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7版)
精选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医药生态格局和行业运营规则正在发生剧变,药品价值回归本源,临床价值、科学价值成为决定药品市场价值的核心关键。以临床价值、科学价值为核心的科技创新驱动,正逐渐成为中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中药产品的临床价值、科技价值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估;优秀中药品种的科技创新成就,也亟待更充分、系统的展示与传播;以价值为导向,开展中药大品种的培育工作,需要正向的引导。为此,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大品种联盟、万方数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研究与评价办公室编制了《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7版)》(以下简称“报告”),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报告立足于公开数据和业内共识评价模型,开展客观、综合的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评估,全景式展示了当前中成药的科技竞争力概貌。
1.科技竞争力评估模型与方法
进行第三方的中药产品科技竞争力评估,需要确保公信力,因此,应以“公开、开放、客观、实用、时效”的原则进行评估。项目组在系列的调研活动的基础上,明确了品种遴选原则、入围品种、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形成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评估的模型。过程如下:
1.1品种范围遴选原则
根据中药大品种“临床价值大、科学价值强、市场价值高”的价值取向,综合产品的市场、临床、科技三方面因素,确定入围品种品种的遴选原则。
市场方面:选择样本等级医院销售前300名,以及综合及单科治疗领域市场销售数据领先产品;科技方面: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药标准化专项正式立项资助品种;临床方面,纳入权威临床指南的产品;企业自主申报品种,经项目组评估后,一并予以纳入。从六万多上市中成药品种中,综合遴选确定了2017年度552个入围中药品种。
1.2科技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
项目组在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评估体系(2016年版)的基础上,面向业内广泛调研,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完善,特别是顺应当前药品价值回归临床本源的导向,2017年指标体系中进一步加入了体现临床价值的指标。
1.2.1数据来源
为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可信,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评估的所有数据都是基于公开或已获授权信息,按照统一的检索式和检索规则获取的。
1.2.2时间范围
除发明专利外,所有信息(论文、奖励、项目)的发表、获得、立项时间在200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1.2.3科研项目
与产品相关的科技投入,以项目形式体现,主要包括与该产品直接相关的国家科技项目投入,包括: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中药标准化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摘要中出现相关中成药品种名称即可。
1.2.4期刊论文
为保证数据的可靠和研究论文的质量,仅纳入科技核心期刊和SCI收录期刊。
纳入标准:产品名称出现在题目和关键词中。排除标准:产品做为对照或参比药物出现在研究文献中;产品的单例不良反应或违规报告;其它产品不是文章主体的情况。
期刊影响因子:以2016年版JCR报告的影响因子为统计依据。
备注:多家企业生产的产品,相关文章列入所有入围企业名下,通过竞争因子区分不同厂家产品。
1.2.5发明专利
专利涉及的主体内容为入围产品,包括已获正式专利授权且法律状态正常的中国及境外发明专利。
数据源:万方专利数据库。
纳入标准:产品名称或产品处方出现在专利申请书摘要中,且专利权人包含生产企业或关联企业(包括企业曾用名和分支机构等)。
1.2.6科技奖励
与该产品直接相关的各级科技奖励,包括国家级、省部级、专业学会奖等。
纳入标准:奖励项目名称或摘要中出现产品名称,且获奖单位含生产企业。
1.2.7临床证据
在国家政府部门、一级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制订并公开发表的临床指南中,该药品被列为推荐用药。
1.2.8国际注册
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以药品进行注册申报。
1.2.9质量标准
产品被《中国药典》(2015版)收载。
1.2.10核减指标
2015-2017年间,CFDA公开发布了涉及产品的不良事件通报、强制修订说明书、质量问题通告,则在该产品总科技因子得分的基础上,核减10%。
1.3指标权重
为更合理的评估中药产品的科技创新活动,反映广泛的行业意志,项目组就指标体系权重分配在业内展开调研。
1.3.1调研方法
在前期建立了科技评估指标模型体系的基础上,调研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多种影响因素进行逐层的两两比较分析,通过综合分析调研结果,确定指标权重体系。
图 1 层次分析法示意图
1.3.2调研形式
本次调研在线上、线下以多种形式展开,现场问卷调研、远程邮件调研、有奖电子问卷等,收到了业内各界人士的反馈问卷二百余份。
图 2 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权重因子调研示意图
1.3.3调研结果
对收到的问卷进行分析综合,得到了各指标相对于其它指标的权重,进而构建了“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评估体系”。
1.4科技因子计算
将纳入评估中药产品的各项科技信息进行统计、计数,基于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模型,按照相应的权重因子,计算各个品种的得分值,即为该品种的“科技因子”,该因子可较为综合的反映出产品在科技方面的竞争力。
2.科技竞争力评估结果
通过以上的评估模型体系,对各入围产品进行了系统的科技评估,得到了各产品科技因子评分,形成全品类百强榜、非注射类百强榜、民族药排行榜、各省区排行榜、各治疗领域等系列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榜单,展示了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概况。
2.1纳入评估产品概貌
2.1.1区域分布情况
入围产品中,涉及全国30个省市区,广东省入围中药大品种数量最多,达44个,约占全部品种的8%,显示出作为传统中医药强省,广东中药产业规模根基雄厚;贵州、山东、四川、吉林、江苏分列2-6名,均有超过30个产品入围,这也是中药产业的传统强省。详见表2。
2.1.2治疗领域分布
对入围中药产品按治疗领域进行分析,548个品种共涉及15个治疗领域,其中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最多,达到115种,其次是骨骼肌肉用药和妇科用药。详见图3。
图 3 中药大品种治疗领域分布图
2.2各省区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情况
报告将入围产品按照各省区分别进行了总结,发布了各省区科技竞争力领先的产品榜单,计算了各省区的总科技因子和平均科技因子,展示了各省区间中药产品科技竞争力的差异。
2.2.1各省区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概貌
一个省区所有入围中药大品种的总的科技因子得分之和称为该省区的总科技因子,可以反映出该省区中药产业规模和产业科技的总体概况。一个省区所有入围中药大品种的科技因子得分的平均值称为该省区的平均科技因子,可以大体上反映出该省区中药产业科技的一般发展概况。各省区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概况详见表3。
总科技因子上,江苏、广东、四川、山东四省列第一阵营,得分都超过了500;贵州、天津、河北、北京、吉林、浙江、云南、江西、陕西、黑龙江、上海、湖南12省区列第二阵营,得分在500-200间;山西、安徽、重庆、福建、辽宁、河南、广西、甘肃、湖北列第三阵营,得分在200-100间;其它省区属于第四阵营,得分在100以下。
平均科技因子方面,天津市、江苏省入围品种的超过20,体现出两地中药产品聚集度较高,中药产业科技创新环境和科技竞争优势较突出。还有七个省区产品平均科技因子不到10分,与先进地区落差较大。
2.2.2各省区科技竞争力最强产品
报告发布了各省区优势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榜单,彰显了相应品种在省市区内的科技竞争力与影响力。各省区科技竞争力最强产品见表4。
2.3各治疗领域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情况
报告将入围产品按照各治疗领域分别进行了总结,按照治疗领域、给药方式(区分注射剂和口服剂型)、适应症等形式,发布了17个细分领域科技竞争力领先的产品榜单,重点展示了临床各治疗领域或特定病种治疗上,科技竞争力领先的优势中药产品。
2.3.1各治疗领域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概貌
报告对不同治疗领域的产品总体科技竞争力概况进行了比较。可以发现:不同治疗领域的中药大品种平均科技因子差异较大,心脑血管病领域不仅聚集了最多的中成药大品种,而且入围品种平均影响因子也远高于其它领域;而儿科、妇科、骨骼肌系统、肛肠皮肤领域品种普遍科技因子较低。详见图4。
图 4 各治疗领域中药大品种平均科技因子
2.3.2各治疗领域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榜单
报告将入围产品按照治疗领域、给药方式(区分注射剂和口服剂型)、适应症等形式,发布了17个细分领域科技竞争力领先的产品榜单,重点展示了临床各治疗领域或特定病种治疗上,科技竞争力领先的优势中药产品。详见表5-表20。
2.4中成药产品科技因子分布区间
2017版科技竞争力报告科技因子总得分满分为110分,入围产品科技因子平均得分为13.174分,图5显示了入围中药产品科技因子得分区间的分布。
图 5 入围中药产品科技因子得分区间分布图
入围产品中,科技因子得分最高前五名平均科技因子达到了70.070,科技因子得分大于50的有10个产品;得分越低的区间产品数量越多,得分低于10分的品种多达268个,反映出中药产品间的科技竞争力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3.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分析与讨论
3.1入围品种代表了目前的中药产品科技创新的主流
目前,国产中药民族药约有6万个药品批准文号,全国有2088家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的制药企业生产中成药。本次入围品种共计552个产品,涉及373家生产企业,共计492个品种,这些产品市场销售终端规模大,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或在所在治疗领域存在明显的优势,或有重要的科技成果,通过市场、临床、科技三个维度的甄别、筛选,这些入围的产品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国内中成药产品科技创新的主流。
3.2科技竞争力各省区发展水平悬殊
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列第一阵营江苏、广东、四川、山东四省,均是我国人口大省和传统中医药文化强省,在强大中医药产业规模下,四省体现出相应较高的中药产业科技水平。江苏省入围产品的总科技因子与平均科技因子都显著领先,显示出强大的综合科技实力;传统中医药强省广东省科技竞争力列第二,显示其竞争优势更多的可能体现在文化和市场方面;天津市平均科技因子领先,体现出其优势中药产品聚集度较高,中药产业科技创新环境和科技竞争优势较突出。而与此同时,部分落后省区无论总科技因子还是平均科技因子都和上述省区差异悬殊,我国中药产业科技竞争力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地方的中药产业科技创新环境对当地中药产品的科技竞争力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3.4科技创新已成中成药发展燃眉之急
近年来,中药产业面临困境,2015、2016年整个医药工业增速为9.02%和9.92%,而作为中药产业主体的中成药制造业增速仅分别为5.69%和7.88%,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在医药工业各子领域中增速垫底。这样的发展现状,使得完成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的“到2020年..........,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任务目标变的相当艰巨。
新一轮医改实施过程中,对医药产品价值回归、品质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成药行业已从过去的传统销售模式发展为靠产品自身价值驱动市场发展。中药产品往往存在科学基础薄弱,临床价值评估不清等问题,通过报告可以看出,虽然近年来,中药科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些中药产品的科技竞争力显著增强,然而,大量的市场销售规模不小中成药的科技因子得分在10分以下,说明相当一部分中成药产品的科技投入、产出都非常少,也从整体上反映出这些中药品种的科技状况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科技支撑力比任何时候显得更重要,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更有效的保证中药产品质量、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以科技造就中药精品,靠价值来驱动市场,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创新已成当前中成药发展的燃眉之急。
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7版)
精选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医药生态格局和行业运营规则正在发生剧变,药品价值回归本源,临床价值、科学价值成为决定药品市场价值的核心关键。以临床价值、科学价值为核心的科技创新驱动,正逐渐成为中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中药产品的临床价值、科技价值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估;优秀中药品种的科技创新成就,也亟待更充分、系统的展示与传播;以价值为导向,开展中药大品种的培育工作,需要正向的引导。为此,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大品种联盟、万方数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研究与评价办公室编制了《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7版)》(以下简称“报告”),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报告立足于公开数据和业内共识评价模型,开展客观、综合的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评估,全景式展示了当前中成药的科技竞争力概貌。
1.科技竞争力评估模型与方法
进行第三方的中药产品科技竞争力评估,需要确保公信力,因此,应以“公开、开放、客观、实用、时效”的原则进行评估。项目组在系列的调研活动的基础上,明确了品种遴选原则、入围品种、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形成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评估的模型。过程如下:
1.1品种范围遴选原则
根据中药大品种“临床价值大、科学价值强、市场价值高”的价值取向,综合产品的市场、临床、科技三方面因素,确定入围品种品种的遴选原则。
市场方面:选择样本等级医院销售前300名,以及综合及单科治疗领域市场销售数据领先产品;科技方面: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药标准化专项正式立项资助品种;临床方面,纳入权威临床指南的产品;企业自主申报品种,经项目组评估后,一并予以纳入。从六万多上市中成药品种中,综合遴选确定了2017年度552个入围中药品种。
1.2科技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
项目组在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评估体系(2016年版)的基础上,面向业内广泛调研,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完善,特别是顺应当前药品价值回归临床本源的导向,2017年指标体系中进一步加入了体现临床价值的指标。
1.2.1数据来源
为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可信,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评估的所有数据都是基于公开或已获授权信息,按照统一的检索式和检索规则获取的。
1.2.2时间范围
除发明专利外,所有信息(论文、奖励、项目)的发表、获得、立项时间在200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1.2.3科研项目
与产品相关的科技投入,以项目形式体现,主要包括与该产品直接相关的国家科技项目投入,包括: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中药标准化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摘要中出现相关中成药品种名称即可。
1.2.4期刊论文
为保证数据的可靠和研究论文的质量,仅纳入科技核心期刊和SCI收录期刊。
纳入标准:产品名称出现在题目和关键词中。排除标准:产品做为对照或参比药物出现在研究文献中;产品的单例不良反应或违规报告;其它产品不是文章主体的情况。
期刊影响因子:以2016年版JCR报告的影响因子为统计依据。
备注:多家企业生产的产品,相关文章列入所有入围企业名下,通过竞争因子区分不同厂家产品。
1.2.5发明专利
专利涉及的主体内容为入围产品,包括已获正式专利授权且法律状态正常的中国及境外发明专利。
数据源:万方专利数据库。
纳入标准:产品名称或产品处方出现在专利申请书摘要中,且专利权人包含生产企业或关联企业(包括企业曾用名和分支机构等)。
1.2.6科技奖励
与该产品直接相关的各级科技奖励,包括国家级、省部级、专业学会奖等。
纳入标准:奖励项目名称或摘要中出现产品名称,且获奖单位含生产企业。
1.2.7临床证据
在国家政府部门、一级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制订并公开发表的临床指南中,该药品被列为推荐用药。
1.2.8国际注册
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以药品进行注册申报。
1.2.9质量标准
产品被《中国药典》(2015版)收载。
1.2.10核减指标
2015-2017年间,CFDA公开发布了涉及产品的不良事件通报、强制修订说明书、质量问题通告,则在该产品总科技因子得分的基础上,核减10%。
1.3指标权重
为更合理的评估中药产品的科技创新活动,反映广泛的行业意志,项目组就指标体系权重分配在业内展开调研。
1.3.1调研方法
在前期建立了科技评估指标模型体系的基础上,调研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多种影响因素进行逐层的两两比较分析,通过综合分析调研结果,确定指标权重体系。
图 1 层次分析法示意图
1.3.2调研形式
本次调研在线上、线下以多种形式展开,现场问卷调研、远程邮件调研、有奖电子问卷等,收到了业内各界人士的反馈问卷二百余份。
图 2 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权重因子调研示意图
1.3.3调研结果
对收到的问卷进行分析综合,得到了各指标相对于其它指标的权重,进而构建了“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评估体系”。
1.4科技因子计算
将纳入评估中药产品的各项科技信息进行统计、计数,基于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模型,按照相应的权重因子,计算各个品种的得分值,即为该品种的“科技因子”,该因子可较为综合的反映出产品在科技方面的竞争力。
2.科技竞争力评估结果
通过以上的评估模型体系,对各入围产品进行了系统的科技评估,得到了各产品科技因子评分,形成全品类百强榜、非注射类百强榜、民族药排行榜、各省区排行榜、各治疗领域等系列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榜单,展示了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概况。
2.1纳入评估产品概貌
2.1.1区域分布情况
入围产品中,涉及全国30个省市区,广东省入围中药大品种数量最多,达44个,约占全部品种的8%,显示出作为传统中医药强省,广东中药产业规模根基雄厚;贵州、山东、四川、吉林、江苏分列2-6名,均有超过30个产品入围,这也是中药产业的传统强省。详见表2。
2.1.2治疗领域分布
对入围中药产品按治疗领域进行分析,548个品种共涉及15个治疗领域,其中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最多,达到115种,其次是骨骼肌肉用药和妇科用药。详见图3。
图 3 中药大品种治疗领域分布图
2.2各省区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情况
报告将入围产品按照各省区分别进行了总结,发布了各省区科技竞争力领先的产品榜单,计算了各省区的总科技因子和平均科技因子,展示了各省区间中药产品科技竞争力的差异。
2.2.1各省区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概貌
一个省区所有入围中药大品种的总的科技因子得分之和称为该省区的总科技因子,可以反映出该省区中药产业规模和产业科技的总体概况。一个省区所有入围中药大品种的科技因子得分的平均值称为该省区的平均科技因子,可以大体上反映出该省区中药产业科技的一般发展概况。各省区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概况详见表3。
总科技因子上,江苏、广东、四川、山东四省列第一阵营,得分都超过了500;贵州、天津、河北、北京、吉林、浙江、云南、江西、陕西、黑龙江、上海、湖南12省区列第二阵营,得分在500-200间;山西、安徽、重庆、福建、辽宁、河南、广西、甘肃、湖北列第三阵营,得分在200-100间;其它省区属于第四阵营,得分在100以下。
平均科技因子方面,天津市、江苏省入围品种的超过20,体现出两地中药产品聚集度较高,中药产业科技创新环境和科技竞争优势较突出。还有七个省区产品平均科技因子不到10分,与先进地区落差较大。
2.2.2各省区科技竞争力最强产品
报告发布了各省区优势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榜单,彰显了相应品种在省市区内的科技竞争力与影响力。各省区科技竞争力最强产品见表4。
2.3各治疗领域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情况
报告将入围产品按照各治疗领域分别进行了总结,按照治疗领域、给药方式(区分注射剂和口服剂型)、适应症等形式,发布了17个细分领域科技竞争力领先的产品榜单,重点展示了临床各治疗领域或特定病种治疗上,科技竞争力领先的优势中药产品。
2.3.1各治疗领域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概貌
报告对不同治疗领域的产品总体科技竞争力概况进行了比较。可以发现:不同治疗领域的中药大品种平均科技因子差异较大,心脑血管病领域不仅聚集了最多的中成药大品种,而且入围品种平均影响因子也远高于其它领域;而儿科、妇科、骨骼肌系统、肛肠皮肤领域品种普遍科技因子较低。详见图4。
图 4 各治疗领域中药大品种平均科技因子
2.3.2各治疗领域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榜单
报告将入围产品按照治疗领域、给药方式(区分注射剂和口服剂型)、适应症等形式,发布了17个细分领域科技竞争力领先的产品榜单,重点展示了临床各治疗领域或特定病种治疗上,科技竞争力领先的优势中药产品。详见表5-表20。
2.4中成药产品科技因子分布区间
2017版科技竞争力报告科技因子总得分满分为110分,入围产品科技因子平均得分为13.174分,图5显示了入围中药产品科技因子得分区间的分布。
图 5 入围中药产品科技因子得分区间分布图
入围产品中,科技因子得分最高前五名平均科技因子达到了70.070,科技因子得分大于50的有10个产品;得分越低的区间产品数量越多,得分低于10分的品种多达268个,反映出中药产品间的科技竞争力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3.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分析与讨论
3.1入围品种代表了目前的中药产品科技创新的主流
目前,国产中药民族药约有6万个药品批准文号,全国有2088家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的制药企业生产中成药。本次入围品种共计552个产品,涉及373家生产企业,共计492个品种,这些产品市场销售终端规模大,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或在所在治疗领域存在明显的优势,或有重要的科技成果,通过市场、临床、科技三个维度的甄别、筛选,这些入围的产品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国内中成药产品科技创新的主流。
3.2科技竞争力各省区发展水平悬殊
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列第一阵营江苏、广东、四川、山东四省,均是我国人口大省和传统中医药文化强省,在强大中医药产业规模下,四省体现出相应较高的中药产业科技水平。江苏省入围产品的总科技因子与平均科技因子都显著领先,显示出强大的综合科技实力;传统中医药强省广东省科技竞争力列第二,显示其竞争优势更多的可能体现在文化和市场方面;天津市平均科技因子领先,体现出其优势中药产品聚集度较高,中药产业科技创新环境和科技竞争优势较突出。而与此同时,部分落后省区无论总科技因子还是平均科技因子都和上述省区差异悬殊,我国中药产业科技竞争力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地方的中药产业科技创新环境对当地中药产品的科技竞争力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3.4科技创新已成中成药发展燃眉之急
近年来,中药产业面临困境,2015、2016年整个医药工业增速为9.02%和9.92%,而作为中药产业主体的中成药制造业增速仅分别为5.69%和7.88%,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在医药工业各子领域中增速垫底。这样的发展现状,使得完成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的“到2020年..........,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任务目标变的相当艰巨。
新一轮医改实施过程中,对医药产品价值回归、品质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成药行业已从过去的传统销售模式发展为靠产品自身价值驱动市场发展。中药产品往往存在科学基础薄弱,临床价值评估不清等问题,通过报告可以看出,虽然近年来,中药科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些中药产品的科技竞争力显著增强,然而,大量的市场销售规模不小中成药的科技因子得分在10分以下,说明相当一部分中成药产品的科技投入、产出都非常少,也从整体上反映出这些中药品种的科技状况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科技支撑力比任何时候显得更重要,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更有效的保证中药产品质量、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以科技造就中药精品,靠价值来驱动市场,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创新已成当前中成药发展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