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高端】李安平:中药国际化之路,振东人的使命
2017-04-26

1-1.jpg

会议现场



4月22日,振东制药专家委员会暨2017肿瘤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肿瘤内科奠基人孙燕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教授、全军中医药研究所肖小河所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胡凯文院长等近20位医学、药学专家参加会议。

会上,《医师报》常务副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对振东集团董事长李安平进行了采访。

2-2.jpg

会议现场

3-3.jpg

与会专家合影


4-4.jpg

采访嘉宾:振东集团董事长 李安平

振东集团以“名以清修、利以义制、绩以勤勉、汇通天下”为新晋商理念,倾力打造“振东制药”全国知名品牌,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振东集团肩负着振兴中国传统医药的责任和使命,主动走向国际舞台,把中医药带到对药品最严苛的欧美,与那里的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学术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对振东为中医药国际化之路所做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为我国传统医药的国际化搭建了一个平台,为中医药企业走向国际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想要中医药走向国际,必须让科研先行”

医师报:近年中医药的发展面临许多瓶颈,前些年还引发了中医存废之争。这些年包括振东在内的很多制药企业,为走向国际舞台采取了诸多举措。其实是拿我们的产品到最严苛的欧美市场去比拼、去亮相,在此过程中也有很多收获。请您评价一下,目前与一些国外机构合作的成果如何?尤其对于中成药进入国际市场,有哪些经验可以介绍给同行?

李安平董事长:中医药存废之争上世纪就已经开始了。之所以会有质疑,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中医药非常深奥,中医诊断讲求“望闻问切”,组方讲求“君臣佐使”,治疗讲求辨证论治,这是一套规范的理论体系,但对很多人来讲很难理解。所以人们把中医药当成一门文化,而非一门技术。

其次,西方的工业革命带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很多新技术应用于医疗行业,对疾病的认识细化到DNA层面,病理机制越来越清晰。而中医受时代所限,讲究哲学辨证法,很多病理机制是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分析,两者的理论体系存在很大差异。因为中医药理论体系与现代科学迥然不同,现代科技无法将它解释清楚,所以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医不科学”,对其并不认同。因此,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用现代科技对中医药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更多人理解、认同中医药。

振东之所以用中药冲击国际市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我认为中国在国际上最有话语权的就是中医药,很多西方的医生已经开始研究我国传统医学,国际市场的需求代表了中医药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中医药走向国际,也是每一个中医药人的责任,把先人留给我们的瑰宝,让更多人了解,惠泽全人类。这是作为中国人的责任感。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将国内外专家联系起来,进行定期交流,互派访问学者学习。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科研过程中碰撞出很多火花,有了很多创新。想要中医药走向国际,必须让科研先行,中国的西医都不懂中医,何况西方?所以中国的企业要搞科研,要让国外的医生认可中药。振东,肩负着振兴中国传统医药的责任和使命,将阔步走向国际舞台。


“慈善是习惯,爱上了就放不下”

医师报:熟悉您的人都知道您有两个情结:一是中医药文化情结;二是慈善公益情结。您是如何理解药企的慈善公益与社会责任的?您对当前企业所承担的慈善公益与社会责任是否满意?

李安平董事长干一行爱一行,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我做了这一行,首先就要培养与中医药的感情,爱上它,才能真正做好。因为热爱中医药事业,我赞助了很多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活动,如在全山西举办的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知识竞赛,让西医了解中医,让中医的理论知识更扎实。

爱搞慈善跟我从小的生活经历有关。我从小生活贫困,温饱难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母亲都会让我把仅有的一个窝头跟小伙伴分享。现在我热衷于慈善事业,是从小到大慢慢形成的习惯,爱上了就放不下。

在振东,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周日是“扶贫济困日”,针对家庭困难上不起学的大、中、小学生以及特困户,至今已连续举办16届;每年冬至为“冬助日”,针对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家庭等弱势人群;每年腊月二十三为“敬老日”,针对家乡和公司各网点驻地的60岁以上老人。振东还设立了“仁爱天使”基金,针对全国各地的特困患者。

振东以企业为核心,辐射周边18个县,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孩子上大学费用。上学期间,我们全程赞助,硕士、博士,只要你读,我们就供。我们每年拿出企业利润的10%用于慈善事业,用于爱心善款累计超2亿,受助人数上万人次。

去年一位被资助人来质问我:“你为什么去年给一万,今年只给五千呀?”很多做慈善的人听到后会感觉很心寒,但我却觉得很高兴。这说明老百姓真正认可我,把我当成了亲人。得到这样的成果,我为自己自豪。

“让所有的员工都有好习惯”

医师报:一个企业的快速成长,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作为支撑,请问您是如何诠释并付诸行动的?

李安平董事长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其重点是让员工养成统一的、规范的行为习惯。振东理念非常简单,就是要所有的员工有好习惯。作为药企,质量是核心。现在很多药品不合格,不是设备的问题、不是企业价值的问题,而是某些员工操作不规范,造成产品出现问题。振东对员工、对质量要求严格。去过振东的人都感慨,振东的文化真好。振东人精神焕发,工作充满激情。国家的政策在规范,市场质量在规范,企业的生产也在规范。只有规范了,我们的医疗事业才能得到发展,老百姓得了病才能得到保障。


“岩舒的研究已经比较透彻”

医师报:作为拳头产品,振东制药在复方苦参注射液这个产品上面倾注了很多心血,请问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未来还会有什么样的举措?

李安平董事长对于中医药产业,我是外行,但经过不断的学习,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产业、这个产品。虽然近几年中医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还有很多医生,包括很多中医仍质疑中药的疗效。这主要归咎于科学研究不到位。我们中药研究院有几十个课题,将传统的经典方用现代科技进行研究。比如疏肝健胃丸,中医认为肝属木,胃属土,五行中木克土,所以肝气郁结会克伐胃土,出现肝胃不和同时生病的病理病证。治疗时疏肝气以健胃。但西医肝与胃没有直接关系,不能理解中医理论。所以我们必须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来解释,为什么疏肝气就可以治胃病。用现代手段说清楚后,现在医家就可以放心使用。

对于岩舒(复方苦参注射液)就是用这种方法在研究,其抗癌、镇痛的机理已经研究得比较透彻,且在国内临床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效果。我们还走出国门,相继与多个国家开展了药学研究。如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成立振东中-澳分子中医药学研究中心,开展复方苦参注射液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药理机制研究;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NCI)合作开展复方苦参注射液抗癌、镇痛作用机制研究;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等多个国家机构联合成立国际中医药治疗肿瘤联盟,等等。这些研究,为岩舒与国际接轨奠定了基础。


“学术对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伴随企业成长”

医师报:我们看到,在国内各大学术会议上,越来越多地看到振东制药的身影,您如何看待企业在促进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学术发展方面的作用?

李安平董事长对于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其本质是学术性的。产品是学术的产品,要通过学术的手段推广,用学术的方法去使用。所以,学术对于高科技产业是不可或缺的,伴随着企业成长。振东进入制药领域仅14载,时间还非常短,但从初始就重视学术。任何一个产品,在研发过程中我们都与医、药领域的专家反复沟通交流,对患者负责、对医生负责、对自己负责。

5-5.jpg

李安平董事长(左)接受医师报常务副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采访




【对话高端】李安平:中药国际化之路,振东人的使命

1-1.jpg

会议现场



4月22日,振东制药专家委员会暨2017肿瘤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肿瘤内科奠基人孙燕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教授、全军中医药研究所肖小河所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胡凯文院长等近20位医学、药学专家参加会议。

会上,《医师报》常务副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对振东集团董事长李安平进行了采访。

2-2.jpg

会议现场

3-3.jpg

与会专家合影


4-4.jpg

采访嘉宾:振东集团董事长 李安平

振东集团以“名以清修、利以义制、绩以勤勉、汇通天下”为新晋商理念,倾力打造“振东制药”全国知名品牌,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振东集团肩负着振兴中国传统医药的责任和使命,主动走向国际舞台,把中医药带到对药品最严苛的欧美,与那里的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学术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对振东为中医药国际化之路所做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为我国传统医药的国际化搭建了一个平台,为中医药企业走向国际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想要中医药走向国际,必须让科研先行”

医师报:近年中医药的发展面临许多瓶颈,前些年还引发了中医存废之争。这些年包括振东在内的很多制药企业,为走向国际舞台采取了诸多举措。其实是拿我们的产品到最严苛的欧美市场去比拼、去亮相,在此过程中也有很多收获。请您评价一下,目前与一些国外机构合作的成果如何?尤其对于中成药进入国际市场,有哪些经验可以介绍给同行?

李安平董事长:中医药存废之争上世纪就已经开始了。之所以会有质疑,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中医药非常深奥,中医诊断讲求“望闻问切”,组方讲求“君臣佐使”,治疗讲求辨证论治,这是一套规范的理论体系,但对很多人来讲很难理解。所以人们把中医药当成一门文化,而非一门技术。

其次,西方的工业革命带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很多新技术应用于医疗行业,对疾病的认识细化到DNA层面,病理机制越来越清晰。而中医受时代所限,讲究哲学辨证法,很多病理机制是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分析,两者的理论体系存在很大差异。因为中医药理论体系与现代科学迥然不同,现代科技无法将它解释清楚,所以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医不科学”,对其并不认同。因此,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用现代科技对中医药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更多人理解、认同中医药。

振东之所以用中药冲击国际市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我认为中国在国际上最有话语权的就是中医药,很多西方的医生已经开始研究我国传统医学,国际市场的需求代表了中医药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中医药走向国际,也是每一个中医药人的责任,把先人留给我们的瑰宝,让更多人了解,惠泽全人类。这是作为中国人的责任感。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将国内外专家联系起来,进行定期交流,互派访问学者学习。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科研过程中碰撞出很多火花,有了很多创新。想要中医药走向国际,必须让科研先行,中国的西医都不懂中医,何况西方?所以中国的企业要搞科研,要让国外的医生认可中药。振东,肩负着振兴中国传统医药的责任和使命,将阔步走向国际舞台。


“慈善是习惯,爱上了就放不下”

医师报:熟悉您的人都知道您有两个情结:一是中医药文化情结;二是慈善公益情结。您是如何理解药企的慈善公益与社会责任的?您对当前企业所承担的慈善公益与社会责任是否满意?

李安平董事长干一行爱一行,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我做了这一行,首先就要培养与中医药的感情,爱上它,才能真正做好。因为热爱中医药事业,我赞助了很多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活动,如在全山西举办的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知识竞赛,让西医了解中医,让中医的理论知识更扎实。

爱搞慈善跟我从小的生活经历有关。我从小生活贫困,温饱难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母亲都会让我把仅有的一个窝头跟小伙伴分享。现在我热衷于慈善事业,是从小到大慢慢形成的习惯,爱上了就放不下。

在振东,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周日是“扶贫济困日”,针对家庭困难上不起学的大、中、小学生以及特困户,至今已连续举办16届;每年冬至为“冬助日”,针对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家庭等弱势人群;每年腊月二十三为“敬老日”,针对家乡和公司各网点驻地的60岁以上老人。振东还设立了“仁爱天使”基金,针对全国各地的特困患者。

振东以企业为核心,辐射周边18个县,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孩子上大学费用。上学期间,我们全程赞助,硕士、博士,只要你读,我们就供。我们每年拿出企业利润的10%用于慈善事业,用于爱心善款累计超2亿,受助人数上万人次。

去年一位被资助人来质问我:“你为什么去年给一万,今年只给五千呀?”很多做慈善的人听到后会感觉很心寒,但我却觉得很高兴。这说明老百姓真正认可我,把我当成了亲人。得到这样的成果,我为自己自豪。

“让所有的员工都有好习惯”

医师报:一个企业的快速成长,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作为支撑,请问您是如何诠释并付诸行动的?

李安平董事长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其重点是让员工养成统一的、规范的行为习惯。振东理念非常简单,就是要所有的员工有好习惯。作为药企,质量是核心。现在很多药品不合格,不是设备的问题、不是企业价值的问题,而是某些员工操作不规范,造成产品出现问题。振东对员工、对质量要求严格。去过振东的人都感慨,振东的文化真好。振东人精神焕发,工作充满激情。国家的政策在规范,市场质量在规范,企业的生产也在规范。只有规范了,我们的医疗事业才能得到发展,老百姓得了病才能得到保障。


“岩舒的研究已经比较透彻”

医师报:作为拳头产品,振东制药在复方苦参注射液这个产品上面倾注了很多心血,请问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未来还会有什么样的举措?

李安平董事长对于中医药产业,我是外行,但经过不断的学习,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产业、这个产品。虽然近几年中医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还有很多医生,包括很多中医仍质疑中药的疗效。这主要归咎于科学研究不到位。我们中药研究院有几十个课题,将传统的经典方用现代科技进行研究。比如疏肝健胃丸,中医认为肝属木,胃属土,五行中木克土,所以肝气郁结会克伐胃土,出现肝胃不和同时生病的病理病证。治疗时疏肝气以健胃。但西医肝与胃没有直接关系,不能理解中医理论。所以我们必须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来解释,为什么疏肝气就可以治胃病。用现代手段说清楚后,现在医家就可以放心使用。

对于岩舒(复方苦参注射液)就是用这种方法在研究,其抗癌、镇痛的机理已经研究得比较透彻,且在国内临床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效果。我们还走出国门,相继与多个国家开展了药学研究。如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成立振东中-澳分子中医药学研究中心,开展复方苦参注射液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药理机制研究;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NCI)合作开展复方苦参注射液抗癌、镇痛作用机制研究;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等多个国家机构联合成立国际中医药治疗肿瘤联盟,等等。这些研究,为岩舒与国际接轨奠定了基础。


“学术对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伴随企业成长”

医师报:我们看到,在国内各大学术会议上,越来越多地看到振东制药的身影,您如何看待企业在促进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学术发展方面的作用?

李安平董事长对于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其本质是学术性的。产品是学术的产品,要通过学术的手段推广,用学术的方法去使用。所以,学术对于高科技产业是不可或缺的,伴随着企业成长。振东进入制药领域仅14载,时间还非常短,但从初始就重视学术。任何一个产品,在研发过程中我们都与医、药领域的专家反复沟通交流,对患者负责、对医生负责、对自己负责。

5-5.jpg

李安平董事长(左)接受医师报常务副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