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秋补”渐入尾声 补齐养生“功课”
2018-10-25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眼下要抓紧“秋补”尾巴,补齐养生“功课”。

秋补生津首选秋三样:

国家一级营养师王雷军推荐秋补生津首选秋三样:银耳、橄榄酸梅汤,以及黑芝麻。

1.银耳润肺生津的效果很好。可以单独炖一碗银耳冰糖汤。

2.橄榄酸梅汤,生津止渴的作用很好。现在正是新鲜橄榄上市的季节,可以取新鲜带核的橄榄三四颗拍裂,再加入两三粒乌梅加水同煮,再往糖水里放一点点盐,口感很好,还有一定的消炎作用。

3.黑芝麻对于季节性的肠燥便秘很有效。很多人喜欢在烧饼表面撒点整粒芝麻,这种吃法不是很科学,因为芝麻外面的膜只有把它碾碎,营养才能被吸收。炒熟是个好方法,再将其磨成芝麻粉,和到面粉里蒸成芝麻馒头,口感清香且营养丰富。


秋补首选一种鱼:

鲈鱼味甘性平,能补肝肾、健脾胃、化痰止咳,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佳的人群来说,有非常好的滋补作用。它秋后始肥,到了秋末冬初,体内积累的营养物最丰富。

鲈鱼肉为蒜瓣形,最宜清蒸。新鲜鲈鱼洗净后用盐抹匀;盘子下垫上几片葱姜,将鱼放在上面,在鱼肚里和鱼身上放两片姜;蒸八分钟;出锅后淋上点蒸鱼豉油,撒点葱丝,热锅烧油,淋在上面就行了。

口味重的,可以尝试做香辣豆豉蒸鲈鱼。将鱼头、鱼尾切下,鱼背部用刀切成约1厘米宽的块。撒上盐、葱、姜、料酒、生抽腌制15分钟。鱼头鱼尾鱼身都放在盘子里,撒满豆豉。上蒸锅蒸8分钟,关火后再虚蒸5分钟。将小葱、红甜椒撒上,最后淋上热油即可。


秋意浓,润肺补肾正当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也是收藏的季节,各种果实丰收带来丰富的饕餮享受,也为过冬准备好了物资。身体也是一样,在润肺养阴安然过秋的时候,也要为冬天准备好可以消耗的物资。因为冬季寒为主气,其脏在肾,而肺为肾之母,两者之间关系密切,肺阴充足可以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而肾阴充盛,上滋于肺,也可使肺阴充足。所以在现在这个季节可以适当的进食一些补益肾精的食物,比如说各种干果(干果一般都是种子,而种子我们认为使属肾经的),以及山药、莲子、芡实、枸杞、芝麻、海带等等清补而不滋腻的食物,都有良好的填精补肾的功效,就好像为我们过冬准备的碳一样,到了冬季到来的时候,再注重进食一些温热、温补肾阳的食物,就好像把火给点了起来,那我们的冬天一定会过的温暖、健康。


秋季强“四梢” 养生更高效:

1.舒筋梢 常步行

筋之梢为手脚指(趾)甲,每天坚持步行(或快走)30分钟至1小时,鞋底要松软,两脚趾用力抓地,以活动脚趾经络;行走时两手一握一伸做拳伸运动,手臂随步伐自然摆动,以活动手指关节。可调节气血运行,畅通经络,活血舒筋,增强筋之梢功能等。

2.健肉梢 说“相声”

肉之梢为舌,人到老年会大脑反应迟钝,舌头发硬,说话不灵活,因此应练习说“相声”的基本功法,每天早中晚进行舌头吞吐锻炼和张口读报练习,每次10分钟。可提高大脑的灵活性,促进面部肌肉弹性,提升舌部组织的血运功能,助增舌头的谈吐能力。

3.通骨梢 常叩齿

骨之梢为牙,牙齿损坏缺失,是骨梢老化现象,应开展柔性的叩齿运动,每天早起床和睡觉前刷完牙后,张口做叩齿运动,轻柔地将上下牙齿互相叩击,然后用食指按压上下牙龈肌肉,每次5~10分钟。能生津养血,疏通经脉,促进牙龈组织血液循环,防止骨络退化和骨质疏松,增强咀嚼功能,预防口腔疾病,增加食欲。

4.养血梢 手梳头

血之梢为发,疏理经络,揉按穴位是强健发之梢的有效方法。每天在早起床和晚睡觉时,以指代梳,从前往后从下向上反复梳理头发,每次5~10分钟,然后用手揉按头部的百会、后顶、上星、神庭等穴位,有升阳固脱、安神醒脑、通关开窍、引气养血,预防发梢衰老的作用。

生活中的一些小动作是很好的养生方法,如果能正确认识并加以练习,就能起到养生保健作用。


秋季进补有五忌:

一忌无需求进补 古人讲究秋季进补,是因为人们在酷暑中劳作,大量出汗,耗气伤津,长夏的湿热容易使脾胃功能受损,导致食欲下降,不思饮食,出现头晕、消瘦、疲乏等虚弱现象,故需要在秋季适当补充,以弥补夏季人体的过分消耗。但是现在大部分人生活条件好了,有空调等降温措施,不必在烈日下劳作,食物也很丰富,虽然经历了酷暑,但没有出现虚弱的表现,当然也就无需强调进补了。

二忌跟风进补 好多人身体平和、体质不虚本不需要进补,但一听到同事朋友最近在吃什么补品、保健品,于是也不分虚实寒热盲目跟风,随便购买同样的补品来进补。殊不知这样没有针对性的进补,不但不能达到补养身体的目的,反而会伤害身体。

三忌盲目乱补 秋季气候干燥,容易使人阴津耗伤,出现咽痛干咳、大便干燥、皮肤脱屑瘙痒、口唇干裂等,进补应以润秋燥,护阴津为主,多食甘凉滋润的食物,如鸭肉、鲫鱼、甲鱼、牛奶、雪梨、甘蔗、香蕉、荸荠、竹笋、枇杷、桑葚、银耳、黄瓜、莲藕、百合等水果蔬菜,也可用养阴生津的中药如沙参、麦冬、玉竹、石斛、枸杞、西洋参等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四忌以药代食 秋季进补,提倡以食物为主。重药物,轻食物,盲目迷信药物的神奇功效,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尽量不吃。食物是用来养生的,药物是用来治病的,只有患病了才需要用药。

五忌过多过杂 有些人认为多多益善,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名贵中药以及国内外各种保健品,恨不能一口全吃下去,这样补法是绝对不可取的。秋季进补,宜平调为主,适可而止。过则易损伤脾胃,造成脾胃积滞消化不良,甚至营养过剩、酿湿生痰,产生变疾,出现“四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高尿酸)。补品过多过杂,还会出现相克等不良反应。


图文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养生】“秋补”渐入尾声 补齐养生“功课”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眼下要抓紧“秋补”尾巴,补齐养生“功课”。

秋补生津首选秋三样:

国家一级营养师王雷军推荐秋补生津首选秋三样:银耳、橄榄酸梅汤,以及黑芝麻。

1.银耳润肺生津的效果很好。可以单独炖一碗银耳冰糖汤。

2.橄榄酸梅汤,生津止渴的作用很好。现在正是新鲜橄榄上市的季节,可以取新鲜带核的橄榄三四颗拍裂,再加入两三粒乌梅加水同煮,再往糖水里放一点点盐,口感很好,还有一定的消炎作用。

3.黑芝麻对于季节性的肠燥便秘很有效。很多人喜欢在烧饼表面撒点整粒芝麻,这种吃法不是很科学,因为芝麻外面的膜只有把它碾碎,营养才能被吸收。炒熟是个好方法,再将其磨成芝麻粉,和到面粉里蒸成芝麻馒头,口感清香且营养丰富。


秋补首选一种鱼:

鲈鱼味甘性平,能补肝肾、健脾胃、化痰止咳,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佳的人群来说,有非常好的滋补作用。它秋后始肥,到了秋末冬初,体内积累的营养物最丰富。

鲈鱼肉为蒜瓣形,最宜清蒸。新鲜鲈鱼洗净后用盐抹匀;盘子下垫上几片葱姜,将鱼放在上面,在鱼肚里和鱼身上放两片姜;蒸八分钟;出锅后淋上点蒸鱼豉油,撒点葱丝,热锅烧油,淋在上面就行了。

口味重的,可以尝试做香辣豆豉蒸鲈鱼。将鱼头、鱼尾切下,鱼背部用刀切成约1厘米宽的块。撒上盐、葱、姜、料酒、生抽腌制15分钟。鱼头鱼尾鱼身都放在盘子里,撒满豆豉。上蒸锅蒸8分钟,关火后再虚蒸5分钟。将小葱、红甜椒撒上,最后淋上热油即可。


秋意浓,润肺补肾正当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也是收藏的季节,各种果实丰收带来丰富的饕餮享受,也为过冬准备好了物资。身体也是一样,在润肺养阴安然过秋的时候,也要为冬天准备好可以消耗的物资。因为冬季寒为主气,其脏在肾,而肺为肾之母,两者之间关系密切,肺阴充足可以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而肾阴充盛,上滋于肺,也可使肺阴充足。所以在现在这个季节可以适当的进食一些补益肾精的食物,比如说各种干果(干果一般都是种子,而种子我们认为使属肾经的),以及山药、莲子、芡实、枸杞、芝麻、海带等等清补而不滋腻的食物,都有良好的填精补肾的功效,就好像为我们过冬准备的碳一样,到了冬季到来的时候,再注重进食一些温热、温补肾阳的食物,就好像把火给点了起来,那我们的冬天一定会过的温暖、健康。


秋季强“四梢” 养生更高效:

1.舒筋梢 常步行

筋之梢为手脚指(趾)甲,每天坚持步行(或快走)30分钟至1小时,鞋底要松软,两脚趾用力抓地,以活动脚趾经络;行走时两手一握一伸做拳伸运动,手臂随步伐自然摆动,以活动手指关节。可调节气血运行,畅通经络,活血舒筋,增强筋之梢功能等。

2.健肉梢 说“相声”

肉之梢为舌,人到老年会大脑反应迟钝,舌头发硬,说话不灵活,因此应练习说“相声”的基本功法,每天早中晚进行舌头吞吐锻炼和张口读报练习,每次10分钟。可提高大脑的灵活性,促进面部肌肉弹性,提升舌部组织的血运功能,助增舌头的谈吐能力。

3.通骨梢 常叩齿

骨之梢为牙,牙齿损坏缺失,是骨梢老化现象,应开展柔性的叩齿运动,每天早起床和睡觉前刷完牙后,张口做叩齿运动,轻柔地将上下牙齿互相叩击,然后用食指按压上下牙龈肌肉,每次5~10分钟。能生津养血,疏通经脉,促进牙龈组织血液循环,防止骨络退化和骨质疏松,增强咀嚼功能,预防口腔疾病,增加食欲。

4.养血梢 手梳头

血之梢为发,疏理经络,揉按穴位是强健发之梢的有效方法。每天在早起床和晚睡觉时,以指代梳,从前往后从下向上反复梳理头发,每次5~10分钟,然后用手揉按头部的百会、后顶、上星、神庭等穴位,有升阳固脱、安神醒脑、通关开窍、引气养血,预防发梢衰老的作用。

生活中的一些小动作是很好的养生方法,如果能正确认识并加以练习,就能起到养生保健作用。


秋季进补有五忌:

一忌无需求进补 古人讲究秋季进补,是因为人们在酷暑中劳作,大量出汗,耗气伤津,长夏的湿热容易使脾胃功能受损,导致食欲下降,不思饮食,出现头晕、消瘦、疲乏等虚弱现象,故需要在秋季适当补充,以弥补夏季人体的过分消耗。但是现在大部分人生活条件好了,有空调等降温措施,不必在烈日下劳作,食物也很丰富,虽然经历了酷暑,但没有出现虚弱的表现,当然也就无需强调进补了。

二忌跟风进补 好多人身体平和、体质不虚本不需要进补,但一听到同事朋友最近在吃什么补品、保健品,于是也不分虚实寒热盲目跟风,随便购买同样的补品来进补。殊不知这样没有针对性的进补,不但不能达到补养身体的目的,反而会伤害身体。

三忌盲目乱补 秋季气候干燥,容易使人阴津耗伤,出现咽痛干咳、大便干燥、皮肤脱屑瘙痒、口唇干裂等,进补应以润秋燥,护阴津为主,多食甘凉滋润的食物,如鸭肉、鲫鱼、甲鱼、牛奶、雪梨、甘蔗、香蕉、荸荠、竹笋、枇杷、桑葚、银耳、黄瓜、莲藕、百合等水果蔬菜,也可用养阴生津的中药如沙参、麦冬、玉竹、石斛、枸杞、西洋参等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四忌以药代食 秋季进补,提倡以食物为主。重药物,轻食物,盲目迷信药物的神奇功效,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尽量不吃。食物是用来养生的,药物是用来治病的,只有患病了才需要用药。

五忌过多过杂 有些人认为多多益善,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名贵中药以及国内外各种保健品,恨不能一口全吃下去,这样补法是绝对不可取的。秋季进补,宜平调为主,适可而止。过则易损伤脾胃,造成脾胃积滞消化不良,甚至营养过剩、酿湿生痰,产生变疾,出现“四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高尿酸)。补品过多过杂,还会出现相克等不良反应。


图文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