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医药(七)
2015-07-13

〖中医药文化〗

君臣佐使分寸掌,

四气五味因不同。

方中乾坤汤中藏,

经验总结是良方。


〖名医名著〗

    冯泉福,号雨田,北京人,生于1902年,卒于1989年。其祖、父二代皆业医,精通小儿捏积术。冯氏幼承家学,20岁时随父学习捏积,为冯氏捏积术的传人。1959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工作。


『捏积术』

    捏积疗法是中医独特疗法之一,冯泉福根据几十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一套手法简便、疗效比较显著的捏积手法,费用低廉、效果显著。他的家传“消积散”及“冯氏化痞膏”,疗效确切。


    陆石如,北京市人。师承其父陆筱香、叔父陆仲安。长于中医儿科,善用消补剂,对小儿疳积有一定的治疗经验。认为小儿感冒是由内伤饮食、外感时邪所致,故治疗小儿发热多用疏解消导法。临证多考《温病条辨》,用药善凉远热,对脾胃学说有一定造诣,重视调理脾胃,保护气血津液。传有祖方“磨积散”。曾任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科主任。由门人总结其临证经验14篇,部分内容被收于《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一书中。


    杨艺农,字育才,北京市人,生于1900年。早年随父学医精通各科,尤以儿科擅长,在北京东城一带有“小儿杨”之称。代表其临证经验的论文多篇刊登于《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中。杨艺农治学师古而不泥古,对中医理法方药的运用与中药的炮制等都提出过不同看法。认为研究医学,对古人言论,须从临床实际细心体会,不可偏信一家之言,一味盲从。否则,足以妨碍学术之进步,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即此意也。


『学术思想』

    杨艺农治疗时邪有“六法”、“六禁”。“六法”指解表、清热、解毒、开窍、缓下、养阴六种治法。“六禁”指禁发表太过、禁养阴过早、禁香燥散气、禁过用寒凉、禁峻泻伤正、禁温补助邪。实践证明,“六法”、“六禁”对指导儿科临床治疗有较好的作用。


    周慕新,字荣,号融,北京市人,生于1902年,卒于1979年。15岁师从李秀生老中医,后又选入清太医院医学馆学习深造,得太医院赵友琴、翟文楼等前辈指导。此后悬壶京城,初理大方脉,后专儿科,名噪京城,人称“小儿王”。


    郗霈龄,北京市人,生于1902年。1924年拜北京名医王子江为师。1930年考取医师资格,开始在京行医。后与赵绍琴、刘奉五等同窗受业于前清太医院御医韩一斋门下深造。郗霈龄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医学相结合。对于西医无特效疗法的疾病,郗霈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保持中医传统特色的前提下,紧扣辨证论治。郗霈龄一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编辑了《中医临床经验选》等,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典型病例』

    郗霈龄曾治患者高某,男,51岁,因患中毒性痢疾入某院,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后,大便次数反而增多,确诊为伪膜性肠炎,经服西药无效。患者精神萎靡,嗜睡,体温38.3℃,四肢逆冷,大便为黄绿色胆汁样稀水,顺肛门向外流泻,不欲进食,伴有恶心,两足浮肿,舌淡无苔,脉微欲绝,已见舌卷囊缩之危候。因病情危笃,已置单间隔离,医护似已束手。郗霈龄经辨证后确认尚有可挽回之生机,遂投以温补脾肾、回阳固脱之剂。药用党参、茯苓、炒白术、肉豆蔻、吴茱萸、官桂、附片、炮姜、煨葛根等。由于药证相符,奏效迅捷。患者次日体温正常,大便八次。五剂药后,伪膜性肠炎痊愈。


    赵锡武,原名钟录,河南省夏邑县人,生于1902年。18岁时自学中医,25岁时考取行医执照,在北京正式开业。赵锡武一贯主张中西医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他强调中西医要互相学习,在学术领域内,应努力找到中西医的相互结合点,并在这个点上有所突破。著有《赵锡武医疗经验》。


    《赵锡武医疗经验》讲述赵锡武先生是全国知名的老中医,行医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所涉及内容则以内科为主,包括27个病证。书中阐释病机多从《黄帝内经素问》等中医经典医籍出发,步步深入,有理有据,且易懂易学;辨治疾病则多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依据,充分反映了赵老自己的经验体会,并选取了他亲治的典型医案,提供了疗效确切的治法、效方。


    祝好朋友千门彩树曈曈日,万户清歌淡淡风!



近代中医药(七)

〖中医药文化〗

君臣佐使分寸掌,

四气五味因不同。

方中乾坤汤中藏,

经验总结是良方。


〖名医名著〗

    冯泉福,号雨田,北京人,生于1902年,卒于1989年。其祖、父二代皆业医,精通小儿捏积术。冯氏幼承家学,20岁时随父学习捏积,为冯氏捏积术的传人。1959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工作。


『捏积术』

    捏积疗法是中医独特疗法之一,冯泉福根据几十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一套手法简便、疗效比较显著的捏积手法,费用低廉、效果显著。他的家传“消积散”及“冯氏化痞膏”,疗效确切。


    陆石如,北京市人。师承其父陆筱香、叔父陆仲安。长于中医儿科,善用消补剂,对小儿疳积有一定的治疗经验。认为小儿感冒是由内伤饮食、外感时邪所致,故治疗小儿发热多用疏解消导法。临证多考《温病条辨》,用药善凉远热,对脾胃学说有一定造诣,重视调理脾胃,保护气血津液。传有祖方“磨积散”。曾任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科主任。由门人总结其临证经验14篇,部分内容被收于《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一书中。


    杨艺农,字育才,北京市人,生于1900年。早年随父学医精通各科,尤以儿科擅长,在北京东城一带有“小儿杨”之称。代表其临证经验的论文多篇刊登于《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中。杨艺农治学师古而不泥古,对中医理法方药的运用与中药的炮制等都提出过不同看法。认为研究医学,对古人言论,须从临床实际细心体会,不可偏信一家之言,一味盲从。否则,足以妨碍学术之进步,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即此意也。


『学术思想』

    杨艺农治疗时邪有“六法”、“六禁”。“六法”指解表、清热、解毒、开窍、缓下、养阴六种治法。“六禁”指禁发表太过、禁养阴过早、禁香燥散气、禁过用寒凉、禁峻泻伤正、禁温补助邪。实践证明,“六法”、“六禁”对指导儿科临床治疗有较好的作用。


    周慕新,字荣,号融,北京市人,生于1902年,卒于1979年。15岁师从李秀生老中医,后又选入清太医院医学馆学习深造,得太医院赵友琴、翟文楼等前辈指导。此后悬壶京城,初理大方脉,后专儿科,名噪京城,人称“小儿王”。


    郗霈龄,北京市人,生于1902年。1924年拜北京名医王子江为师。1930年考取医师资格,开始在京行医。后与赵绍琴、刘奉五等同窗受业于前清太医院御医韩一斋门下深造。郗霈龄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医学相结合。对于西医无特效疗法的疾病,郗霈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保持中医传统特色的前提下,紧扣辨证论治。郗霈龄一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编辑了《中医临床经验选》等,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典型病例』

    郗霈龄曾治患者高某,男,51岁,因患中毒性痢疾入某院,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后,大便次数反而增多,确诊为伪膜性肠炎,经服西药无效。患者精神萎靡,嗜睡,体温38.3℃,四肢逆冷,大便为黄绿色胆汁样稀水,顺肛门向外流泻,不欲进食,伴有恶心,两足浮肿,舌淡无苔,脉微欲绝,已见舌卷囊缩之危候。因病情危笃,已置单间隔离,医护似已束手。郗霈龄经辨证后确认尚有可挽回之生机,遂投以温补脾肾、回阳固脱之剂。药用党参、茯苓、炒白术、肉豆蔻、吴茱萸、官桂、附片、炮姜、煨葛根等。由于药证相符,奏效迅捷。患者次日体温正常,大便八次。五剂药后,伪膜性肠炎痊愈。


    赵锡武,原名钟录,河南省夏邑县人,生于1902年。18岁时自学中医,25岁时考取行医执照,在北京正式开业。赵锡武一贯主张中西医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他强调中西医要互相学习,在学术领域内,应努力找到中西医的相互结合点,并在这个点上有所突破。著有《赵锡武医疗经验》。


    《赵锡武医疗经验》讲述赵锡武先生是全国知名的老中医,行医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所涉及内容则以内科为主,包括27个病证。书中阐释病机多从《黄帝内经素问》等中医经典医籍出发,步步深入,有理有据,且易懂易学;辨治疾病则多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依据,充分反映了赵老自己的经验体会,并选取了他亲治的典型医案,提供了疗效确切的治法、效方。


    祝好朋友千门彩树曈曈日,万户清歌淡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