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自古神农百草尝,
配伍审慎成良方。
炮制加工方入药,
辩证施治治安康。
『简介』
发酵法是炮制方法之一,指药物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
『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真菌防病治病的国家,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灵芝、茯苓、猪苓、雷丸等药用真菌的记载,这些药物现仍被广泛使用。
汉晋前后,开始出现了作为中药炮制手段的发酵,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香豉”的记载,即为淡豆豉。《金匮要略》中有用发酵炮制的方法制得的中药――神曲。
我国利用红曲菌的历史悠久,从汉代起就开始用红曲菌制曲。汉末王粲诗赋《七释》中有“西旅游梁,御宿青粲,瓜州红曲,参糅相半,软滑膏润,入口流散”的记载,证明当时已有红曲并用它作红饭或腐乳了。
北魏时代,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中则记录了多种发酵炮制的方法,此后的不同朝代和时期内,如在《肘后方》、《小品方》、《千金方》等多部古典医籍中,都有发酵炮制而成中药临床应用的记载。
唐朝政府组织苏敬等人编写的《新修本草》,炮制方法中增加了作蘖、作曲、作豉等新方法。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中创制了中药胆南星的发酵炮制方法,是在制天南星细粉中加入胆汁后,发酵制得。
明、清时期,中药发酵炮制受到诸医家的广泛重视,其理论和实践水平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医学入门》(1575年)中“五倍子”条下记载从五倍子中用发酵法制得没食子酸的过程,是世界上最早制得的有机酸。
直到现在,临床仍在应用的中药发酵炮制品,如六神曲、淡豆豉、建曲、沉香曲、半夏曲、红曲、豆黄等,大多是利用炮制环境中的野生微生物,多为霉菌、酵母、细菌等进行多菌种固体发酵而成。
『目的』
1、改变原有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扩大用药品种,如六神曲、淡豆豉。
2、增强疗效。如半夏曲。
『操作方法』
根据不同品种,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后,再置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下进行发酵。常用的方法有药料与面粉混合发酵,如六神曲、建曲、半夏曲、沉香曲等。另一类方法是直接用药料进行发酵,如淡豆豉、百药煎等。
发酵条件与发酵过程是微生物新陈代谢的过程,因此,在制备时,应具备其生长繁殖的条件。[菌种、营养物质(培养基)水、温度、相对湿度、其他方面]
菌种:多数是利用空气中微生物自然发酵,但有时会因菌种不纯,影响发酵的质量。
营养物质(培养基)水:含氮物质、含碳物质、无机盐类等。如六神曲中面粉为菌种提供了碳源,赤小豆含大量蛋白质为菌种提供了氮源。
温度:一般发酵的最佳温度以30℃~37℃为宜,若温度太高则菌种老化、死亡,不能发酵;温度过低,虽能保存菌种,但繁殖太慢,不利于发酵,甚至不能发酵。
相对湿度:发酵需要有一定的湿度,一般相对湿度控制在 70%~80%为宜,若湿度太大,则药料发粘,且易生虫霉烂,造成药物发暗;过分干燥,则药料易散不能成形,老药工经验认为:“握之成团,指间可见水迹,放下轻击则碎”为宜。
其他方面:PH值 4~7.6,有充足氧或二氧化碳条件下进行。
『注意事项』
1、原料在发酵前应进行杀菌、杀虫的处理,以免杂菌影响发酵质量。
2、发酵过程必须一次完成,不能中断,或中途停顿。
3、温度和湿度对发酵的速度影响很大,温度过低或过分干燥,发酵速度会慢甚至不能发酵,而温度过高则能杀死霉菌,不能发酵。
发芽法。
『简介』
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称为发芽法。古代称为“蘖法”。
『发展』
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料,古人称之为醴.大约在汉代后,醴被酒曲酿造的黄酒所淘汰.我国远古时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酿造的,即所谓的蘖法酿醴.
《黄帝内经》中记载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记载有不同种类的谷芽酿造的醴《周礼·天官·酒正》中有"醴齐",醴和啤酒在远古时代应属同一类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饮料.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谷芽酿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类似于醴,用酒曲酿造的甜酒却保留下来了。
在古代,人们也称之为醴.故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啤酒,但是,根据古代的资料,我国很早就掌握了蘖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蘖制造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国都存在,醴后来被酒所取代。
『目的』
通过发芽,淀粉被分解为糊精、葡萄糖及果糖,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脂肪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并产生各种消化酶、维生素,使其具有新的功效,扩大用药品种。
『操作方法』
1、选种 选择新鲜、粒大、饱满、无病虫害、色泽鲜艳的种子。因含营养物质丰富,利于胚的发育,长出新芽。
2、浸泡 净选后的种子或果实,用适量清水浸泡适当时间(春、秋浸泡 4~6小时,冬季8小时,夏季4小时)。
3、发芽
(1)浸渍后的种子或果实,置能透气漏水的容器中,或已垫好竹席的地面上。
(2)上面加盖湿物,控制温度和湿度,温度一般保持在18℃~25℃之间,浸渍度含水量应控制在42%~45%或每日喷淋清水数次,保持湿润。
(3)这样经 2~3天即可萌发幼芽,待幼芽长出 0.2cm~lcm左右时,即可取出。
『注意事项』
1、应取新鲜、成熟、饱满的果实或种子,要求发芽率在85%以上。
2、适当的避光并选择有充足氧气、通风良好的场地或容器进行发芽。
祝好朋友有三尺地身可坐,到五更时心自轻!
〖中医药文化〗
自古神农百草尝,
配伍审慎成良方。
炮制加工方入药,
辩证施治治安康。
『简介』
发酵法是炮制方法之一,指药物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
『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真菌防病治病的国家,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灵芝、茯苓、猪苓、雷丸等药用真菌的记载,这些药物现仍被广泛使用。
汉晋前后,开始出现了作为中药炮制手段的发酵,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香豉”的记载,即为淡豆豉。《金匮要略》中有用发酵炮制的方法制得的中药――神曲。
我国利用红曲菌的历史悠久,从汉代起就开始用红曲菌制曲。汉末王粲诗赋《七释》中有“西旅游梁,御宿青粲,瓜州红曲,参糅相半,软滑膏润,入口流散”的记载,证明当时已有红曲并用它作红饭或腐乳了。
北魏时代,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中则记录了多种发酵炮制的方法,此后的不同朝代和时期内,如在《肘后方》、《小品方》、《千金方》等多部古典医籍中,都有发酵炮制而成中药临床应用的记载。
唐朝政府组织苏敬等人编写的《新修本草》,炮制方法中增加了作蘖、作曲、作豉等新方法。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中创制了中药胆南星的发酵炮制方法,是在制天南星细粉中加入胆汁后,发酵制得。
明、清时期,中药发酵炮制受到诸医家的广泛重视,其理论和实践水平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医学入门》(1575年)中“五倍子”条下记载从五倍子中用发酵法制得没食子酸的过程,是世界上最早制得的有机酸。
直到现在,临床仍在应用的中药发酵炮制品,如六神曲、淡豆豉、建曲、沉香曲、半夏曲、红曲、豆黄等,大多是利用炮制环境中的野生微生物,多为霉菌、酵母、细菌等进行多菌种固体发酵而成。
『目的』
1、改变原有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扩大用药品种,如六神曲、淡豆豉。
2、增强疗效。如半夏曲。
『操作方法』
根据不同品种,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后,再置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下进行发酵。常用的方法有药料与面粉混合发酵,如六神曲、建曲、半夏曲、沉香曲等。另一类方法是直接用药料进行发酵,如淡豆豉、百药煎等。
发酵条件与发酵过程是微生物新陈代谢的过程,因此,在制备时,应具备其生长繁殖的条件。[菌种、营养物质(培养基)水、温度、相对湿度、其他方面]
菌种:多数是利用空气中微生物自然发酵,但有时会因菌种不纯,影响发酵的质量。
营养物质(培养基)水:含氮物质、含碳物质、无机盐类等。如六神曲中面粉为菌种提供了碳源,赤小豆含大量蛋白质为菌种提供了氮源。
温度:一般发酵的最佳温度以30℃~37℃为宜,若温度太高则菌种老化、死亡,不能发酵;温度过低,虽能保存菌种,但繁殖太慢,不利于发酵,甚至不能发酵。
相对湿度:发酵需要有一定的湿度,一般相对湿度控制在 70%~80%为宜,若湿度太大,则药料发粘,且易生虫霉烂,造成药物发暗;过分干燥,则药料易散不能成形,老药工经验认为:“握之成团,指间可见水迹,放下轻击则碎”为宜。
其他方面:PH值 4~7.6,有充足氧或二氧化碳条件下进行。
『注意事项』
1、原料在发酵前应进行杀菌、杀虫的处理,以免杂菌影响发酵质量。
2、发酵过程必须一次完成,不能中断,或中途停顿。
3、温度和湿度对发酵的速度影响很大,温度过低或过分干燥,发酵速度会慢甚至不能发酵,而温度过高则能杀死霉菌,不能发酵。
发芽法。
『简介』
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称为发芽法。古代称为“蘖法”。
『发展』
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料,古人称之为醴.大约在汉代后,醴被酒曲酿造的黄酒所淘汰.我国远古时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酿造的,即所谓的蘖法酿醴.
《黄帝内经》中记载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记载有不同种类的谷芽酿造的醴《周礼·天官·酒正》中有"醴齐",醴和啤酒在远古时代应属同一类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饮料.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谷芽酿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类似于醴,用酒曲酿造的甜酒却保留下来了。
在古代,人们也称之为醴.故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啤酒,但是,根据古代的资料,我国很早就掌握了蘖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蘖制造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国都存在,醴后来被酒所取代。
『目的』
通过发芽,淀粉被分解为糊精、葡萄糖及果糖,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脂肪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并产生各种消化酶、维生素,使其具有新的功效,扩大用药品种。
『操作方法』
1、选种 选择新鲜、粒大、饱满、无病虫害、色泽鲜艳的种子。因含营养物质丰富,利于胚的发育,长出新芽。
2、浸泡 净选后的种子或果实,用适量清水浸泡适当时间(春、秋浸泡 4~6小时,冬季8小时,夏季4小时)。
3、发芽
(1)浸渍后的种子或果实,置能透气漏水的容器中,或已垫好竹席的地面上。
(2)上面加盖湿物,控制温度和湿度,温度一般保持在18℃~25℃之间,浸渍度含水量应控制在42%~45%或每日喷淋清水数次,保持湿润。
(3)这样经 2~3天即可萌发幼芽,待幼芽长出 0.2cm~lcm左右时,即可取出。
『注意事项』
1、应取新鲜、成熟、饱满的果实或种子,要求发芽率在85%以上。
2、适当的避光并选择有充足氧气、通风良好的场地或容器进行发芽。
祝好朋友有三尺地身可坐,到五更时心自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