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医药企业间的竞争,将发展到市场链与市场链的竞争,振东集团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就是因为我们在尊重市场、看重市场、把握市场的前提下,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同时延长产业链条,为企业的发展赢得了主动。”振东集团董事长李安平对记者说。
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竞争的全球化,医药产业如何面对?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对于医药产业来讲,同样如此。振东集团依靠科技创新,不断铸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经受住了市场竞争的考验。目前,振东集团已形成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健康产业链。2012年度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位列第89位。
人才引育:企业注入鲜活动力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为此,振东集团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招、聘、引、挖等多种渠道,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人员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放手让他们承担部分重要科研任务;在进修学习、学术交流等方面提供资助;借助振东商学院及振东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拥有深厚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新药研发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了合理的学术梯队,为企业的发展建立了雄厚的技术人才储备。
为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不仅需要引进人才,还需要培养人才,需要注重人才结构的优化配置。振东集团针对人才的培养制定了三种模式: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全面推行“一对一导师制”。导师制作为振东集团传统的特色机制,一直有力地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创新培养人才模式。新的一年,公司在山西中医药大学和山西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基础上,将投入巨资成立振东商学院。通过企业和高校互派导师,采取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培养方法,构建以实用型人才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确保科技人才留人留心,该集团还制定了引进“五十名博士级高端人才”战略。并为他们早早地制定了学历补助、免费住房、购房补贴、下拨充足的科研经费等一系列的人才激励制度,创造无比优越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安心地工作。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14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和博士学历的专家、275名在中药材种植和饮片加工领域有着专业特长的科技人员、102名硕士研究生落户长治。成立由30余名专家和技术人才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其中19名为外部核心专家……振东集团一举成为全省民营企业唯一获得“制药行业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山西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三大荣誉称号的人才聚集科技园区。
产学研合作:搭建平台共享成果
2012年8月14日,澳大利亚阿布勒德大学分子与生物医学院院长戴维·艾德森教授一行来到长治,目的地是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洽谈核心是复方苦参注射液等高新技术项目合作。戴维教授此次访问振东制药公司的重点,将围绕从现代医学理论在分子层面阐述中药机制和效果等内容展开。换句话说,就是用西医理论把中药理论“翻译”给西方人,让西方人接受中医,让复方苦参注射液等知名中药进入西方医学界。
一花引得百花开。2012年,由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成立山西晋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组成,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突破了山西省医药企业、高等院校、研究单位间人才流动、技术交流的壁垒,建立了行业技术共享研发平台。
与中国药科大学、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复方研究国家工程中心等单位联合,承担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超5亿元岩舒大品种技术改造”。
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山西中医学院、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等组成研发联盟,共同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道地药材苦参规范化种植基地优化升级及系列产品研究开发项目”。
与山西省中医中药研究所联合组建“振东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技术平台,开展注射用乌骨藤冻干粉等中药新药的研制工作;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共同研究建立了创新制剂-缓控释制剂开发技术平台;与国际合作伙伴建立的合作点,如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联合建立的振东中-澳分子医药研究中心;与美国AGResearchCo.,LTD进行脂质体制剂平台的研究开发。
2011年公司在国内医药界独创研发网络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建立起了“振东-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晋药研究网络,在此基础上还与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上海医工院、上海二军医大以及北京大学药学院、天津药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晋药研究网络基础上,完成了京津、东北、苏沪、川粤4大研发网络的建设,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细化各项目部的工作,形成国内以上海药物研究所、北京研究院、美国国立肿瘤研究中心、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沈阳药科大等国内外院校、机构为中心的研发合作网络。
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强强联合,积极进行人才信息交流,在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关上形成合力,提高了企业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先后与40多个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项目和技术合作,承担课题、项目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仅2012年就取得政府支持资金4000多万元,专利申报11项,论文发表30多篇,成果鉴定2项,课题结题国家和省级各3项、市和县级各1项,有力地推动了产学研合作。
面向未来:凝心打造振东目标
李安平说,仁爱是做人的根本,慈善是人的本能。
在振东集团董事长李安平看来,做药和其他产品有着本质的不同。药是用来治病救人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含糊。“好人做好药,好药治好人”这样一个朴实的理念,支撑着李安平和他的振东事业一路前行。
他在创建企业之初就规定每年拿出企业净利润的10%用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多年来,企业用于教育、医疗、养老恤孤、家乡建设等各项公益事业的爱心善款累计超亿元,受助人数上万人次。2010年1月24日,振东集团荣获“新晋商万企联万户感恩行动突出贡献奖”。
公司每年规定了“敬老日”、“扶贫济困日”、“冬助日”三个公益日,并制定了科学的帮扶标准。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救助对象为特困病人的“中华仁爱天使”活动。全国范围内救助特困患者3000余人。
每年李安平都会拿出200万元设立“敬孝金”,按月按户寄发给全国学术代表的父母。
这对于李安平来说,只是一个特写。振东集团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把慈善捐赠、扶贫助困、兴办公益光彩事业等作为一项持之以恒的责任,倾力诠释“与民同富、与家同兴、与国同强”的价值观,为山西添彩,为长治争光。
“未来医药企业间的竞争,将发展到市场链与市场链的竞争,振东集团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就是因为我们在尊重市场、看重市场、把握市场的前提下,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同时延长产业链条,为企业的发展赢得了主动。”振东集团董事长李安平对记者说。
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竞争的全球化,医药产业如何面对?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对于医药产业来讲,同样如此。振东集团依靠科技创新,不断铸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经受住了市场竞争的考验。目前,振东集团已形成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健康产业链。2012年度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位列第89位。
人才引育:企业注入鲜活动力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为此,振东集团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招、聘、引、挖等多种渠道,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人员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放手让他们承担部分重要科研任务;在进修学习、学术交流等方面提供资助;借助振东商学院及振东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拥有深厚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新药研发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了合理的学术梯队,为企业的发展建立了雄厚的技术人才储备。
为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不仅需要引进人才,还需要培养人才,需要注重人才结构的优化配置。振东集团针对人才的培养制定了三种模式: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全面推行“一对一导师制”。导师制作为振东集团传统的特色机制,一直有力地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创新培养人才模式。新的一年,公司在山西中医药大学和山西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基础上,将投入巨资成立振东商学院。通过企业和高校互派导师,采取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培养方法,构建以实用型人才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确保科技人才留人留心,该集团还制定了引进“五十名博士级高端人才”战略。并为他们早早地制定了学历补助、免费住房、购房补贴、下拨充足的科研经费等一系列的人才激励制度,创造无比优越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安心地工作。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14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和博士学历的专家、275名在中药材种植和饮片加工领域有着专业特长的科技人员、102名硕士研究生落户长治。成立由30余名专家和技术人才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其中19名为外部核心专家……振东集团一举成为全省民营企业唯一获得“制药行业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山西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三大荣誉称号的人才聚集科技园区。
产学研合作:搭建平台共享成果
2012年8月14日,澳大利亚阿布勒德大学分子与生物医学院院长戴维·艾德森教授一行来到长治,目的地是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洽谈核心是复方苦参注射液等高新技术项目合作。戴维教授此次访问振东制药公司的重点,将围绕从现代医学理论在分子层面阐述中药机制和效果等内容展开。换句话说,就是用西医理论把中药理论“翻译”给西方人,让西方人接受中医,让复方苦参注射液等知名中药进入西方医学界。
一花引得百花开。2012年,由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成立山西晋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组成,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突破了山西省医药企业、高等院校、研究单位间人才流动、技术交流的壁垒,建立了行业技术共享研发平台。
与中国药科大学、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复方研究国家工程中心等单位联合,承担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超5亿元岩舒大品种技术改造”。
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山西中医学院、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等组成研发联盟,共同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道地药材苦参规范化种植基地优化升级及系列产品研究开发项目”。
与山西省中医中药研究所联合组建“振东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技术平台,开展注射用乌骨藤冻干粉等中药新药的研制工作;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共同研究建立了创新制剂-缓控释制剂开发技术平台;与国际合作伙伴建立的合作点,如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联合建立的振东中-澳分子医药研究中心;与美国AGResearchCo.,LTD进行脂质体制剂平台的研究开发。
2011年公司在国内医药界独创研发网络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建立起了“振东-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晋药研究网络,在此基础上还与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上海医工院、上海二军医大以及北京大学药学院、天津药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晋药研究网络基础上,完成了京津、东北、苏沪、川粤4大研发网络的建设,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细化各项目部的工作,形成国内以上海药物研究所、北京研究院、美国国立肿瘤研究中心、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沈阳药科大等国内外院校、机构为中心的研发合作网络。
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强强联合,积极进行人才信息交流,在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关上形成合力,提高了企业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先后与40多个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项目和技术合作,承担课题、项目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仅2012年就取得政府支持资金4000多万元,专利申报11项,论文发表30多篇,成果鉴定2项,课题结题国家和省级各3项、市和县级各1项,有力地推动了产学研合作。
面向未来:凝心打造振东目标
李安平说,仁爱是做人的根本,慈善是人的本能。
在振东集团董事长李安平看来,做药和其他产品有着本质的不同。药是用来治病救人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含糊。“好人做好药,好药治好人”这样一个朴实的理念,支撑着李安平和他的振东事业一路前行。
他在创建企业之初就规定每年拿出企业净利润的10%用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多年来,企业用于教育、医疗、养老恤孤、家乡建设等各项公益事业的爱心善款累计超亿元,受助人数上万人次。2010年1月24日,振东集团荣获“新晋商万企联万户感恩行动突出贡献奖”。
公司每年规定了“敬老日”、“扶贫济困日”、“冬助日”三个公益日,并制定了科学的帮扶标准。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救助对象为特困病人的“中华仁爱天使”活动。全国范围内救助特困患者3000余人。
每年李安平都会拿出200万元设立“敬孝金”,按月按户寄发给全国学术代表的父母。
这对于李安平来说,只是一个特写。振东集团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把慈善捐赠、扶贫助困、兴办公益光彩事业等作为一项持之以恒的责任,倾力诠释“与民同富、与家同兴、与国同强”的价值观,为山西添彩,为长治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