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气与血的关系
2019-04-11

中医药文化.jpg

杏林悠久传千年,

法天法地法自然。

相辅相成同维系,

精气血液人之源。


中医中气与血的关系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素问·调经论》),说明气与血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气属阳,无形主动,主温煦;血属阴,有形主静,主濡养。这是气与血在属性和生理功能上的区别。但二者又都主要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在生理上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资生,共同维系并促进着生命活动。所以气与血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对血:气为血之帅

1.气能生血:指气参与并促进血液的生成。

2.气能行血:指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

3.气能摄血:指气具有统摄血液在脉管中运行,防止其逸出脉外的功能。


血对气:血能养气与载气

1.血能养气:指血液可以充养人体之气,使气保持旺盛。一方面气依附于血而存在,而血液循环流布周身,能够不断地为气的生成和功能活动提供营养,以维持气的正常生理功能。另一方面,与气生成有关的肺、脾、肾等脏,也需要得到血液的濡养,才能不断地化生人体之气。因此,血足则气旺,血虚则气衰。临床常见久病血虚的患者,也伴有气虚的表现,其原理即在于此。

2.血能载气:指气依附于血中,依赖血之运载而布达全身。又称“血能藏气”、“血能寓气”。气属阳,主动;血属阴,主静。由于气的活力很强,运行疾速,极易行而不止,散而不聚,所以必须依附于有形之血,才能正常的流通。正如《读医随笔·气能生血血能载气》所说:“气之性情慓悍滑疾,行而不止,散而不聚者也。若无以藏之,不竟行而竟散乎?惟血之质为气所恋,因以血为气之室,而相裹结不散矣。”因此,临床上大出血的患者,往往气亦随之脱失,形成气随血脱的危症;或血行瘀阻不畅,而引起气机郁滞不通。


祝好朋友福如东海滔滔至,财似春潮滚滚来!


中医中气与血的关系

中医药文化.jpg

杏林悠久传千年,

法天法地法自然。

相辅相成同维系,

精气血液人之源。


中医中气与血的关系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素问·调经论》),说明气与血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气属阳,无形主动,主温煦;血属阴,有形主静,主濡养。这是气与血在属性和生理功能上的区别。但二者又都主要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在生理上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资生,共同维系并促进着生命活动。所以气与血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对血:气为血之帅

1.气能生血:指气参与并促进血液的生成。

2.气能行血:指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

3.气能摄血:指气具有统摄血液在脉管中运行,防止其逸出脉外的功能。


血对气:血能养气与载气

1.血能养气:指血液可以充养人体之气,使气保持旺盛。一方面气依附于血而存在,而血液循环流布周身,能够不断地为气的生成和功能活动提供营养,以维持气的正常生理功能。另一方面,与气生成有关的肺、脾、肾等脏,也需要得到血液的濡养,才能不断地化生人体之气。因此,血足则气旺,血虚则气衰。临床常见久病血虚的患者,也伴有气虚的表现,其原理即在于此。

2.血能载气:指气依附于血中,依赖血之运载而布达全身。又称“血能藏气”、“血能寓气”。气属阳,主动;血属阴,主静。由于气的活力很强,运行疾速,极易行而不止,散而不聚,所以必须依附于有形之血,才能正常的流通。正如《读医随笔·气能生血血能载气》所说:“气之性情慓悍滑疾,行而不止,散而不聚者也。若无以藏之,不竟行而竟散乎?惟血之质为气所恋,因以血为气之室,而相裹结不散矣。”因此,临床上大出血的患者,往往气亦随之脱失,形成气随血脱的危症;或血行瘀阻不畅,而引起气机郁滞不通。


祝好朋友福如东海滔滔至,财似春潮滚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