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6月28日讯,国家大力发展县域市场的决心可见一斑,面对县域医共体所带来的采购模式变革,药企如何改变工作重心,重新定位产品策略,值得进一步思考。
▍1000家县级医院,全面升级
近日,医政医管局发布《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第二阶段县级医院名单的通知》。
文件显示,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有关要求,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结合地方人口、医疗服务能力等因素,确定了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第二阶段500家县级医院和500家县级中医医院。
此前文件中,我们可以得知,国家对县级医院的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500家县医院(包括部分贫困县县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分别达到“三级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要求。力争使我国90%的县医院、县中医院分别达到县医院、县中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要求。
与2014年国家卫计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的通知》相比,本次的目标更高了,要求90%的县级医院力争达到规定的服务能力和标准。
在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后,意味着这1000家县级医院技术、人才、重点专科等领域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分级诊疗的背景下,更多县域范围内的患者会留在家门口就医——1000家县级医院要迎来全面提升。
▍采购方式大变革
县级医院是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龙头,它的发展,决定着整个基层医疗机构的变化,而县域医共体成为县域综合医改的主要探索模式。
6月27日,据央广网消息,安徽省卫健委宣布今年将在37个县打造升级版县域医共体。
2018年,铜陵市组建了由三甲医院铜陵市立医院牵头的2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这个医联体和过去不同之处在于建立了服务共同体。同时为了促进医疗预防融合,他们成立了医防中心;医联体是责任共同体,牵头医院的责任很明确,技术帮扶、接收转诊等责任,社区中心的责任是组团开展家庭医生服务。
对此,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陶仪声表示,安徽省打造的紧密型城市医联体主要推广“铜陵经验”。今年,安徽将在37个县打造升级版县域医共体。
无独有偶,进展更快的是浙江。浙江省药械采购平台发布文件《关于浙江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药品耗材统一采购与支付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显示,7月1日起,由医共体单位开始执行药品耗材统一采购、统一支付等工作。文件附上了59个县(市、区)共135家医共体单位的名单。
公开资料显示,县域医共体的全称是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
医共体的建设是组建若干个(一般不超过4个)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疗集团作为医共体。
如此看来,我们需要注意的不是135家医共体的变动,而是其背后辐射的超1000家庞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采购方式的颠覆。
▍县域市场,药企抢夺开始
文件自7月1日起开始实施,3天后,县域医共体将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平台,统一采购、统一支付,与药企进行联合议价以及带量采购,最终形成统一的药品目录。
据IQVIA数据,6个主要省市的跨国药企和本土药企市场份额中,浙江是跨国药企在中国基层市场的主战场,其基层市场药品采购量,相当于中西部地区的升级规模。
与之对应的药企,面对着如此大的市场,将不可避免的面临降价的局面,影响巨大,此时,企业进行营销策略的调整成为必然。
近年来,基层市场成为医药企业尤其是跨国药企的必争之地,下沉力度逐渐加大。
IQVIA数据显示,在二线和三线城市,跨国药企的增速分别达到10.9%和11.9%。然而,本土企业在各线城市均表现不佳,在二、三线城市仅取得微弱的增长,在一线城市下降最为明显,为-5.2%。
此时,县域医院就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据了解,中国县域医院药品市场规模达1931亿元,同比增长4.4%, 增速高于城市医院,成为跨国企业新的增长点。县域医院慢病药物的市场增长率明显高于整体,如糖尿病用药、高血压 用药的增速分别达到14.4%和18.0%。
如今,国家大力发展县域市场的决心可见一斑,面对县域医共体所带来的采购模式的变化,药企如何改变工作重心,重新定位产品策略,值得进一步思考。
医药网6月28日讯,国家大力发展县域市场的决心可见一斑,面对县域医共体所带来的采购模式变革,药企如何改变工作重心,重新定位产品策略,值得进一步思考。
▍1000家县级医院,全面升级
近日,医政医管局发布《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第二阶段县级医院名单的通知》。
文件显示,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有关要求,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结合地方人口、医疗服务能力等因素,确定了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第二阶段500家县级医院和500家县级中医医院。
此前文件中,我们可以得知,国家对县级医院的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500家县医院(包括部分贫困县县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分别达到“三级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要求。力争使我国90%的县医院、县中医院分别达到县医院、县中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要求。
与2014年国家卫计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的通知》相比,本次的目标更高了,要求90%的县级医院力争达到规定的服务能力和标准。
在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后,意味着这1000家县级医院技术、人才、重点专科等领域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分级诊疗的背景下,更多县域范围内的患者会留在家门口就医——1000家县级医院要迎来全面提升。
▍采购方式大变革
县级医院是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龙头,它的发展,决定着整个基层医疗机构的变化,而县域医共体成为县域综合医改的主要探索模式。
6月27日,据央广网消息,安徽省卫健委宣布今年将在37个县打造升级版县域医共体。
2018年,铜陵市组建了由三甲医院铜陵市立医院牵头的2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这个医联体和过去不同之处在于建立了服务共同体。同时为了促进医疗预防融合,他们成立了医防中心;医联体是责任共同体,牵头医院的责任很明确,技术帮扶、接收转诊等责任,社区中心的责任是组团开展家庭医生服务。
对此,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陶仪声表示,安徽省打造的紧密型城市医联体主要推广“铜陵经验”。今年,安徽将在37个县打造升级版县域医共体。
无独有偶,进展更快的是浙江。浙江省药械采购平台发布文件《关于浙江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药品耗材统一采购与支付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显示,7月1日起,由医共体单位开始执行药品耗材统一采购、统一支付等工作。文件附上了59个县(市、区)共135家医共体单位的名单。
公开资料显示,县域医共体的全称是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
医共体的建设是组建若干个(一般不超过4个)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疗集团作为医共体。
如此看来,我们需要注意的不是135家医共体的变动,而是其背后辐射的超1000家庞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采购方式的颠覆。
▍县域市场,药企抢夺开始
文件自7月1日起开始实施,3天后,县域医共体将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平台,统一采购、统一支付,与药企进行联合议价以及带量采购,最终形成统一的药品目录。
据IQVIA数据,6个主要省市的跨国药企和本土药企市场份额中,浙江是跨国药企在中国基层市场的主战场,其基层市场药品采购量,相当于中西部地区的升级规模。
与之对应的药企,面对着如此大的市场,将不可避免的面临降价的局面,影响巨大,此时,企业进行营销策略的调整成为必然。
近年来,基层市场成为医药企业尤其是跨国药企的必争之地,下沉力度逐渐加大。
IQVIA数据显示,在二线和三线城市,跨国药企的增速分别达到10.9%和11.9%。然而,本土企业在各线城市均表现不佳,在二、三线城市仅取得微弱的增长,在一线城市下降最为明显,为-5.2%。
此时,县域医院就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据了解,中国县域医院药品市场规模达1931亿元,同比增长4.4%, 增速高于城市医院,成为跨国企业新的增长点。县域医院慢病药物的市场增长率明显高于整体,如糖尿病用药、高血压 用药的增速分别达到14.4%和18.0%。
如今,国家大力发展县域市场的决心可见一斑,面对县域医共体所带来的采购模式的变化,药企如何改变工作重心,重新定位产品策略,值得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