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预防肝火旺,
清气静心可改善。
绿豆薏仁是佳品,
解热祛火莫贪凉。
三伏天养生
从南到北,从西到东,被称为今年以来“最强高温”的炎热天气正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扩张地盘,多地进入旷日持久的“炙烤模式”。中医认为,伏天人体皮肤腠理疏松,此时用扶正固本的方法治疗冬季多发的慢性疾病,可以使患者的阳气充实,正气旺盛,增强抗病能力。
三伏天禁忌
1.西瓜解暑不宜多吃
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确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
2.不吃冰饮、雪糕,冷粥祛湿效果好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白开水。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对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人效果显著。
3.吹干头发再睡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可以不吹干、擦干头发就睡,但实际上这是很不好的习惯。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
4.不要对着空调吹
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5.纳凉熬夜是大忌
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30-60分钟都可以。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6.久坐不动
夏天动一动就出汗,现代人不像以前爱动,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三伏天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散步等强度适中的“慢”运动。
三伏天日常养生
1.清淡饮食
饮食以清淡为主,比如西瓜、绿豆汤、红豆薏米水等清热解暑、除湿利尿的食物可以稍微多吃一点,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营养要均衡,保证蛋白质、能量的摄入量;天气炎热,食欲较差的话,可以多吃点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
2.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祛火的食物可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
3.养心养神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心脏与夏季相对应,脏主血脉,主神,与血液运行和血管及精神情志密切联系。夏季炎热,容易心火旺盛,产生急躁、心烦、失眠等症状,因此夏季要注意心神的调养。因此,在夏季要注意心情的愉悦,做到心静自然凉。
4.起居养生
三伏天暑热湿盛,宜防暴晒降室温,但不可只图一时之快过于避热趋凉,切不可在室外露宿、卧居潮湿之处及坐冷地。睡眠时亦不可让电扇直吹,有空调设备的房间,要注意室内外温差不要过大。在树荫下、过道里、凉台上乘凉的时间不宜太长。
中药养生
所谓“春夏养阳”,夏季养脚对助长阳气很重要。但夏季暑热邪盛,汗液的排泄也会加快,阳气容易受损。一旦受损,到了秋天,很可能就没有足够的阳气可以收藏了,可能导致体质本来就差的人,免疫力下降,尤其对消化系统影响明显,容易诱发便秘、胃肠炎等疾病。
1.药方:生黄芪10g、麦冬30g、酸枣仁10g、人参10g、川芎10g、当归10g;
用法:将以上各药放入锅中,加满水,煮开后再熬10分钟;用纱布滤去药渣,加入适量的热水,泡燥15-20分钟;
功效:此方清暑泄热,生津益气,对发热心烦、自汗口渴、神疲倦怠、苔少、脉虚无力等症效果良好。
2.药方:菟丝子15g、五味子15g、远志15g、熟地30g、石菖蒲15g、川芎10g、地骨皮30g;
用法:将以上各药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开后再熬10分钟;用纱布滤去药渣,加入适量的热水,泡脚15-20分钟;
功效:此方可补益心肾、安神益智,适用于身体虚弱、记忆力减退和心烦失眠等症。
3.药方:炙甘草20g、生姜30g、炒枣仁120g、茯神90g、人参45g、陈皮30g、青皮20g、当归30g;
用法:将以上各药放入锅中,加满水,煮开后再熬10分钟;用纱布滤去药渣,加入适量的热水,泡脚15-20分钟;
功效:此方养血安神、理气健睥,适用于心衰、气虚、失眠、饮食减少等情况的治疗。
愿好朋友秀色青山争入户,祥光瑞日正临门!
大暑预防肝火旺,
清气静心可改善。
绿豆薏仁是佳品,
解热祛火莫贪凉。
三伏天养生
从南到北,从西到东,被称为今年以来“最强高温”的炎热天气正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扩张地盘,多地进入旷日持久的“炙烤模式”。中医认为,伏天人体皮肤腠理疏松,此时用扶正固本的方法治疗冬季多发的慢性疾病,可以使患者的阳气充实,正气旺盛,增强抗病能力。
三伏天禁忌
1.西瓜解暑不宜多吃
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确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
2.不吃冰饮、雪糕,冷粥祛湿效果好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白开水。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对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人效果显著。
3.吹干头发再睡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可以不吹干、擦干头发就睡,但实际上这是很不好的习惯。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
4.不要对着空调吹
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5.纳凉熬夜是大忌
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30-60分钟都可以。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6.久坐不动
夏天动一动就出汗,现代人不像以前爱动,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三伏天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散步等强度适中的“慢”运动。
三伏天日常养生
1.清淡饮食
饮食以清淡为主,比如西瓜、绿豆汤、红豆薏米水等清热解暑、除湿利尿的食物可以稍微多吃一点,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营养要均衡,保证蛋白质、能量的摄入量;天气炎热,食欲较差的话,可以多吃点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
2.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祛火的食物可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
3.养心养神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心脏与夏季相对应,脏主血脉,主神,与血液运行和血管及精神情志密切联系。夏季炎热,容易心火旺盛,产生急躁、心烦、失眠等症状,因此夏季要注意心神的调养。因此,在夏季要注意心情的愉悦,做到心静自然凉。
4.起居养生
三伏天暑热湿盛,宜防暴晒降室温,但不可只图一时之快过于避热趋凉,切不可在室外露宿、卧居潮湿之处及坐冷地。睡眠时亦不可让电扇直吹,有空调设备的房间,要注意室内外温差不要过大。在树荫下、过道里、凉台上乘凉的时间不宜太长。
中药养生
所谓“春夏养阳”,夏季养脚对助长阳气很重要。但夏季暑热邪盛,汗液的排泄也会加快,阳气容易受损。一旦受损,到了秋天,很可能就没有足够的阳气可以收藏了,可能导致体质本来就差的人,免疫力下降,尤其对消化系统影响明显,容易诱发便秘、胃肠炎等疾病。
1.药方:生黄芪10g、麦冬30g、酸枣仁10g、人参10g、川芎10g、当归10g;
用法:将以上各药放入锅中,加满水,煮开后再熬10分钟;用纱布滤去药渣,加入适量的热水,泡燥15-20分钟;
功效:此方清暑泄热,生津益气,对发热心烦、自汗口渴、神疲倦怠、苔少、脉虚无力等症效果良好。
2.药方:菟丝子15g、五味子15g、远志15g、熟地30g、石菖蒲15g、川芎10g、地骨皮30g;
用法:将以上各药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开后再熬10分钟;用纱布滤去药渣,加入适量的热水,泡脚15-20分钟;
功效:此方可补益心肾、安神益智,适用于身体虚弱、记忆力减退和心烦失眠等症。
3.药方:炙甘草20g、生姜30g、炒枣仁120g、茯神90g、人参45g、陈皮30g、青皮20g、当归30g;
用法:将以上各药放入锅中,加满水,煮开后再熬10分钟;用纱布滤去药渣,加入适量的热水,泡脚15-20分钟;
功效:此方养血安神、理气健睥,适用于心衰、气虚、失眠、饮食减少等情况的治疗。
愿好朋友秀色青山争入户,祥光瑞日正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