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意
2017-03-21

中医药文化.gif

活学善用钻医书,

行医民间不趋承。

创立诊籍变疗法,

桃李天下育人才。


淳于意

淳于意,西汉初齐临淄人(今山东淄博),姓淳于,名意。淳于意曾任齐太仓令,人称仓公。精医道,辨证审脉,治病多验。曾从公孙光学医,并从公乘阳庆学黄帝、扁鹊脉书。后因故获罪当刑,其女缇萦上书文帝,愿以身代,得免。


《史记》记载了他的二十五例医案,称为“诊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


医案鼻祖


淳于意是世界上第一位创立病历(即诊籍、医案)的医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他的25个病案实录,后人称为诊籍,是我国最早、最完整、最实际的病历记录,是世界最早的医案著作和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病案专著,因而被推崇为医案鼻祖。


发展医学诊籍,即医案,现代叫病历。记病历在今天的医疗中是非常平常的事,是对一个合格医生的起码要求,但诊籍的初创却非易事。齐王诏问淳于意:"你给人治病,疗效很好。你的病人都是哪里人?得的什么病?施药之后。病情如何?"淳于意遵旨一一回答。他记下了已愈患者的籍贯、姓名、职业、病名、病因、病性、诊断、治疗和预后,形成了最初的医案,为我们留下了研究汉代医学的宝贵史料。淳于意的医案中既有王公贵族,也有平民百姓。《史记仓公传》记载了25例病例,治愈15例,不治10例,涉及现代医学的消化、泌尿、呼吸、心血管、内分泌、脑血管、传染病等。


淳于意墓


淳于意墓在泰安市岱岳区满庄镇中淳于村西约300米的田地中。据《泰安县志》载,墓方十二步,高八尺。清光绪间施植柏树七株,颇壮观。


该墓1956年在泰安县(今泰安市)进行文物普查时被发现,1957年泰安县人民委员会将其定为第一批应保护的文物古迹,1979年泰安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呈圆形,高约4米。现墓地周围植树数十株,生长茂盛。


淳于意像


齐文王(公元前178~前167年在位)患肥胖病,气喘、头痛、目不明、懒于行动。淳于意听说后,认为文王形气俱实,应当调节饮食,运动筋骨肌肉,开阔情怀,疏通血脉,以泻有余。可是有一庸医施以灸法,使文王病情加重致死。于是王公贵族诬滔仓公"不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加之同时赵王、胶西王、济南王请仓公为其治病而未至。官府听信诬告,把淳于意传到长安受刑。


淳于意生有五女,当皇帝诏书进京问罪时,他感伤无男随行。于是小女儿坚持随父进京、并上书朝廷,申述父亲无罪,并愿意为奴以换取父亲的自由。经汉文帝诏问,遂使淳于意被赦免而回故里。


淳于意像秦越人一样,并没有把医学经验的传授限定在神秘而狭小的范围内,而是广泛传授医术,他因材施教,培养宋邑、高期、王禹、冯信、杜信、唐安以及齐丞相府的宦者平等人,是秦汉时期文献记载中带徒最多的一位医家。


淳于意下气汤


方剂别名:下气散、下气汤

药物组成: 羌活半两,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槟榔半两,青皮半两,大腹皮半两,陈皮半两,赤茯苓半两,半夏半两,桑白皮半两,桂心半两,紫苏茎2两。

处方来源:《妇人良方》卷十二。

方剂主治: 妊娠心腹胀满,两胁肋闷,不下饮食,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重,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附注:下气散(《女科万金方》)、下气汤(《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本方方名,《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引作"淳于意下气散"。


祝好朋友春季饮食要清淡,绿色蔬菜保平安!


淳于意

中医药文化.gif

活学善用钻医书,

行医民间不趋承。

创立诊籍变疗法,

桃李天下育人才。


淳于意

淳于意,西汉初齐临淄人(今山东淄博),姓淳于,名意。淳于意曾任齐太仓令,人称仓公。精医道,辨证审脉,治病多验。曾从公孙光学医,并从公乘阳庆学黄帝、扁鹊脉书。后因故获罪当刑,其女缇萦上书文帝,愿以身代,得免。


《史记》记载了他的二十五例医案,称为“诊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


医案鼻祖


淳于意是世界上第一位创立病历(即诊籍、医案)的医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他的25个病案实录,后人称为诊籍,是我国最早、最完整、最实际的病历记录,是世界最早的医案著作和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病案专著,因而被推崇为医案鼻祖。


发展医学诊籍,即医案,现代叫病历。记病历在今天的医疗中是非常平常的事,是对一个合格医生的起码要求,但诊籍的初创却非易事。齐王诏问淳于意:"你给人治病,疗效很好。你的病人都是哪里人?得的什么病?施药之后。病情如何?"淳于意遵旨一一回答。他记下了已愈患者的籍贯、姓名、职业、病名、病因、病性、诊断、治疗和预后,形成了最初的医案,为我们留下了研究汉代医学的宝贵史料。淳于意的医案中既有王公贵族,也有平民百姓。《史记仓公传》记载了25例病例,治愈15例,不治10例,涉及现代医学的消化、泌尿、呼吸、心血管、内分泌、脑血管、传染病等。


淳于意墓


淳于意墓在泰安市岱岳区满庄镇中淳于村西约300米的田地中。据《泰安县志》载,墓方十二步,高八尺。清光绪间施植柏树七株,颇壮观。


该墓1956年在泰安县(今泰安市)进行文物普查时被发现,1957年泰安县人民委员会将其定为第一批应保护的文物古迹,1979年泰安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呈圆形,高约4米。现墓地周围植树数十株,生长茂盛。


淳于意像


齐文王(公元前178~前167年在位)患肥胖病,气喘、头痛、目不明、懒于行动。淳于意听说后,认为文王形气俱实,应当调节饮食,运动筋骨肌肉,开阔情怀,疏通血脉,以泻有余。可是有一庸医施以灸法,使文王病情加重致死。于是王公贵族诬滔仓公"不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加之同时赵王、胶西王、济南王请仓公为其治病而未至。官府听信诬告,把淳于意传到长安受刑。


淳于意生有五女,当皇帝诏书进京问罪时,他感伤无男随行。于是小女儿坚持随父进京、并上书朝廷,申述父亲无罪,并愿意为奴以换取父亲的自由。经汉文帝诏问,遂使淳于意被赦免而回故里。


淳于意像秦越人一样,并没有把医学经验的传授限定在神秘而狭小的范围内,而是广泛传授医术,他因材施教,培养宋邑、高期、王禹、冯信、杜信、唐安以及齐丞相府的宦者平等人,是秦汉时期文献记载中带徒最多的一位医家。


淳于意下气汤


方剂别名:下气散、下气汤

药物组成: 羌活半两,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槟榔半两,青皮半两,大腹皮半两,陈皮半两,赤茯苓半两,半夏半两,桑白皮半两,桂心半两,紫苏茎2两。

处方来源:《妇人良方》卷十二。

方剂主治: 妊娠心腹胀满,两胁肋闷,不下饮食,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重,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附注:下气散(《女科万金方》)、下气汤(《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本方方名,《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引作"淳于意下气散"。


祝好朋友春季饮食要清淡,绿色蔬菜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