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明媚的阳光在给人们带来温暖的同时,有时也会带来烦恼。有一部分人晒了太阳之后,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样或水疱等皮疹,皮损部位有烧灼感、痒感或刺痛,我们称之为日光性皮炎,它是一种与日光相关的皮肤疾病,即通常所说的日晒伤。随着现在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化妆美容品的广泛应用以及大气臭氧层破坏的日益加重,光敏性皮肤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阳光是维持地球生物生命的三大要素之一,阳光中约60%为红外线, 约37%为可见光,3%为紫外线。紫外线又分为短波紫外线(UVC), 中波紫外线(UVB)和长波紫外线(UVA)。自然界中UVC能为大气层中的空气、云层、尘粒及水气吸收与散射而被过滤掉,能够到达地面作用于皮肤的只有UVB和UVA,并会直达皮肤真皮层,使过敏体质人群受照射区皮肤出现红、灼、热、痛,同时,紫外线辐射还会导致“健康杀手”——自由基在体内急剧增加,使局部皮肤产生皱纹、色素沉积、细胞损害,甚至可改变免疫系统,造成更严重的光毒性和光过敏反应。
日光性皮炎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并不是只通过阳光照射引起。除了阳光照射,食物、药物因素也可致日光性皮炎。如菠菜、油菜、荠菜、苋菜、芹菜、茄子、土豆、白菊花、白芷等食物或药物,食用后,这些食物、药物里面的感光性物质就会在体内积蓄,达到一定浓度时,人体裸露的面、手、足等部位的皮肤经过太阳光的直射即可导致代谢障碍而诱发皮炎。
中医学文献记载的“日晒疮”与日光性皮炎相关。《外科启玄》日晒疮记载:“三伏炎天,勤苦之人,劳于工作,不惜身命,受酷日暴晒,先痛后破而成疮者,非气血所生也。”中医认为本病由于禀赋不耐,血热内生,进食发物,脾胃失调,湿热内生,复因日晒,热毒袭肤,突然而发。
中医治疗日光性皮炎有其独到的方法。对于局部红肿、小水疱轻度渗出者,取鲜蒲公英、鲜马齿苋各10克,冰片1克,捣烂外敷局部。也可用马齿苋、苦参各30克,甘草10克,水煎后冷湿敷患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1剂,每剂药可用3~5次,直至痊愈。如果症状较重或反复发作可口服汤剂治疗。中医辨证论治将此病分为两型,一是热毒侵袭型:受晒皮肤红肿、光亮,或有红色丘疹集簇,灼热刺痛、瘙痒,或伴身热、头疼、口渴、小便赤短。舌红,苔薄,脉滑数。治疗方法是:生石膏30克,银花、生地、紫花地丁各15克,野菊花、丹皮、黄芩、连翘、栀子各10克,竹叶、甘草各6克。二是湿毒互结型: 曝晒处红斑弥漫,肿胀明显,水疱疱壁紧张,破后流黏液,或糜烂结痂,自觉瘙痒,灼热,口不渴或渴不多饮,眼睑红。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数。治疗方法是:生地15克,泽泻、车前子、黄芩、赤芍、丹皮、柴胡各10克,龙胆草、木通、甘草各6克,水疱溃破糜烂者,加马齿苋、黄柏、苍术各10克。无论哪种证型皆每日1剂,水煎3次,合并药液,早、中、晚分服。
日光性皮炎的防护非常重要,对于正常的人群,建议经常参加户外锻炼,使皮肤产生黑色素,以增强皮肤对日光的耐受程度。但对日光敏感性较强的人,应尽量避免曝晒。外出时做好防护,如打伞、戴草帽、手套等。还可以外用一些避光剂,如反射性遮光剂,15%氧化锌软膏、5%二氧化钛乳剂、5%对氨基苯甲酸乳剂或酊剂等。于曝晒前20分钟涂抹在暴露部位的皮肤上。夏季(6—8月)每天的10—14点是日光中紫外线照射最为强烈的时间段,此时应尽量避免外出。一般而言,皮肤白和皮肤干燥的人比油性皮肤和皮肤黑的人对日光更敏感,此类人群更应多加注意。(作者系北京市朝阳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王红蕊)
夏日明媚的阳光在给人们带来温暖的同时,有时也会带来烦恼。有一部分人晒了太阳之后,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样或水疱等皮疹,皮损部位有烧灼感、痒感或刺痛,我们称之为日光性皮炎,它是一种与日光相关的皮肤疾病,即通常所说的日晒伤。随着现在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化妆美容品的广泛应用以及大气臭氧层破坏的日益加重,光敏性皮肤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阳光是维持地球生物生命的三大要素之一,阳光中约60%为红外线, 约37%为可见光,3%为紫外线。紫外线又分为短波紫外线(UVC), 中波紫外线(UVB)和长波紫外线(UVA)。自然界中UVC能为大气层中的空气、云层、尘粒及水气吸收与散射而被过滤掉,能够到达地面作用于皮肤的只有UVB和UVA,并会直达皮肤真皮层,使过敏体质人群受照射区皮肤出现红、灼、热、痛,同时,紫外线辐射还会导致“健康杀手”——自由基在体内急剧增加,使局部皮肤产生皱纹、色素沉积、细胞损害,甚至可改变免疫系统,造成更严重的光毒性和光过敏反应。
日光性皮炎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并不是只通过阳光照射引起。除了阳光照射,食物、药物因素也可致日光性皮炎。如菠菜、油菜、荠菜、苋菜、芹菜、茄子、土豆、白菊花、白芷等食物或药物,食用后,这些食物、药物里面的感光性物质就会在体内积蓄,达到一定浓度时,人体裸露的面、手、足等部位的皮肤经过太阳光的直射即可导致代谢障碍而诱发皮炎。
中医学文献记载的“日晒疮”与日光性皮炎相关。《外科启玄》日晒疮记载:“三伏炎天,勤苦之人,劳于工作,不惜身命,受酷日暴晒,先痛后破而成疮者,非气血所生也。”中医认为本病由于禀赋不耐,血热内生,进食发物,脾胃失调,湿热内生,复因日晒,热毒袭肤,突然而发。
中医治疗日光性皮炎有其独到的方法。对于局部红肿、小水疱轻度渗出者,取鲜蒲公英、鲜马齿苋各10克,冰片1克,捣烂外敷局部。也可用马齿苋、苦参各30克,甘草10克,水煎后冷湿敷患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1剂,每剂药可用3~5次,直至痊愈。如果症状较重或反复发作可口服汤剂治疗。中医辨证论治将此病分为两型,一是热毒侵袭型:受晒皮肤红肿、光亮,或有红色丘疹集簇,灼热刺痛、瘙痒,或伴身热、头疼、口渴、小便赤短。舌红,苔薄,脉滑数。治疗方法是:生石膏30克,银花、生地、紫花地丁各15克,野菊花、丹皮、黄芩、连翘、栀子各10克,竹叶、甘草各6克。二是湿毒互结型: 曝晒处红斑弥漫,肿胀明显,水疱疱壁紧张,破后流黏液,或糜烂结痂,自觉瘙痒,灼热,口不渴或渴不多饮,眼睑红。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数。治疗方法是:生地15克,泽泻、车前子、黄芩、赤芍、丹皮、柴胡各10克,龙胆草、木通、甘草各6克,水疱溃破糜烂者,加马齿苋、黄柏、苍术各10克。无论哪种证型皆每日1剂,水煎3次,合并药液,早、中、晚分服。
日光性皮炎的防护非常重要,对于正常的人群,建议经常参加户外锻炼,使皮肤产生黑色素,以增强皮肤对日光的耐受程度。但对日光敏感性较强的人,应尽量避免曝晒。外出时做好防护,如打伞、戴草帽、手套等。还可以外用一些避光剂,如反射性遮光剂,15%氧化锌软膏、5%二氧化钛乳剂、5%对氨基苯甲酸乳剂或酊剂等。于曝晒前20分钟涂抹在暴露部位的皮肤上。夏季(6—8月)每天的10—14点是日光中紫外线照射最为强烈的时间段,此时应尽量避免外出。一般而言,皮肤白和皮肤干燥的人比油性皮肤和皮肤黑的人对日光更敏感,此类人群更应多加注意。(作者系北京市朝阳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王红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