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一代“晋商”奋斗史
“90年代,加油站被收归国有后,我拿到1亿元,那时候感觉走路都是飘着的,太多钱了,我就在琢磨,按照体积计算,1亿元放在房间里该是什么样子啊……”
他叫李安平,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记者聆听他多次创业的故事和二十多载持续扶贫的感人事迹,时而感到振奋,时而又被他那诙谐有趣的话语逗得前仰后合。
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安平
作为新一代“晋商”,从创立加油站、涉足贸易领域,再到跨界转型成为医药专家,李安平自述是一位喜欢折腾的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接受《国际金融报》“奋进70年聚焦70企”系列专题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几次创业都能成功,除了国家政策好之外,我觉得最主要是我特别努力。有人说我幸运,其实我就是天生爱折腾,工作就是我的乐趣,多年来我每天都坚持7点钟到公司……”
李安平是位可以随时调动身边人情绪的山西汉子,开心时会突然唱起《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新学的曲子,声情并茂、洒脱从容;不开心了,当年看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时,出差途中的他,立即跳下车,找来十多张报纸贴在车的两侧,上面醒目地写着“反对霸权,还我同胞,捍卫主权,还我使馆”,并把所有车窗打开,将汽车音响调至最大,反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他甚至还拿着五星红旗在天窗口挥动,开车在省城主干道上往返宣传。在他的感染下,越来越多司机和行人逐渐加入游行行列……
因为个人原因他被迫离开体制,23岁就经营起了自己的公司。早期的振东,已发展成石油产业的大亨,但随着国家新能源政策的调整,振东不得不进行跨界转型。
李安平回忆道,将29座加油站和2座油库转让给中石化后,换来了1亿元资金。而怀揣巨额资金的李安平,也第一次和股东们产生了分歧。有人建议“分钱”,有人要跟随他二次创业。但他想到的是,如果不创业,曾经跟随他的数千名员工将全部面临失业。李安平至今记得,有位当时主张分钱的同事撂下狠话,“要是糟蹋了这笔钱,我就敲断你的腿。”而说这句话的人目前还在为振东效力。
在各种压力下,李安平召开了二次创业誓师大会,“第一次开会,他们都哭了;第二次开会,我哭了;后来根本不敢开会了,但是大家在疑惑中达成共识,不能分钱走人,要创业!”
当时有人介绍去做脑白金液体项目,投入400多万元并且支付了技术转让费等后,马上就要奠基开业了,却有专家指出,根据风险评估,该项目亏损风险极高,无发展潜力。最终,这个项目只好咬牙收场。这也让李安平第一次意识到,前期完善的市场调研对项目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后来在帮周边农户销售药材苦参时,李安平团队看中了山西金晶药业有限公司。于2001年斥资6500万元收购了这家面临困境的当地药企,从此一头扎进制药领域。
“完成收购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闯关GMP认证。”李安平回忆道,在当时,GMP认证投资巨大,行业内都有“认证是死、不认证等死”的说法。他咬牙砸入5000万元资金,在2002年12月一次性通过GMP认证,这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他说道,“2001年的5000万元相当于长治县一年的财政收入,可我还是忍痛砸了一半资金。此时已经没了回头路,只能干下去。”幸运的是,第一年就赚了1.1亿元。李安平表示,“就因为注重标准化生产线,振东历史上从来没出现过质量问题。”
李安平称,振东制药真正打响医药品牌名气是在2003年“非典”时期。为了让更多患者用上治疗效果好的药,他不顾危险,亲自带队,冒着多次被不同省份疫区强制“隔离”的风险,将药运到一线。同年5月,振东制药生产的“复方苦参注射液”被科技部确定为“非典”八种治疗用药之一,从此振东制药站稳了脚跟。即使危难当头,李安平也从不忘记回报社会。在那个用药紧张的时期,他毅然决定向北京16家医院捐赠价值50万元的复方苦参注射液,而这就是最初的振东精神。
2、“科研走出去”带动中药国际化
“我是个比较有家国情怀的人,我认为将中医药国际化是一种责任,在振东的企业规划中,没有预期振东在中医药国际化领域能产生多大效益,我只是觉得,必须要有人为我们的祖国去‘吃这个螃蟹’。”
在谈到中药国际化问题时,李安平直言,“中医药走国际化道路目前还存在很多困难,国内很多西医都不认同中医,更别提国外专家和老百姓去认可和服用中药。目前,国外对中医药接受的范围还停留在以针灸等理疗为主的阶段。”
“让中药直接出国不现实,中医药要想走出去,科研就必须先走出去!以振东为例,美国认证和欧盟认证的车间我们都有,但现实是产品没市场。如果我们让外国专家来联合参与中药研究、合作认证,中医药走出去的几率就会提高很多。”这是李安平调研后一直主张的可推广模式。
“我们与海外研究机构接触后发现,外国专家不相信中药原料,主要是担心其种植和生产等环节存在不稳定性。为了打消外国专家的顾虑,我们邀请专家们对振东的规模化种植进行了实地考察,让他们眼见为实。”李安平称,“我发现,外国专家研究中药,不研究则以,一旦研究上就着迷,他们越弄不懂就越感兴趣。因为中医药成份复杂,轻易研究不透,反而激发了外国专家的兴趣。而事实也证明,通过国外专家在国际医学核心期刊的研究成果发表,中药诊疗在国际上有了更新的科学解释,而这才是对中药最好的宣传模式。”
被问及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对振东保健产品出口有何影响时,李安平分析道,“从走向国际布局来看,最初对我们影响很大。因为经过多番努力,好不容易通过研发可以将产品出口到美国,突然出现摩擦,我们原本每个月最高出口19个货柜的量中断了,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
但他也分析道:“从生产量和销售的角度来看,贸易摩擦的影响并不大。我们出口的主要是功能性产品,医药和健康产品在国内也是刚需,市场潜力非常之大。”因此,国内的大健康产业,也是振东瞄准的另一个发展机遇。
3、商学院模式产学研一体化
“未来我要做功能保健品领域的老大,老二都不想做,就想做老大!因为振东有最强劲的研发团队,比如,我们副总犯错了,我就罚他写1万字的医学论文,发表到医学期刊上的那种,这样对振东、对他个人都是一种提高,一举多得……”
有了第一款拳头产品,李安平也意识到了丰富新产品线的重要性。2004年,李安平就率领企业在北京组建了振东北京药物研究院,制定了“创新、抢仿、弱仿”相结合的研发道路,同时与国际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合作。
李安平坦言,“国家推行医改政策后,带量采购、两票制等政策让企业很难适应,但市场依然是刚需。最初我们就一个厂子,拳头产品只有复方苦参注射液这一个产品。意识到这个问题后,2007年振东开启并购,并获得了超过600个生产批文,一下子扩大了振东的产品线。”不过,新问题又来了,拳头产品少,销售不好干。
“医改后,我们发现处方药越来越难做,招标很难,价格问题突出,这时候劣质产品也出来了,恶性竞争之下,很多普通药甚至好药都卖不出去,逐渐也没人生产。这时候,国家提出了加分制,如果药企的国际认证多、企业省级专家论文多,都会给药品竞标加分。在这样的制度规范下,对于注重品质和科研技术的药企来说,其实是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于是我下决心搞科研,必须要有技术研发中心。”
在上述背景下,李安平打造了学习型企业。2012年,振东集团正式推行商学院制,将公司及各子公司设立为学院、各团队设立为系。团队一把手均担任系主任,教师班子则是由公司管理层、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以及有社会影响力的专家共同组建。
记者走进振东发现,大家彼此职位称呼都不叫“总”,而是以师生相称,上级为院长、副院长,管理层或年级长者称“老师”,员工是学生,而上下级也均采用“师徒帮带关系”。
公司还推行导师制。为了实现公司全员提升,集团对有提升欲望和潜质的员工实行导师制带培模式,每位导师下沉一级,挑选后备人才进行一对一培养,学员制为期两年,有月评、期考、答辩、综评。一学期内,一门不及格需要补考,两门不及格则直接淘汰。此外,还实行轮讲轮训制度,每个人都有接受培训的机会,每个人也都有培训他人的义务。这就是振东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
李安平也非常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提升,除振东集团董事长外,他还担任山西中医药大学医药管理学院院长、主任医师,北大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业余一有时间,他就和专家教授们互相交流和学习。他对记者讲到:“我们自己培养人才,所以科研实力很强,企业办学模式下,产学研一体化,我们是企业,也是大学。”
4、从处方药到转型OTC市场
“处方药拳头产品太少,我们没有能力适应国家医改,除了复方苦参注射液,其他普通处方药市场开拓太难,所以要下定决心开拓OTC市场。”
振东目前在“中西制药、保健食品、家护用品、文化旅游、农业科技开发”等大健康领域聚焦发展,拥有32家子公司,6000余名员工。最初,振东自身的五年发展规划与国家政策难匹配,只能尽快调整和适应。关于当前的政策改革,李安平坦言,“国家当前的规范比较快,虽然痛苦,但我认为很有必要。”
比如,代金销售不能做了,医保用药招标模式后,企业面临各种压力。对振东而言,拳头产品只有“岩舒”复方苦参注射液,而受医保政策的限制,中药注射剂的市场规模增长缓慢,只能被迫转型。
其中,2015年斥资26.5亿元收购康远制药,就是公司在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步。李安平回忆道,“一个钙片花26.5亿元,多少人想不通。除了四五千万元的固定资产,其他全是无形资产,厂房都是租的,风险太大。当年我开董事会,4个独董都不通过,气氛紧张,开会时大家都不叫李总,都直接叫名字了。独董们不投票,不参加会,都不敢投票,因为要担负责任。在这种僵局下,我只能给前20位的大股东亲自打电话沟通,每个人电话谈话都在一小时以上。”可喜的是,今年前三季度朗迪钙销售增长16%,李安平预计明年市场会更好。
5、产业扶贫二十载
“一开始,我去农村是为了找药材原产地,后来就成了扶贫。如今每年中秋节,我都要去深山里最贫困的人家和他们一起吃饭,说实在话那个卫生条件,很多人都吃不下去,我常常咬紧牙关,憋着气吃……”
在实现商业价值的过程中,李安平还有一颗热忱公益事业的“慈善之心”。李安平曾向社会郑重承诺,每年要拿出固定的企业利润用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并特别设立了“三日一金一天使”。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振东集团用于社会各项公益事业的慈善捐助累计超过数亿元。20多年间,振东还帮助18000多名贫困家庭的孩子圆了大学梦,并且每年都会如期举办扶贫济困日、冬助日、敬老日、中华仁爱天使等各种类型的公益活动。
做企业不可能永远盈利,总是有亏有赚的,但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期,李安平也从未放弃过他的扶贫事业。据他介绍,振东在产业扶贫方面历年来总计亏损3.5亿元。即便这样,他依然在坚持。
李安平主张必须亲自去扶贫现场,他说:“不去体验,你真的无法想象那些贫苦户们的苦,有些人一辈子都没去过县城,都困在深山里。我去过后就让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们与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春天帮他们种地,夏天帮忙除草,秋天收购后,还负责帮忙销售……不是我吹,现在有时候我们帮扶的村,婆媳闹别扭,都找我去调和,他们信任我,我也喜欢和他们在一起……”
今年10月17日,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在京召开了2019年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表彰大会,李安平领导的振东集团就是99家受表彰的民营企业之一。在李安平的理念中,得不得奖不重要,扶贫就是要坚持做下去。
1、新一代“晋商”奋斗史
“90年代,加油站被收归国有后,我拿到1亿元,那时候感觉走路都是飘着的,太多钱了,我就在琢磨,按照体积计算,1亿元放在房间里该是什么样子啊……”
他叫李安平,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记者聆听他多次创业的故事和二十多载持续扶贫的感人事迹,时而感到振奋,时而又被他那诙谐有趣的话语逗得前仰后合。
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安平
作为新一代“晋商”,从创立加油站、涉足贸易领域,再到跨界转型成为医药专家,李安平自述是一位喜欢折腾的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接受《国际金融报》“奋进70年聚焦70企”系列专题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几次创业都能成功,除了国家政策好之外,我觉得最主要是我特别努力。有人说我幸运,其实我就是天生爱折腾,工作就是我的乐趣,多年来我每天都坚持7点钟到公司……”
李安平是位可以随时调动身边人情绪的山西汉子,开心时会突然唱起《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新学的曲子,声情并茂、洒脱从容;不开心了,当年看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时,出差途中的他,立即跳下车,找来十多张报纸贴在车的两侧,上面醒目地写着“反对霸权,还我同胞,捍卫主权,还我使馆”,并把所有车窗打开,将汽车音响调至最大,反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他甚至还拿着五星红旗在天窗口挥动,开车在省城主干道上往返宣传。在他的感染下,越来越多司机和行人逐渐加入游行行列……
因为个人原因他被迫离开体制,23岁就经营起了自己的公司。早期的振东,已发展成石油产业的大亨,但随着国家新能源政策的调整,振东不得不进行跨界转型。
李安平回忆道,将29座加油站和2座油库转让给中石化后,换来了1亿元资金。而怀揣巨额资金的李安平,也第一次和股东们产生了分歧。有人建议“分钱”,有人要跟随他二次创业。但他想到的是,如果不创业,曾经跟随他的数千名员工将全部面临失业。李安平至今记得,有位当时主张分钱的同事撂下狠话,“要是糟蹋了这笔钱,我就敲断你的腿。”而说这句话的人目前还在为振东效力。
在各种压力下,李安平召开了二次创业誓师大会,“第一次开会,他们都哭了;第二次开会,我哭了;后来根本不敢开会了,但是大家在疑惑中达成共识,不能分钱走人,要创业!”
当时有人介绍去做脑白金液体项目,投入400多万元并且支付了技术转让费等后,马上就要奠基开业了,却有专家指出,根据风险评估,该项目亏损风险极高,无发展潜力。最终,这个项目只好咬牙收场。这也让李安平第一次意识到,前期完善的市场调研对项目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后来在帮周边农户销售药材苦参时,李安平团队看中了山西金晶药业有限公司。于2001年斥资6500万元收购了这家面临困境的当地药企,从此一头扎进制药领域。
“完成收购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闯关GMP认证。”李安平回忆道,在当时,GMP认证投资巨大,行业内都有“认证是死、不认证等死”的说法。他咬牙砸入5000万元资金,在2002年12月一次性通过GMP认证,这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他说道,“2001年的5000万元相当于长治县一年的财政收入,可我还是忍痛砸了一半资金。此时已经没了回头路,只能干下去。”幸运的是,第一年就赚了1.1亿元。李安平表示,“就因为注重标准化生产线,振东历史上从来没出现过质量问题。”
李安平称,振东制药真正打响医药品牌名气是在2003年“非典”时期。为了让更多患者用上治疗效果好的药,他不顾危险,亲自带队,冒着多次被不同省份疫区强制“隔离”的风险,将药运到一线。同年5月,振东制药生产的“复方苦参注射液”被科技部确定为“非典”八种治疗用药之一,从此振东制药站稳了脚跟。即使危难当头,李安平也从不忘记回报社会。在那个用药紧张的时期,他毅然决定向北京16家医院捐赠价值50万元的复方苦参注射液,而这就是最初的振东精神。
2、“科研走出去”带动中药国际化
“我是个比较有家国情怀的人,我认为将中医药国际化是一种责任,在振东的企业规划中,没有预期振东在中医药国际化领域能产生多大效益,我只是觉得,必须要有人为我们的祖国去‘吃这个螃蟹’。”
在谈到中药国际化问题时,李安平直言,“中医药走国际化道路目前还存在很多困难,国内很多西医都不认同中医,更别提国外专家和老百姓去认可和服用中药。目前,国外对中医药接受的范围还停留在以针灸等理疗为主的阶段。”
“让中药直接出国不现实,中医药要想走出去,科研就必须先走出去!以振东为例,美国认证和欧盟认证的车间我们都有,但现实是产品没市场。如果我们让外国专家来联合参与中药研究、合作认证,中医药走出去的几率就会提高很多。”这是李安平调研后一直主张的可推广模式。
“我们与海外研究机构接触后发现,外国专家不相信中药原料,主要是担心其种植和生产等环节存在不稳定性。为了打消外国专家的顾虑,我们邀请专家们对振东的规模化种植进行了实地考察,让他们眼见为实。”李安平称,“我发现,外国专家研究中药,不研究则以,一旦研究上就着迷,他们越弄不懂就越感兴趣。因为中医药成份复杂,轻易研究不透,反而激发了外国专家的兴趣。而事实也证明,通过国外专家在国际医学核心期刊的研究成果发表,中药诊疗在国际上有了更新的科学解释,而这才是对中药最好的宣传模式。”
被问及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对振东保健产品出口有何影响时,李安平分析道,“从走向国际布局来看,最初对我们影响很大。因为经过多番努力,好不容易通过研发可以将产品出口到美国,突然出现摩擦,我们原本每个月最高出口19个货柜的量中断了,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
但他也分析道:“从生产量和销售的角度来看,贸易摩擦的影响并不大。我们出口的主要是功能性产品,医药和健康产品在国内也是刚需,市场潜力非常之大。”因此,国内的大健康产业,也是振东瞄准的另一个发展机遇。
3、商学院模式产学研一体化
“未来我要做功能保健品领域的老大,老二都不想做,就想做老大!因为振东有最强劲的研发团队,比如,我们副总犯错了,我就罚他写1万字的医学论文,发表到医学期刊上的那种,这样对振东、对他个人都是一种提高,一举多得……”
有了第一款拳头产品,李安平也意识到了丰富新产品线的重要性。2004年,李安平就率领企业在北京组建了振东北京药物研究院,制定了“创新、抢仿、弱仿”相结合的研发道路,同时与国际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合作。
李安平坦言,“国家推行医改政策后,带量采购、两票制等政策让企业很难适应,但市场依然是刚需。最初我们就一个厂子,拳头产品只有复方苦参注射液这一个产品。意识到这个问题后,2007年振东开启并购,并获得了超过600个生产批文,一下子扩大了振东的产品线。”不过,新问题又来了,拳头产品少,销售不好干。
“医改后,我们发现处方药越来越难做,招标很难,价格问题突出,这时候劣质产品也出来了,恶性竞争之下,很多普通药甚至好药都卖不出去,逐渐也没人生产。这时候,国家提出了加分制,如果药企的国际认证多、企业省级专家论文多,都会给药品竞标加分。在这样的制度规范下,对于注重品质和科研技术的药企来说,其实是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于是我下决心搞科研,必须要有技术研发中心。”
在上述背景下,李安平打造了学习型企业。2012年,振东集团正式推行商学院制,将公司及各子公司设立为学院、各团队设立为系。团队一把手均担任系主任,教师班子则是由公司管理层、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以及有社会影响力的专家共同组建。
记者走进振东发现,大家彼此职位称呼都不叫“总”,而是以师生相称,上级为院长、副院长,管理层或年级长者称“老师”,员工是学生,而上下级也均采用“师徒帮带关系”。
公司还推行导师制。为了实现公司全员提升,集团对有提升欲望和潜质的员工实行导师制带培模式,每位导师下沉一级,挑选后备人才进行一对一培养,学员制为期两年,有月评、期考、答辩、综评。一学期内,一门不及格需要补考,两门不及格则直接淘汰。此外,还实行轮讲轮训制度,每个人都有接受培训的机会,每个人也都有培训他人的义务。这就是振东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
李安平也非常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提升,除振东集团董事长外,他还担任山西中医药大学医药管理学院院长、主任医师,北大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业余一有时间,他就和专家教授们互相交流和学习。他对记者讲到:“我们自己培养人才,所以科研实力很强,企业办学模式下,产学研一体化,我们是企业,也是大学。”
4、从处方药到转型OTC市场
“处方药拳头产品太少,我们没有能力适应国家医改,除了复方苦参注射液,其他普通处方药市场开拓太难,所以要下定决心开拓OTC市场。”
振东目前在“中西制药、保健食品、家护用品、文化旅游、农业科技开发”等大健康领域聚焦发展,拥有32家子公司,6000余名员工。最初,振东自身的五年发展规划与国家政策难匹配,只能尽快调整和适应。关于当前的政策改革,李安平坦言,“国家当前的规范比较快,虽然痛苦,但我认为很有必要。”
比如,代金销售不能做了,医保用药招标模式后,企业面临各种压力。对振东而言,拳头产品只有“岩舒”复方苦参注射液,而受医保政策的限制,中药注射剂的市场规模增长缓慢,只能被迫转型。
其中,2015年斥资26.5亿元收购康远制药,就是公司在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步。李安平回忆道,“一个钙片花26.5亿元,多少人想不通。除了四五千万元的固定资产,其他全是无形资产,厂房都是租的,风险太大。当年我开董事会,4个独董都不通过,气氛紧张,开会时大家都不叫李总,都直接叫名字了。独董们不投票,不参加会,都不敢投票,因为要担负责任。在这种僵局下,我只能给前20位的大股东亲自打电话沟通,每个人电话谈话都在一小时以上。”可喜的是,今年前三季度朗迪钙销售增长16%,李安平预计明年市场会更好。
5、产业扶贫二十载
“一开始,我去农村是为了找药材原产地,后来就成了扶贫。如今每年中秋节,我都要去深山里最贫困的人家和他们一起吃饭,说实在话那个卫生条件,很多人都吃不下去,我常常咬紧牙关,憋着气吃……”
在实现商业价值的过程中,李安平还有一颗热忱公益事业的“慈善之心”。李安平曾向社会郑重承诺,每年要拿出固定的企业利润用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并特别设立了“三日一金一天使”。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振东集团用于社会各项公益事业的慈善捐助累计超过数亿元。20多年间,振东还帮助18000多名贫困家庭的孩子圆了大学梦,并且每年都会如期举办扶贫济困日、冬助日、敬老日、中华仁爱天使等各种类型的公益活动。
做企业不可能永远盈利,总是有亏有赚的,但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期,李安平也从未放弃过他的扶贫事业。据他介绍,振东在产业扶贫方面历年来总计亏损3.5亿元。即便这样,他依然在坚持。
李安平主张必须亲自去扶贫现场,他说:“不去体验,你真的无法想象那些贫苦户们的苦,有些人一辈子都没去过县城,都困在深山里。我去过后就让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们与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春天帮他们种地,夏天帮忙除草,秋天收购后,还负责帮忙销售……不是我吹,现在有时候我们帮扶的村,婆媳闹别扭,都找我去调和,他们信任我,我也喜欢和他们在一起……”
今年10月17日,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在京召开了2019年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表彰大会,李安平领导的振东集团就是99家受表彰的民营企业之一。在李安平的理念中,得不得奖不重要,扶贫就是要坚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