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酸咸甘苦辛五味,
药材身心实金贵。
补中益气缘异功,
芪麻柴归减茯苓。
『组方』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名医四大学派之一,李东垣著《东垣十书》脾胃论中的代表方剂,全方由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它具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的独特功能。本方适用于中气不足,清阳下陷,食欲不振,气血两虚等引起的各类疾病。
『药性分析』
1.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
2.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3. 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经。
功效: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
4. 升麻—性凉,味苦辛微苦。入肺、脾、胃经。
功效:解毒,镇痛,抗炎,降低血压,解痉,抗惊厥。
5. 柴胡—味苦,性平。入肝、胆经。
功效:疏散退热,升阳舒肝。
6. 橘皮—性温,味辛苦。入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胃、燥湿化痰。
7. 当归—味甘,性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8. 白术—性温,味苦甘。入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胃,燥湿,和中。
『配伍特点』
君药:以黄芪为君,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臣药:人参、白术、甘草健脾补中为臣,共收补中益气之功。
佐药:配陈皮理气,当归和血,均为其佐。
使药: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为补气之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八药伍配,补气升阳(以治气虚下陷证),甘温除热(以治气虚发热证)。
『发展历史』
补中益气汤是治疗脾胃病的经典方,由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所创。他从师于易州张元素,在深入研究《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著作基础上,接受了其师“养胃气”的家法和“师古方,裁新方”的革新思想,结合自己多的临年床实践经验,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论点,编撰《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等著作,充实了脾胃学说理论,创立了调理脾胃的有效方药,被称为“补土派”之鼻祖。
明·吴昆在《医方考·卷之三·虚损劳擦门第十八》中曰:“劳倦伤脾,中气不足,懈于言语,恶食溏泄,日渐瘦弱,此方主之。……伤脾故令中气不足,懒于言语,脾气不足以胜谷气,故恶食。阐述劳倦伤脾,可致消瘦、懒言等全身症状及恶食、溏泄等胃肠道病证,认为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胃损伤所致疾病。同时指出“五味入口,甘先入脾。是方也,参、芪、归、术、甘草,皆甘物也,故可以入脾而补中气。
明·龚廷贤用此方去升麻、柴胡,加炒枣仁治常人汗多,又治失眠不寐;虚火上炎加玄参;阴虚生火加黄柏、知母;阴虚该多加贝母;泄泻去当归,加白获荃、泽泻、白芍;手足冷或腹痛加附子;心刺痛重用当归,加白豆寇;用心太过,神思不宁,怔仲惊悸加获等、枣仁、柏子仁、远志、石曹蒲;咽干加葛根和天花粉;精神短少倍人参;夏加五味子、麦冬;梦遗加龙骨、牡蛎;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再加川芍;腰痛加牛膝、杜仲;脚弱加木瓜、防己;五心烦躁加生地;气浮心乱与朱砂安神丸并服。
清代,叶天士对东垣更为推崇备至,《临证指南医案·卷三》云:“脾胃之论,莫详于东垣”,“历举益气法,无出东垣范围,稗清阳旋转,脾胃自强,偏寒偏热,总有太过不及之弊,补中益气加味。”并在此基础上,叶天士又创立了“养胃阴”之法,从而使脾胃学说更趋完善。
《古今名医方论》中引张景岳语“补中益气一汤,允为东垣独得之心法,本方为升柴助升气,以参术归茂助阳气,此意诚尽善矣。然补阳之义亦有宜否,如治劳倦内伤发热为助阳也,非发汗也,染有不散而散之意,故于劳倦感寒或阳虚疲虐及脾气下陷等证最宜”。
末民初著名医家张锡纯对补中益气汤亦有所发挥,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治疗胸中大气下陷的升陷汤,亦仿补中益气汤之意,重用黄茂为君药,配伍升麻、柴胡以升提大气之陷,再合知母之凉润以制黄茂之温,配桔梗以载药上达胸中。张氏以该方加减治疗气虚下陷之疾,效果甚佳,屡屡获效。
『衍生方剂』
1.举元煎(《景岳全书》)人参10-20g、黄芪10-20g、炙甘草3-6g、升麻4g、白术3-6g,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
功用:益气升提。
主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等证。有不宜使用归、熟补血等剂,而但宜补气者,以此主之。
2.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生黄芪18g、知母9g、柴胡4.5g、桔梗4.5g、升麻3g,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
功用:益气升陷。
主治:大气下陷证。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脉沉迟微弱,或叁伍不调。
3.升阳益胃汤(《内外伤辨惑论》)黄芪30g、半夏15g、人参15g、炙甘草15g、独活9g、防风9g、白芍药9g、羌活9g、橘皮6g、茯苓5g、柴胡5g、泽泻5g、白术5g、黄连1.5g、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
功用:益气升阳,清热除湿。
主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肿,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
『现代研究』
1.本方之所以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通过补气升阳,使下陷的中气得以恢复,从而治疗脏器下陷),是因为它对肠管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增强子宫肌肉张力,抑制子宫运动,具有抗缺氧、增强体力、改善蛋白质代谢、抗贫血等作用,同时,还能提高免疫机能,降低肿瘤化疗的毒副作用。
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本方在治疗虚热感冒、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及气虚发热方面,疗效已经得到肯定。
2.在本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后,它的适应症得到进一步扩大,可用来治疗低血压、流行性出血热、头痛、失眠、美尼尔氏综合征、眼睑下垂、慢性腹泻、女性尿道综合征、白带过多、产后尿潴留、产后及妇产科手术后尿失禁、前列腺增生、男性不育、术后发热、慢性低热以及化疗毒副反应等等。
『禁忌』
阴虚内热者忌服。
祝好朋友古今唱世事世唱今古,天地颂人间人颂地天!
〖中医药文化〗
酸咸甘苦辛五味,
药材身心实金贵。
补中益气缘异功,
芪麻柴归减茯苓。
『组方』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名医四大学派之一,李东垣著《东垣十书》脾胃论中的代表方剂,全方由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它具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的独特功能。本方适用于中气不足,清阳下陷,食欲不振,气血两虚等引起的各类疾病。
『药性分析』
1.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
2.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3. 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经。
功效: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
4. 升麻—性凉,味苦辛微苦。入肺、脾、胃经。
功效:解毒,镇痛,抗炎,降低血压,解痉,抗惊厥。
5. 柴胡—味苦,性平。入肝、胆经。
功效:疏散退热,升阳舒肝。
6. 橘皮—性温,味辛苦。入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胃、燥湿化痰。
7. 当归—味甘,性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8. 白术—性温,味苦甘。入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胃,燥湿,和中。
『配伍特点』
君药:以黄芪为君,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臣药:人参、白术、甘草健脾补中为臣,共收补中益气之功。
佐药:配陈皮理气,当归和血,均为其佐。
使药: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为补气之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八药伍配,补气升阳(以治气虚下陷证),甘温除热(以治气虚发热证)。
『发展历史』
补中益气汤是治疗脾胃病的经典方,由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所创。他从师于易州张元素,在深入研究《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著作基础上,接受了其师“养胃气”的家法和“师古方,裁新方”的革新思想,结合自己多的临年床实践经验,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论点,编撰《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等著作,充实了脾胃学说理论,创立了调理脾胃的有效方药,被称为“补土派”之鼻祖。
明·吴昆在《医方考·卷之三·虚损劳擦门第十八》中曰:“劳倦伤脾,中气不足,懈于言语,恶食溏泄,日渐瘦弱,此方主之。……伤脾故令中气不足,懒于言语,脾气不足以胜谷气,故恶食。阐述劳倦伤脾,可致消瘦、懒言等全身症状及恶食、溏泄等胃肠道病证,认为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胃损伤所致疾病。同时指出“五味入口,甘先入脾。是方也,参、芪、归、术、甘草,皆甘物也,故可以入脾而补中气。
明·龚廷贤用此方去升麻、柴胡,加炒枣仁治常人汗多,又治失眠不寐;虚火上炎加玄参;阴虚生火加黄柏、知母;阴虚该多加贝母;泄泻去当归,加白获荃、泽泻、白芍;手足冷或腹痛加附子;心刺痛重用当归,加白豆寇;用心太过,神思不宁,怔仲惊悸加获等、枣仁、柏子仁、远志、石曹蒲;咽干加葛根和天花粉;精神短少倍人参;夏加五味子、麦冬;梦遗加龙骨、牡蛎;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再加川芍;腰痛加牛膝、杜仲;脚弱加木瓜、防己;五心烦躁加生地;气浮心乱与朱砂安神丸并服。
清代,叶天士对东垣更为推崇备至,《临证指南医案·卷三》云:“脾胃之论,莫详于东垣”,“历举益气法,无出东垣范围,稗清阳旋转,脾胃自强,偏寒偏热,总有太过不及之弊,补中益气加味。”并在此基础上,叶天士又创立了“养胃阴”之法,从而使脾胃学说更趋完善。
《古今名医方论》中引张景岳语“补中益气一汤,允为东垣独得之心法,本方为升柴助升气,以参术归茂助阳气,此意诚尽善矣。然补阳之义亦有宜否,如治劳倦内伤发热为助阳也,非发汗也,染有不散而散之意,故于劳倦感寒或阳虚疲虐及脾气下陷等证最宜”。
末民初著名医家张锡纯对补中益气汤亦有所发挥,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治疗胸中大气下陷的升陷汤,亦仿补中益气汤之意,重用黄茂为君药,配伍升麻、柴胡以升提大气之陷,再合知母之凉润以制黄茂之温,配桔梗以载药上达胸中。张氏以该方加减治疗气虚下陷之疾,效果甚佳,屡屡获效。
『衍生方剂』
1.举元煎(《景岳全书》)人参10-20g、黄芪10-20g、炙甘草3-6g、升麻4g、白术3-6g,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
功用:益气升提。
主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等证。有不宜使用归、熟补血等剂,而但宜补气者,以此主之。
2.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生黄芪18g、知母9g、柴胡4.5g、桔梗4.5g、升麻3g,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
功用:益气升陷。
主治:大气下陷证。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脉沉迟微弱,或叁伍不调。
3.升阳益胃汤(《内外伤辨惑论》)黄芪30g、半夏15g、人参15g、炙甘草15g、独活9g、防风9g、白芍药9g、羌活9g、橘皮6g、茯苓5g、柴胡5g、泽泻5g、白术5g、黄连1.5g、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
功用:益气升阳,清热除湿。
主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肿,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
『现代研究』
1.本方之所以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通过补气升阳,使下陷的中气得以恢复,从而治疗脏器下陷),是因为它对肠管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增强子宫肌肉张力,抑制子宫运动,具有抗缺氧、增强体力、改善蛋白质代谢、抗贫血等作用,同时,还能提高免疫机能,降低肿瘤化疗的毒副作用。
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本方在治疗虚热感冒、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及气虚发热方面,疗效已经得到肯定。
2.在本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后,它的适应症得到进一步扩大,可用来治疗低血压、流行性出血热、头痛、失眠、美尼尔氏综合征、眼睑下垂、慢性腹泻、女性尿道综合征、白带过多、产后尿潴留、产后及妇产科手术后尿失禁、前列腺增生、男性不育、术后发热、慢性低热以及化疗毒副反应等等。
『禁忌』
阴虚内热者忌服。
祝好朋友古今唱世事世唱今古,天地颂人间人颂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