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献可
2017-10-19

中医药文化.jpg

善易精医不计酬,

著作失传名不休。

命门理论不去火,

病无固症不须忧。


赵献可


赵献可(公元1573~1664年),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善易而精医;好学淹贯,医德高尚,往来民间,能承父业,治病不问高低贵贱,不计礼酬。著有:《医贯》、《内经钞》、《素问钞》、《经络考》、《正脉论》、《二体一例》,以《医贯》流传广而影响大,系医论著作。


 

代表著作

代表著作有《医贯》6卷,对后世影响很大。此外他还著有《邯郸遗稿》,又名《胎产遗论》,为妇科专著,另有《内经钞》、《素问注》、《经络考》、《正脉论》、《二本一例》等书皆失传,其子赵贞观亦精医学,辑有《痘疹论》一书。


 

命门理论

赵氏创立命门理论,阐发肾命水火的关系,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临证。如痰证、血证、咳嗽、吐血、喘证、喉咽痛、眼目病、齿病、口疮、耳病、消渴、中满、噎膈、泻痢、大便不通、小便不通与失禁等多种病证,不仅从其一般辨证规律进行施治,而且均注意到从肾命水火亏虚方面进行分析,广泛使用六味、八味诸方,为治疗以上疾病提供了有益经验。如其辨治血证,赵氏提出,血不仅有其本身为血的特点,而且属水,故而肾中真水干涸,则真火势必上炎,血亦随火而上腾;反之,若肾中真火衰竭,则真水反盛,血亦失所依附而上泛,这是血证产生的两种病机。因此,在治疗时,由于阳虚而动血上泛者,用桂、附加于六味地黄丸之中,使肾中温暖,龙雷之火潜归于原宅,不用寒凉而火自降,不必止血而血亦自安。若因肾中水涸而火炎者,就可用六味丸以补水配火,不必去火,而血亦安。


 

其辨痰证

赵氏认为痰本非人身所固有,或是水泛为痰,或是火炼为痰。因此,辨痰证,当分辨有火无火,由于火衰不能制水,水不归原,泛溢为痰,痰如清水者,赵氏主张用八味丸以补命火,火壮水化则痰自消。由于阴虚火动,水液沸腾而动于肾,骤而成痰者,其痰重浊白沫,则应当选用六味丸以滋水配火,火静则痰自消。脾为生痰之源,赵氏治痰,虽亦接受用四君子汤或六君子汤之类补脾燥湿化痰之法,然更重视治肾命之本。其论喘证,一般认为属气有余之证,赵氏认为,当属火之有余,水之不足。因此治疗当用六味丸加麦门冬、五味子等,壮水之主,使水升火降,喘息自定。若有由于命门真元之火,不能归其下元,阴气在下,阳气浮越于上,亦可见呼吸气促,其证似喘非喘,外见四肢厥逆,面赤烦躁,脉象两寸浮大而散,两尺微而无力。治疗主张用八味丸等,以人参生脉散煎服送下。总之,对喘证属虚者,从肾命水火治疗,亦可见其重视肾命的观点。


 

对于郁证的治疗

认为“凡病之起,多由于郁。郁者,抑而不通之义。”赵氏所论郁证不仅包括各种杂证,还包括一切外感病。由于多因木郁导致诸郁,故可“以一法代五法”。其治木郁,使肝胆之气舒展,则诸郁自解。逍遥散是赵氏治疗木郁的主剂,并常结合左金丸和六味地黄丸同用。他认为,“世人因郁而致血病者多。凡郁皆肝病也,木中有火,郁甚则火不得舒,血不行藏而妄行”。这种失血,或因怒郁、忧郁,或因阴虚火旺之人外感风寒暑湿,皮毛闭塞,火不能泄,以致血随火而妄行,出现鼻衄、吐血等证。其辨证要点是:“凡系郁者,其脉必涩,其人必恶风恶寒……须视其面色必滞,必喜呕,或口苦,或口酸”。审有如是证,则当舒散其郁为主,即“木郁达之”、“火郁发之”之义。其方用逍遥散加丹皮、茱、连。血止后当用六味地黄丸滋阴善后,否则多复发。


祝好朋友家业兴旺财源广,老少平安福寿长!


赵献可

中医药文化.jpg

善易精医不计酬,

著作失传名不休。

命门理论不去火,

病无固症不须忧。


赵献可


赵献可(公元1573~1664年),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善易而精医;好学淹贯,医德高尚,往来民间,能承父业,治病不问高低贵贱,不计礼酬。著有:《医贯》、《内经钞》、《素问钞》、《经络考》、《正脉论》、《二体一例》,以《医贯》流传广而影响大,系医论著作。


 

代表著作

代表著作有《医贯》6卷,对后世影响很大。此外他还著有《邯郸遗稿》,又名《胎产遗论》,为妇科专著,另有《内经钞》、《素问注》、《经络考》、《正脉论》、《二本一例》等书皆失传,其子赵贞观亦精医学,辑有《痘疹论》一书。


 

命门理论

赵氏创立命门理论,阐发肾命水火的关系,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临证。如痰证、血证、咳嗽、吐血、喘证、喉咽痛、眼目病、齿病、口疮、耳病、消渴、中满、噎膈、泻痢、大便不通、小便不通与失禁等多种病证,不仅从其一般辨证规律进行施治,而且均注意到从肾命水火亏虚方面进行分析,广泛使用六味、八味诸方,为治疗以上疾病提供了有益经验。如其辨治血证,赵氏提出,血不仅有其本身为血的特点,而且属水,故而肾中真水干涸,则真火势必上炎,血亦随火而上腾;反之,若肾中真火衰竭,则真水反盛,血亦失所依附而上泛,这是血证产生的两种病机。因此,在治疗时,由于阳虚而动血上泛者,用桂、附加于六味地黄丸之中,使肾中温暖,龙雷之火潜归于原宅,不用寒凉而火自降,不必止血而血亦自安。若因肾中水涸而火炎者,就可用六味丸以补水配火,不必去火,而血亦安。


 

其辨痰证

赵氏认为痰本非人身所固有,或是水泛为痰,或是火炼为痰。因此,辨痰证,当分辨有火无火,由于火衰不能制水,水不归原,泛溢为痰,痰如清水者,赵氏主张用八味丸以补命火,火壮水化则痰自消。由于阴虚火动,水液沸腾而动于肾,骤而成痰者,其痰重浊白沫,则应当选用六味丸以滋水配火,火静则痰自消。脾为生痰之源,赵氏治痰,虽亦接受用四君子汤或六君子汤之类补脾燥湿化痰之法,然更重视治肾命之本。其论喘证,一般认为属气有余之证,赵氏认为,当属火之有余,水之不足。因此治疗当用六味丸加麦门冬、五味子等,壮水之主,使水升火降,喘息自定。若有由于命门真元之火,不能归其下元,阴气在下,阳气浮越于上,亦可见呼吸气促,其证似喘非喘,外见四肢厥逆,面赤烦躁,脉象两寸浮大而散,两尺微而无力。治疗主张用八味丸等,以人参生脉散煎服送下。总之,对喘证属虚者,从肾命水火治疗,亦可见其重视肾命的观点。


 

对于郁证的治疗

认为“凡病之起,多由于郁。郁者,抑而不通之义。”赵氏所论郁证不仅包括各种杂证,还包括一切外感病。由于多因木郁导致诸郁,故可“以一法代五法”。其治木郁,使肝胆之气舒展,则诸郁自解。逍遥散是赵氏治疗木郁的主剂,并常结合左金丸和六味地黄丸同用。他认为,“世人因郁而致血病者多。凡郁皆肝病也,木中有火,郁甚则火不得舒,血不行藏而妄行”。这种失血,或因怒郁、忧郁,或因阴虚火旺之人外感风寒暑湿,皮毛闭塞,火不能泄,以致血随火而妄行,出现鼻衄、吐血等证。其辨证要点是:“凡系郁者,其脉必涩,其人必恶风恶寒……须视其面色必滞,必喜呕,或口苦,或口酸”。审有如是证,则当舒散其郁为主,即“木郁达之”、“火郁发之”之义。其方用逍遥散加丹皮、茱、连。血止后当用六味地黄丸滋阴善后,否则多复发。


祝好朋友家业兴旺财源广,老少平安福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