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入冬前先给脏器洗个澡
2019-10-28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深秋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迎来了明显的降温过程。经历了夏天和夏秋之交的闷热天气,我们的身体通常会聚积不少湿热之邪,这些“毒素”潜藏于体内便会埋下祸根,使冬季变得容易生病。因此,趁着还未入冬,给身体来一次大清洗,驱除体内毒素,守住正气,为冬季储备能量。

入冬前先给脏器洗个澡

1、清肺。进入深秋,雾霾天气“重装上阵”,肺脏首当其冲面临考验。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多做深呼吸,不仅能增加肺活量,增强肺功能,还可将肺部污浊之气排出。人在每次呼吸时,肺内都会有残余的废气无法排出,而这些废气“毒素”只需几个深呼吸,便能排出体外。每日凌晨3~5点是肺脏的排毒时间,哮喘咳嗽等疾病此时容易发作或加重。为防止出现“关门留寇”的情况,我们不应一咳嗽就服用止咳药,以免抑制肺部浊气的迅速排出。正确的做法是,通过主动咳嗽、咳痰来将“毒素”排出,但患有高血压病、肺大泡、严重心脏疾病的病人不要主动咳嗽,以免出现意外。同时,为了让我们的肺更加清爽,平时大家应适量运动,让汗液带走肺内的毒素。洗热水浴、泡温泉也可起到出汗的效果,沐浴前可在水中加一些生姜和薄荷精油,这样能使汗液分泌得更畅快。不宜进行上述活动的老年人,可用拇指和食指用力按压合谷穴,来帮助肺脏排毒。

2、清肠胃。秋季天气干燥,加之现代人嗜酒、嗜食辛辣食物,极易形成胃火,表现为口干口臭、牙龈肿痛、便秘等。清胃火,给大家提供一个日常简便易行的方法——喝萝卜汁。中医认为,萝卜性味辛、甘、凉,归肺、胃经,有胃火者可榨汁饮用。此外,天气渐凉,人们运动量减少,肠蠕动减缓,容易发生便秘。中医认为,宿便不能及时排出,肠内集聚的毒素会透过肠黏膜进入人体,带来健康隐患。建议便秘者可以多食用猕猴桃、火龙果、香蕉等润肠通便的水果,以及含有高纤维素的蔬菜和主食,如菠菜、南瓜、油菜、红薯等,也可以自己在家熬制五谷杂粮粥,早晚温服。

3、清肝。秋季燥邪偏盛,人们常常会表现出心情烦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尿黄等症状,这是肝火旺的表现。秋季清肝火,建议服用代茶饮,平日可用金银花、合欢花、菊花、玫瑰花泡水喝。同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自我调节清肝火:遇事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用宽容之心待人接物;形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肝脏的工作时间,11点前最好上床睡觉,不要熬夜;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果,少吃辛辣等容易上火的食物;进行户外运动,太极、八段锦等传统运动对于舒缓心情、清肝火具有很好的作用。此外,也可以通过“刮肝经”的方法来排肝毒。具体方法是:用掌根从内侧大腿根部推至膝盖处,或握拳用四指的关节向下推,每次推300下。如果觉得皮肤疼痛,推摩前可涂些润肤油。

4、清肾。秋季湿热之邪易伤及肾阴,使得肾脏蒸腾气化功能失职,湿邪无法祛除,致水液聚积,表现为眼睑、四肢水肿,下肢浮肿尤甚。秋季养肾,要从脚做起,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极易受寒气侵袭。因此,深秋开始,要注重足部保暖,睡觉时不要把脚露出被外,不要赤脚在冰凉的地板上或潮湿的地方行走。足底有许多穴位,如涌泉穴,睡前可以多按揉几下。此外,由于肾脏和膀胱互为表里,湿热之邪还会通过肾脏下注到膀胱,出现“淋症”(即西医的尿路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所以,这个季节,建议大家多饮水、勤排尿,促进湿热排出。如果湿热之邪已经伤及肾阴,可在饮食中配以利尿消肿的中药,比如茯苓、白术、赤小豆等。


冬季养生从“不”开始

1、不妄补:很多人认为冬季是一个进补的黄金季节,在冬季到来时各种补品大量食用,也有不少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了各种“套餐”“搭档”。其实冬季适当进补就行,冬季主要在于闭藏,不是外泄。过量进补反而会导致身体平衡被打破而形成病态,尤其是过量使用补阳、补气之品反而导致体内精气的外泄,造成“冬不藏精”。所以冬季应该适当进补,不可妄补,尤其是人参、鹿茸等这样的补气、补阳“利器”更应慎重。

2、不妄吃:冬季天寒地冻,吃上一顿麻辣火锅,出上一身汗,好多人会感到很舒服,殊不知这是在耗散人体的阳气。在冬季应该以补养阴精为主,切不可妄用大热之品。当然在冬季更不能吃一些寒凉之品,以免损伤脾阳,影响脾胃运化,破坏消化系统。总之,在冬季应以平和而滋润的饮食为主,如多喝一些粥类,适当放一些大枣、枸杞子、桂圆、银耳、百合,酌加少量生姜,可以补而不腻,润而不燥,为冬季进补之佳品。禁忌大量大热之品如羊肉、辣椒等,大量大寒之品如水果、冰激凌等。

3、不妄喝:在冬季很多人都喜欢喝点白酒暖暖身,其实适量饮酒是有益健康的,可以温通血脉、祛风散寒,产后常用方生化汤就是以白酒煎服。但是白酒毕竟属于温热之品,过度饮用会耗散人体阳气,另外过量饮酒还会生湿生痰,令人痰多、眩晕以及精神不振。现在好多年轻人喜欢喝饮料,这些饮料含有大量的糖类容易导致发胖,在冬季,过多饮用饮料会损伤脾阳,导致消化不良。同时有些饮料还含有大量气体,饮后容易导致腹胀。故在冬季不可过量饮用白酒,不可多喝寒凉饮料。其实红酒作为最天然的健康饮品,具有美容养颜之功,可作为冬季养生佳品。另外红茶味甘,性温,善蓄阳气、生热暖腹,可以增强人体对寒冷的抗御能力,还具有祛油腻、开胃口、提神之功,非常适合冬季饮用。

4、不妄作劳:冬季不应该熬夜,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冬气之应,养藏之道,在冬季锻炼身体应当适当,不能像其他季节一样挥汗如雨,微微出汗即可;在冬季应该适当减少洗澡的次数,更不能长时间泡热水澡,经常洗桑拿,以免耗散人体阳气;同时在冬季应该注意节制房事,调养生息,使精气藏。

总之冬季养生应遵循一个“藏”字,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季的“春生”做好充足的准备。

【养生】入冬前先给脏器洗个澡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深秋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迎来了明显的降温过程。经历了夏天和夏秋之交的闷热天气,我们的身体通常会聚积不少湿热之邪,这些“毒素”潜藏于体内便会埋下祸根,使冬季变得容易生病。因此,趁着还未入冬,给身体来一次大清洗,驱除体内毒素,守住正气,为冬季储备能量。

入冬前先给脏器洗个澡

1、清肺。进入深秋,雾霾天气“重装上阵”,肺脏首当其冲面临考验。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多做深呼吸,不仅能增加肺活量,增强肺功能,还可将肺部污浊之气排出。人在每次呼吸时,肺内都会有残余的废气无法排出,而这些废气“毒素”只需几个深呼吸,便能排出体外。每日凌晨3~5点是肺脏的排毒时间,哮喘咳嗽等疾病此时容易发作或加重。为防止出现“关门留寇”的情况,我们不应一咳嗽就服用止咳药,以免抑制肺部浊气的迅速排出。正确的做法是,通过主动咳嗽、咳痰来将“毒素”排出,但患有高血压病、肺大泡、严重心脏疾病的病人不要主动咳嗽,以免出现意外。同时,为了让我们的肺更加清爽,平时大家应适量运动,让汗液带走肺内的毒素。洗热水浴、泡温泉也可起到出汗的效果,沐浴前可在水中加一些生姜和薄荷精油,这样能使汗液分泌得更畅快。不宜进行上述活动的老年人,可用拇指和食指用力按压合谷穴,来帮助肺脏排毒。

2、清肠胃。秋季天气干燥,加之现代人嗜酒、嗜食辛辣食物,极易形成胃火,表现为口干口臭、牙龈肿痛、便秘等。清胃火,给大家提供一个日常简便易行的方法——喝萝卜汁。中医认为,萝卜性味辛、甘、凉,归肺、胃经,有胃火者可榨汁饮用。此外,天气渐凉,人们运动量减少,肠蠕动减缓,容易发生便秘。中医认为,宿便不能及时排出,肠内集聚的毒素会透过肠黏膜进入人体,带来健康隐患。建议便秘者可以多食用猕猴桃、火龙果、香蕉等润肠通便的水果,以及含有高纤维素的蔬菜和主食,如菠菜、南瓜、油菜、红薯等,也可以自己在家熬制五谷杂粮粥,早晚温服。

3、清肝。秋季燥邪偏盛,人们常常会表现出心情烦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尿黄等症状,这是肝火旺的表现。秋季清肝火,建议服用代茶饮,平日可用金银花、合欢花、菊花、玫瑰花泡水喝。同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自我调节清肝火:遇事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用宽容之心待人接物;形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肝脏的工作时间,11点前最好上床睡觉,不要熬夜;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果,少吃辛辣等容易上火的食物;进行户外运动,太极、八段锦等传统运动对于舒缓心情、清肝火具有很好的作用。此外,也可以通过“刮肝经”的方法来排肝毒。具体方法是:用掌根从内侧大腿根部推至膝盖处,或握拳用四指的关节向下推,每次推300下。如果觉得皮肤疼痛,推摩前可涂些润肤油。

4、清肾。秋季湿热之邪易伤及肾阴,使得肾脏蒸腾气化功能失职,湿邪无法祛除,致水液聚积,表现为眼睑、四肢水肿,下肢浮肿尤甚。秋季养肾,要从脚做起,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极易受寒气侵袭。因此,深秋开始,要注重足部保暖,睡觉时不要把脚露出被外,不要赤脚在冰凉的地板上或潮湿的地方行走。足底有许多穴位,如涌泉穴,睡前可以多按揉几下。此外,由于肾脏和膀胱互为表里,湿热之邪还会通过肾脏下注到膀胱,出现“淋症”(即西医的尿路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所以,这个季节,建议大家多饮水、勤排尿,促进湿热排出。如果湿热之邪已经伤及肾阴,可在饮食中配以利尿消肿的中药,比如茯苓、白术、赤小豆等。


冬季养生从“不”开始

1、不妄补:很多人认为冬季是一个进补的黄金季节,在冬季到来时各种补品大量食用,也有不少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了各种“套餐”“搭档”。其实冬季适当进补就行,冬季主要在于闭藏,不是外泄。过量进补反而会导致身体平衡被打破而形成病态,尤其是过量使用补阳、补气之品反而导致体内精气的外泄,造成“冬不藏精”。所以冬季应该适当进补,不可妄补,尤其是人参、鹿茸等这样的补气、补阳“利器”更应慎重。

2、不妄吃:冬季天寒地冻,吃上一顿麻辣火锅,出上一身汗,好多人会感到很舒服,殊不知这是在耗散人体的阳气。在冬季应该以补养阴精为主,切不可妄用大热之品。当然在冬季更不能吃一些寒凉之品,以免损伤脾阳,影响脾胃运化,破坏消化系统。总之,在冬季应以平和而滋润的饮食为主,如多喝一些粥类,适当放一些大枣、枸杞子、桂圆、银耳、百合,酌加少量生姜,可以补而不腻,润而不燥,为冬季进补之佳品。禁忌大量大热之品如羊肉、辣椒等,大量大寒之品如水果、冰激凌等。

3、不妄喝:在冬季很多人都喜欢喝点白酒暖暖身,其实适量饮酒是有益健康的,可以温通血脉、祛风散寒,产后常用方生化汤就是以白酒煎服。但是白酒毕竟属于温热之品,过度饮用会耗散人体阳气,另外过量饮酒还会生湿生痰,令人痰多、眩晕以及精神不振。现在好多年轻人喜欢喝饮料,这些饮料含有大量的糖类容易导致发胖,在冬季,过多饮用饮料会损伤脾阳,导致消化不良。同时有些饮料还含有大量气体,饮后容易导致腹胀。故在冬季不可过量饮用白酒,不可多喝寒凉饮料。其实红酒作为最天然的健康饮品,具有美容养颜之功,可作为冬季养生佳品。另外红茶味甘,性温,善蓄阳气、生热暖腹,可以增强人体对寒冷的抗御能力,还具有祛油腻、开胃口、提神之功,非常适合冬季饮用。

4、不妄作劳:冬季不应该熬夜,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冬气之应,养藏之道,在冬季锻炼身体应当适当,不能像其他季节一样挥汗如雨,微微出汗即可;在冬季应该适当减少洗澡的次数,更不能长时间泡热水澡,经常洗桑拿,以免耗散人体阳气;同时在冬季应该注意节制房事,调养生息,使精气藏。

总之冬季养生应遵循一个“藏”字,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季的“春生”做好充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