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隐
2017-10-12

中医药文化.jpg


卷卷医书出奇方,

内外兼治学为纲。

脏腑去疾免疼痛,

中医理疗不平常。


王怀隐


王怀隐,古代医家名。睢阳(今河南商丘)人,其初曾为道士,居京师津隆观,并以医术知名。后宋太宗于太平兴国初诏其为官,初任尚药奉御,后迁翰林医官使,并尝治愈吴越王之子钱惟浚之疾,深受赏识。时太宗留心医药,尝以所藏之方千首出示,并命翰林医官院搜集各种方剂达万余首,由王怀隐会同副使王祐、郑奇并医官陈昭遇等人共同整理编次,以病归方,每类之下,以《诸病源候论》冠之,次列方剂,得一百卷,于淳化年间刊成,太宗亲为之序,是为《太平圣惠方》,其中资料甚多,有些系古医籍佚文,甚可珍贵。


 

主要著作

《太平圣惠方》,是一部收集方剂为主的,综合性的大型医学著作。总结了唐宋之间广大人民的医疗经验,也是诸家名验方的一次大汇合。全书100卷,1670门,集验方16834道,约280万言。一卷为总论,包括诊断、脉法和用药法则;三至七卷为五脏六腑之病及治方;八至十四卷为伤寒及其治方;十五至十八卷为时气、热病及其治方;十九至三十一卷为风病、痨病及其治方;三十二至三十七卷,为眼、口、齿、喉、鼻、耳等病及其治方;三十八至三十九卷为服石和解毒;四十至五十九卷为头、胸、霍乱、消渴、水病、黄疸、淋痢等杂病及其治方;六十至六十八卷为外科疮疡;六十九至八十一卷为妇科病及治方;八十二至九十三卷为儿科病及治方;九十四至九十八卷为神仙、丹药、食治、补益等;最后两卷为明堂针炙。


 

学术内容

王氏等重视脏腑疾病,把“脏腑疾病”置于所载各种疾病之首,对脏腑的生理病理、虚实寒热、主证诸方,均作了论述。计有13种肝胆病方,14种心与小肠疾患,18种脾与胃疾患,14种肺与大肠疾患,16种肾与膀胱疾患。如肝脏病,即记有治肝虚补肝诸方,治肝实泻肝诸方,治肝气不足诸方,治肝脏中风诸方,治肝风筋拘挛诸方,治肝壅热头目不利诸方,治肝气逆面青多怒诸方,治肝脏风毒流注脚膝筋脉疼痛诸方和治肝风冷转筋诸方等,然后又根据每一类型中所出现的不同症状,施以不同的治法,有纲有目,条分缕晰。对五脏用药,王氏并加以明确归类,其中肝脏用药有蕤仁等28种,心脏用药有麦门冬等23种,脾脏用药有黄芪等25种,肺脏用药有款冬花等26种,肾脏用药有肉苁蓉等21种,这种归类方法,对后世医家有很大影响。王氏等还总结出95种病的通用药,并选用了一些前代罕用或不用的药物。故宋人蔡襄曾说《圣惠方》多“异域瑰奇”之品。


王氏于经络、腧穴以及刺灸、治法等方面,亦“采摭前经,研复至理”,有所发挥提高。他们还非常重视医德和医术的修养,并设专篇阐述。在《太平圣惠方卷第一叙为医》中指出:“夫为医者,先谙甲乙素问,明堂针经,俞穴流注,本草药对,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虚实,阴阳盛衰,诸家方论,并须精熟,然后涉猎诗书,该博释老,全之四教,备以五常,明希夷恬淡之门,达喜舍慈悲之旨,…一是以学者必须傍探典笈,邈审妍媸,服勤以求,探赜无厌。忽恣道听,自持己长,炫耀声称,泛滥名誉……夫如是则须洞明物理,晓达人情,悟造化之变通,定吉凶之机要,视表知里,诊候处方,常怀拯物之心;并救含灵之苦,苟用药有准,则厥疾必瘳。若能留心于斯,具而学之,则为医之道,尽善尽美,触事皆通矣。”其对医术修养之要求,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后世影响

王氏等编著的《太平圣惠方》,总结了唐宋之际各种方书的有关内容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经验。既是各家验方的汇编,又是一部综合性的医学巨著,其内容丰富,理论观点也比较统一,对文献研究和中医临床实践均有重要价值。


祝好朋友家业兴旺财源广,老少平安福寿长!


王怀隐

中医药文化.jpg


卷卷医书出奇方,

内外兼治学为纲。

脏腑去疾免疼痛,

中医理疗不平常。


王怀隐


王怀隐,古代医家名。睢阳(今河南商丘)人,其初曾为道士,居京师津隆观,并以医术知名。后宋太宗于太平兴国初诏其为官,初任尚药奉御,后迁翰林医官使,并尝治愈吴越王之子钱惟浚之疾,深受赏识。时太宗留心医药,尝以所藏之方千首出示,并命翰林医官院搜集各种方剂达万余首,由王怀隐会同副使王祐、郑奇并医官陈昭遇等人共同整理编次,以病归方,每类之下,以《诸病源候论》冠之,次列方剂,得一百卷,于淳化年间刊成,太宗亲为之序,是为《太平圣惠方》,其中资料甚多,有些系古医籍佚文,甚可珍贵。


 

主要著作

《太平圣惠方》,是一部收集方剂为主的,综合性的大型医学著作。总结了唐宋之间广大人民的医疗经验,也是诸家名验方的一次大汇合。全书100卷,1670门,集验方16834道,约280万言。一卷为总论,包括诊断、脉法和用药法则;三至七卷为五脏六腑之病及治方;八至十四卷为伤寒及其治方;十五至十八卷为时气、热病及其治方;十九至三十一卷为风病、痨病及其治方;三十二至三十七卷,为眼、口、齿、喉、鼻、耳等病及其治方;三十八至三十九卷为服石和解毒;四十至五十九卷为头、胸、霍乱、消渴、水病、黄疸、淋痢等杂病及其治方;六十至六十八卷为外科疮疡;六十九至八十一卷为妇科病及治方;八十二至九十三卷为儿科病及治方;九十四至九十八卷为神仙、丹药、食治、补益等;最后两卷为明堂针炙。


 

学术内容

王氏等重视脏腑疾病,把“脏腑疾病”置于所载各种疾病之首,对脏腑的生理病理、虚实寒热、主证诸方,均作了论述。计有13种肝胆病方,14种心与小肠疾患,18种脾与胃疾患,14种肺与大肠疾患,16种肾与膀胱疾患。如肝脏病,即记有治肝虚补肝诸方,治肝实泻肝诸方,治肝气不足诸方,治肝脏中风诸方,治肝风筋拘挛诸方,治肝壅热头目不利诸方,治肝气逆面青多怒诸方,治肝脏风毒流注脚膝筋脉疼痛诸方和治肝风冷转筋诸方等,然后又根据每一类型中所出现的不同症状,施以不同的治法,有纲有目,条分缕晰。对五脏用药,王氏并加以明确归类,其中肝脏用药有蕤仁等28种,心脏用药有麦门冬等23种,脾脏用药有黄芪等25种,肺脏用药有款冬花等26种,肾脏用药有肉苁蓉等21种,这种归类方法,对后世医家有很大影响。王氏等还总结出95种病的通用药,并选用了一些前代罕用或不用的药物。故宋人蔡襄曾说《圣惠方》多“异域瑰奇”之品。


王氏于经络、腧穴以及刺灸、治法等方面,亦“采摭前经,研复至理”,有所发挥提高。他们还非常重视医德和医术的修养,并设专篇阐述。在《太平圣惠方卷第一叙为医》中指出:“夫为医者,先谙甲乙素问,明堂针经,俞穴流注,本草药对,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虚实,阴阳盛衰,诸家方论,并须精熟,然后涉猎诗书,该博释老,全之四教,备以五常,明希夷恬淡之门,达喜舍慈悲之旨,…一是以学者必须傍探典笈,邈审妍媸,服勤以求,探赜无厌。忽恣道听,自持己长,炫耀声称,泛滥名誉……夫如是则须洞明物理,晓达人情,悟造化之变通,定吉凶之机要,视表知里,诊候处方,常怀拯物之心;并救含灵之苦,苟用药有准,则厥疾必瘳。若能留心于斯,具而学之,则为医之道,尽善尽美,触事皆通矣。”其对医术修养之要求,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后世影响

王氏等编著的《太平圣惠方》,总结了唐宋之际各种方书的有关内容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经验。既是各家验方的汇编,又是一部综合性的医学巨著,其内容丰富,理论观点也比较统一,对文献研究和中医临床实践均有重要价值。


祝好朋友家业兴旺财源广,老少平安福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