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细雨无声寸草知,
春风轻拂景色姿,
濡润岐黄千秋业,
喜看杏林添新枝。
〖名医、名著、轶事〗
《本经疏证》药物学著作,12卷。附《本经续疏》6卷、《本经序玩耍》8卷。清•邹澍撰。刊于1832年。以分析《伤寒论>、《金匠要略》等书医方中药物配伍的理论来注疏《神农本草经》*其中《疏证》载药物173种,《续疏》载药物142种.共315种。《本经序疏要》系将《神农本草经》等书中的“序例”文字参照古医方的具体应用,以注解、说明的方式编写而成,建国后有排印本。
邹润安(1790—1845),姓邹名澍,子润安,江苏武进人,清代医药学家,邹氏尽管没有像孟河学派的四大医家马培之、费伯雄、巢崇山和丁甘仁等人那样有名,也没有留下多少临床医案。但他在中医理论研究的造诣和贡献上决不在这四位医家之下。杨照藜在《重庆堂随笔》总评中说:“本草以《本经疏证》为第一善本,其援引浩繁,穿穴精透,可谓空前绝后。”笔者以为,在对仲景学术的各类研究性著作中,邹氏之书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松峰说疫》为著名清代医家刘奎的代表作之一,该书继承了《温疫论》的大部分学术思想,同时又加以发挥和补充,首创了三疫说、“避瘟方”同时还对治疗疫病的药物加以补充和修正,在治疗瘟疫症方面独树一帜。深入的研究其中的治法及其方药,可以为发挥中国传统医学在预防现代急性烈性传染病中提供一些思路。医书共6卷。本书阐析瘟疫名义,分述各种疫证。卷1述古,卷2论治,卷3杂疫,卷4辨疑,卷5诸方,卷6运气。刘氏以个人闻见经历,广参各家学说,在治法上提倡六经分治,注意搜集民间疗法。
刘奎,又名刘复明,字文甫,号松峰,清嘉庆年间名医,山东潍坊诸城人。自幼聪慧好学,才思敏捷。曾精研《内经》、《难经》,对金元四大家的名著研考尤深。能融古出新,在治疗瘟病方面独树一帜。他充分运用和发展了医界“戾气说”治疫病的理论和实践。由于瘟疫变化莫测,症状多样,临床上必须对症下药辨证治疗,他创用了瘟疫统治八法中的除秽、解毒、针刮、罨熨等法治疫屡屡见效,是中医临床的经典宝库。
『济世救人』
刘奎因见当时瘟疫横行乡里,百姓死伤残重,于是发愤学医,立志济世救人。青年时他随堂兄刘墉督学江苏、安徽,在协助刘墉处理一些政务的同时,读了大量的书,尤其是医学专著,学问和医术大为长进。他边研读边实践,阅读医药典籍,访问民间医生和老药农,义务为贫苦人家治病。
『馈赠奇书』
刘奎医术高明,傲气十足,目中无人,不想与当地诸多医生结怨,后遭当地医生诬陷,流落北方,从此不得行医,生活落魄,凄凉悲惨。后得王振明收留,照顾他半生有余,收留之时不知刘复明乃是神医,直至10年以后刘复明将死之时才透漏真相,刘复明觉得王振明品德端正,非见利忘义之小人,又照顾自己十几年无以回报,死前将他家传药方“天赐四奇”赠与,得到后,未曾在意,也不知效果如此神奇,只是代代相传,直至文革过后,才慢慢给人医治,结果效果奇特,无与伦比,从此王振明家族慢慢兴旺,求医着络绎不绝。目前后人为王维周。
《脉诀汇辨》是脉学著作,十卷。由明末清初名医李延昰编纂,初刊于1664年。全书共十卷,汇辑先秦至清初以前各医学名家脉学之精华,并以李氏脉学心要加以辨正发扬而成。内容包括脉论、二十八脉、运气、望诊、闻诊、问诊、医案、经络等。全书规模宏富,又切于临床实用,洋洋十万余言,为一部集大成式的脉学奇书,在中医脉学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地位。
李延,原名彦贞,字期叔、我生,号辰山、寒村,上海南汇人。后迁松江,明大理评事李中立之子、名医李中梓之侄。早年习举业,师事同郡举人高孚远,为得意门生。明亡参与复明抗清斗争至桂林投唐王,失败后避居浙江嘉兴,后入平湖祜圣宫,以医自给。治病多奇效,医名大盛。著有《脉诀汇辨》十卷,校正重刊贾所学《药品化义》十三卷,并附撰《本草谕》、《君臣佐使论》、《药有真伪论》、《药论》,刊于卷首;另著有《痘疹全书》、《医学口诀》两书,今未见。文学著作有《南吴旧话录》、《论鹇亭集》等。
《湿热条辨》又名《湿热经纬》,相传为清代著名医学家薛生白所撰,以湿温、暑湿等夏秋季节常见的湿热病证为主要内容,并包括痢疾和暑月寒湿等湿热类病证,而不限于一种单独的疾病。从临床实践来看,其内容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上的乙脑、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属感染、中暑、痢疾和急性胃肠炎等多种急性热病,是我国中医典籍中比较系统和完整论述外感湿热病辨证治疗的一部名著。
薛雪,清代医家,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磨剑道人、牧牛老朽,江苏吴县人,与叶桂同时而齐名。精于湿热症。所著《湿热条辨》即成传世之作,于温病学贡献甚大。又尝选辑《内经》原文,成《医经原旨》六卷(1754)。唐大烈《吴医汇讲》录其《日讲杂记》八则,阐述医理及用药;另有《膏丸档子》(专刊稿)、《伤科方》、《薛一瓢疟论》(抄本)等,亦传为薛氏著作。《薛生白医案》、《扫叶庄医案》则系后人所编。
〖当代名医〗
白春梅,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消化系统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及综合治疗。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1999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CSCO执行委员会委员,老年肿瘤学会执行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CSCO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理事。《中华临床营养杂志》编委,《肿瘤论坛报》编委,《中国新药杂志》审稿人。
中医药文化是优秀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是我国人民在千百年的中医药事业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不仅与我国人民历史生命相伴,而且更与我国人民的现实生活与未来创造相随。
祝好朋友风人所咏托于古,静者之怀和若春!
〖中医药文化〗
细雨无声寸草知,
春风轻拂景色姿,
濡润岐黄千秋业,
喜看杏林添新枝。
〖名医、名著、轶事〗
《本经疏证》药物学著作,12卷。附《本经续疏》6卷、《本经序玩耍》8卷。清•邹澍撰。刊于1832年。以分析《伤寒论>、《金匠要略》等书医方中药物配伍的理论来注疏《神农本草经》*其中《疏证》载药物173种,《续疏》载药物142种.共315种。《本经序疏要》系将《神农本草经》等书中的“序例”文字参照古医方的具体应用,以注解、说明的方式编写而成,建国后有排印本。
邹润安(1790—1845),姓邹名澍,子润安,江苏武进人,清代医药学家,邹氏尽管没有像孟河学派的四大医家马培之、费伯雄、巢崇山和丁甘仁等人那样有名,也没有留下多少临床医案。但他在中医理论研究的造诣和贡献上决不在这四位医家之下。杨照藜在《重庆堂随笔》总评中说:“本草以《本经疏证》为第一善本,其援引浩繁,穿穴精透,可谓空前绝后。”笔者以为,在对仲景学术的各类研究性著作中,邹氏之书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松峰说疫》为著名清代医家刘奎的代表作之一,该书继承了《温疫论》的大部分学术思想,同时又加以发挥和补充,首创了三疫说、“避瘟方”同时还对治疗疫病的药物加以补充和修正,在治疗瘟疫症方面独树一帜。深入的研究其中的治法及其方药,可以为发挥中国传统医学在预防现代急性烈性传染病中提供一些思路。医书共6卷。本书阐析瘟疫名义,分述各种疫证。卷1述古,卷2论治,卷3杂疫,卷4辨疑,卷5诸方,卷6运气。刘氏以个人闻见经历,广参各家学说,在治法上提倡六经分治,注意搜集民间疗法。
刘奎,又名刘复明,字文甫,号松峰,清嘉庆年间名医,山东潍坊诸城人。自幼聪慧好学,才思敏捷。曾精研《内经》、《难经》,对金元四大家的名著研考尤深。能融古出新,在治疗瘟病方面独树一帜。他充分运用和发展了医界“戾气说”治疫病的理论和实践。由于瘟疫变化莫测,症状多样,临床上必须对症下药辨证治疗,他创用了瘟疫统治八法中的除秽、解毒、针刮、罨熨等法治疫屡屡见效,是中医临床的经典宝库。
『济世救人』
刘奎因见当时瘟疫横行乡里,百姓死伤残重,于是发愤学医,立志济世救人。青年时他随堂兄刘墉督学江苏、安徽,在协助刘墉处理一些政务的同时,读了大量的书,尤其是医学专著,学问和医术大为长进。他边研读边实践,阅读医药典籍,访问民间医生和老药农,义务为贫苦人家治病。
『馈赠奇书』
刘奎医术高明,傲气十足,目中无人,不想与当地诸多医生结怨,后遭当地医生诬陷,流落北方,从此不得行医,生活落魄,凄凉悲惨。后得王振明收留,照顾他半生有余,收留之时不知刘复明乃是神医,直至10年以后刘复明将死之时才透漏真相,刘复明觉得王振明品德端正,非见利忘义之小人,又照顾自己十几年无以回报,死前将他家传药方“天赐四奇”赠与,得到后,未曾在意,也不知效果如此神奇,只是代代相传,直至文革过后,才慢慢给人医治,结果效果奇特,无与伦比,从此王振明家族慢慢兴旺,求医着络绎不绝。目前后人为王维周。
《脉诀汇辨》是脉学著作,十卷。由明末清初名医李延昰编纂,初刊于1664年。全书共十卷,汇辑先秦至清初以前各医学名家脉学之精华,并以李氏脉学心要加以辨正发扬而成。内容包括脉论、二十八脉、运气、望诊、闻诊、问诊、医案、经络等。全书规模宏富,又切于临床实用,洋洋十万余言,为一部集大成式的脉学奇书,在中医脉学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地位。
李延,原名彦贞,字期叔、我生,号辰山、寒村,上海南汇人。后迁松江,明大理评事李中立之子、名医李中梓之侄。早年习举业,师事同郡举人高孚远,为得意门生。明亡参与复明抗清斗争至桂林投唐王,失败后避居浙江嘉兴,后入平湖祜圣宫,以医自给。治病多奇效,医名大盛。著有《脉诀汇辨》十卷,校正重刊贾所学《药品化义》十三卷,并附撰《本草谕》、《君臣佐使论》、《药有真伪论》、《药论》,刊于卷首;另著有《痘疹全书》、《医学口诀》两书,今未见。文学著作有《南吴旧话录》、《论鹇亭集》等。
《湿热条辨》又名《湿热经纬》,相传为清代著名医学家薛生白所撰,以湿温、暑湿等夏秋季节常见的湿热病证为主要内容,并包括痢疾和暑月寒湿等湿热类病证,而不限于一种单独的疾病。从临床实践来看,其内容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上的乙脑、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属感染、中暑、痢疾和急性胃肠炎等多种急性热病,是我国中医典籍中比较系统和完整论述外感湿热病辨证治疗的一部名著。
薛雪,清代医家,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磨剑道人、牧牛老朽,江苏吴县人,与叶桂同时而齐名。精于湿热症。所著《湿热条辨》即成传世之作,于温病学贡献甚大。又尝选辑《内经》原文,成《医经原旨》六卷(1754)。唐大烈《吴医汇讲》录其《日讲杂记》八则,阐述医理及用药;另有《膏丸档子》(专刊稿)、《伤科方》、《薛一瓢疟论》(抄本)等,亦传为薛氏著作。《薛生白医案》、《扫叶庄医案》则系后人所编。
〖当代名医〗
白春梅,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消化系统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及综合治疗。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1999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CSCO执行委员会委员,老年肿瘤学会执行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CSCO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理事。《中华临床营养杂志》编委,《肿瘤论坛报》编委,《中国新药杂志》审稿人。
中医药文化是优秀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是我国人民在千百年的中医药事业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不仅与我国人民历史生命相伴,而且更与我国人民的现实生活与未来创造相随。
祝好朋友风人所咏托于古,静者之怀和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