇敢等方面的教导,可以说是为铁木真的未来成长浇灌了所有正能量基因。

铁木真经过第一阶段的“低谷绝境”后,奇迹般地成长为一个雄峻少年。他不仅解决了家人的生活问题,还迈出了万里征程的第一步。


四、绝境重生

1177年,这一年,铁木真15岁。当听说铁木真一家孤儿寡母不仅没有在茫茫草原上冻死、饿死,反而还茁壮成长起来,当初抛弃他们的泰赤兀部落担心铁木真长大后“秋后算账”,便带兵捉拿,以便斩草除根。

在不儿汗山围困铁木真后,泰赤兀部落终于抓住了他,给他戴上木枷看管起来,并计划择日处决。当一个人成为仇敌的阶下囚,失去人身自由,又有重重看守时,考验的正是他求生的意志、冷静的头脑以及抓住一切机会逃出生天的能力。

换作一般人,可能只能祈祷奇迹降临,希望死得痛快些。然而,铁木真恰恰具备了常人所不具备的意志力。他拥有顽强的求生意志,他不能死!他拥有无比冷静的头脑,《元史·太祖本纪》评价他“帝深沉有大略……”。这一点在攸关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在逃生时,他冷静搜寻、准确判断,什么人可能会对自己提供帮助,并且抓住了所有让自己胜出的机会,最终虎口脱险。


五、称雄可汗

1204年,43岁的铁木真距离成为成吉思汗只剩下两年的时间。经过近30年的东征西讨,铁木真在东部草原站稳了脚跟,成为与其“义父”王汗的克烈部和西方强国乃蛮部三足鼎立的“草原三雄”之一。

然而,成吉思汗半生征战,离不开这个与他有着近20多年联盟经历的“义父”,但与“义父”的联盟牢靠程度,其实双方也是心知肚明的。铁木真与其“义父”王汗联盟的破裂,直接原因在于王汗之子桑昆采用的“鸿门宴诱捕计”。王汗之子桑昆设计想请铁木真“入瓮”诱捕,但在万分危急的时刻,有仰慕铁木真威名的牧民不惧死地通风报信,让铁木真未能进入圈套。尽管如此,铁木真仍然被打得措手不及,导致迅速败退。

就这样,已经成为东部草原霸主的铁木真,在准备不充分的败退之时,陷入了他一生中最艰难、最九死一生的一次“低谷绝境”。铁木真被准备充分的“义父”王汗的强大军队快速冲击,这也算是铁木真和王汗的“决裂”之战。由于当时草原上的通讯联络条件和季节原因,铁木真无法快速有效组织反击力量,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和争取复原之力,他一直向北撤退,最终退到巴勒渚纳湖畔。

史书记载,铁木真退到此地时已接近东部草原边缘,这里资源匮乏、军队生计艰难。如果这次不能重整旗鼓,铁木真近30年的基业有可能毁于一旦。此时,军队分为不同分支,不知分别驻扎在哪里,他的弟弟哈撒儿及多数将领都四处飘摇,没有补给,也没有牧民。

然而,铁木真不愧是即将成为成吉思汗的人,他再次显示出了“绝境反弹”的强大领导力!史书记载,此时铁木真身边仅剩下不到20个将军和不到3000名战士,但他丝毫未显出绝望或士气低落的迹象。他们猎杀野马为食,

成吉思汗是怎样炼成的?

蒙古帝国(1206-1260),正式国号为大蒙古国,是一个历史上横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蒙古帝国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在斡难河边建立,国号“大蒙古国”。

成吉思汗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是蒙古帝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取名铁木真。从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开始,他一步步统一蒙古诸部。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他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的领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地区。1227年,他兴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被秘密安葬。元世祖时,追尊他为太祖,追谥圣武皇帝。


一、幼年丧父

幼小的时候,成吉思汗还叫“铁木真”,那时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巴特尔,是蒙古乞颜部的首领,虽然只是“巴特尔”,但部落里的“可汗”只有一个,而“巴特尔”可能不止一个。也速该巴特尔凭借自己的能征善战和孔武有力,实际上行使着部落实际控制人的角色。

所以,在铁木真9岁之前,他算是真正的部落首领的“小王子”,家庭幸福、童年欢乐。1171年,铁木真9岁时,父亲也速该巴特尔亲自带着他去呼伦贝尔草原的弘吉剌部落,也就是铁木真的姥姥的老家,为他订娃娃亲。在还没到弘吉剌部落的时候,他们恰巧碰到了弘吉剌部的一个子部落的首领“德薛禅”。德薛禅不愧是“智慧贤达”之人,一眼就相中了“眼中有火、脸上有光”的9岁的铁木真,主动将自己10岁的女儿“孛儿帖”介绍给他,并定下了这门亲事。

然而,命运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在返回的路上,也速该巴特尔遇到在林中饮宴的塔塔尔部落的人。塔塔尔部落是当时蒙古草原上的强大部落,与铁木真所属的蒙古部落有世仇。尽管如此,草原上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遇到宴饮的时候,路人可以不请自来,随意饮酒吃肉,哪怕是仇人。”也速该巴特尔也就坦然地加入了宴饮。没想到,塔塔尔部落在给也速该巴特尔喝的马奶酒中下了慢性毒药。也速该巴特尔半路毒发,回到家中不久便身亡。


二、低谷绝境

随着父亲也速该巴特尔的去世,铁木真拥有的一切都化为泡影。由于部落内讧,一直对铁木真父亲耿耿于怀的蒙古乞颜部的泰赤兀氏族、主儿勤氏族等氏族,将铁木真的氏族逐出部落联盟,将孤儿寡母抛弃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

铁木真的生母诃额仑母子与也速该的别妻母子,以及仆人一家共10口人,从地位尊贵、衣食无忧的部落首领家族,变成了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艰难度日的孤儿寡母。这个阶段的“低谷绝境”是铁木真磨难的开始。在800年前的草原上,没有成年人、没有牛羊、没有财产的一家人,白天要躲避盗马贼和强盗的袭击,夜晚还要防范狼群。坚强的诃额伦夫人带着孩子们挖野菜、摘果实、割野葱、野韭菜,上山打猎捕田鼠、下河捞鱼,像野草一样顽强求生,艰难度日。

成吉思汗的第一阶段幼年的“低谷绝境”,也可称为“如何活下去”的低谷。而下面这个“低谷绝境”则如“熔炉”一般,让铁木真“百炼成钢”,奠定了他“坚强、刚毅、绝不服输”的领导力特质。


三、“原力”激发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梅兹罗曾经说过:“人生经历中突如其来的打击对领导力的‘淬砺’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催化作用。”铁木真从“幼年丧父”的第一阶段“绝境低谷”中走出来,除了他幼小心灵中深深烙下的信念之外,还得感谢他的母亲——诃额伦夫人。诃额伦夫人被蒙古人尊称为“蒙古之母”。

在异常艰难的生活中,诃额伦夫人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从未认命、信命,“生活给了我压力,我还生活奇迹”。关键是在如此食不果腹、衣食无着的境遇下,她仍然对几个幼小的孩子进行教育,从未放弃对他们的父祖荣光、那个时代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团结、勇敢等方面的教导,可以说是为铁木真的未来成长浇灌了所有正能量基因。

铁木真经过第一阶段的“低谷绝境”后,奇迹般地成长为一个雄峻少年。他不仅解决了家人的生活问题,还迈出了万里征程的第一步。


四、绝境重生

1177年,这一年,铁木真15岁。当听说铁木真一家孤儿寡母不仅没有在茫茫草原上冻死、饿死,反而还茁壮成长起来,当初抛弃他们的泰赤兀部落担心铁木真长大后“秋后算账”,便带兵捉拿,以便斩草除根。

在不儿汗山围困铁木真后,泰赤兀部落终于抓住了他,给他戴上木枷看管起来,并计划择日处决。当一个人成为仇敌的阶下囚,失去人身自由,又有重重看守时,考验的正是他求生的意志、冷静的头脑以及抓住一切机会逃出生天的能力。

换作一般人,可能只能祈祷奇迹降临,希望死得痛快些。然而,铁木真恰恰具备了常人所不具备的意志力。他拥有顽强的求生意志,他不能死!他拥有无比冷静的头脑,《元史·太祖本纪》评价他“帝深沉有大略……”。这一点在攸关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在逃生时,他冷静搜寻、准确判断,什么人可能会对自己提供帮助,并且抓住了所有让自己胜出的机会,最终虎口脱险。


五、称雄可汗

1204年,43岁的铁木真距离成为成吉思汗只剩下两年的时间。经过近30年的东征西讨,铁木真在东部草原站稳了脚跟,成为与其“义父”王汗的克烈部和西方强国乃蛮部三足鼎立的“草原三雄”之一。

然而,成吉思汗半生征战,离不开这个与他有着近20多年联盟经历的“义父”,但与“义父”的联盟牢靠程度,其实双方也是心知肚明的。铁木真与其“义父”王汗联盟的破裂,直接原因在于王汗之子桑昆采用的“鸿门宴诱捕计”。王汗之子桑昆设计想请铁木真“入瓮”诱捕,但在万分危急的时刻,有仰慕铁木真威名的牧民不惧死地通风报信,让铁木真未能进入圈套。尽管如此,铁木真仍然被打得措手不及,导致迅速败退。

就这样,已经成为东部草原霸主的铁木真,在准备不充分的败退之时,陷入了他一生中最艰难、最九死一生的一次“低谷绝境”。铁木真被准备充分的“义父”王汗的强大军队快速冲击,这也算是铁木真和王汗的“决裂”之战。由于当时草原上的通讯联络条件和季节原因,铁木真无法快速有效组织反击力量,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和争取复原之力,他一直向北撤退,最终退到巴勒渚纳湖畔。

史书记载,铁木真退到此地时已接近东部草原边缘,这里资源匮乏、军队生计艰难。如果这次不能重整旗鼓,铁木真近30年的基业有可能毁于一旦。此时,军队分为不同分支,不知分别驻扎在哪里,他的弟弟哈撒儿及多数将领都四处飘摇,没有补给,也没有牧民。

然而,铁木真不愧是即将成为成吉思汗的人,他再次显示出了“绝境反弹”的强大领导力!史书记载,此时铁木真身边仅剩下不到20个将军和不到3000名战士,但他丝毫未显出绝望或士气低落的迹象。他们猎杀野马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