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冬至被当作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这充分说明了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每年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而且北方更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一、冬至为何吃饺子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那时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但他心里总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去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张仲景“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二、饺子里的中医养生观
饺子之所以流传千年而不衰,根源于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阴阳平衡,五味调和,粗细搭配,谷菜配合。吃一口饺子,吃下去的不只是营养,更是文化。
1、饺子皮:饺子皮形如穹窿,如笼盖万物的天穹,包纳万物,无所不容。饺子皮择五谷为用,健脾益气,居中属土,调和诸菜,补养五脏。
2、饺子馅:在古代,受物质生活条件所限,人们营养、热量摄入不足,体质多虚寒。当时张仲景调配的饺子馅也多用性温热、高热量的菜、肉制成,因时制宜,符合当时的环境特点。当代社会,大部分人热量摄入过多,体质多痰湿,多内热。人们也与时俱进,增加了饺子馅中蔬菜的比例,甚至水果饺子、玉米饺子、果仁饺子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恰如《黄帝内经》所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补益气血,为人体提供后天水谷精微。
3、饺子汤: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实践中发现,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掌握分寸,这个最适当的程度就叫做“中”。若能恰到好处地掌握住适度,就叫做“执中”;偏离了这个度,就是失中。白水煮饺子,火候不足则皮硬馅生,损害肠胃;过则皮烂馅散,食之无味。所以,把握饺子汤的温度和时间就是一项大智慧。
三、饺子馅的吉祥寓意
1、菜馅:芹菜馅即勤财之意,故为勤财饺。勤:即勤奋、勤劳,谓之勤财。是对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的祈福;更是对勤劳、务实的祝福。
2、韭菜馅:韭菜馅即久财之意,故为久财饺。久:即时间长、久远,谓之久财。是祈福长久的物质财富;更是对天长地久的祈福,但愿人长久——健康、和睦、快乐、幸福。
3、白菜馅:白菜馅即百财之意,故为百财饺。百:即百种、百样之意,谓之百财。对百样之财的祈福;或为对新婚燕尔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
4、香菇馅:香菇馅即鼓财之意,故为鼓财饺。鼓:即高起、凸出,谓之鼓财。是对晚辈表达出希望其出人头地的美好祝愿。
5、酸菜馅:酸菜馅即算财之意,故为算财饺。算:即核计、计算,谓之算财。是对选择的祝福,愿亲戚朋友都能有个好的选择。
冬至吃饺子,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智慧的体现。它承载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祈愿。
在我国古代,冬至被当作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这充分说明了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每年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而且北方更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一、冬至为何吃饺子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那时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但他心里总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去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张仲景“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二、饺子里的中医养生观
饺子之所以流传千年而不衰,根源于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阴阳平衡,五味调和,粗细搭配,谷菜配合。吃一口饺子,吃下去的不只是营养,更是文化。
1、饺子皮:饺子皮形如穹窿,如笼盖万物的天穹,包纳万物,无所不容。饺子皮择五谷为用,健脾益气,居中属土,调和诸菜,补养五脏。
2、饺子馅:在古代,受物质生活条件所限,人们营养、热量摄入不足,体质多虚寒。当时张仲景调配的饺子馅也多用性温热、高热量的菜、肉制成,因时制宜,符合当时的环境特点。当代社会,大部分人热量摄入过多,体质多痰湿,多内热。人们也与时俱进,增加了饺子馅中蔬菜的比例,甚至水果饺子、玉米饺子、果仁饺子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恰如《黄帝内经》所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补益气血,为人体提供后天水谷精微。
3、饺子汤: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实践中发现,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掌握分寸,这个最适当的程度就叫做“中”。若能恰到好处地掌握住适度,就叫做“执中”;偏离了这个度,就是失中。白水煮饺子,火候不足则皮硬馅生,损害肠胃;过则皮烂馅散,食之无味。所以,把握饺子汤的温度和时间就是一项大智慧。
三、饺子馅的吉祥寓意
1、菜馅:芹菜馅即勤财之意,故为勤财饺。勤:即勤奋、勤劳,谓之勤财。是对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的祈福;更是对勤劳、务实的祝福。
2、韭菜馅:韭菜馅即久财之意,故为久财饺。久:即时间长、久远,谓之久财。是祈福长久的物质财富;更是对天长地久的祈福,但愿人长久——健康、和睦、快乐、幸福。
3、白菜馅:白菜馅即百财之意,故为百财饺。百:即百种、百样之意,谓之百财。对百样之财的祈福;或为对新婚燕尔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
4、香菇馅:香菇馅即鼓财之意,故为鼓财饺。鼓:即高起、凸出,谓之鼓财。是对晚辈表达出希望其出人头地的美好祝愿。
5、酸菜馅:酸菜馅即算财之意,故为算财饺。算:即核计、计算,谓之算财。是对选择的祝福,愿亲戚朋友都能有个好的选择。
冬至吃饺子,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智慧的体现。它承载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