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冬病夏治选艾灸 夏季艾灸养生好处多
2018-07-27

艾灸是中医保健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治病的方法,我们都说“冬病夏治”,一些容易在冬季发作的疾病很适合在夏季治疗,特别是艾灸治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夏天艾灸的好处及适合艾灸的疾病。

夏天艾灸:

首先夏天虽然很热,身体却很容易出现寒、湿症。因为夏天人体阳气多集中在体表,反而体内相对会形成虚寒的状况,即所谓的外热内寒。加上很多人会大量食用寒凉的食物和饮料,脾胃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夏天一定要常灸足三里,可以加上丰隆、阴陵泉、三阴交。腰、腹夏天艾灸确实会很热的感觉,可以适当控制火力,而这几个穴位都在腿上,可以多灸。艾灸前可能会感觉很燥热,艾灸将身体气机调理通畅后反而会感觉更清爽,以热制热,是很好的解暑方法。

其次虚寒体质的问题,夏天和三伏天是艾灸驱除的最佳时机,此时天、人气机生发最旺,艾灸时会出很多汗,有利于寒湿的排除,比如产后风、长期手脚冰凉、腰酸腿疼等,这些我们三伏天都灸过,效果都非常好。

另外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也是夏天艾灸的效果最好,比如支气管炎、哮喘、鼻炎、咽炎等。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夏天艾灸穴位:大椎、肺腧、膏肓、定喘、脾腧、膻中、天突、列缺、足三里。


关于夏天艾灸开窗户、风扇、空调的建议:

窗户可以开,用来通风排烟,但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艾灸者。而风扇和空调尽量不开,尤其不要让风扇直接对着艾灸者吹,更不要让空调的凉风吹艾灸者。


细数夏季艾灸养生的好处:

1.治哮喘

伏天艾灸效果更好,每个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艾灸,直到三伏结束。穴位分别是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之间)、大椎穴(第7颈椎下凹陷中)、陶道穴(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2.治腹泻

夏季因为饮食不注意或腹部受凉,经常会出现腹泻,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健脾益胃、补中益气、保暖治寒。这几个穴位分别是:中脘穴(脐中上4寸)、建里穴(脐中上3寸)、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边缘)。

3.治胃痛

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

4.治失眠多梦

百会穴(两耳之间头顶正中线)、四神聪穴(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印堂穴(两眉之间)、太阳穴(耳廓前外眼角延长线上方)。每天对这几个穴位艾灸2次,每次10-20分钟。

5.治面部皱纹多

临睡前,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面部的穴位,约距穴2~3厘米左右选进行熏灸,每次选2~3个穴位,各灸5分钟左右,至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鱼尾纹多,选太阳、丝竹空;额纹选阳白、印堂;笑纹选地仓、下关、颊车。或将盐末填平脐孔,切取0.3厘米的鲜姜1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后置于脐上,姜片上置中艾炷(如黄豆大)点燃施灸。至艾炷全部烧完再换一艾炷,每次3~5壮,至局部皮肤产生潮红为度,每晚1次。

6.治面瘫

用隔姜灸法,即取新鲜生姜切0.2厘米厚的姜片,上用针刺数孔,将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在患侧的阳白、颊车、地仓、颧髂及四肢双侧的合谷,足三里穴,每穴施灸3~5壮,施时局部灼烫时,将姜片提起片刻再放下,反复几次,直至艾炷全部烧完。每晚卧前施灸1次。

7.治雀斑

以艾条点燃后,熏熨合谷、曲池及面雀斑处,使局部有温热感,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施灸时,尤其面部要小心艾灰掉落,灼伤皮肤,每晚或隔日晚上施灸1次。通经活血,防治雀斑。

8.治眼睑下垂

用艾条点燃后,在上眼睑至前额部来回悬灸,至局部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施灸2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每晚1次,10次为1疗程。

9.治痤疮

将艾条点燃后,在面部颧骨、下关、巨骨、迎香等穴上施灸,距穴约1~2厘米,每穴灸2分钟,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10.治面部虚胖

每晚临睡前,将艾条点燃,端坐床前,分别灸足三里、天枢、中脘穴,每穴悬灸5分钟左右,局部出现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感。益气健脾,养血容颜。


艾灸保健记住三个穴位:

1.30岁前灸“肺俞”

年轻人户外活动较多,出汗后常常不注意保暖,又喜食冷饮,所以很容易感冒。固护肺气对青少年具有重要的保健意义。肺俞穴是肺脏之气出于背部之所,还是主宰全身在表之卫气,固护人体之正气不受邪气侵犯。其位于人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具体灸法有如下几种:施灸频率不拘时灸,即感到身体不适或即将感冒时,或进食冷饮后施;随年壮灸,即在农历生日当天灸,小儿可灸5分钟左右,青年灸15分钟左右。此外,转季灸,即每月灸两次,分别在转节气的前1~2天施灸。

2.30~50岁灸“足三里”

步入中年,生活稳定,应酬繁多,思虑过度,运动不足,最伤脾胃。因脾胃损伤,不能充分运化水谷精微,水湿聚于中焦,大腹便便就出现了。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一横指处。艾灸方法同肺俞穴,频率可不拘时灸。

3.50岁后灸“关元”

步入老年,肾气渐疲,元气渐亏,会出现腰膝酸痛、夜尿频多、健忘失眠、不耐疲劳、视力减退、听力衰减、脱发白发等症状。《医经理解》记载:“关元,在脐下3寸,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人生之关要,真元之所存也。”该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处。艾灸方法同肺俞穴,最佳频率为1日1次,亦可不拘时灸。


图文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养生】冬病夏治选艾灸 夏季艾灸养生好处多

艾灸是中医保健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治病的方法,我们都说“冬病夏治”,一些容易在冬季发作的疾病很适合在夏季治疗,特别是艾灸治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夏天艾灸的好处及适合艾灸的疾病。

夏天艾灸:

首先夏天虽然很热,身体却很容易出现寒、湿症。因为夏天人体阳气多集中在体表,反而体内相对会形成虚寒的状况,即所谓的外热内寒。加上很多人会大量食用寒凉的食物和饮料,脾胃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夏天一定要常灸足三里,可以加上丰隆、阴陵泉、三阴交。腰、腹夏天艾灸确实会很热的感觉,可以适当控制火力,而这几个穴位都在腿上,可以多灸。艾灸前可能会感觉很燥热,艾灸将身体气机调理通畅后反而会感觉更清爽,以热制热,是很好的解暑方法。

其次虚寒体质的问题,夏天和三伏天是艾灸驱除的最佳时机,此时天、人气机生发最旺,艾灸时会出很多汗,有利于寒湿的排除,比如产后风、长期手脚冰凉、腰酸腿疼等,这些我们三伏天都灸过,效果都非常好。

另外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也是夏天艾灸的效果最好,比如支气管炎、哮喘、鼻炎、咽炎等。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夏天艾灸穴位:大椎、肺腧、膏肓、定喘、脾腧、膻中、天突、列缺、足三里。


关于夏天艾灸开窗户、风扇、空调的建议:

窗户可以开,用来通风排烟,但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艾灸者。而风扇和空调尽量不开,尤其不要让风扇直接对着艾灸者吹,更不要让空调的凉风吹艾灸者。


细数夏季艾灸养生的好处:

1.治哮喘

伏天艾灸效果更好,每个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艾灸,直到三伏结束。穴位分别是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之间)、大椎穴(第7颈椎下凹陷中)、陶道穴(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2.治腹泻

夏季因为饮食不注意或腹部受凉,经常会出现腹泻,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健脾益胃、补中益气、保暖治寒。这几个穴位分别是:中脘穴(脐中上4寸)、建里穴(脐中上3寸)、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边缘)。

3.治胃痛

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

4.治失眠多梦

百会穴(两耳之间头顶正中线)、四神聪穴(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印堂穴(两眉之间)、太阳穴(耳廓前外眼角延长线上方)。每天对这几个穴位艾灸2次,每次10-20分钟。

5.治面部皱纹多

临睡前,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面部的穴位,约距穴2~3厘米左右选进行熏灸,每次选2~3个穴位,各灸5分钟左右,至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鱼尾纹多,选太阳、丝竹空;额纹选阳白、印堂;笑纹选地仓、下关、颊车。或将盐末填平脐孔,切取0.3厘米的鲜姜1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后置于脐上,姜片上置中艾炷(如黄豆大)点燃施灸。至艾炷全部烧完再换一艾炷,每次3~5壮,至局部皮肤产生潮红为度,每晚1次。

6.治面瘫

用隔姜灸法,即取新鲜生姜切0.2厘米厚的姜片,上用针刺数孔,将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在患侧的阳白、颊车、地仓、颧髂及四肢双侧的合谷,足三里穴,每穴施灸3~5壮,施时局部灼烫时,将姜片提起片刻再放下,反复几次,直至艾炷全部烧完。每晚卧前施灸1次。

7.治雀斑

以艾条点燃后,熏熨合谷、曲池及面雀斑处,使局部有温热感,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施灸时,尤其面部要小心艾灰掉落,灼伤皮肤,每晚或隔日晚上施灸1次。通经活血,防治雀斑。

8.治眼睑下垂

用艾条点燃后,在上眼睑至前额部来回悬灸,至局部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施灸2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每晚1次,10次为1疗程。

9.治痤疮

将艾条点燃后,在面部颧骨、下关、巨骨、迎香等穴上施灸,距穴约1~2厘米,每穴灸2分钟,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10.治面部虚胖

每晚临睡前,将艾条点燃,端坐床前,分别灸足三里、天枢、中脘穴,每穴悬灸5分钟左右,局部出现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感。益气健脾,养血容颜。


艾灸保健记住三个穴位:

1.30岁前灸“肺俞”

年轻人户外活动较多,出汗后常常不注意保暖,又喜食冷饮,所以很容易感冒。固护肺气对青少年具有重要的保健意义。肺俞穴是肺脏之气出于背部之所,还是主宰全身在表之卫气,固护人体之正气不受邪气侵犯。其位于人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具体灸法有如下几种:施灸频率不拘时灸,即感到身体不适或即将感冒时,或进食冷饮后施;随年壮灸,即在农历生日当天灸,小儿可灸5分钟左右,青年灸15分钟左右。此外,转季灸,即每月灸两次,分别在转节气的前1~2天施灸。

2.30~50岁灸“足三里”

步入中年,生活稳定,应酬繁多,思虑过度,运动不足,最伤脾胃。因脾胃损伤,不能充分运化水谷精微,水湿聚于中焦,大腹便便就出现了。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一横指处。艾灸方法同肺俞穴,频率可不拘时灸。

3.50岁后灸“关元”

步入老年,肾气渐疲,元气渐亏,会出现腰膝酸痛、夜尿频多、健忘失眠、不耐疲劳、视力减退、听力衰减、脱发白发等症状。《医经理解》记载:“关元,在脐下3寸,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人生之关要,真元之所存也。”该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处。艾灸方法同肺俞穴,最佳频率为1日1次,亦可不拘时灸。


图文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