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自古中药多良方,
柴胡功效当属强。
解热驱寒防流感,
造福人间福满堂。
『简介』
柴胡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伞形目,伞形科,阿米芹族。柴胡为常用中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广泛应用,为解热要药,有解热、镇痛、利胆等作用。有制成柴胡注射液的,可以治疗流感、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形态及分布』
多年生草本,高45~70厘米。根直生,分歧或不分歧。茎直立,丛生,上部多分枝,并略作"之"字形弯曲。叶互生;广线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0.6~1.3厘米,先端渐尖,最终呈短芒状,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有平行脉7~9条。复伞形花序腋生兼顶生;伞梗4~10,长1~4厘米,不等长。双悬果长圆状椭圆形,左右扁平,长3毫米左右,分果有5条明显主棱,棱槽中通常有油管3个,接合面有油管4个。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干燥的荒山坡、田野、路旁。分布吉林、辽宁、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四川、山西、陕西、甘肃、西藏等地。
『生长习性』
生于较干燥的山坡、田野及路旁等处。常野生于较干燥的山坡、林缘、林中隙地、草丛及路旁。喜温暖、湿润。耐寒、耐旱。怕水浸。在砂壤土或腐叶土中生长良好,在盐碱土上生长不旺盛,叶片易出现卷缩。柴胡属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需要二年完成一个生长发育周期。人工栽培柴胡第一年生长只生基生叶和茎,只有很少植株开少量花,尚不能产种子。田间能够自然越冬。第二年春季返青,植株生长迅速,于7~9月开花,8~10月为果熟期。全生育期约190~200天。
『功效』
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有疏散退热,舒肝,升阳之功能。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症。近代研究多用于治疗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疟原虫所引起的疾病。
『组方配伍』
1、《伤寒论》小柴胡汤:用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口苦咽干、耳聋目弦、舌苔薄白、脉弦而数者。柴胡9克、黄芩9克、制半夏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党参6克。
2、《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行气止痛。陈皮(6g) 柴胡(6g) 川芎(5g) 香附(5g) 枳壳(5g) 芍药(5g) 炙甘草(3g)
『饮食保健』
柴胡粉葛猪瘦肉汤---柴胡早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性凉味苦,为发散风热解表药,能和解表里、疏肝、升阳,可治胸满肋痛、头痛目眩等。粉葛为广东民间煲坠火(即“下火”)、消骨火汤的材料,合为汤有解肌透表、清热生津的功效,亦为今日靓汤。
『加工炮制』
1、柴胡: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醋柴胡:取净柴胡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柴胡片每100kg,用米醋20kg。
3、鳖血柴胡:取净柴胡片,用鳖血及适量清水拌匀,稍闷,待汁液被吸尽后,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柴胡片每100kg,用鳖血12.5kg。
『典籍记载』
1.《神农本草经》:“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2.《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
3.《本草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柴胡故事』
故事一: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个地主老财家,顾有柴姓和胡姓两个长工,他们互称兄弟,有一天胡弟突然得了一种怪病,一会儿发热,一会儿又发冷。狠心的地主老财竟然把生病的胡弟解雇并逐出家门。
柴兄很为生气,找地主老财申诉无果,一气之下,柴兄背起胡弟便出走了。途经一座山边,胡弟实在是走不动了,躺在地上。柴兄去找野果充饥。胡弟的肚子饿得难耐,随意在山边地上拔了一种似竹叶子的草根咀嚼起来,一时便感觉身体轻松多了。等到柴兄回来时,发现柴弟时泠时热的毛病没有了!胡弟把这个情况告诉柴兄。
柴兄、胡弟两人都认为此野草肯定是一种药,于是便挖了一些带回去,给那些得了忽冷忽热的穷苦人煎汤喝,不料效果非常好,确有治病的功效。于是他们两人便用此草为人治病,治愈了很多人,后人为了纪念他们,而将此草药称为“柴胡”,延续至今。
故事二:林黛玉梦见她被许配他人,宝玉手持小刀挖心,猛地从恶梦中苏醒过来,此后一直头晕、不思饮食、多梦多疑。当时经一个医生诊断后,开了药方:“黒悠闲散”。就是柴胡配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甘草、薄荷等,即为悠闲散,用于治疗郁抑症或不乐,再加上地黄补血,因为地黄为黑色的,所以又称为“黑色悠闲散”,果然林妹妹病情大大好转。由于柴胡的传奇故事,自古以来,柴胡便成为中药宝库中不可缺的一味解表良药。
祝好朋友山向红日四时绿;水随人意八方流!
〖中医药文化〗
自古中药多良方,
柴胡功效当属强。
解热驱寒防流感,
造福人间福满堂。
『简介』
柴胡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伞形目,伞形科,阿米芹族。柴胡为常用中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广泛应用,为解热要药,有解热、镇痛、利胆等作用。有制成柴胡注射液的,可以治疗流感、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形态及分布』
多年生草本,高45~70厘米。根直生,分歧或不分歧。茎直立,丛生,上部多分枝,并略作"之"字形弯曲。叶互生;广线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0.6~1.3厘米,先端渐尖,最终呈短芒状,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有平行脉7~9条。复伞形花序腋生兼顶生;伞梗4~10,长1~4厘米,不等长。双悬果长圆状椭圆形,左右扁平,长3毫米左右,分果有5条明显主棱,棱槽中通常有油管3个,接合面有油管4个。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干燥的荒山坡、田野、路旁。分布吉林、辽宁、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四川、山西、陕西、甘肃、西藏等地。
『生长习性』
生于较干燥的山坡、田野及路旁等处。常野生于较干燥的山坡、林缘、林中隙地、草丛及路旁。喜温暖、湿润。耐寒、耐旱。怕水浸。在砂壤土或腐叶土中生长良好,在盐碱土上生长不旺盛,叶片易出现卷缩。柴胡属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需要二年完成一个生长发育周期。人工栽培柴胡第一年生长只生基生叶和茎,只有很少植株开少量花,尚不能产种子。田间能够自然越冬。第二年春季返青,植株生长迅速,于7~9月开花,8~10月为果熟期。全生育期约190~200天。
『功效』
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有疏散退热,舒肝,升阳之功能。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症。近代研究多用于治疗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疟原虫所引起的疾病。
『组方配伍』
1、《伤寒论》小柴胡汤:用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口苦咽干、耳聋目弦、舌苔薄白、脉弦而数者。柴胡9克、黄芩9克、制半夏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党参6克。
2、《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行气止痛。陈皮(6g) 柴胡(6g) 川芎(5g) 香附(5g) 枳壳(5g) 芍药(5g) 炙甘草(3g)
『饮食保健』
柴胡粉葛猪瘦肉汤---柴胡早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性凉味苦,为发散风热解表药,能和解表里、疏肝、升阳,可治胸满肋痛、头痛目眩等。粉葛为广东民间煲坠火(即“下火”)、消骨火汤的材料,合为汤有解肌透表、清热生津的功效,亦为今日靓汤。
『加工炮制』
1、柴胡: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醋柴胡:取净柴胡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柴胡片每100kg,用米醋20kg。
3、鳖血柴胡:取净柴胡片,用鳖血及适量清水拌匀,稍闷,待汁液被吸尽后,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柴胡片每100kg,用鳖血12.5kg。
『典籍记载』
1.《神农本草经》:“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2.《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
3.《本草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柴胡故事』
故事一: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个地主老财家,顾有柴姓和胡姓两个长工,他们互称兄弟,有一天胡弟突然得了一种怪病,一会儿发热,一会儿又发冷。狠心的地主老财竟然把生病的胡弟解雇并逐出家门。
柴兄很为生气,找地主老财申诉无果,一气之下,柴兄背起胡弟便出走了。途经一座山边,胡弟实在是走不动了,躺在地上。柴兄去找野果充饥。胡弟的肚子饿得难耐,随意在山边地上拔了一种似竹叶子的草根咀嚼起来,一时便感觉身体轻松多了。等到柴兄回来时,发现柴弟时泠时热的毛病没有了!胡弟把这个情况告诉柴兄。
柴兄、胡弟两人都认为此野草肯定是一种药,于是便挖了一些带回去,给那些得了忽冷忽热的穷苦人煎汤喝,不料效果非常好,确有治病的功效。于是他们两人便用此草为人治病,治愈了很多人,后人为了纪念他们,而将此草药称为“柴胡”,延续至今。
故事二:林黛玉梦见她被许配他人,宝玉手持小刀挖心,猛地从恶梦中苏醒过来,此后一直头晕、不思饮食、多梦多疑。当时经一个医生诊断后,开了药方:“黒悠闲散”。就是柴胡配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甘草、薄荷等,即为悠闲散,用于治疗郁抑症或不乐,再加上地黄补血,因为地黄为黑色的,所以又称为“黑色悠闲散”,果然林妹妹病情大大好转。由于柴胡的传奇故事,自古以来,柴胡便成为中药宝库中不可缺的一味解表良药。
祝好朋友山向红日四时绿;水随人意八方流!