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防控局面下 民众如何参与抗疫“持久战”?
2020-04-20

“常态化防控”成为中国官方近期对疫情防控要求和部署的关键词。这也意味着中国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正在转为“持久战”。在本土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中国何以要求防控“常态化”?作为普通民众,如何参与这场抗疫“持久战”?


一、疫情现状如何?

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18日发布更新市县疫情风险等级评估,武汉市城区整体降为低风险,湖北全省无中、高风险市县。作为中国的重点疫区,包括武汉市在内的湖北全省整体降为低风险,意味着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国家卫健委19日通报,18日中国内地新增确诊病例16例,截至18日24时,现有确诊病例1041例,其中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200例以下(194例),本土重症病例降至38例。这些数据也进一步诠释着中国本土疫情稳定向好的局面。

但另几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境外输入成为中国内地近期疫情增长的主体。截至18日24时,31个省份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575例,其中现有确诊病例847例,占所有现有确诊病例的81%以上;无症状感染者持续增长,截至4月14日,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6764例,累计转归为确诊病例1297例。

更让人担忧的是,聚集性病例呈“抬头”之势。近期各地报告的本土确诊病例,绝大多数与聚集性疫情关联,其中黑龙江省的1个确诊病例导致数十人感染。

因此,中国目前虽然本土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仍然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双重压力。


二、为何要防控常态化?

“外因”“内因”以及对新冠病毒认知的加深,决定了“常态化防控”成为中国战疫的必要之举。

——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中国难以独善其身。

世卫组织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8日10时(北京时间18日16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85678例,达到2160207例;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9日6时40分,全球确诊病例超过232万例。疫情已经波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境外输入的风险就将始终处于高压态势。而各国采取的疫情防疫措施力度不一,也给此次疫情何时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控制带来不确定性。

——新冠病毒难以在短期内消失。

国内外多位专家表示,新冠病毒毒性大、传染性强。虽然气温升高可能对病毒有抑制作用,但在北半球温度升高时,南半球温度降低,新冠病毒有可能如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且目前尚未发现特效药,真正能应对疫情的只有疫苗,但疫苗从研发到投入使用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

——中国“国情”使得疫情存在反弹隐患。

目前,中国各地逐步复工复产复学,湖北其它地市和武汉市相继“解封”,人口流动性增大,加上随着本土疫情形势持续向好,公众在几个月的封闭状态后外出的欲望更加强烈,这些因素都为聚集性病例复苏和疫情反弹埋下隐患。


三、“持久战”如何打?

根据中国官方和多位专家的说法,公众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局面下,当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心态放松,行动不松。虽然中国目前面临“外防”“内控”的双重压力,但多位专家表示,在全方位、立体化的联防联控机制下,疫情不会在中国形成二次暴发。因此,公众不必过于恐慌和焦虑,在防控行动不松懈的前提下,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应对疫情。

其次是保持警惕,注重预防。归国人员、有旅行史或“四类人员”的接触者,要及时申报,配合当地的防控措施进行医学观察或居家隔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掐断病毒的传染链。

第三是减少聚集,做好防护。暂停或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活动,外出保持与人群的距离,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

第四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个人常处的场所和常用的物品坚持消毒等防疫卫生常识依然要保持。

目前,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但在举国一盘棋的防疫措施下,中国已成为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14亿中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如今,疫情警报尚未解除,公众还需保持耐心和信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常态化”防控局面下 民众如何参与抗疫“持久战”?

“常态化防控”成为中国官方近期对疫情防控要求和部署的关键词。这也意味着中国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正在转为“持久战”。在本土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中国何以要求防控“常态化”?作为普通民众,如何参与这场抗疫“持久战”?


一、疫情现状如何?

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18日发布更新市县疫情风险等级评估,武汉市城区整体降为低风险,湖北全省无中、高风险市县。作为中国的重点疫区,包括武汉市在内的湖北全省整体降为低风险,意味着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国家卫健委19日通报,18日中国内地新增确诊病例16例,截至18日24时,现有确诊病例1041例,其中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200例以下(194例),本土重症病例降至38例。这些数据也进一步诠释着中国本土疫情稳定向好的局面。

但另几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境外输入成为中国内地近期疫情增长的主体。截至18日24时,31个省份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575例,其中现有确诊病例847例,占所有现有确诊病例的81%以上;无症状感染者持续增长,截至4月14日,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6764例,累计转归为确诊病例1297例。

更让人担忧的是,聚集性病例呈“抬头”之势。近期各地报告的本土确诊病例,绝大多数与聚集性疫情关联,其中黑龙江省的1个确诊病例导致数十人感染。

因此,中国目前虽然本土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仍然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双重压力。


二、为何要防控常态化?

“外因”“内因”以及对新冠病毒认知的加深,决定了“常态化防控”成为中国战疫的必要之举。

——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中国难以独善其身。

世卫组织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8日10时(北京时间18日16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85678例,达到2160207例;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9日6时40分,全球确诊病例超过232万例。疫情已经波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境外输入的风险就将始终处于高压态势。而各国采取的疫情防疫措施力度不一,也给此次疫情何时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控制带来不确定性。

——新冠病毒难以在短期内消失。

国内外多位专家表示,新冠病毒毒性大、传染性强。虽然气温升高可能对病毒有抑制作用,但在北半球温度升高时,南半球温度降低,新冠病毒有可能如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且目前尚未发现特效药,真正能应对疫情的只有疫苗,但疫苗从研发到投入使用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

——中国“国情”使得疫情存在反弹隐患。

目前,中国各地逐步复工复产复学,湖北其它地市和武汉市相继“解封”,人口流动性增大,加上随着本土疫情形势持续向好,公众在几个月的封闭状态后外出的欲望更加强烈,这些因素都为聚集性病例复苏和疫情反弹埋下隐患。


三、“持久战”如何打?

根据中国官方和多位专家的说法,公众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局面下,当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心态放松,行动不松。虽然中国目前面临“外防”“内控”的双重压力,但多位专家表示,在全方位、立体化的联防联控机制下,疫情不会在中国形成二次暴发。因此,公众不必过于恐慌和焦虑,在防控行动不松懈的前提下,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应对疫情。

其次是保持警惕,注重预防。归国人员、有旅行史或“四类人员”的接触者,要及时申报,配合当地的防控措施进行医学观察或居家隔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掐断病毒的传染链。

第三是减少聚集,做好防护。暂停或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活动,外出保持与人群的距离,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

第四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个人常处的场所和常用的物品坚持消毒等防疫卫生常识依然要保持。

目前,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但在举国一盘棋的防疫措施下,中国已成为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14亿中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如今,疫情警报尚未解除,公众还需保持耐心和信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逐步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