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
2015-12-17



【中医药文化】


炙甘草汤参姜归,麦冬生地大麻仁,

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组方』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由甘草12g,生姜9g,桂枝9g,人参6g,生地黄50g,阿胶6g,麦门冬10g,麻仁10g,大枣10枚。九位中药组成。炙甘草汤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功效。主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虚劳肺痿。



『药性分析』

    1.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

   2.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


    3.桂枝辛;甘;性温。入膀胱、心、肺经。

      功效: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4.人参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


    5.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6.阿胶甘,平。归肺、肝、肾经。

      功效:补血、滋阴补阴。


    7.麦门冬味甘,性平。入肺、胃、心经。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

    8.麻仁味甘,性平。归脾经、胃经、大肠经。

      功效:补中益气,润肠通便。

    9.大枣味甘,性温。归脾经。

      功效:补虚益气、养血安神。


『配伍特点』

    君药---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滋阴养血。

    臣药---以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


     佐药---以桂枝、生姜温心阳,通血脉为佐。

     使药---用法中加清酒,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是为使药。

     配伍特点---诸药合用,用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可奏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功。



『发展历史』

    炙甘草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之《伤寒论》,177条原文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方由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组成。方能调阴阳,补气血,悸可宁而脉可复,故又名复脉汤。为临床常用经典名方。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今古异制,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现在从其说,“汉之一两,可用3g。”故炙甘草汤方现代参考剂量为炙甘草(12g),生姜(9g),人参(6g),生地黄(48g),阿胶(6g),麦门冬(10g),麻仁(10g),大枣(10枚)。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炙甘草汤中甘草仅四两(12g),却冠以“炙甘草汤”,乃由于方中炙甘草为主药,味甘入心,能益气养心,通经脉,利血气,甘能养脾健胃,本方滋阴要皆为甘药,说明健胃气是本。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结合临床经验,在炙甘草汤(复脉汤)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加减变化,创造出加减复脉汤、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等一系列复脉辈方剂,用于温病后期肝肾阴亏之证,更好地发挥了临床疗效。吴鞠通说:“在仲景当日,治伤于寒者之脉结代,自有取于参、桂、姜、枣以复脉之阳,今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不得再补其阳也,用古法而不拘用古方,医者之化裁也。”


    张仲景《伤寒论》全篇,始终贯穿着“保胃气”“存津液”的法则,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这对我们临证实践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现在医学上炙甘草汤加减针对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产生的心阳虚、心阴虚、心阴阳两虚的虚劳性心悸有较好的疗效,同时保证了放化疗的顺利进行,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衍生方剂』

    1、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炙甘草(18克)、干地黄(18克)、生白芍(18克)、麦冬(15克)、阿胶(9克)、麻仁(9克)。

     功效:甘草益气补中;干地黄清热凉血;麦冬养阴润肺;阿胶补血、滋阴补阴;麻仁润肠通便;此药方具有滋阴养血,生津润燥之功。

     主治:温热病后期,邪热久羁,阴液亏虚证。身热面赤,口干舌燥,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


    2、一甲复脉汤(《温病条辨》卷三):牡蛎30(碾细)、炙甘草18克、干地黄18克、生白芍18克、麦冬15(不去心)、阿胶9克。

     功效:牡蛎平肝息风;甘草润肺止咳;干地黄养阴生津;生白芍养血调经;阿胶补血、滋阴补阴;此药方有护阴存津之功。

     主治:温病下后,大便溏甚,一日三四次,脉仍数者。



『禁忌』

    虚劳肺痿属气阴两伤者,使用本方,是用其益气滋阴而补肺,但对阴伤肺燥较甚者,方中姜、桂、酒减少用量或不用,因为温药毕竟有耗伤阴液之弊,故应慎用。


    祝好朋友人兴财旺鸿福到,家和事顺好运来!



炙甘草汤



【中医药文化】


炙甘草汤参姜归,麦冬生地大麻仁,

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组方』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由甘草12g,生姜9g,桂枝9g,人参6g,生地黄50g,阿胶6g,麦门冬10g,麻仁10g,大枣10枚。九位中药组成。炙甘草汤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功效。主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虚劳肺痿。



『药性分析』

    1.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

   2.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


    3.桂枝辛;甘;性温。入膀胱、心、肺经。

      功效: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4.人参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


    5.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6.阿胶甘,平。归肺、肝、肾经。

      功效:补血、滋阴补阴。


    7.麦门冬味甘,性平。入肺、胃、心经。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

    8.麻仁味甘,性平。归脾经、胃经、大肠经。

      功效:补中益气,润肠通便。

    9.大枣味甘,性温。归脾经。

      功效:补虚益气、养血安神。


『配伍特点』

    君药---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滋阴养血。

    臣药---以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


     佐药---以桂枝、生姜温心阳,通血脉为佐。

     使药---用法中加清酒,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是为使药。

     配伍特点---诸药合用,用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可奏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功。



『发展历史』

    炙甘草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之《伤寒论》,177条原文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方由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组成。方能调阴阳,补气血,悸可宁而脉可复,故又名复脉汤。为临床常用经典名方。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今古异制,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现在从其说,“汉之一两,可用3g。”故炙甘草汤方现代参考剂量为炙甘草(12g),生姜(9g),人参(6g),生地黄(48g),阿胶(6g),麦门冬(10g),麻仁(10g),大枣(10枚)。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炙甘草汤中甘草仅四两(12g),却冠以“炙甘草汤”,乃由于方中炙甘草为主药,味甘入心,能益气养心,通经脉,利血气,甘能养脾健胃,本方滋阴要皆为甘药,说明健胃气是本。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结合临床经验,在炙甘草汤(复脉汤)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加减变化,创造出加减复脉汤、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等一系列复脉辈方剂,用于温病后期肝肾阴亏之证,更好地发挥了临床疗效。吴鞠通说:“在仲景当日,治伤于寒者之脉结代,自有取于参、桂、姜、枣以复脉之阳,今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不得再补其阳也,用古法而不拘用古方,医者之化裁也。”


    张仲景《伤寒论》全篇,始终贯穿着“保胃气”“存津液”的法则,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这对我们临证实践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现在医学上炙甘草汤加减针对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产生的心阳虚、心阴虚、心阴阳两虚的虚劳性心悸有较好的疗效,同时保证了放化疗的顺利进行,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衍生方剂』

    1、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炙甘草(18克)、干地黄(18克)、生白芍(18克)、麦冬(15克)、阿胶(9克)、麻仁(9克)。

     功效:甘草益气补中;干地黄清热凉血;麦冬养阴润肺;阿胶补血、滋阴补阴;麻仁润肠通便;此药方具有滋阴养血,生津润燥之功。

     主治:温热病后期,邪热久羁,阴液亏虚证。身热面赤,口干舌燥,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


    2、一甲复脉汤(《温病条辨》卷三):牡蛎30(碾细)、炙甘草18克、干地黄18克、生白芍18克、麦冬15(不去心)、阿胶9克。

     功效:牡蛎平肝息风;甘草润肺止咳;干地黄养阴生津;生白芍养血调经;阿胶补血、滋阴补阴;此药方有护阴存津之功。

     主治:温病下后,大便溏甚,一日三四次,脉仍数者。



『禁忌』

    虚劳肺痿属气阴两伤者,使用本方,是用其益气滋阴而补肺,但对阴伤肺燥较甚者,方中姜、桂、酒减少用量或不用,因为温药毕竟有耗伤阴液之弊,故应慎用。


    祝好朋友人兴财旺鸿福到,家和事顺好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