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办大分开!广东省153家医院脱离卫计委
2017-07-17

  广东省153家医院,卫计委不再直接管。

 

  153家医院变革

 

  7月15日,广东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组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被写入日程。

 

  按照广东省卫计委公布的信息,本轮启动改革的地区,包括广州、佛山和粤东西北地区共14个地市,改革范围包括各级各类公立医院,中央、军队、武警、省属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公立医院。

 

  由于广东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已实现全覆盖。截至2014年底,58个县159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参加,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实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

 

  从2012年起至2016年12月底,广东省先后有深圳、珠海、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7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已先后开展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共153家城市公立医院参加。这意味着到7月15日,全省770家公立医院全部参加改革,实现所有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

 

  卫计委不直接管医院,改由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接手,其中的变化会如何影响医疗市场?

 

  2016年10月24日,广东省中山市卫计局成立了中山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医管委”),市医管委下设中山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医管中心”)作为办事机构。

 

  当时,中山市卫计局局长雷继敏对这一管理方式的变化和职能区别曾表示,市医管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山市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管理模式进入实质性推动阶段。市卫计局为“管”,市医管中心为“办”。

 

  具体来说,市卫计局负责医疗卫生的全行业管理;而市医管中心则根据市政府和市医管委的授权,对所属公立医院的资产、财务、人事、薪酬、绩效、管理目标、财政投入等进行监管,推进公立医院综合体制改革。

 

  而当时的媒体评论则普遍认为,中山市作为第四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市医管中心正式挂牌运作标志着中山市公立医院政事分离、管办分开等管理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性推动阶段。

 

  深刻影响药械市场

 

  事实上,将公立医院划归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管理已经在多地落地。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就曾印发《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是继2012年、2014年之后给县级公立医院“出谋划策”的第三次。

 

  这一次,该文件特别提出“改革管理体制”,组建“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目的是建立统一高效、权责一致的政府办医体制。

 

  当年11月,南京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明确今后政府办医监督职责与公立医院自主运营管理权相分离。成立“南京市医管委”,南京市卫计委从直接管理公立医院转为行业管理。

 

  根据该实施意见,南京市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范围限定为市、区两级公立医院。将成立南京市政府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南京市医管委”),履行政府办医职能,主要负责研究决定同级公立医院的设置规模、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实施、财政投入、运行监管、绩效考核等重大问题。

 

  南京市医管委由南京市市长、分管副市长、副秘书长,南京市组织、编办、发改、卫计、财政、人社、物价、审计、食药监主要领导,南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1人,市民代表2人,公立医院有关专家代表2人组成,共18人。南京市市长任市医管委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市医管委副主任。

 

  这一由市场和副市长带队的公立医院改革突破了原本卫计委系统内的惯常路径,而结合此前江苏已出台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就不难发现,基层首镇、分级转诊等呼吁已久的转变或许能够在这条新路径上加快速度。

 

  2016年前后,包括靖江、无锡、威海、泰州、宿迁、南通、遵义、三亚和福州等地都成立了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

 

  基层医改自下而上的改变或许比我们想象得来的更快更彻底。


管办大分开!广东省153家医院脱离卫计委

  广东省153家医院,卫计委不再直接管。

 

  153家医院变革

 

  7月15日,广东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组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被写入日程。

 

  按照广东省卫计委公布的信息,本轮启动改革的地区,包括广州、佛山和粤东西北地区共14个地市,改革范围包括各级各类公立医院,中央、军队、武警、省属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公立医院。

 

  由于广东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已实现全覆盖。截至2014年底,58个县159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参加,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实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

 

  从2012年起至2016年12月底,广东省先后有深圳、珠海、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7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已先后开展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共153家城市公立医院参加。这意味着到7月15日,全省770家公立医院全部参加改革,实现所有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

 

  卫计委不直接管医院,改由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接手,其中的变化会如何影响医疗市场?

 

  2016年10月24日,广东省中山市卫计局成立了中山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医管委”),市医管委下设中山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医管中心”)作为办事机构。

 

  当时,中山市卫计局局长雷继敏对这一管理方式的变化和职能区别曾表示,市医管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山市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管理模式进入实质性推动阶段。市卫计局为“管”,市医管中心为“办”。

 

  具体来说,市卫计局负责医疗卫生的全行业管理;而市医管中心则根据市政府和市医管委的授权,对所属公立医院的资产、财务、人事、薪酬、绩效、管理目标、财政投入等进行监管,推进公立医院综合体制改革。

 

  而当时的媒体评论则普遍认为,中山市作为第四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市医管中心正式挂牌运作标志着中山市公立医院政事分离、管办分开等管理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性推动阶段。

 

  深刻影响药械市场

 

  事实上,将公立医院划归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管理已经在多地落地。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就曾印发《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是继2012年、2014年之后给县级公立医院“出谋划策”的第三次。

 

  这一次,该文件特别提出“改革管理体制”,组建“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目的是建立统一高效、权责一致的政府办医体制。

 

  当年11月,南京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明确今后政府办医监督职责与公立医院自主运营管理权相分离。成立“南京市医管委”,南京市卫计委从直接管理公立医院转为行业管理。

 

  根据该实施意见,南京市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范围限定为市、区两级公立医院。将成立南京市政府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南京市医管委”),履行政府办医职能,主要负责研究决定同级公立医院的设置规模、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实施、财政投入、运行监管、绩效考核等重大问题。

 

  南京市医管委由南京市市长、分管副市长、副秘书长,南京市组织、编办、发改、卫计、财政、人社、物价、审计、食药监主要领导,南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1人,市民代表2人,公立医院有关专家代表2人组成,共18人。南京市市长任市医管委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市医管委副主任。

 

  这一由市场和副市长带队的公立医院改革突破了原本卫计委系统内的惯常路径,而结合此前江苏已出台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就不难发现,基层首镇、分级转诊等呼吁已久的转变或许能够在这条新路径上加快速度。

 

  2016年前后,包括靖江、无锡、威海、泰州、宿迁、南通、遵义、三亚和福州等地都成立了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

 

  基层医改自下而上的改变或许比我们想象得来的更快更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