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观点
2019-12-26

政策利好中医药企业“下基层”

近年来,对于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中医药事业,国家出台了诸多支持政策。

2011年5月,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在全国上下掀起了综合医院中国药改革发展的高潮。2014年,三部委又发布了《综合性院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行动力案》。

2016年,《中医药发展故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发布,提出“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升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水”,将基层中理药作为未来工作重点之一。

2019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部门联合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部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贫困地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27项行动任务,其中明确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特包服务,充众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

2019年7月29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提出由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并要求在医联体建设中不得变相地取消、合并中医医院,不得改变功能定位,不得以各种理由在事实上削弱中医医院建设;并指出,要究分发挥好中医药在治未病、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2019年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用3年左右时间,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及时向社会发布;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等,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2019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决定,为了让越来越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中医,我国将出台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举拙,为基层“强筋健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数据显示,根策2018年底,全国已有98.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0%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现在,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下,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如何将中医药融入基房医疗机构中,并广泛开展了以“中医馆”或“国医堂”为代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

例如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四川省中医药条例(修订)》(以下简称《条例》),于2019年12月1月起正式施行。《条例》要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设置中医科并配备中药房;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应当提供中医药服务。再如辽宁省卫健委在今年7月宣布,2019年中医药诊疗将成为辽宁基层医疗“标配”,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的乡镇卫生院将力争可以提供6类中医药适宜技术。还有,广东省将通过县中医院升级建设、中医馆示范建设,党善基础中医药服务体系,打造基层中图药“15分钟服务圈”。目前,该省已有逾100家医疗机构开展“智慧中药房”项目,让患者轻松完成诊疗、服务和配送等传统繁杂的就诊取药流程。

整体来看,我国目前政策层面对中医药在基层发展史支持、鼓励和放开的,中医药事业迎来形势大好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未来中医药在基层将大有可为!


如何在基层占据有利地位?

2019年12月16日,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发布通知,部署促进中医药发展重要任务分工方案,涉及125项内容。这也是对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配套落地部署,意味着中医药利好政策正在加速落地。未来,在多部门支持下,万亿级中医药市场,将结束野蜜生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

针对即将突破3万亿元的中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企业应如何布局才能在基层市场占据有利地位?个人认为要做到几点:

一、把人放在第一位

这里的人,一方面指终端客户。《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随着“中医馆”或“国医堂”为代表的社区卫生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综合服务区的不断扩张和发展,这些医药人才未来将直接影响产品在终端的销售。另一方面, 人还括企业自己的人才。未来的中医药市场一定是高质量高标准的,对于企业来说必须重视人才素质问题,优先培养“根正苗红”的中医药人才。这就需要企业与各中医药大学建立长期的合作系,可以通过中医药合作项目、学校专项奖学金、爱心基金等合作方式,长期为企业输入专业人才。

二、重视基层终端市场

《关于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提出,由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让优质的中医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市场。这样,基层中医院必然会得到发展和提升,基层市场的病人也会多起来,中医药诊疗的氛围也将逐步扩大,中医药企业下沉基层市场也就具备了外在条件。

三、分析市场精准定位

按照《促进中医药发展重要任务分工方案》,中医药将在骨伤、肛肠、儿科,皮肤科、妇科、针灸、推拿,以及心脑血管病、肾病、周围血管病等优势专科,以及癌痛,突发传染病、疾病预防等领域充分发挥作用。

中医药企业可借助中医医联体的建设项目,系统分析基层市场的疾病特点,结合产品类别、独特优势、市场竞争现状、终端覆盖与开发机会等,找到产品的精准定位,进而将相关治疗领城产品精准推向基层市场。

四、加强院企合作、互利共赢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公示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入选项目名单》,为究善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系、充分发挥重点专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国家批准了一批知名度高、诊疗能力强的中医重点专科作为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另一份文件《关于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则指出,医疗联合体内中医医院可成立区城中药制剂中心,促进区域医疗中药制剂研发申报、委托配制和推运用。

通过建立与中医院或中医药院校项目合作关系,吸收专业的中医药人才,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的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对以后终端市场的推广开发也十分有利。

五、聚焦慢病管理和疾病康复项目

根据分级诊疗的推进与各地医联体的建立情况分析,药企将来面对的将是一个个以三级大医院为核心带动多个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联合体。很多患者疾病康复都将下沉到基展医疗系统进行。这就需要中药企业打通基层医疗的疾病康复渠道,构建新的营销业务增长点。基层医疗根本不缺少产品,而是缺少有效的慢病管理和康复项目。同时,疾病康复项目也会验证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中医药企业要有清晰的市场定位、科学的产品研发,以疾病康复为主要营销模式,构建有党争力的产品群,同时通过院企项目合作,借助分级真理医联体建设等利好政策,专注区域诊疗中心的重点院校专科,由点到面进行市场精准推广,尽快布局基层终端市场,这才是中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大咖观点

政策利好中医药企业“下基层”

近年来,对于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中医药事业,国家出台了诸多支持政策。

2011年5月,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在全国上下掀起了综合医院中国药改革发展的高潮。2014年,三部委又发布了《综合性院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行动力案》。

2016年,《中医药发展故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发布,提出“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升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水”,将基层中理药作为未来工作重点之一。

2019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部门联合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部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贫困地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27项行动任务,其中明确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特包服务,充众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

2019年7月29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提出由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并要求在医联体建设中不得变相地取消、合并中医医院,不得改变功能定位,不得以各种理由在事实上削弱中医医院建设;并指出,要究分发挥好中医药在治未病、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2019年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用3年左右时间,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及时向社会发布;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等,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2019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决定,为了让越来越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中医,我国将出台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举拙,为基层“强筋健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数据显示,根策2018年底,全国已有98.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0%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现在,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下,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如何将中医药融入基房医疗机构中,并广泛开展了以“中医馆”或“国医堂”为代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

例如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四川省中医药条例(修订)》(以下简称《条例》),于2019年12月1月起正式施行。《条例》要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设置中医科并配备中药房;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应当提供中医药服务。再如辽宁省卫健委在今年7月宣布,2019年中医药诊疗将成为辽宁基层医疗“标配”,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的乡镇卫生院将力争可以提供6类中医药适宜技术。还有,广东省将通过县中医院升级建设、中医馆示范建设,党善基础中医药服务体系,打造基层中图药“15分钟服务圈”。目前,该省已有逾100家医疗机构开展“智慧中药房”项目,让患者轻松完成诊疗、服务和配送等传统繁杂的就诊取药流程。

整体来看,我国目前政策层面对中医药在基层发展史支持、鼓励和放开的,中医药事业迎来形势大好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未来中医药在基层将大有可为!


如何在基层占据有利地位?

2019年12月16日,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发布通知,部署促进中医药发展重要任务分工方案,涉及125项内容。这也是对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配套落地部署,意味着中医药利好政策正在加速落地。未来,在多部门支持下,万亿级中医药市场,将结束野蜜生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

针对即将突破3万亿元的中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企业应如何布局才能在基层市场占据有利地位?个人认为要做到几点:

一、把人放在第一位

这里的人,一方面指终端客户。《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随着“中医馆”或“国医堂”为代表的社区卫生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综合服务区的不断扩张和发展,这些医药人才未来将直接影响产品在终端的销售。另一方面, 人还括企业自己的人才。未来的中医药市场一定是高质量高标准的,对于企业来说必须重视人才素质问题,优先培养“根正苗红”的中医药人才。这就需要企业与各中医药大学建立长期的合作系,可以通过中医药合作项目、学校专项奖学金、爱心基金等合作方式,长期为企业输入专业人才。

二、重视基层终端市场

《关于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提出,由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让优质的中医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市场。这样,基层中医院必然会得到发展和提升,基层市场的病人也会多起来,中医药诊疗的氛围也将逐步扩大,中医药企业下沉基层市场也就具备了外在条件。

三、分析市场精准定位

按照《促进中医药发展重要任务分工方案》,中医药将在骨伤、肛肠、儿科,皮肤科、妇科、针灸、推拿,以及心脑血管病、肾病、周围血管病等优势专科,以及癌痛,突发传染病、疾病预防等领域充分发挥作用。

中医药企业可借助中医医联体的建设项目,系统分析基层市场的疾病特点,结合产品类别、独特优势、市场竞争现状、终端覆盖与开发机会等,找到产品的精准定位,进而将相关治疗领城产品精准推向基层市场。

四、加强院企合作、互利共赢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公示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入选项目名单》,为究善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系、充分发挥重点专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国家批准了一批知名度高、诊疗能力强的中医重点专科作为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另一份文件《关于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则指出,医疗联合体内中医医院可成立区城中药制剂中心,促进区域医疗中药制剂研发申报、委托配制和推运用。

通过建立与中医院或中医药院校项目合作关系,吸收专业的中医药人才,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的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对以后终端市场的推广开发也十分有利。

五、聚焦慢病管理和疾病康复项目

根据分级诊疗的推进与各地医联体的建立情况分析,药企将来面对的将是一个个以三级大医院为核心带动多个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联合体。很多患者疾病康复都将下沉到基展医疗系统进行。这就需要中药企业打通基层医疗的疾病康复渠道,构建新的营销业务增长点。基层医疗根本不缺少产品,而是缺少有效的慢病管理和康复项目。同时,疾病康复项目也会验证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中医药企业要有清晰的市场定位、科学的产品研发,以疾病康复为主要营销模式,构建有党争力的产品群,同时通过院企项目合作,借助分级真理医联体建设等利好政策,专注区域诊疗中心的重点院校专科,由点到面进行市场精准推广,尽快布局基层终端市场,这才是中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