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发改委领导就“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高质量发展”问题回答媒体提问,并表示坚持供给侧改革反向,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8年经济增长预期6.5%的发展目标,加大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推动投资便利化,大范围吸引外资进入,营造内外资企业全方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中,“高水平开放”“高水平发展”“创新引领”“国际接轨”等关键词无一不契合了中国医药行业转型升级纵深推进主题,中国医药企业将在全面开放的国内外崭新医药环境中迎来跨国药企的市场竞争。
提高产业开放水平 大范围吸引外资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记者会上指出,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一些高技术领域我们正在由过去的跟跑到现在的并跑,少数领域已经在领跑,应当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运用高技术带动更多传统企业发展,让一大批传统企业实现华丽转身,向更高水平演进。“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了4亿,居民消费持续升级,这将倒逼我国实体经济和科研要跟上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发改委资料显示,中国近年来引进外资成效显著,2017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31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改革开放40年来,外资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出口方面,外资企业进出口额接近全国进出口总额50%;工业产值方面,外资企业接近全国产值25%;税收方面,外资企业提供了20%的全国税收;就业方面,外资企业提供了约10%的岗位。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外资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进一步表示,我们仍需要加大力度改进和完善投资环境,按照“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努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全新产业格局,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水平发展,特别是要对接国际标准和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打造国际一流的市场环境。
根据发改委的工作部署,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把自贸区试行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逐步扩大到全国,大幅度提高各产业开放水平;落实国务院政策文件,重点推动投资便利化,简化外商投资及企业设立手续,推广试行工商登记和商务备案一口办理,简化企业生产经营相关行政审批,促进内外资企业全方位实行公平竞争,严格保护外资企业知识产权;大范围吸引外资进入,加大西部地区、内陆地区、延边地区开放力度,向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转移的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国家支持产业转移与加工贸易的资金、土地等优惠政策,允许地方政府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重点领域药物开发竞争白热化
中国医药市场环境稳步得到改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路上”,全行业也正在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2017年6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对2015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了修订,明确鼓励新型化合物药物或活性成分药物、氨基酸类、新型抗癌药物、新型新脑血管药物、新型神经系统药物、新型诊断试剂、生物工程药物、疫苗以及缓控释、靶向、透皮吸收等11类重大创新、临床急需医药项目在国内落地。
显然,从产业化角度,国家发改委十分注重中国创新药的国际化发展。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提出:未来三年,高端药品实现10个以上创新药产业化;通过国产首仿药或生物类似药上市,降低药品消费支出50亿元/年以上;在欧美市场制剂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新药注册实现零的突破。
业内人士普遍预计,顶层政策的大力扶持,将吸引众多内外资药企加大资本投入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免疫系统、病毒及耐药菌感染等重大疾病领域的靶向性、高选择性、新作用机理的创新药物开发及产业化。同时,一大批市场潜力大、临床价值高的专利到期首仿药和生物类似药的开发竞争将更加白热化。
从近些年创新药申报数量看,一类新药不断增加,恒瑞医药、正大天晴、广东东阳光、海正药业、江苏豪森等国内医药研发领先企业,未来在获得国家政策产业化扶持的同时,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也将令其面对来自跨国药企更趋激烈的国际创新竞争。
去年10月,CFDA发布《关于调整进口药品注册管理有关事项的决定》,对进口药品的注册申请进行了调整,通过取消部分进口药品在境外上市的要求、允许同步研发申报、优化注册申报程序等具体措施,推动国际创新药品早日进入中国市场。
只有不断完善审评审批监管制度体系,全面开放医药创新产业链,加速创新药研发竞争和产业转化,才能提升临床用药的有效供给,从而更好地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3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发改委领导就“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高质量发展”问题回答媒体提问,并表示坚持供给侧改革反向,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8年经济增长预期6.5%的发展目标,加大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推动投资便利化,大范围吸引外资进入,营造内外资企业全方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中,“高水平开放”“高水平发展”“创新引领”“国际接轨”等关键词无一不契合了中国医药行业转型升级纵深推进主题,中国医药企业将在全面开放的国内外崭新医药环境中迎来跨国药企的市场竞争。
提高产业开放水平 大范围吸引外资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记者会上指出,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一些高技术领域我们正在由过去的跟跑到现在的并跑,少数领域已经在领跑,应当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运用高技术带动更多传统企业发展,让一大批传统企业实现华丽转身,向更高水平演进。“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了4亿,居民消费持续升级,这将倒逼我国实体经济和科研要跟上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发改委资料显示,中国近年来引进外资成效显著,2017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31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改革开放40年来,外资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出口方面,外资企业进出口额接近全国进出口总额50%;工业产值方面,外资企业接近全国产值25%;税收方面,外资企业提供了20%的全国税收;就业方面,外资企业提供了约10%的岗位。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外资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进一步表示,我们仍需要加大力度改进和完善投资环境,按照“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努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全新产业格局,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水平发展,特别是要对接国际标准和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打造国际一流的市场环境。
根据发改委的工作部署,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把自贸区试行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逐步扩大到全国,大幅度提高各产业开放水平;落实国务院政策文件,重点推动投资便利化,简化外商投资及企业设立手续,推广试行工商登记和商务备案一口办理,简化企业生产经营相关行政审批,促进内外资企业全方位实行公平竞争,严格保护外资企业知识产权;大范围吸引外资进入,加大西部地区、内陆地区、延边地区开放力度,向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转移的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国家支持产业转移与加工贸易的资金、土地等优惠政策,允许地方政府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重点领域药物开发竞争白热化
中国医药市场环境稳步得到改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路上”,全行业也正在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2017年6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对2015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了修订,明确鼓励新型化合物药物或活性成分药物、氨基酸类、新型抗癌药物、新型新脑血管药物、新型神经系统药物、新型诊断试剂、生物工程药物、疫苗以及缓控释、靶向、透皮吸收等11类重大创新、临床急需医药项目在国内落地。
显然,从产业化角度,国家发改委十分注重中国创新药的国际化发展。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提出:未来三年,高端药品实现10个以上创新药产业化;通过国产首仿药或生物类似药上市,降低药品消费支出50亿元/年以上;在欧美市场制剂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新药注册实现零的突破。
业内人士普遍预计,顶层政策的大力扶持,将吸引众多内外资药企加大资本投入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免疫系统、病毒及耐药菌感染等重大疾病领域的靶向性、高选择性、新作用机理的创新药物开发及产业化。同时,一大批市场潜力大、临床价值高的专利到期首仿药和生物类似药的开发竞争将更加白热化。
从近些年创新药申报数量看,一类新药不断增加,恒瑞医药、正大天晴、广东东阳光、海正药业、江苏豪森等国内医药研发领先企业,未来在获得国家政策产业化扶持的同时,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也将令其面对来自跨国药企更趋激烈的国际创新竞争。
去年10月,CFDA发布《关于调整进口药品注册管理有关事项的决定》,对进口药品的注册申请进行了调整,通过取消部分进口药品在境外上市的要求、允许同步研发申报、优化注册申报程序等具体措施,推动国际创新药品早日进入中国市场。
只有不断完善审评审批监管制度体系,全面开放医药创新产业链,加速创新药研发竞争和产业转化,才能提升临床用药的有效供给,从而更好地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