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总是求得在相同的时间里产生最高的收益,工作时间内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浪费。都市上班族的生活往往是:早饭后匆匆赶车,甚至早饭就是在公交车上解决的,下了车就上电梯,一坐就是一上午,午饭时间有限,饭后就马上又投入工作中,晚上劳累了一天,晚饭后就不想动了。这种情景大家恐怕再熟悉不过了,但是,这种作息方式其实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注意,会加重疲劳感,还容易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引起消化不良或者胃炎等疾病。我国古代医学家就很重视饭后的散步和午后的休息,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饭后散步老少皆宜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养生谚语,这不是没有根据的。早在隋唐之际,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就提出:“食饱行百步,以手摩腹数百遍。”以后,历代的养生著作都很重视这一养生保健活动。饭后散步,看起来是小事,长期坚持可以助消化,健脾胃,对人体健康是很有裨益的。散步的运动量不大,但能起到舒筋活络、流通气血的作用,是老少咸宜的锻炼方式。正如《老老恒言》中说:“散步......使筋骸活动,络脉乃得流通。习之既久,步可渐至千百,兼增足力。步主筋,步则筋舒而四肢健,懒步则筋挛,筋挛日益加懒,偶展数式,便若气乏,难免‘久坐伤肉’之弊。”
当饮食过饱,胃部饱胀不舒时,在饭后散步的同时,还可以做腹部的保健按摩。具体做法是,在缓缓步行的同时,用自己的右手或者左手手掌,按于腹部,以脐部为中心,逆时针方向做打圈按摩,用力适中,动作轻缓,着力均匀。这样散步加上按摩,很快就能消除饱胀感,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
散步还需方法得当 饭后百步走还要注意方法得当。散步不求速度,徐步缓行,用逍遥二字可以形容。所谓“百步”也就是个约数,可以二三百步,也可以上千步。走若干步后,停歇片刻再走也未尝不可。散步的时间短则10分钟,长则半个小时,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散步的场所以宽阔平坦的路面,空气清新、卫生安静的处所为宜,雨雪天在屋内踱步亦可。关键的是要掌握适时、适量、适意、坚持的要领。
饭后不要快步疾行,匆忙赶路是不可取的,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胃下垂。还要注意不要到尘土飞扬、空气污浊的场所,或者人声嘈杂、交通拥挤的道路上去散步,以免受到污物、噪声的污染,也避免发生危险。夏季的中午,烈日炎炎,不要到烈日下去散步,以防中暑。冬季早晚,室外寒冷,散步时要注意保暖。老年人在严冬出外散步,要穿戴好衣帽、手套,防止风寒侵袭。
三餐饭后有忌宜 孙思邈说:“饮食则卧,食不消成积,乃生百病。”这里指出,如果进食后马上上床睡觉,往往容易造成饮食停滞,不易消化,轻者引起食积,胃部饱胀,嗳气,不思饮食,长此以往,还会损伤脾胃功能,带来各种脾胃疾病。另一方面,饭后也不能马上做剧烈运动。因为在做剧烈运动时,心肺活动增强,肌肉对血液和营养的需要也大大增加,这样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就相对减少了,这不但不利于食物的消化,还增加了患胃炎、阑尾炎,甚至胃肠穿孔等疾病的可能性。而散步是一种轻微的活动,有助于食物的下行、消化和吸收。正如《老老恒言》中所指出的“饭后食物停胃,必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以输于脾,则磨胃而易腐化。”现代研究也证明,饭后散步,能提高食物中枢的兴奋性,改善消化腺的功能,促进胃肠道有规律的蠕动,从而帮助消化和吸收。
稍将休息不贪眠 午餐之后要稍事休息,这就是午休。午休对于保持整个白天的工作、学习和劳动的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南宋陆游是一位深谙养生之道的大诗人,他读书很勤奋,晚间常常到“二更鼓尽”才休息。但是,他中午要稍睡一会儿,这一生活习惯对于他能保持旺盛的精力起了重要的作用。正午之后,正值人体阴阳消长变化的阶段,易于感到疲劳,加之经过了一上午集中精力的工作,此时机体需要短暂的休息和调整,以恢复精力,迎接下午的工作。
午休的合适时间在半小时至一小时。如果时间过长就会越睡越想睡,起床后反而感到更加困倦,头脑不清醒,晚上上床后又难以入眠,这就扰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律。为什么睡多了反而不舒服了呢?根据现代研究,一个睡眠周期为90~120分钟,其中有30分钟左右的深睡眠。半个多小时的午休时间一般尚未进入深睡眠,起来后很快可以恢复精神,投入工作。若是深睡之后再起床,则脑力恢复正常需要有一个过渡时期。因此,也可以说:浅睡主要恢复脑力,深睡主要恢复体力。对于重体力劳动者来说,可以相对睡得时间长一些。
午后休息形式多样 进过午餐后,先散步片刻,回到室内之后,或进行午睡,或只是闭目养神,或欣赏音乐,或玩弄花草,或叙谈家常,这都是午休的形式。实际上,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只要能够进行短暂的休息,使心情平静,消除疲劳,都是可以采纳的。具体的午休形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而决定。中午休息时间较短的可以稍稍小憩一下,中午休息时间较长的可以上床一睡。一般来讲,冬季白昼短,要多利用日间时间工作,再者天气较寒冷,午睡脱衣、穿衣,也容易着凉,所以午间可以采取其他的形式稍事休息。夏季白昼长,中午气温高,不太适宜工作,加上夜间睡眠也常常不足,午睡是较好的休息形式。清代袁开昌《养生三要》中说:“暑月日出则起,收水草清香之味,莲方敛而未开,竹含露而犹滴,可谓至快。日长漏永,不仿午睡数刻,焚香垂幕,净展桃笙(即竹席),睡足而起,神清气爽,真不啻天际真人。”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总是求得在相同的时间里产生最高的收益,工作时间内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浪费。都市上班族的生活往往是:早饭后匆匆赶车,甚至早饭就是在公交车上解决的,下了车就上电梯,一坐就是一上午,午饭时间有限,饭后就马上又投入工作中,晚上劳累了一天,晚饭后就不想动了。这种情景大家恐怕再熟悉不过了,但是,这种作息方式其实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注意,会加重疲劳感,还容易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引起消化不良或者胃炎等疾病。我国古代医学家就很重视饭后的散步和午后的休息,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饭后散步老少皆宜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养生谚语,这不是没有根据的。早在隋唐之际,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就提出:“食饱行百步,以手摩腹数百遍。”以后,历代的养生著作都很重视这一养生保健活动。饭后散步,看起来是小事,长期坚持可以助消化,健脾胃,对人体健康是很有裨益的。散步的运动量不大,但能起到舒筋活络、流通气血的作用,是老少咸宜的锻炼方式。正如《老老恒言》中说:“散步......使筋骸活动,络脉乃得流通。习之既久,步可渐至千百,兼增足力。步主筋,步则筋舒而四肢健,懒步则筋挛,筋挛日益加懒,偶展数式,便若气乏,难免‘久坐伤肉’之弊。”
当饮食过饱,胃部饱胀不舒时,在饭后散步的同时,还可以做腹部的保健按摩。具体做法是,在缓缓步行的同时,用自己的右手或者左手手掌,按于腹部,以脐部为中心,逆时针方向做打圈按摩,用力适中,动作轻缓,着力均匀。这样散步加上按摩,很快就能消除饱胀感,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
散步还需方法得当 饭后百步走还要注意方法得当。散步不求速度,徐步缓行,用逍遥二字可以形容。所谓“百步”也就是个约数,可以二三百步,也可以上千步。走若干步后,停歇片刻再走也未尝不可。散步的时间短则10分钟,长则半个小时,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散步的场所以宽阔平坦的路面,空气清新、卫生安静的处所为宜,雨雪天在屋内踱步亦可。关键的是要掌握适时、适量、适意、坚持的要领。
饭后不要快步疾行,匆忙赶路是不可取的,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胃下垂。还要注意不要到尘土飞扬、空气污浊的场所,或者人声嘈杂、交通拥挤的道路上去散步,以免受到污物、噪声的污染,也避免发生危险。夏季的中午,烈日炎炎,不要到烈日下去散步,以防中暑。冬季早晚,室外寒冷,散步时要注意保暖。老年人在严冬出外散步,要穿戴好衣帽、手套,防止风寒侵袭。
三餐饭后有忌宜 孙思邈说:“饮食则卧,食不消成积,乃生百病。”这里指出,如果进食后马上上床睡觉,往往容易造成饮食停滞,不易消化,轻者引起食积,胃部饱胀,嗳气,不思饮食,长此以往,还会损伤脾胃功能,带来各种脾胃疾病。另一方面,饭后也不能马上做剧烈运动。因为在做剧烈运动时,心肺活动增强,肌肉对血液和营养的需要也大大增加,这样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就相对减少了,这不但不利于食物的消化,还增加了患胃炎、阑尾炎,甚至胃肠穿孔等疾病的可能性。而散步是一种轻微的活动,有助于食物的下行、消化和吸收。正如《老老恒言》中所指出的“饭后食物停胃,必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以输于脾,则磨胃而易腐化。”现代研究也证明,饭后散步,能提高食物中枢的兴奋性,改善消化腺的功能,促进胃肠道有规律的蠕动,从而帮助消化和吸收。
稍将休息不贪眠 午餐之后要稍事休息,这就是午休。午休对于保持整个白天的工作、学习和劳动的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南宋陆游是一位深谙养生之道的大诗人,他读书很勤奋,晚间常常到“二更鼓尽”才休息。但是,他中午要稍睡一会儿,这一生活习惯对于他能保持旺盛的精力起了重要的作用。正午之后,正值人体阴阳消长变化的阶段,易于感到疲劳,加之经过了一上午集中精力的工作,此时机体需要短暂的休息和调整,以恢复精力,迎接下午的工作。
午休的合适时间在半小时至一小时。如果时间过长就会越睡越想睡,起床后反而感到更加困倦,头脑不清醒,晚上上床后又难以入眠,这就扰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律。为什么睡多了反而不舒服了呢?根据现代研究,一个睡眠周期为90~120分钟,其中有30分钟左右的深睡眠。半个多小时的午休时间一般尚未进入深睡眠,起来后很快可以恢复精神,投入工作。若是深睡之后再起床,则脑力恢复正常需要有一个过渡时期。因此,也可以说:浅睡主要恢复脑力,深睡主要恢复体力。对于重体力劳动者来说,可以相对睡得时间长一些。
午后休息形式多样 进过午餐后,先散步片刻,回到室内之后,或进行午睡,或只是闭目养神,或欣赏音乐,或玩弄花草,或叙谈家常,这都是午休的形式。实际上,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只要能够进行短暂的休息,使心情平静,消除疲劳,都是可以采纳的。具体的午休形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而决定。中午休息时间较短的可以稍稍小憩一下,中午休息时间较长的可以上床一睡。一般来讲,冬季白昼短,要多利用日间时间工作,再者天气较寒冷,午睡脱衣、穿衣,也容易着凉,所以午间可以采取其他的形式稍事休息。夏季白昼长,中午气温高,不太适宜工作,加上夜间睡眠也常常不足,午睡是较好的休息形式。清代袁开昌《养生三要》中说:“暑月日出则起,收水草清香之味,莲方敛而未开,竹含露而犹滴,可谓至快。日长漏永,不仿午睡数刻,焚香垂幕,净展桃笙(即竹席),睡足而起,神清气爽,真不啻天际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