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书
2019-05-09

中医药文化.jpg

中华悠悠五千年,

生生不息延绵绵。

国医立基数千载,

典籍叙述脉象显。


《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书



《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书,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成书背景

王叔和在《脉经·序》中说:“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弦紧浮芤,展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谓浮为沉,则方治永乖;以缓为迟,则危殆立至。”但当时尚无一本脉学书籍供医者研读,《内经》《难经》等书,文义深奥,多数人不能理解,更谈不上正确运用,致使“微疴成膏肓之变,滞固绝振起之望”。王叔和利用担任太医令的机会,博览群书,苦心钻研,总结《内经》《难经》以来逮于扁鹊、华佗、仲景等经论要旨,旁及古代有关说脉之篇,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著成《脉经》十卷,九十七篇,首次对中医脉学从理论到临床运用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


作者简介

王叔和,西晋医学家。名熙,高平(今属山东)人。生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他“性沉静,好著述”,曾为太医令。著有《脉经》,另对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进行整理,该书因战乱而散佚零乱,几至失传。王氏重新加以编次,将《伤寒杂病论》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另著有《论病》六卷,未见传世。


内容简介

《脉经》卷一载医论15篇,将人体脉象归纳为24种,于每一脉象性状均有明确描述,并举相似之脉,分八组排列比较。以下各篇,脉理与脉法互阐,备述诊脉时间、诊脉部位、辨阴阳脉大法及疾病将瘥、难愈之脉候。卷2~3共有医论9篇,论“关前”“关后”“关上”三关及人迎、神门、气口等部位脉象变化、所主脏腑经络病变;寸、关、尺各部脉象所主病证及其治疗;奇经八脉之脉象主病;脏腑平脉、病脉及死脉。卷4医论8篇,凡举三部九候脉证与40余种杂病脉候。并论四时相反脉证、百病死生之脉。卷5收扁鹊、张仲景、华佗有关诊法医论5篇。卷6为五脏六腑病证,共11篇。卷7~9分49篇讨论脉证、治疗,包括伤寒、杂病、妇儿病证。卷十为《手检图三十一部》。


影响评价

《脉经》系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书,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对其性状作出具体描述,初步肯定了有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祝好朋友福如东海滔滔至,财似春潮滚滚来!


《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书

中医药文化.jpg

中华悠悠五千年,

生生不息延绵绵。

国医立基数千载,

典籍叙述脉象显。


《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书



《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书,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成书背景

王叔和在《脉经·序》中说:“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弦紧浮芤,展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谓浮为沉,则方治永乖;以缓为迟,则危殆立至。”但当时尚无一本脉学书籍供医者研读,《内经》《难经》等书,文义深奥,多数人不能理解,更谈不上正确运用,致使“微疴成膏肓之变,滞固绝振起之望”。王叔和利用担任太医令的机会,博览群书,苦心钻研,总结《内经》《难经》以来逮于扁鹊、华佗、仲景等经论要旨,旁及古代有关说脉之篇,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著成《脉经》十卷,九十七篇,首次对中医脉学从理论到临床运用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


作者简介

王叔和,西晋医学家。名熙,高平(今属山东)人。生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他“性沉静,好著述”,曾为太医令。著有《脉经》,另对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进行整理,该书因战乱而散佚零乱,几至失传。王氏重新加以编次,将《伤寒杂病论》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另著有《论病》六卷,未见传世。


内容简介

《脉经》卷一载医论15篇,将人体脉象归纳为24种,于每一脉象性状均有明确描述,并举相似之脉,分八组排列比较。以下各篇,脉理与脉法互阐,备述诊脉时间、诊脉部位、辨阴阳脉大法及疾病将瘥、难愈之脉候。卷2~3共有医论9篇,论“关前”“关后”“关上”三关及人迎、神门、气口等部位脉象变化、所主脏腑经络病变;寸、关、尺各部脉象所主病证及其治疗;奇经八脉之脉象主病;脏腑平脉、病脉及死脉。卷4医论8篇,凡举三部九候脉证与40余种杂病脉候。并论四时相反脉证、百病死生之脉。卷5收扁鹊、张仲景、华佗有关诊法医论5篇。卷6为五脏六腑病证,共11篇。卷7~9分49篇讨论脉证、治疗,包括伤寒、杂病、妇儿病证。卷十为《手检图三十一部》。


影响评价

《脉经》系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书,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对其性状作出具体描述,初步肯定了有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祝好朋友福如东海滔滔至,财似春潮滚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