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份,平顺县的山坡上、地岸边各种药材花就会迎春开放、芳香四溢,多彩的药材不但装点了山峦,也鼓胀了农户的腰包,许多贫困户靠种植药材摆脱了贫困。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我省贫困地区和山区、老区高度重合,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当地丰厚的农业自然资源。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每个贫困县脱贫必须迈跃的一道坎。平顺县依托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提出建设“全国一流中药材基地特色县”,打造“太行山道地中药材第一品牌”的目标,突出特色,积极培育差异化比较优势,着力打造新型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中药材产业全链条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山区产业扶贫的新路径。
突出特色产业 “栽药种草”驱穷魔
“大婶,今年县里要在咱乡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到时候咱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啦!”初春时分,乍暖还寒,3月12日一大早,平顺县中五井乡党委书记吕秋林就来到龙峪沟村挨家挨户协商种植中药材征地事宜。中药材产业是当地脱贫的主导产业,今年,全县将再投资960万元在中五井乡发展中药材1.8万亩,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
平顺县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太行山南端,因山而穷,因山而贫,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平顺县是正宗潞党参的原产地,西汉学者刘向所撰《别录》上说的“人参出上党东山谷中”即指平顺的党参。悬殊的海拔落差,连绵起伏的山峦,造就了气候的多样性,独特的地貌特征和土壤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且品质优良。全县有植物类中药材300多种,大宗中药材67种,有潞党参、连翘、柴胡、黄芪、黄芩等道地中药材10多种,堪称“中药材王国”。这些都是平顺建设“全国一流中药材基地特色县”的依托,也是广大农户摆脱贫困奔小康的底气。
曾几何时,贫困成了平顺县的代名词。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平顺县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将目光投向了中药材产业,瞄向了满山的金银财宝,把“栽药种草”放在了全县脱贫攻坚任务的首位,以“一村一品一主体”为抓手、“五位一体”金融模式为重要支撑,提出了建设“全国一流中药材基地特色县”,打造“太行山道地中药材第一品牌”的目标,有力推进了中药材产业全链条发展,走出了一条中药材种植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紧密联结的特色产业扶贫之路。
2017年4月26日,全国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在平顺县举办。与会代表对平顺县找准路子突出特色,培育差异化比较优势,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打造有带动脱贫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等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引进龙头企业 帮扶创新显威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中药材要发展,要延伸产业链条,离不开龙头企业产业支撑,更离不开经营主体的帮扶举措。
平顺县依靠当地优质的中药材资源,在有关部门的积极争取下,山西振东集团终于走进了太行山的山沟沟里,先后投巨资设立了野生连翘、野党参产品研发中心和道地药材种植基地。
为了能够树立贫困户种植中药材脱贫的信心,该集团不断创新帮扶举措,化解贫困户心中的疑虑和担忧。针对中药材种子种苗价格高的问题,实行企业预付,由企业订购种子种苗先期发放给农户,采收后再扣除,大大增强了农户参与种植的积极性。
另外,该集团还通过土地流转,以反租倒包的形式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种植和管理,形成了集约化发展、机械化操作,使贫困户有了土地流转款和耕作管理两份稳定收入;由于中药材成长周期长,价格波动大,公司和农户签订收购合同,以5年平均价为收购保护价,高于保护价时随行就市,低于保护价则按保护价收购,打消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我流转给了振东集团两亩地,每亩地年收入750元,共1500元。一年从春耕、锄草再到秋收,四五个月都在振东的药田里打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我家另外两亩地也种了柴胡,年收入8000多元,日子一下子就宽裕了不少。”青羊镇路家口村的王爱玲算起增收账笑意盈盈。
振东集团在平顺的加工仓储基地占地5万平方米,是其5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仓库存储着平顺县及周边县区的所有中药材,经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平顺基地经理陈唯物介绍,青羊镇山南底仓储物流基地是全国四大仓储基地之一,农户不用东奔西跑在当地就能顺利地卖掉药材,且和市场价格一样。
陈唯物对记者说:“连翘加工一体机等生产线日均加工药材30吨,直接吸纳劳动力120人,人均年收入增加1.2万元,同时还能带动包装业、运输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目前,平顺县的中药材产业实现了从小打小闹到配套齐全、分散种植到规模发展、补贴家用到支柱产业的转变。振东集团、正来制药等一批中药材企业先后在平顺县安营扎寨,研发生产的潞党参口服液、党参茶、党参脯、连翘茶等精深加工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发扬劳模精神 “九牛同心”奔富路
在平顺县劳模广场的旁边有一尊“九牛同心”的雕像,它昭示着县乡村三级干部九牛同心、个个出力的干事创业氛围,象征着全县人民发扬纪兰精神,不向贫困低头,勇于战胜贫困的精气神。
为了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平顺县相继推出一系列扶持中药材发展的政策文件,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倾斜,制定出台了《平顺县推进50万亩中药材基地县建设实施意见》《平顺县支持贫困户产业发展奖补办法》等一系列奖励激励机制。平顺县的各个职能部门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林业部门有效利用国家退耕还林和各类造林补贴政策,大力发展连翘、山桃等灌木经济林;旅游部门在全县旅游规划中,充分考虑中药材产业的生态优势和景观元素,将中药材产业村纳入重点范畴;农业部门开展中药材产业科技下乡服务活动,邀请省农大专家教授到平顺现场授课、实地指导。
“近年来,全县有效整合各类涉农资金7000余万元,培育和种植各类中药材25.34万亩,先后在7个乡镇建设中药材试验示范基地10个,推广中药材实用技术15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20余个。”平顺县农委负责人刘忠虎说。
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平顺县对12个乡镇进行全域规划、合理布局,建成潞党参、连翘、山桃、黄芩、黄芪、柴胡、欧李七大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形成中药材全域化、差别化、规模化、规范化种植体系。
全要素中积聚合力,迎来了飞跃式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4.56万亩,总收入2.376亿元,人均实现药材收入1760元。经过4年多努力,平顺县共有130个贫困村、34713名贫困人口脱贫。
平顺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刘林松介绍:“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抓住农村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探索出一条以中医药产业为核心,同步带动现代农业、脱贫攻坚、文化旅游等事业发展,争取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每年4月份,平顺县的山坡上、地岸边各种药材花就会迎春开放、芳香四溢,多彩的药材不但装点了山峦,也鼓胀了农户的腰包,许多贫困户靠种植药材摆脱了贫困。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我省贫困地区和山区、老区高度重合,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当地丰厚的农业自然资源。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每个贫困县脱贫必须迈跃的一道坎。平顺县依托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提出建设“全国一流中药材基地特色县”,打造“太行山道地中药材第一品牌”的目标,突出特色,积极培育差异化比较优势,着力打造新型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中药材产业全链条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山区产业扶贫的新路径。
突出特色产业 “栽药种草”驱穷魔
“大婶,今年县里要在咱乡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到时候咱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啦!”初春时分,乍暖还寒,3月12日一大早,平顺县中五井乡党委书记吕秋林就来到龙峪沟村挨家挨户协商种植中药材征地事宜。中药材产业是当地脱贫的主导产业,今年,全县将再投资960万元在中五井乡发展中药材1.8万亩,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
平顺县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太行山南端,因山而穷,因山而贫,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平顺县是正宗潞党参的原产地,西汉学者刘向所撰《别录》上说的“人参出上党东山谷中”即指平顺的党参。悬殊的海拔落差,连绵起伏的山峦,造就了气候的多样性,独特的地貌特征和土壤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且品质优良。全县有植物类中药材300多种,大宗中药材67种,有潞党参、连翘、柴胡、黄芪、黄芩等道地中药材10多种,堪称“中药材王国”。这些都是平顺建设“全国一流中药材基地特色县”的依托,也是广大农户摆脱贫困奔小康的底气。
曾几何时,贫困成了平顺县的代名词。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平顺县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将目光投向了中药材产业,瞄向了满山的金银财宝,把“栽药种草”放在了全县脱贫攻坚任务的首位,以“一村一品一主体”为抓手、“五位一体”金融模式为重要支撑,提出了建设“全国一流中药材基地特色县”,打造“太行山道地中药材第一品牌”的目标,有力推进了中药材产业全链条发展,走出了一条中药材种植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紧密联结的特色产业扶贫之路。
2017年4月26日,全国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在平顺县举办。与会代表对平顺县找准路子突出特色,培育差异化比较优势,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打造有带动脱贫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等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引进龙头企业 帮扶创新显威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中药材要发展,要延伸产业链条,离不开龙头企业产业支撑,更离不开经营主体的帮扶举措。
平顺县依靠当地优质的中药材资源,在有关部门的积极争取下,山西振东集团终于走进了太行山的山沟沟里,先后投巨资设立了野生连翘、野党参产品研发中心和道地药材种植基地。
为了能够树立贫困户种植中药材脱贫的信心,该集团不断创新帮扶举措,化解贫困户心中的疑虑和担忧。针对中药材种子种苗价格高的问题,实行企业预付,由企业订购种子种苗先期发放给农户,采收后再扣除,大大增强了农户参与种植的积极性。
另外,该集团还通过土地流转,以反租倒包的形式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种植和管理,形成了集约化发展、机械化操作,使贫困户有了土地流转款和耕作管理两份稳定收入;由于中药材成长周期长,价格波动大,公司和农户签订收购合同,以5年平均价为收购保护价,高于保护价时随行就市,低于保护价则按保护价收购,打消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我流转给了振东集团两亩地,每亩地年收入750元,共1500元。一年从春耕、锄草再到秋收,四五个月都在振东的药田里打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我家另外两亩地也种了柴胡,年收入8000多元,日子一下子就宽裕了不少。”青羊镇路家口村的王爱玲算起增收账笑意盈盈。
振东集团在平顺的加工仓储基地占地5万平方米,是其5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仓库存储着平顺县及周边县区的所有中药材,经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平顺基地经理陈唯物介绍,青羊镇山南底仓储物流基地是全国四大仓储基地之一,农户不用东奔西跑在当地就能顺利地卖掉药材,且和市场价格一样。
陈唯物对记者说:“连翘加工一体机等生产线日均加工药材30吨,直接吸纳劳动力120人,人均年收入增加1.2万元,同时还能带动包装业、运输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目前,平顺县的中药材产业实现了从小打小闹到配套齐全、分散种植到规模发展、补贴家用到支柱产业的转变。振东集团、正来制药等一批中药材企业先后在平顺县安营扎寨,研发生产的潞党参口服液、党参茶、党参脯、连翘茶等精深加工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发扬劳模精神 “九牛同心”奔富路
在平顺县劳模广场的旁边有一尊“九牛同心”的雕像,它昭示着县乡村三级干部九牛同心、个个出力的干事创业氛围,象征着全县人民发扬纪兰精神,不向贫困低头,勇于战胜贫困的精气神。
为了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平顺县相继推出一系列扶持中药材发展的政策文件,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倾斜,制定出台了《平顺县推进50万亩中药材基地县建设实施意见》《平顺县支持贫困户产业发展奖补办法》等一系列奖励激励机制。平顺县的各个职能部门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林业部门有效利用国家退耕还林和各类造林补贴政策,大力发展连翘、山桃等灌木经济林;旅游部门在全县旅游规划中,充分考虑中药材产业的生态优势和景观元素,将中药材产业村纳入重点范畴;农业部门开展中药材产业科技下乡服务活动,邀请省农大专家教授到平顺现场授课、实地指导。
“近年来,全县有效整合各类涉农资金7000余万元,培育和种植各类中药材25.34万亩,先后在7个乡镇建设中药材试验示范基地10个,推广中药材实用技术15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20余个。”平顺县农委负责人刘忠虎说。
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平顺县对12个乡镇进行全域规划、合理布局,建成潞党参、连翘、山桃、黄芩、黄芪、柴胡、欧李七大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形成中药材全域化、差别化、规模化、规范化种植体系。
全要素中积聚合力,迎来了飞跃式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4.56万亩,总收入2.376亿元,人均实现药材收入1760元。经过4年多努力,平顺县共有130个贫困村、34713名贫困人口脱贫。
平顺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刘林松介绍:“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抓住农村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探索出一条以中医药产业为核心,同步带动现代农业、脱贫攻坚、文化旅游等事业发展,争取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