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卫时代来了 6大变化影响所有基层医生
2020-06-24

2020年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是不平凡的,我们在跌倒中爬起,在迂回中前行,在经验教训中学会思考。思考过后,接下来的工作内容和方向也会更加清晰、明确。

两会已经结束,2020年的《关于做好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也于近日下发,今年以及之后的公卫工作将迎来哪些方面的改变,我们一一来看。

公卫服务体系建设加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医疗内容时,首先提到的就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19年底疫情的突袭,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

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提高疾控地位,重视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是今年着重补短板、查缺漏的重点工作。

前不久上海市卫健委发布文件中,明确提到医疗卫生人员发现存在传染危害的新型病例,有权直接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并建议医疗卫生机构采取高级别的防护措施。并规定即使医务人员判断错误,也免除其法律责任。

因此,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有预警传染病的责任和权利,“吹哨”权下放,大家都可以做“吹哨人”,这大大提升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效率。


公卫人才需求大增

通过这次疫情吸收的经验和教训,社会大众更加意识到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无论是专业公共卫生服务还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都是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的重点工作。

要提高公卫服务能力,人才是关键。随着国家对疾控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及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的增加,公共卫生方面岗位增加,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会增加。

并且,一些地方上开始着手进行公卫服务体系方面的绩效改革。全国政协委员王辰也提出,在这些人未来的职业中,能够让其发挥好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重要的是能够给他们灿烂其职业前景,严格其培养过程,这是医学教育要加强的重要方面。

可以预见,未来公共卫生专业将不再是冷门专业,随着待遇和地位的加强,从事这方面的人才也会增多。


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

疫情发生已经有半年的时间,我们经历了从措手不及到井然有序的科学化防控过程。如今国内的疫情整体比较平稳,但也有新的情况和风险发生,世界疫情会此起彼伏,输入性风险依然存在。

张文宏也在近期提到,让疫情在接近零病例的水平波动,让生活在接近常态化的水平继续,是近期的明智选择。

他认为,全国各地的医疗单位,特别是发热和呼吸感染门诊常保警惕性。只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这些散发的疫情定能得到很好控制。“接近零病例”状态还会是中国防疫的常态,希望社会尽快进入新常态之中。

最近国家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为74元,其中增加的5元统筹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防控经费,强化基层卫生防疫。

要求各地基层医疗机构做好辖区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管理、发热患者筛查和相关信息登记、报告以及处置工作,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因此,大家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准备,一手抓医疗,一手抓防控,两手都不能放松。


纸质档案取消,电子档案普及

取消纸质档案的声音由来已久。曾有基层医生表示,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当中,很多工作需要在纸质材料来体现和记录,但纸质材料过多,造成信息更新不及时,重复性劳动比较多。

比如,医疗机构和政府、企业等网络系统不互通,甚至公共卫生人员的操作系统和医院也不能相互协调,没有形成统一的数据化联网,这样协作起来就比较困难,也浪费公卫人员的劳动和精力。

现在,随着各种信息化壁垒的不断打破,人才水平和技术的不断提升,电子档案全面普及的脚步已经临近。

从去年开始,国家文件到地方通知,都频繁提到有条件的地区取消纸质档案,推广电子档案。到近期发布的2020年公卫项目通知,要求经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评估,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主要依托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开展服务并逐步取消相应纸质档案。

另外,明确要求合理分配基层医生建档和更新档案的工作量,鼓励合理量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托电子健康档案提供线上服务的工作量,发挥绩效评价激励作用,有效引导和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

随着电子档案的普及,广大公卫服务人员从堆积的表格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时间去做医疗服务。


补助拨付方式更透明

公卫经费的公平发放问题主要集中在乡村医生的补助方面。只有确保补助完整落到村医手中,才能提升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

今年的公卫通知要求,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可采取按比例预拨的方式,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及时拨付相应补助经费,严禁无故克扣。

与一些地方上实行一年拨付一次,村医要等到第二年才能拿到上年度公卫补助的方式相比,这种做法更能促进公卫补助及时发放,根据绩效评价结果预拨经费,更有助于公卫质控工作,确保服务质量不降低。


中医药参与度提高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一直都是国家基本公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随着今年中医药影响力的提升,中医药在公卫项目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中医药人才的用武之地也越来越多。

6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会上提出,要把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制度化,统筹布局一批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基地建设,该项举措无疑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5月29日,北京卫健委发布《北京市中医药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将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不仅是北京,已经发布中医药条例的多个省份都强调了更大力度发挥中医药服务在公卫中的作用,尤其是治未病方面,要充分给予中医药施展的空间。

可见,随着新经验的纳入和体制的不断完善成熟,未来公共卫生领域将形成一番崭新面貌,公卫不是停留在纸上的痕迹,而是实实在在地惠及百姓的落地项目,为老百姓的健康生活撑起一把巨大的保护伞,公卫服务人员的地位和保障也将随着工作价值的增大而提升。


新公卫时代来了 6大变化影响所有基层医生

2020年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是不平凡的,我们在跌倒中爬起,在迂回中前行,在经验教训中学会思考。思考过后,接下来的工作内容和方向也会更加清晰、明确。

两会已经结束,2020年的《关于做好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也于近日下发,今年以及之后的公卫工作将迎来哪些方面的改变,我们一一来看。

公卫服务体系建设加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医疗内容时,首先提到的就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19年底疫情的突袭,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

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提高疾控地位,重视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是今年着重补短板、查缺漏的重点工作。

前不久上海市卫健委发布文件中,明确提到医疗卫生人员发现存在传染危害的新型病例,有权直接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并建议医疗卫生机构采取高级别的防护措施。并规定即使医务人员判断错误,也免除其法律责任。

因此,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有预警传染病的责任和权利,“吹哨”权下放,大家都可以做“吹哨人”,这大大提升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效率。


公卫人才需求大增

通过这次疫情吸收的经验和教训,社会大众更加意识到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无论是专业公共卫生服务还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都是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的重点工作。

要提高公卫服务能力,人才是关键。随着国家对疾控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及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的增加,公共卫生方面岗位增加,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会增加。

并且,一些地方上开始着手进行公卫服务体系方面的绩效改革。全国政协委员王辰也提出,在这些人未来的职业中,能够让其发挥好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重要的是能够给他们灿烂其职业前景,严格其培养过程,这是医学教育要加强的重要方面。

可以预见,未来公共卫生专业将不再是冷门专业,随着待遇和地位的加强,从事这方面的人才也会增多。


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

疫情发生已经有半年的时间,我们经历了从措手不及到井然有序的科学化防控过程。如今国内的疫情整体比较平稳,但也有新的情况和风险发生,世界疫情会此起彼伏,输入性风险依然存在。

张文宏也在近期提到,让疫情在接近零病例的水平波动,让生活在接近常态化的水平继续,是近期的明智选择。

他认为,全国各地的医疗单位,特别是发热和呼吸感染门诊常保警惕性。只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这些散发的疫情定能得到很好控制。“接近零病例”状态还会是中国防疫的常态,希望社会尽快进入新常态之中。

最近国家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为74元,其中增加的5元统筹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防控经费,强化基层卫生防疫。

要求各地基层医疗机构做好辖区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管理、发热患者筛查和相关信息登记、报告以及处置工作,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因此,大家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准备,一手抓医疗,一手抓防控,两手都不能放松。


纸质档案取消,电子档案普及

取消纸质档案的声音由来已久。曾有基层医生表示,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当中,很多工作需要在纸质材料来体现和记录,但纸质材料过多,造成信息更新不及时,重复性劳动比较多。

比如,医疗机构和政府、企业等网络系统不互通,甚至公共卫生人员的操作系统和医院也不能相互协调,没有形成统一的数据化联网,这样协作起来就比较困难,也浪费公卫人员的劳动和精力。

现在,随着各种信息化壁垒的不断打破,人才水平和技术的不断提升,电子档案全面普及的脚步已经临近。

从去年开始,国家文件到地方通知,都频繁提到有条件的地区取消纸质档案,推广电子档案。到近期发布的2020年公卫项目通知,要求经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评估,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主要依托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开展服务并逐步取消相应纸质档案。

另外,明确要求合理分配基层医生建档和更新档案的工作量,鼓励合理量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托电子健康档案提供线上服务的工作量,发挥绩效评价激励作用,有效引导和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

随着电子档案的普及,广大公卫服务人员从堆积的表格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时间去做医疗服务。


补助拨付方式更透明

公卫经费的公平发放问题主要集中在乡村医生的补助方面。只有确保补助完整落到村医手中,才能提升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

今年的公卫通知要求,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可采取按比例预拨的方式,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及时拨付相应补助经费,严禁无故克扣。

与一些地方上实行一年拨付一次,村医要等到第二年才能拿到上年度公卫补助的方式相比,这种做法更能促进公卫补助及时发放,根据绩效评价结果预拨经费,更有助于公卫质控工作,确保服务质量不降低。


中医药参与度提高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一直都是国家基本公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随着今年中医药影响力的提升,中医药在公卫项目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中医药人才的用武之地也越来越多。

6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会上提出,要把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制度化,统筹布局一批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基地建设,该项举措无疑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5月29日,北京卫健委发布《北京市中医药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将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不仅是北京,已经发布中医药条例的多个省份都强调了更大力度发挥中医药服务在公卫中的作用,尤其是治未病方面,要充分给予中医药施展的空间。

可见,随着新经验的纳入和体制的不断完善成熟,未来公共卫生领域将形成一番崭新面貌,公卫不是停留在纸上的痕迹,而是实实在在地惠及百姓的落地项目,为老百姓的健康生活撑起一把巨大的保护伞,公卫服务人员的地位和保障也将随着工作价值的增大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